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 史进雪剿雁头山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宣和之宋江崛起第三四章 史进雪剿雁头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接秦明的将令,史进率李衮、萧清露的一个营和薛永、铁琳的一个营共二营1200人前往清剿雁头山的股匪。

    雁头群山逶迤数十里,古木参天,白雪皑皑,茫茫不见人迹。

    史进已率队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和雪林里穿行了二天,除了发现一些零星的山村猎户,连土匪的毛也没摸到一根。

    董源泉是一个新兵,和陈志杰一样原本是武清城里的浪荡子。经过朱李营的整训,也慢慢有了一些军人的样子,不过和乡村出来的兵相比,还是多了一份城里人的狡黠。经过几天漫无目的的雪地清乡,此时他们的心情已经从刚开始的兴奋变成了疑惑,再变成惶恐,透过宿营的营帐,看着外面连绵不绝的白色山峦和原始森林,再看看帐内老兵们面无表情的脸,气氛变得比较茫然。所有人都没有再说话,大家都静静地挤在营帐里烤着火,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大家都在静待正在大帐里开会的将领们下一步的行动命令。

    命令下来了,继续开拨。

    进山了,又是难挨的一天,这一路走得极其艰苦,因为进山的便道是随着山坳的走向走,而山坳是随着山脉走,雪地泥泞,大部队在山里绕来绕去,人们很快就失去了方向感,只能走到哪里是哪里。好在有向导,这天晌午,总算到了雁头山群峰的腹地唐家坪村。

    这是一个有着百十户人家的山村,山多地少,村里人多以打猎、采药为生。董源泉、陈志杰他们的百人都因行军冻伤的人员较多,所以今夜作为内卫部队随史进的指挥部分配到了一个有着数十间房的大户人家驻扎。而其它部队则分散驻扎在离莫家坪村各距二、三十里地、呈卫星状排列的其它四、五个小山村里,大家都在等候四处打探消息的斥候兵的消息。

    董源泉、陈志杰他们入住的这户人家姓唐,父子四人均以打猎为生,据说男主人是个魁武的中年汉子,有四十开外的年纪,长得膀大腰圆的,而且身手敏捷,在本地属原住民,很是有些威望。三个儿子均已成年,目前都在外狞猎未归。

    走了三天,什么都没有发现,坐在唐家宅院内堂的史进也有点郁闷,只闻此地有匪情,却无匪迹,前期官军也进清剿了几次,不是无功而返,就是神秘失踪,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陪史大朗一起烤火的李衮、萧清露、薛永、铁琳也是纳闷,这几天由外至内,各部队成扇形分片对雁头群山进行地毯式的搜索,直至到了雁头山的腹心唐家坪村也没有发现匪患,难道是传闻有误?此地并无匪徒不成?

    先不提雁头山史进众人发楞,却说武清城里有一人家却在急得团团转。

    武清士子胡以沫自从当选县议院议员以来,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从往日昏暗的书斋中走了出来,整日价和一邦青年学子一起做社会调查,学子们都觉得挺开心的,大家在一次谈论的也不再局限于诗词歌赋了,喝茶时聊得更多的是如何促进民生经济和保护居民权益,就在这充实而愉快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性的行政管理法规一个一个地出台,通过讨论完善后实施起来,整个城市也慢慢地复苏起来,甚至开始吸引更多的外地投资者来武清发展。

    对此,宋清和当地驻军并不干涉,甚至还乐见其成。这要是在大宋的腹地城市是不可想象的,而这里因为长期处于宋辽边境,儒家根深地固的那一套思想在这里并不巩固,所以人们对一些新的思想更能够兼容,这样一来,武清不论是各种学术流派还是各种经济形式无一不迅速发展起来,渐渐地成了当时宋辽边境的自由经贸和学术交流的圣地,吸引了宋人、辽人、西夏人、渤海人、金人、蒙古人、高句丽人、日本人等前来猎奇或学习。

    这天,胡以沫和一帮士子又如往常一样来向宋清讨教一些问题,闲聊中,忽然听宋清聊起武清子弟兵在这次剿匪中的优秀表现,旁人听后自是为自家的子弟们自豪,但胡以沫听说史进已率二个营去了雁头山,不由得大惊失色,连忙拉住宋清,说起了他所知道的雁头群山匪帮的实情,宋清听后大感惊奇,当即吩咐侍卫亲兵备马送胡以沫去朱李营大寨找秦明将军汇报最新情况。

    “雁头群山方圆数十里都是石头山地貌,土地极为贫瘠,本是人迹罕见之地,也无大规模人类居住的条件,所以数百年间除少数山中猎户外并无多少人烟,但近十数年以来,因辽、宋官府的苛捐杂税以及胥吏的压榨,陆续有不少平民百姓不得已背井离乡、举家迁入此绝地,这才有了现在的唐家坪村和周围的几个小山村。

    这些人本都是些胆小怕事的贫民和无地可家的流民,在唐袭民、唐怀忠、唐怀义、唐怀邦父子四人及其它原住民的约束下,过着苦哈哈的紧日子。叵耐大宋境内一韦性大户却因听信了此地有宝藏的传言而以重金贿赂官府,诬其与辽国私通,有不臣之心,想利用官军驱赶山民从而独占这片山地掘宝。就这样宋朝官吏屡次派出官军进山围剿,前几次围剿,山民在唐父子家的劝说下,都成功地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避开了官军,但官军在没有找到山民的情况下,却一把火烧毁山民们赖以生存的房舍,这样激起了大家的义愤,在最近一次官军的围剿中,唐袭民父子四人亲自提刀上阵,刀斩官军一个指挥三个都头,全歼了这伙官军,这样才震慑住了韦家,有了这几年的安宁。”

    听完这些,秦明惊奇道:“胡先生怎么对雁头山的情况这么熟悉呢?”

    “不瞒秦将军,这唐家本是前朝柴周家的武将,后赵宋代周,唐家心怀愤懑,不愿改事赵宋,遂弃官埋名迁移到了这辽宋两不管的雁头山中以打猎为生,因学生早年在外游学时经过雁头山,偶遇唐家小娘子,也就是唐袭民之妹,暗生情愫,后好事多磨终成眷属,故此对唐家有些了解。”

    “既然如此,先生可能说服此唐家父子加入我军?”秦明一听唐家故事,顿起爱将之心。

    “今武清已成桃源之地,民心所向,自由之邦,学生当竭尽全力劝说唐家率唐家坪村举村迁入武清来安居乐业;至于唐家父子,学生当延其至秦将军营中,若是有缘,其自当乐从将军号令。”

    “如此甚好,今史进领军已入山中数日,迟则恐有误会发生,秦明敢请先生冒雪前往唐家坪村一行,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固所愿尔,不敢请矣,既将军有令,学生即刻便行。”

    “好,我命亲兵马队护送先生,秦明在此专候佳音了。”

    这厢胡以沫率秦明的亲兵急如星火般向唐家坪村驰骋而去,却说唐家坪村史进众人却又有了新的发现。

    事情的起缘还是来自于董源泉、陈志杰这两个城市兵。这天晚上,这两个家伙闲得蛋疼,便找借口向都头告了个假,出得门来,董源泉便问陈志杰道:“这天寒地冻的,你这家伙拖我出来干嘛?”陈志杰奇怪地瞪了董源泉一眼,道:“这阵子吃粮当兵,每天都是清汤寡水的,口里都可以淡出个鸟来了,这几天雪地行军,体力消耗又这么大,难道你不想补充补充体力?”董源泉一听就来劲了:“是不是你发现了那里有家禽,要说这偷鸡摸狗的活,你哥哥我可是最在行了,说吧,在那?”陈志杰一听就翻脸了,轻声骂道:“还偷鸡摸狗呢?要被官长们知道了,还不打死我俩呀,告诉你,这违反军令的事,如今我可不干了,入伍时我爷爷流着泪要我争口气,好歹也要靠军功混个官人出来,别再无事生非,让旁人瞧不起了,你说我还会干这低俗的事吗?”“那你想干嘛?”董源泉郁闷地问道,“林中必有耗子窝冬,你敢不敢和我一起挖来煮了吃?”“好呀,耗子肉我又不是没有吃过,可惜此刻没有姜汁和辣椒,不然去皮斩块后用姜汁腌一下,再放油里一炸,加点姜葱辣椒兜匀,放入烧热的沙煲焗焗,那才是人间美味呢。”董源泉说得自己都要流口水了,陈志杰嘿嘿一笑,拍了拍董源泉,两人便蹑手蹑脚地向村外的原始森林中走去。

    陈志杰这俩一馋嘴不要紧,谁承想却让他俩无意中发现了一桩天大的秘辛。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宣和之宋江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宣和之宋江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宣和之宋江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宣和之宋江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