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袁绍与曹操的谋士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曹营上将第五章 袁绍与曹操的谋士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宇文宪杀死颜良,淳于琼看得真真切切,而且,此刻他离宇文宪不远。既担心军队因主帅身死大乱,又担心自己也被宇文宪取了性命的淳于琼立即高声喊道:“全军缓缓后撤,乱军心者斩!”

    因为当时看到颜良跌落马的人只是围在他们周围的人,人数不多。再加上身为副将的淳于琼立即出面,使得大军并未出现大的混乱。

    “将军仇已报,我军亦会遵守信约,退于白马津,请将军回城吧。若将军仍有战意,我等也只好舍命奉陪了。”淳于琼软硬兼施,宇文宪的周围霎时间出现了无数弓弩手。

    宇文宪虽然有自信可以取了淳于琼的性命,但在那之后他必定被万箭穿心。目前张彪的仇报了,袁军也暂时退了,私仇公事都已经完成,宇文宪便迅速离开了袁军大营。

    见宇文宪走后,淳于琼松了一口气,继续组织撤军,同时对部下说:“你立即将颜将军的遗体送到黎阳,并向主公讲明事情原委。”

    “末将明白了!将军放心!”部下应道。

    接着,淳于琼又将郭图释放,率大军退回白马津去了。

    而那边袁绍在看到颜良尸体后,又气又恨,问那部下道:“颜将军被何人所杀?”

    部下道:“是宇文宪!”

    “可是于下邳城外击杀吕布的那个宇文宪?”袁绍惊问道。

    部下答道:“正是此人。”

    袁绍听罢感叹道:“颜良非他敌手,恐文丑亦不能胜他,此等不世猛将,为何偏偏投曹操?实在可恨!”

    就在袁绍感叹时,又有一人进来报说颜良的参军郭图有密保传来。袁绍顿时生疑,让人将密保取来。

    一旁谋士许攸见袁绍脸色不对,略有所思。果然,袁绍看完郭图密保之后便质问淳于琼部下道:“颜良可是与那宇文宪私自定约,其若败则率军退到白马津,结果因前番其射杀了宇文宪义兄,宇文宪突然与其反目,故将其杀死?”

    那部下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目光游离。袁绍见状又道:“不作声便是确有其事了?那我再问你,淳于琼是不是将兵马尽撤到白马津了?”

    那部下感觉到了袁绍的不满,却又无法狡辩,只能承认。袁绍听了怒道:“颜良、淳于琼居然敢私改我的军令,他二人眼里还有我这个主公吗?还是想跟我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时沮授上前道:“主公,颜将军已然战死,虽其私改主公军令,但昔日为主公立下了汗马功劳,望予以厚葬并善待其亲属。此外,淳于将军率军后撤也在情理之中。主帅已经战死,军心涣散,再围白马也是徒劳无功,不如暂退从长计议。况且淳于将军在颜将军战死之时能确保大军不乱,实为有功,主公当予以奖赏才是。”

    袁绍听了之后,脸色稍好,而与郭图不和的许攸这次站在了沮授一边,他进言道:“禀主公,这密保不过是郭图的一面之词,个中细节除颜将军之外无人可以说的完祥。但如今颜将军已经以死报效,主公就不要再追究其过了,否则恐令诸将士寒心。”

    袁绍从了沮授、许攸之言,下令厚葬颜良。而后又与他们二人商议下步的方略。

    许攸建议道:“此时曹操正在徐州与刘备交战,无暇顾及我们。主公此刻应当立即率大军渡河,我军数十万人可轻易拿下白马。之后便南下,经阳武至官渡,而后主公只需派一偏师直取许都,在亲率主力往徐州围剿曹操,如此曹操必败。”

    袁绍听了大喜,正要下令,沮授又道:“禀主公,在下以为,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伐徐州,却只在白马、延津布置了找不到三万人,其中必定有玄机。恐白马、延津非轻易可下,若在两处耗费时日过多,则曹操便有时间灭了刘备这后顾之忧,进而全力对付主公。故在下建议,延津、白马各有十万军为牵制即可,主公当率军往徐州,与刘备里应外合,先破臧霸,再共灭曹操。”

    许攸不以为然,他说:“刘备正与曹操交战,他恨不得多生出十万大军,哪里还有兵力与我军里应外合。再者,臧霸所镇守之地非同白马、延津,兵力更在其上,攻臧霸不如攻白马,绕道曹操后方,叫他首尾难顾。”

    袁绍犹豫不决,便说:“且容我思量。”

    结果袁绍一想就是两天,兵贵神速,许攸和沮授都按耐不住,纷纷前来找袁绍要个答案,正巧碰见了田丰似乎刚从袁绍的营帐中出来,而且一脸沮丧。

    沮授问田丰道:“元皓怎么也来此处?”

    只见田丰愤慨说道:“我刚督运粮草回营,正好遇到刘备派来的密使孙乾,其言曹操率二十万大军攻徐州,刘备希望主公发兵相救。我便想要劝主公趁曹操后方空虚尽快向兖州用兵,结果进帐之后却看到主公面容憔悴,便问其故,主公却说其将死矣。只因主公最喜爱的幼子患了疥疮,故其这两日皆不曾眠。

    之后我便将曹操东征、许都空虚之事告诉主公,不料主公却说其子命已垂绝,无心顾及他事。待我陈说利害,其仍不肯发兵。唉!此等良机难觅,主公却因婴儿之病,坐失良机!大事去矣!”

    沮授听到田丰这么说,便觉他今日去找袁绍也是徒劳,遂与田丰一同离去。许攸同样感叹:“错投庸主,唉!”说着也扬长而去。

    再说延津战事,张郃、高览、审配到延津之后,迅速夺取了延津渡口,实际上于禁并未在哪里设防。而当他们进军到延津要塞时,却有不急于攻城,而是和与其对峙。与颜良那里不同的是,这里审配并非参军,而是主帅,张郃、高览为其副将。

    审配认为延津易守难攻,后又得知白马津已经牢牢的握在袁军手里,于是认为没必要再夺延津,而是认为应该集中全部兵力从白马津渡河。想到这里,审配便向袁绍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当时袁绍正因为自己幼子得病而无心理事,便将此事搁置了。

    审配得知后,便采取了和淳于琼一样的做法,只守住渡口,不夺要塞。

    话说孙乾回到刘备那里之后,对刘备道:“袁绍不肯发兵相救。”

    刘备大感疑惑,问道:“为何?此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袁绍看不出,他麾下谋士许攸、田丰等人也应当看得出才是。就算不来徐州与我等共灭曹贼,也当趁其后方空虚进兵才是啊。”

    孙乾叹道:“在下到黎阳袁军大营后,便遇到了田丰,其带我面见了袁绍,并向袁绍建议出兵奇袭兖州。结果袁绍因其幼子得了疥疮,无心理事,遂不答应。”

    刘备摇头叹道:“出身四世三公,坐拥近半壁江山,却如此优柔寡断,仅为一幼子便错失剿灭曹贼的良机。我看此番袁、曹之战,袁绍胜算不大。”

    然而大敌当前,感叹无用。曹操已经连下徐州数城,正往小沛而来。刘备正不知如何应对,张飞突然对他说:“兄长勿虑,曹军远道而来,必定困乏,今夜若去劫寨定能取胜!”

    刘备认为张飞说得有理,便定下计策。

    而曹操大军此时刚到小沛,正要安营扎寨时突然挂起一阵大风,将一面牙旗吹断(牙旗是指曹操亲军的旗帜,属于依仗)。几个军士正要上前收拾,曹操却让他们停下,问荀彧说:“方才一阵东南风吹来,将一青红牙旗吹断,不知此事主吉主凶?”

    荀彧想了一下说:“此事非吉凶可判,若丞相信我所言则主吉,不信则主凶。”

    曹操追问道:“究竟何事?”

    荀彧说:“今夜刘备必来劫寨。”

    曹操笑道:“既是你所言我岂有不信之理?你非奉孝,不似他常拐弯抹角,故意使我左右为难,而后才为我做出决断。”

    郭嘉就在旁边,听到曹操这么说不由回了一句:“丞相如此说嘉,嘉并不介意。只是丞相也看太高看文若了,他也是喜欢装模作样之人。”

    荀彧听了不置可否,曹操却很在意的问郭嘉原因,郭嘉笑道:“所谓吉凶,不过是方士蒙骗凡人之手段,说的模棱两可,准与不准其皆有说辞。方才文若所言不正是如此?”

    曹操也是个谋略出众的人,智商高于常人,郭嘉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自嘲道:“亏我自诩久经沙场,如此简单道理却不明白。我军远道而来,刘备必以为我军疲惫,故今夜必然前来劫寨。”

    接着曹操又对荀彧说:“文若为何不点醒我?”

    荀彧道:“丞相如此问我,在下亦只好如此回答,在下可不敢如奉孝一般在丞相面前如此放肆。”

    这时曹操点头说道:“文若所言甚是,我为兖州牧时他便全然无上下之礼。我为镇东将军,他还是依旧放肆。我为司空时亦是如此,如今我贵为丞相,他还是如此,真是不知礼为何物!”

    旁人若听曹操这么说怕是已经吓得立即下马请罪了,然而郭嘉依旧笑着对曹操说:“丞相所言有失公道,若无丞相准许,在下岂敢放肆啊?”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曹营上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曹营上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曹营上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营上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