第279章 高官储藏柜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279章 高官储藏柜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送华雄走的时候,李轨发现老将的腿脚已经不大灵便了,一时心想似这样的功勋元老会越来越多,他们戎马半生,功勋卓著,现在他们渐渐步入老年,体力精力都大不如前,不能再让他们为国效力了,召他们回京休养才是正道。

    但让他们一下子退出他们必然也不大乐意,得给他们一个过渡才好。

    李轨的心里其实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一直未曾明确,今天华雄的蹒跚的步履对他促动很大,再也不能拖延了。

    经过深思熟虑,又多方征求意见后,李轨决定设立资政院,选拔资历深厚的高官大僚为资政,作为皇帝和丞相的咨询机构。

    过去丞相府也有一个咨询机构叫东阁,养着一些资历很深、不愿意出仕为官或因年龄和身体状况而不能做官的人为顾问。

    东阁首席的地位很高,也没有定员限制,这为丞相府储备了一大批人才。

    但东阁毕竟只是丞相府的内设机构,地位再高也高不过丞相府,因为它确实承担着备咨询的责任所以在选人的时候也不那么放的开。

    资政院很好的解决了这些弊端,首先它的地位够高,它在丞相府之外,是与丞相府、三公九卿平行的机构,这注定了它的包容性更强。

    其次,资政院名义上是皇帝和丞相的咨询顾问机构,但实际上却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这是一个让你随便发牢骚又不必承担责任的地方,很适合收纳那些从高位上退下来又不便直接退养的失意者。

    第三这里的待遇很好,好到让一些官瘾不深的人心生向往之。

    不过资政院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资政院的资政们以入院时的品阶为品阶,生活待遇,政治待遇不便,但需交出实权,且因年纪老大,一般而言入选资政后下一步就是告老回乡了。

    但此时的退出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入院免罪,既往不咎”。

    官员能进入资政院就意味着安全落地,从此高枕无忧了。

    有此优待,资政院一创立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资政院位于皇城内,规模不大,除了两座大殿供资政们聚会外,就只有几个小院十几间房,供工作人员办公使用,诸位资政平日都在家读书思考问题,隔三差五的到资政院来开会讨论。

    虽然资政院的创意起始于华雄,但第一个入选资政的却不是华雄,而是马腾。

    马腾是被从上党太守任上拿下来的,皇帝有意让他更进一步重返朝堂,但李轨认为马腾这些年还算本分,不应该再让他卷入宫府之争,所以寻了他一个过错,把他从太守任上拿下,同时官升一级,入选资政院做资政,成为这个新机构的第一人。

    随即韩遂、王烈、刘琮、华雄等人也纷纷入选。

    京兆尹邴原也想混进去享享清福,却被李轨揪了出来。

    京师大学堂已经竣工开始招生,这个节骨眼上邴原怎么能走呢,他还需要继续为国家效力呢。

    邴原却不愿意再干这破事,他举荐管宁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

    李轨道:“管夫子德高望重,做个校长不是问题,但京师大学的教务长却非你莫属。”

    邴原道:“凭什么?我欠你钱吗,你这样坑我?!求求你,你高抬贵手,放过我吧,你所谓的大学,包罗万象,野心太大,我怕驾驭不了。”

    李轨道:“你不是怕驾驭不了,你是担心我给你的授权不够,我这里给你交个底:京师大学堂的内部事务,我是不会插手的。我还没有狂妄到什么都懂,什么都要去干涉。当然也不是由你来说了算,你这个人早年有点学问,这些年也荒废了吧。京师大学堂的重大决策由学校的师生们来共同决定,你这个教务长呢就是个奉命干活的苦命人。”

    邴原道:“还是那句话:凭什么,我欠你钱吗?”

    李轨道:“这不是钱的事,既懂教育,又懂学问,还能操持这么大场面的官员,我想来想去想不到第二个人。”

    邴原叹了口气:“我这把老骨头,早晚得送在你的手里。你既不肯放过我,那我也有一个要求,既然是学堂,教师也好,学生也好,招生招聘,教学管理,得有我们校方说了算,你除了给我们筹钱,就没你什么事了。”

    李轨笑道:“安排几个朋友去你那上班总没问题吧。”

    邴原道:“不是不行,但必须得听我的安排。我要量才使用。”

    李轨道:“那是自然。“

    邴原又道:“还有个事我得问清楚了,你这个大学只是为培养官僚而设吗?学生们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李轨道:“京师大学堂包罗万象,育天下英才,是为天下人服务,而不仅仅是为官府。这就是我一直不同意把京师大学堂并入太学,或者把太学并入京师大学堂的原因。太学的官气很重,学生来此的目的就是做官,而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学问、专业和良心。至于学生们的出路,今后太学也好,京师大学堂也好,还是各地的郡学、县学,想要做官必须考试,考试合格才有资格做官,除非你立有军功,或者祖上积德有荫庇。”

    邴原道:“明白了,家境好的,想当官的,我就让他们去上文学院、法学院,家境一般,想找个吃饭家伙的,就叫他去工学院、商学院、师范学院或医学院。”

    李轨笑道:“你看,我就说你是京师大学堂教务长的不二人选嘛。”

    李轨寄予厚望的京师大学堂终于开学了,首批两千五百名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长安,天下英才未必尽数在此,但在此的都是天下英才。

    管宁出任第一任校长,他这个校长只管大事,庶务方面皆归邴原。

    李轨给了邴原一向特权,全国范围内他看上哪个人都可以调用,不愿意接受调用的由凌嵘出面做工作,再不行就由李轨来找他谈话。

    京师大学堂第一期开学典礼之后,李轨下令将常平书院并入大学堂。

    鉴于常平书院的课程较之京师大学堂的要精要深,所以并入之后仍然保持原有的建制,改名为京师大学堂常平研究院。

    以办学层次而论,郡学、县学属于中等教育,太学和京师大学堂属于高等教育,而李轨的新一轮官制改革中规定要想做官必须接受高等教育,这就意味着举天下的官员都必须出自这两所学校。

    未曾在此学习或镀金的奋斗到死也就是个吏员,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

    李轨作此苛刻规定自然是想把文官的选举权拿到自己的手上,过去文官选举政出多门,弊病甚多,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清理的时候。

    建安十七年夏天刚过,李轨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全国巡视,规划的路线是这样的:出长安去汉中,巡视完汉中去陇右,然后是凉州,九原、云中、幽州,河北、青州、兖州、徐州、扬州、淮南、豫州、洛阳、上党、太原、河东、左冯翊,然后回到关中。

    李轨此次出巡只为弄清楚一件事,他治理下的天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天下,丰衣足食,百姓安康,还是民不聊生,人心厌弃?

    如果证明是后者,那说明他无治理天下之能,他就真的不应该赖在位置上不挪屁股。如果是前者,那他就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行动,天下养一个丞相府已经不容易,再养一个皇帝实在是太难了,他有这个能力,就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改朝换代,正本清源,这件事再也拖不得了。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王侯的荣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王侯的荣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王侯的荣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