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司马伦并没有带兵返回洛阳,而是把他带回来的十万兵马安置了南阳,很显然,司马伦的目的就是为阻击并州军向洛阳的前进,以避免在洛阳军民迁都之中受到袭击。
此时的洛阳,由于正在进行的迁都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混乱,其防御能力也是最为孱弱之时,一旦受到袭击,必定是损失惨重。
而司马伦特意地将淮南军放置了南阳,阻断了并州军北上的路径,就算并州军可以击败淮南军或者是从别的路径上绕过去,可整个儿的迁都事宜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并州军就算是拼死杀到洛阳城下的时候,那儿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看来这个司马伦一早就制定了迁都的计划,而淮南撤军,也想必是这个计划中的一环,他不惜浪费时间绕道荆州,目的也是为了劝说王昶步其后尘。
只不过因为王昶考虑的有点多了,才没有听从司马伦的建议,这样才给了曹亮得以包围荆州迫降王昶的机会,否则司马伦裹挟荆州兵返回洛阳,只会让司马军残余的力量越发的壮大。
司马伦的目的似乎很明确,那就是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重,而是以集中兵力为目的,现在的大势对司马军很不利,黄河防线被突破之后,司马军更是一溃千里,连日之内便丢失数州之地,损失惨重,以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司马军根本就无法跟并州军展开正面的抗衡,退守关中,依靠关中的险要地势,恐怕才是唯一能遏制并州军进攻的良策法宝。
司马伦很轻易地便说服了司马师,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开始推行迁都之举,将近百万军民迁往长安,如此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司马伦处理起来却是游刃有余,就连曹亮也不得不感叹,此子的非凡,假以时日,这个司马伦必然会成为并州军的劲敌,成为曹亮平定天下最在的障碍。
从司马师对司马伦的无限信任来看,未来司马师将会很有可能将权力交出,司马伦将会成为司马家的新一代领军者,尽管司马军已经退守到了雍凉之地,天下的地盘十去其九,但曹亮丝毫不敢认为司马家就再无威胁。
关中自古以来就有龙脉之说,得关中者得天下,周朝便是发迹于渭水之滨,武王伐纣,一举成就了八百年的大周江山。
当然周朝的成功是建立在商纣昏庸无道的前提之下,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却能从强大的东方六国豪取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那便证明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绝非虚言。
而其后秦朝覆灭,楚汉争雄,汉高祖刘邦也是借着先抢到关中的先手之利,再一步步地打压了不可一世的项羽,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大汉王朝的基业。
而且大秦和前汉的都城,也一直建在长安,足可见关中地位之显要,虽然自后汉以来,长安的地位渐趋没落,但雍凉之地,一直是魏国的军事重镇,由于蜀汉不断地在边境滋事,魏国也只能是相应地增加关陇一带的防御,正是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让司马懿从一介文官成为了执掌天下兵马的权臣。
雍凉之地,也成为了司马家族的根据地大本营,司马懿借着对付诸葛亮,将雍凉二州成为了自己家的私有领地,培植亲信,提拨嫡系,网罗人才,将雍凉打造成了一块铁板,那怕后来朝廷意识到司马懿尾大不掉之势,刻意地将司马懿调离了雍凉,并安排皇族的人来接替他的位子,但奈何司马懿大事已成,雍凉这块地方已然是针插不动水泼不进,夏侯玄就算成为了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也不过是一个空头元帅光杆司令,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家坐拥天下,更是将雍凉之地交到了自己人郭淮的手中,显然就是准备将关中当做司马家最后的退路来准备的,当司马家败无可败,退无可退之时,关中将会成为司马家最后的巢穴,最后的堡垒。
司马伦显然比其他的人要看到深看得远,当所有的人都还在执着于坚守洛阳城,准备在洛阳城决死一战的时候,司马伦就已经跳出这个思维,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于关中这块险要之地,放弃整个天下都不可怕,只要司马家能牢牢地守住关中,便有中兴的机会。
周朝居渭水之滨而有天下,秦国得八百里关中一统六国,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能在楚汉相争之中拨得头筹,那么司马家真就没有机会再次地问鼎中原吗?
退守关中表面上看是司马伦的孱弱无能,但实则却是以退为进的一个妙招,将残存的司马军都集中到易守难攻的关中去,必然可以大大地增加关中的防御能力,打造一个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地盘来。
长期以来,由于司马军控制的地盘过多,兵力分散,一直被并州军各个击破,一损再损,而司马伦的这一番操作,便是上佳的止损妙手,集中优势兵力,固守险要地域,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之后,再行反击,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
可以说,司马伦一直处心积虑地贯彻着这个思路,从淮南一路撤到了洛阳,再从洛阳撤往长安,表面上看丢城失地,一溃千里,但实则却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司马军的有生力量,以便在最后的决战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曹亮以前便曾发出此子不简单的惊叹,现在看来,司马伦可真是不简单啊,有大智慧,有大魄力,如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无法收拾掉他的话,那么将来他必然会成为曹氏江山的最大威胁者。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曹亮立刻下令所有的军队暂停休整,拨营起寨,挥师北进,即刻向洛阳进发。反正等并州军赶到洛阳之后,那儿已经是空城一座了,没有什么仗要打,所以并州军赶到洛阳再休整亦未晚矣。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此时的洛阳,由于正在进行的迁都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混乱,其防御能力也是最为孱弱之时,一旦受到袭击,必定是损失惨重。
而司马伦特意地将淮南军放置了南阳,阻断了并州军北上的路径,就算并州军可以击败淮南军或者是从别的路径上绕过去,可整个儿的迁都事宜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并州军就算是拼死杀到洛阳城下的时候,那儿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看来这个司马伦一早就制定了迁都的计划,而淮南撤军,也想必是这个计划中的一环,他不惜浪费时间绕道荆州,目的也是为了劝说王昶步其后尘。
只不过因为王昶考虑的有点多了,才没有听从司马伦的建议,这样才给了曹亮得以包围荆州迫降王昶的机会,否则司马伦裹挟荆州兵返回洛阳,只会让司马军残余的力量越发的壮大。
司马伦的目的似乎很明确,那就是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重,而是以集中兵力为目的,现在的大势对司马军很不利,黄河防线被突破之后,司马军更是一溃千里,连日之内便丢失数州之地,损失惨重,以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司马军根本就无法跟并州军展开正面的抗衡,退守关中,依靠关中的险要地势,恐怕才是唯一能遏制并州军进攻的良策法宝。
司马伦很轻易地便说服了司马师,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开始推行迁都之举,将近百万军民迁往长安,如此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司马伦处理起来却是游刃有余,就连曹亮也不得不感叹,此子的非凡,假以时日,这个司马伦必然会成为并州军的劲敌,成为曹亮平定天下最在的障碍。
从司马师对司马伦的无限信任来看,未来司马师将会很有可能将权力交出,司马伦将会成为司马家的新一代领军者,尽管司马军已经退守到了雍凉之地,天下的地盘十去其九,但曹亮丝毫不敢认为司马家就再无威胁。
关中自古以来就有龙脉之说,得关中者得天下,周朝便是发迹于渭水之滨,武王伐纣,一举成就了八百年的大周江山。
当然周朝的成功是建立在商纣昏庸无道的前提之下,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却能从强大的东方六国豪取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那便证明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绝非虚言。
而其后秦朝覆灭,楚汉争雄,汉高祖刘邦也是借着先抢到关中的先手之利,再一步步地打压了不可一世的项羽,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大汉王朝的基业。
而且大秦和前汉的都城,也一直建在长安,足可见关中地位之显要,虽然自后汉以来,长安的地位渐趋没落,但雍凉之地,一直是魏国的军事重镇,由于蜀汉不断地在边境滋事,魏国也只能是相应地增加关陇一带的防御,正是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让司马懿从一介文官成为了执掌天下兵马的权臣。
雍凉之地,也成为了司马家族的根据地大本营,司马懿借着对付诸葛亮,将雍凉二州成为了自己家的私有领地,培植亲信,提拨嫡系,网罗人才,将雍凉打造成了一块铁板,那怕后来朝廷意识到司马懿尾大不掉之势,刻意地将司马懿调离了雍凉,并安排皇族的人来接替他的位子,但奈何司马懿大事已成,雍凉这块地方已然是针插不动水泼不进,夏侯玄就算成为了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也不过是一个空头元帅光杆司令,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家坐拥天下,更是将雍凉之地交到了自己人郭淮的手中,显然就是准备将关中当做司马家最后的退路来准备的,当司马家败无可败,退无可退之时,关中将会成为司马家最后的巢穴,最后的堡垒。
司马伦显然比其他的人要看到深看得远,当所有的人都还在执着于坚守洛阳城,准备在洛阳城决死一战的时候,司马伦就已经跳出这个思维,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于关中这块险要之地,放弃整个天下都不可怕,只要司马家能牢牢地守住关中,便有中兴的机会。
周朝居渭水之滨而有天下,秦国得八百里关中一统六国,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能在楚汉相争之中拨得头筹,那么司马家真就没有机会再次地问鼎中原吗?
退守关中表面上看是司马伦的孱弱无能,但实则却是以退为进的一个妙招,将残存的司马军都集中到易守难攻的关中去,必然可以大大地增加关中的防御能力,打造一个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地盘来。
长期以来,由于司马军控制的地盘过多,兵力分散,一直被并州军各个击破,一损再损,而司马伦的这一番操作,便是上佳的止损妙手,集中优势兵力,固守险要地域,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之后,再行反击,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
可以说,司马伦一直处心积虑地贯彻着这个思路,从淮南一路撤到了洛阳,再从洛阳撤往长安,表面上看丢城失地,一溃千里,但实则却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司马军的有生力量,以便在最后的决战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曹亮以前便曾发出此子不简单的惊叹,现在看来,司马伦可真是不简单啊,有大智慧,有大魄力,如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无法收拾掉他的话,那么将来他必然会成为曹氏江山的最大威胁者。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曹亮立刻下令所有的军队暂停休整,拨营起寨,挥师北进,即刻向洛阳进发。反正等并州军赶到洛阳之后,那儿已经是空城一座了,没有什么仗要打,所以并州军赶到洛阳再休整亦未晚矣。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