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十五万已经是我能开出的最高价。”
三七分油头的店老板不断诉苦,讲述交易中存在的风险,老罗脸色阴晴不定。
他并非真正的资本家,玩不过资本家的忽悠,最终答应了十五万的出售价格。
于垃圾堆中捡来十五万,与网页新闻看到的捡漏一般无二,一样的低成本,高收入,一样的利润暴涨,一样的夸张刺激。
何况,他没有花一分钱,相当于白捡!
攥着十五万巨款,老罗欣喜若狂,宛如范进中举般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老罗离开后,店主人刘庆呵呵一笑,从口袋掏出发蜡、梳子、镜子,开始整理发型。
力求把自己打点得人模狗样。
然后才手执放大镜,微微弓腰,翻来覆去的观察青铜油画的做工,推敲其价值。
“奇怪……乍一看,完全没有古代青铜器那样精湛的做工。相较于古代青铜器,甚至显得十分的粗制滥造。
但青铜油画上的铜结晶,却是排列得疏密有致,自然而然,全然没有违和之感。
反而如海滩上的洁净细沙,自然舒卷,简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用机器锻造的吗?”
刘庆点燃一根香烟,目光落在两件青铜油画上,在烟雾缭绕中沉吟思索。
不。
机器绝对做不到这一步!
那么。
因此得到的结论便是:这两件青铜油画,恐怕可以大做文章!
刘庆决定将它们直接送到法国,交由一位在法国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掌掌眼。
同时。
让两件青铜油画在该艺术家的小圈子内流传。
如果能得到一些高名气艺术从业者的赞赏。
那么这两件青铜油画的价值,会立刻飙升。
等热度高了。
再送到顶尖拍卖行拍卖……
想到这里,刘庆磨刀霍霍向猪羊,恨不得立刻飞往巴黎。
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投机主义者,这些年在香江、巴黎等地鼓捣了许多抽象画的营销。
甚至于。
前段时间,‘猪中毕加索’的营销,他也有参与。
最终十几幅母猪叼着画笔,随便涂抹的油画,卖到了五万美元。
当然。
只是随手为之。
而这一次,刘庆十二分认真。
因为他总有一种奇特的预感,这一次能血赚!!!
这份预感无根而生,却萦绕不散,让刘庆坐立不安。
不过。
也坚定了刘庆为之冒险的决心。
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他就会试一试,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他哪怕卖掉房产,都会去做。
眼前这两件作品,虽然不知出自哪位大师之手,但却是给了他百分之九十可能的预感。
……
一个星期后。
青铜油画从中华,辗转来到巴黎。
它们失去了原本的身份,而是以一位法国艺术家遗作的身份,出现巴黎一位铜艺师的工作室。
与它们相伴的,是一封信。
信中讲述了一个灰色调的故事,一位被编造出来的艺术家——巴特。
巴特从小学习绘画,喜欢用强烈的色彩刺激感官。
但是。
巴特的作品一向无人问津,这让巴特抑郁绝望:
‘我觉得我像一条粗野的大狗。
只会踩着湿漉漉得爪子走进屋里,只会妨碍所有的人,甚至还不停的大声狂吠。
我的导师,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哥哥,都不喜欢我,甚至我以前的妻子,也弃我而去……’
这是巴特二十三岁以后的真实状态。
他在寻常人眼中就是一个怪人。
但是孤独,也让巴特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创作。
接下来一年。
巴特尝试更饱满,更富有诗情画意的调色。
因为那样能赚更多钱。
但是。
他再一次溃不成军,他的作品中总有一份阴郁。
就像他在田野间看农民割麦子。
总觉得那些小麦才是真正的人,被镰刀无情的收割者。
这种思想,让巴特一直失败,社交圈也越来越狭窄,性情也越来越孤僻。
在三十岁时。
巴特第一次接触到铸造铜器,于是爱上了铜浆那散发着致命温度的滚红液体。
‘我觉得生命也该如此,活时滚烫如岩浆,死时枯寂如山石。’
巴特这样认为,甚至一度到了疯魔的程度。
他以为自己是铜液,于是用手深入滚烫的液体中,结果左手重度烧穿。
现在您所看到的作品,都是巴特用一只手创作出来的。
非常遗憾,不少作品都被巴特融化了,就像卡夫卡,一怒之下烧毁自己的《变形记》。
如果不是好友抢救,恐怕我们看不到那部经典。
相较于卡夫卡。
巴特非常凄惨,在自杀前,没有朋友会挽留他销毁自己的作品……
仅存的两件青铜油画奉上,请莫夫先生过目。
……
莫夫先生浏览完信件,神态平常如初。
很多凄苦的人往往把自己想象成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但真正有才华的又有多少呢?
关键,还在于作品与实力。
莫夫先生打开包裹,漫不经心的取出立体青铜油画。
突然手一抖,眼神微微凝固。
长满络腮胡的脸浮现惊讶的神色。
惊讶?
或者说是惊艳?
他年少时,就学习临摹、素描、静物油画,看过的经典不计其数,甚至说,对经典习以为常了。
但看到那一瓶盛开的向日葵时,还是有一种惊鸿一瞥的心动。
薄薄的一张油画,被这位巴特铜匠延伸出了无与伦比的厚度!!!!!
相比于梵高向日葵的温暖绚烂。
这件作品多了几分诗情画意的梦幻——
作品上光影斑驳、有阳光在花瓣和瓷瓶上流转。
而色彩,虽然都是黄色,但其中有五种细分的金黄,层次感极强。
而五种色彩,与光影重叠,形成细微的差别,便是十几种金黄的颜色在雀跃!!
哪怕是莫夫先生从事艺术行业四十年,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说出每一种颜色的细微变化,但欣赏时的体验会出现起伏。
其实这是东方的艺术理念:墨分五色。
连墨都分五色了,秦淮对其它颜色,自然更为苛刻。
调色的时候,他更注重意境与幻觉的变化,让色彩的变化不随情绪而动,却随视角而动。
就好像看一缕阳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绝然不同。
若洒上一些水雾,还能看到弯弯的彩虹。
这就是秦淮的色彩法则。
梵高说过:色彩的法则,正是因为没有偶然性,才有无法言表的精彩。
秦淮的色彩,正是以这种方式精打细算的必然调和,拥有了无以言表的惊艳。
……
仅仅是这些,就是大师级手笔了!
何况,这件铜艺作品,还使用了一种光怪陆离的锻造方法。
不是范模法,也不是失蜡法。
乍一看,好像每一处都是如此的自由散漫,充满着不受束缚的力量感与反叛感。
但实际上,若是仔细品鉴,会发现,其实每一处,无形之中,都遵循着一种独特规律!
莫夫先生心心中慨叹。
埋头研究了两天,越是研究,却越感觉到一头雾水。
最终只能叫来同行好友,试图群策群力,解开这件作品拥有独特魅力的谜团。
……
“我在观察时,只觉得我时常变成了阳光,时常却变成了花瓣,时常却变成了花瓶……像是在看电影,视角不断切换。
尽管如此魔幻,可我却完全没有察觉到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违和,这种透视法,不属于梵高,不属于任何人,他就属于巴特!”
一位短发蓄着胡须的画家非常亢奋,似乎发现了新大陆。
……
“或许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流派?”
几位艺术家面面相觑,最终一致将巴特的风格,列入新流派中。
开创新流派……
这可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梦寐以求的成就!
他们兴奋。
可又悲伤。
一股压抑的气氛,在几人中间蔓延。
因为巴特先生在作品出名前,自杀了……
世界痛失一位大师!
想到这里,几人扼腕叹息,慨叹命运不公,造化弄人。
…………
当天夜晚。
在明净的灯光下。
莫夫先生给刘庆写了一封回信。
向您的发掘致以崇高的谢意,否则一位开创了新流派的大师将会明珠蒙尘。
希望您可以将巴特的地址告诉我,我将给予巴特的家庭一些帮助。
刘庆呆若木鸡。
大师?
开创新流派的大师?
刘庆懵圈了,那是一位民工抱过来的作品,民工眼中充斥着捡漏成功的欲望。
这种作品,竟然能开创一个新流派?
过分的戏剧化了吧?
刘庆心脏颤抖,那可是一位中华艺术家的作品,却在西方开花,开创新流派?
刘庆虽然难以置信,但他是资本家,他立刻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连忙委婉的暗示莫夫先生。
说巴特家属不需要援助,只求能给巴特办一个展览。以此彰显巴特的艺术成就,让世界知道巴特!
莫夫答应了。
为巴特的两件青铜油画筹备了一场展览。
短短两个星期。
青铜油画《向日葵》和《星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令人惋惜的故事,火遍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知道有一位右手伸进铜浆中,结果被烧穿的巴特先生。
有许许多多的公民,都在欣赏过两件作品后,自发的向身边的朋友、亲属、恋人安利。
眼看热度高得一塌糊涂,刘庆做梦都在笑。
这是他迄今为止,炒作最成功的两件艺术品。
以如今的热度。若是将这两件作品放到拍卖行,恐怕能赚取他一个季度的利润!!!
血赚!
简直血赚!
就是不知道,究竟是国内哪位奆佬的作品,竟然如此恐怖,直接在西方被捧上了天!
刘庆有一种自豪在心中蔓延。
这三百年来。
西方一直在东方的老师——无论在什么方面。
科技上,说不上话。
艺术上,没有话语权。
而这一次,终于濒临开创新流派,成为西方的老师了!
他是中国人,自然为此而高兴。
这一刻。
刘庆有些后悔。
不该编造巴特的谎言……
……
一个月后。
青铜油画的报道铺天盖地。文章、视频、网页中随处可见。
不少名气响彻巴黎的油画家、雕塑家公开称赞:
我曾仔细观察过《向日葵》和《星空》,里面的细节令人赞叹。
我称之为时间女神裙摆的涟漪,因为它上面每一条小小的起伏,都是时间女神洒下的性感,让人想要顶礼膜拜。
这是一种新的美学、视觉与艺术概念。
巴黎艺术界,被青铜油画激起了轩然大波。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青铜油画,关注巴特的悲惨故事……
青铜油画,俨然有开宗立派,吸引无数虔诚信徒的趋势!!!
刘庆乐得合不拢嘴。他才是最大赢家!!
十五万收购的青铜油画,竟然能走到开创流派的地步!
他有时候都会怀疑……
是不是那群艺术神棍们炒作过头了?
然而现实告诉他,绝对不是。
已经有十几位富翁隔空出价。
而给出的价格,极其惊人。
店主人心潮澎湃之下。
将两件青铜油画投入拍卖行。
此刻。他坐在包间中,叼着一根雪茄,静待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令他费解的是,两件青铜油画的作者,究竟会是国内哪尊奆佬?
竟然将如此珍贵的艺术品随便扔掉……
这可是一座矿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三七分油头的店老板不断诉苦,讲述交易中存在的风险,老罗脸色阴晴不定。
他并非真正的资本家,玩不过资本家的忽悠,最终答应了十五万的出售价格。
于垃圾堆中捡来十五万,与网页新闻看到的捡漏一般无二,一样的低成本,高收入,一样的利润暴涨,一样的夸张刺激。
何况,他没有花一分钱,相当于白捡!
攥着十五万巨款,老罗欣喜若狂,宛如范进中举般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老罗离开后,店主人刘庆呵呵一笑,从口袋掏出发蜡、梳子、镜子,开始整理发型。
力求把自己打点得人模狗样。
然后才手执放大镜,微微弓腰,翻来覆去的观察青铜油画的做工,推敲其价值。
“奇怪……乍一看,完全没有古代青铜器那样精湛的做工。相较于古代青铜器,甚至显得十分的粗制滥造。
但青铜油画上的铜结晶,却是排列得疏密有致,自然而然,全然没有违和之感。
反而如海滩上的洁净细沙,自然舒卷,简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用机器锻造的吗?”
刘庆点燃一根香烟,目光落在两件青铜油画上,在烟雾缭绕中沉吟思索。
不。
机器绝对做不到这一步!
那么。
因此得到的结论便是:这两件青铜油画,恐怕可以大做文章!
刘庆决定将它们直接送到法国,交由一位在法国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掌掌眼。
同时。
让两件青铜油画在该艺术家的小圈子内流传。
如果能得到一些高名气艺术从业者的赞赏。
那么这两件青铜油画的价值,会立刻飙升。
等热度高了。
再送到顶尖拍卖行拍卖……
想到这里,刘庆磨刀霍霍向猪羊,恨不得立刻飞往巴黎。
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投机主义者,这些年在香江、巴黎等地鼓捣了许多抽象画的营销。
甚至于。
前段时间,‘猪中毕加索’的营销,他也有参与。
最终十几幅母猪叼着画笔,随便涂抹的油画,卖到了五万美元。
当然。
只是随手为之。
而这一次,刘庆十二分认真。
因为他总有一种奇特的预感,这一次能血赚!!!
这份预感无根而生,却萦绕不散,让刘庆坐立不安。
不过。
也坚定了刘庆为之冒险的决心。
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他就会试一试,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他哪怕卖掉房产,都会去做。
眼前这两件作品,虽然不知出自哪位大师之手,但却是给了他百分之九十可能的预感。
……
一个星期后。
青铜油画从中华,辗转来到巴黎。
它们失去了原本的身份,而是以一位法国艺术家遗作的身份,出现巴黎一位铜艺师的工作室。
与它们相伴的,是一封信。
信中讲述了一个灰色调的故事,一位被编造出来的艺术家——巴特。
巴特从小学习绘画,喜欢用强烈的色彩刺激感官。
但是。
巴特的作品一向无人问津,这让巴特抑郁绝望:
‘我觉得我像一条粗野的大狗。
只会踩着湿漉漉得爪子走进屋里,只会妨碍所有的人,甚至还不停的大声狂吠。
我的导师,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哥哥,都不喜欢我,甚至我以前的妻子,也弃我而去……’
这是巴特二十三岁以后的真实状态。
他在寻常人眼中就是一个怪人。
但是孤独,也让巴特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创作。
接下来一年。
巴特尝试更饱满,更富有诗情画意的调色。
因为那样能赚更多钱。
但是。
他再一次溃不成军,他的作品中总有一份阴郁。
就像他在田野间看农民割麦子。
总觉得那些小麦才是真正的人,被镰刀无情的收割者。
这种思想,让巴特一直失败,社交圈也越来越狭窄,性情也越来越孤僻。
在三十岁时。
巴特第一次接触到铸造铜器,于是爱上了铜浆那散发着致命温度的滚红液体。
‘我觉得生命也该如此,活时滚烫如岩浆,死时枯寂如山石。’
巴特这样认为,甚至一度到了疯魔的程度。
他以为自己是铜液,于是用手深入滚烫的液体中,结果左手重度烧穿。
现在您所看到的作品,都是巴特用一只手创作出来的。
非常遗憾,不少作品都被巴特融化了,就像卡夫卡,一怒之下烧毁自己的《变形记》。
如果不是好友抢救,恐怕我们看不到那部经典。
相较于卡夫卡。
巴特非常凄惨,在自杀前,没有朋友会挽留他销毁自己的作品……
仅存的两件青铜油画奉上,请莫夫先生过目。
……
莫夫先生浏览完信件,神态平常如初。
很多凄苦的人往往把自己想象成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但真正有才华的又有多少呢?
关键,还在于作品与实力。
莫夫先生打开包裹,漫不经心的取出立体青铜油画。
突然手一抖,眼神微微凝固。
长满络腮胡的脸浮现惊讶的神色。
惊讶?
或者说是惊艳?
他年少时,就学习临摹、素描、静物油画,看过的经典不计其数,甚至说,对经典习以为常了。
但看到那一瓶盛开的向日葵时,还是有一种惊鸿一瞥的心动。
薄薄的一张油画,被这位巴特铜匠延伸出了无与伦比的厚度!!!!!
相比于梵高向日葵的温暖绚烂。
这件作品多了几分诗情画意的梦幻——
作品上光影斑驳、有阳光在花瓣和瓷瓶上流转。
而色彩,虽然都是黄色,但其中有五种细分的金黄,层次感极强。
而五种色彩,与光影重叠,形成细微的差别,便是十几种金黄的颜色在雀跃!!
哪怕是莫夫先生从事艺术行业四十年,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说出每一种颜色的细微变化,但欣赏时的体验会出现起伏。
其实这是东方的艺术理念:墨分五色。
连墨都分五色了,秦淮对其它颜色,自然更为苛刻。
调色的时候,他更注重意境与幻觉的变化,让色彩的变化不随情绪而动,却随视角而动。
就好像看一缕阳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绝然不同。
若洒上一些水雾,还能看到弯弯的彩虹。
这就是秦淮的色彩法则。
梵高说过:色彩的法则,正是因为没有偶然性,才有无法言表的精彩。
秦淮的色彩,正是以这种方式精打细算的必然调和,拥有了无以言表的惊艳。
……
仅仅是这些,就是大师级手笔了!
何况,这件铜艺作品,还使用了一种光怪陆离的锻造方法。
不是范模法,也不是失蜡法。
乍一看,好像每一处都是如此的自由散漫,充满着不受束缚的力量感与反叛感。
但实际上,若是仔细品鉴,会发现,其实每一处,无形之中,都遵循着一种独特规律!
莫夫先生心心中慨叹。
埋头研究了两天,越是研究,却越感觉到一头雾水。
最终只能叫来同行好友,试图群策群力,解开这件作品拥有独特魅力的谜团。
……
“我在观察时,只觉得我时常变成了阳光,时常却变成了花瓣,时常却变成了花瓶……像是在看电影,视角不断切换。
尽管如此魔幻,可我却完全没有察觉到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违和,这种透视法,不属于梵高,不属于任何人,他就属于巴特!”
一位短发蓄着胡须的画家非常亢奋,似乎发现了新大陆。
……
“或许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流派?”
几位艺术家面面相觑,最终一致将巴特的风格,列入新流派中。
开创新流派……
这可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梦寐以求的成就!
他们兴奋。
可又悲伤。
一股压抑的气氛,在几人中间蔓延。
因为巴特先生在作品出名前,自杀了……
世界痛失一位大师!
想到这里,几人扼腕叹息,慨叹命运不公,造化弄人。
…………
当天夜晚。
在明净的灯光下。
莫夫先生给刘庆写了一封回信。
向您的发掘致以崇高的谢意,否则一位开创了新流派的大师将会明珠蒙尘。
希望您可以将巴特的地址告诉我,我将给予巴特的家庭一些帮助。
刘庆呆若木鸡。
大师?
开创新流派的大师?
刘庆懵圈了,那是一位民工抱过来的作品,民工眼中充斥着捡漏成功的欲望。
这种作品,竟然能开创一个新流派?
过分的戏剧化了吧?
刘庆心脏颤抖,那可是一位中华艺术家的作品,却在西方开花,开创新流派?
刘庆虽然难以置信,但他是资本家,他立刻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连忙委婉的暗示莫夫先生。
说巴特家属不需要援助,只求能给巴特办一个展览。以此彰显巴特的艺术成就,让世界知道巴特!
莫夫答应了。
为巴特的两件青铜油画筹备了一场展览。
短短两个星期。
青铜油画《向日葵》和《星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令人惋惜的故事,火遍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知道有一位右手伸进铜浆中,结果被烧穿的巴特先生。
有许许多多的公民,都在欣赏过两件作品后,自发的向身边的朋友、亲属、恋人安利。
眼看热度高得一塌糊涂,刘庆做梦都在笑。
这是他迄今为止,炒作最成功的两件艺术品。
以如今的热度。若是将这两件作品放到拍卖行,恐怕能赚取他一个季度的利润!!!
血赚!
简直血赚!
就是不知道,究竟是国内哪位奆佬的作品,竟然如此恐怖,直接在西方被捧上了天!
刘庆有一种自豪在心中蔓延。
这三百年来。
西方一直在东方的老师——无论在什么方面。
科技上,说不上话。
艺术上,没有话语权。
而这一次,终于濒临开创新流派,成为西方的老师了!
他是中国人,自然为此而高兴。
这一刻。
刘庆有些后悔。
不该编造巴特的谎言……
……
一个月后。
青铜油画的报道铺天盖地。文章、视频、网页中随处可见。
不少名气响彻巴黎的油画家、雕塑家公开称赞:
我曾仔细观察过《向日葵》和《星空》,里面的细节令人赞叹。
我称之为时间女神裙摆的涟漪,因为它上面每一条小小的起伏,都是时间女神洒下的性感,让人想要顶礼膜拜。
这是一种新的美学、视觉与艺术概念。
巴黎艺术界,被青铜油画激起了轩然大波。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青铜油画,关注巴特的悲惨故事……
青铜油画,俨然有开宗立派,吸引无数虔诚信徒的趋势!!!
刘庆乐得合不拢嘴。他才是最大赢家!!
十五万收购的青铜油画,竟然能走到开创流派的地步!
他有时候都会怀疑……
是不是那群艺术神棍们炒作过头了?
然而现实告诉他,绝对不是。
已经有十几位富翁隔空出价。
而给出的价格,极其惊人。
店主人心潮澎湃之下。
将两件青铜油画投入拍卖行。
此刻。他坐在包间中,叼着一根雪茄,静待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令他费解的是,两件青铜油画的作者,究竟会是国内哪尊奆佬?
竟然将如此珍贵的艺术品随便扔掉……
这可是一座矿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