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他们商定的策略,共分五步。
第一步,利用炊烟迷敌、惑敌。
令中军的四批人马,每批两百人,在两两相隔十数里之外,挖造简易炊灶,放火生烟。
简易炊灶之数目,当然越多越好。以制造一支大军,刚刚在此地生火做饭之假象。
当然,不是同时烟起。
而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每隔三个时辰,燃放一次。
完成任务之后,立即隐蔽回撤、悄然归队。
此法,诸葛武侯也曾用之退敌。
……
第二步,乃是利用小股骑兵扰敌、乱敌。
此计华枫在二十日前,与多思过于牛头岭交手之时,也曾采用,效果奇佳。
不同的是,此次将增加两批人马。
与炊烟迷敌、惑敌一样,也是分兵四路,每路一百骑,分别在烟起之后数十息之内,于密林中来回驰骋、对空喊杀,制造有兵马行动之假象。
不过比筑灶生烟距离更远,时间更长。
因为,骑兵撤退速度快,完全可以离敌更一些。
这样一来,敌军不追心有不甘,追之却又来之不及,势必陷入进退两难之窘境。
如此,前两步谋略,才会产生草木皆兵、扰乱军心之效。
……
第三步,派遣精锐之兵袭敌、疲敌。
此法,华枫之前在会上已有所提及。
决定派出四组骑兵中另的一半,也就是每组一百骑,分别由各自组长率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对敌军进行袭扰。
出击时机,由各组相互商定,大致间隔半个时辰为妥。
出击次数,同一方向至少两次。
出击方向,变幻无定。
……
因为,间隔时间长了,敌军可能布防更加完备,有陷入重围之可能。
次数少、间隔短,不但达不到扰乱的效果,而且敌军很容易就可判定:先后袭击之人,绝非同一支军队。
偷袭方向如果像第一步、第二步那样,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也极易陷入敌包围圈。
因此,敌军绝对会有所准备:东南两个方位已然被袭,那下步是否就是西北呢?
这样,随后袭扰的两支骑兵,很可能成为“虎口之羊”。
而间隔半个时辰,连续二次袭击,既可让敌反应不及,又无暇设防,只能疲于“救火”。
如此,“骑兵营”即保证了安全,还让敌无可揣度。
让敌不知义军到底有多少兵马,到底意欲何为。
从而进一步加大前面两步计谋之效果。
……
第四步,以“无敌先锋军”一部击敌、引敌。
分成四波次,每波一千二百余人。
段今朝所在一路,最后出击,成为引敌之主要力量。
至于其余三批次,其任务就是击敌。
一击即退,无论战果,绝不停滞。
撤退方式,不可直线而走,而是绕圈而回,让敌无可捉摸去向。
撤退方向,义军伏击地域。
这三批次袭击之目的,就是激怒敌军,让其“忍无可忍”,从而对最后进击的段今朝一路“无须再忍”。
……
第五步,集中优势力量围敌、杀敌。
前四步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都是为第五步打基础、作铺垫。
最终目的,就是杀敌。就是打击敌有生力量,削弱敌军。
如果前四步得以顺利完成,那么此计也就成功了大半。
如此接下的任务虽然繁重,但却极为简单。
而且,完成起来虽要付出代价,但却十拿九稳。
毕竟,敌军即便已经集中一处,也不可能举军追击千余之敌,最大的可能是派出前锋部队,最多也只会分兵一半。
这样一来,拿下此战,岂非比之牛头岭初战之时,更加轻松?
……
当然,要想此计得以顺利实施,还有最关键的一环——伏击地点选定。
此刻,华枫正与罗战军、多思过一道,在附近勘察地形。
他们决定,尽快找到合适地形,尽快进入伏击地域。
因为,此时敌军尚未到达,他们完全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安排布署。
否则,不但可能陷入被动,还有可能暴露行踪。
……
之所以在驻地附近选择伏击点,乃是“地利”使然。
此地属丘陵地貌。
虽然沟壑纵横,植被极多,但却利于骑兵冲击。
而且并无百姓居住,也无路人行走,正是隐蔽伏击的绝佳去处。
因为,无须担心行动暴露,无须担心涂炭生灵。
……
三日后。
经过多方勘察,反复研究,细心论证,最重要的一环,也终于尘埃落定。
无论谋略如何奇妙、如何出色,如果执行力不够,到头都是一场空。一不小心,甚至还可能弄巧成拙,将自己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因此,华枫向来对贯彻落实极为重视,亲自抓,而且一抓到底。
……
接下来,华枫再次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议极其简短,并无讨论,只是倾听华枫安排工作。
其一,宣布作战方案。
将之前“决策谋划三人组”议定的作战计划、作战步骤,以及任务分工、分力构成,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
同时,还专门郑重强调了执行力的问题。
其二,派出斥候打探敌情。
此项工作由段今朝负责。
四面八方都必须兼顾,而且至少两波,确保万无一失。
其三,大军隐蔽开进伏击地域,妥善安置伤病员。
这项由华枫亲自主抓,各种主将密切配合。
其四,各组按任务分工,立即勘察选定行进及撤退路线。
此项工作完成之后,立即向伏击地域集中,伺机行动。
其五,熟悉主战场。
会后,各组主将立即随同罗战军前往伏击地域,对主要作战场所进行熟悉了解。
在确定各组对完成既定任务,并无实际困难之后,华枫立即宣布散会,按既定方案迅速展开。
至此,已然万事俱备,只待敌来厮杀!
……
这一切安排,大都出自华枫所思。
罗战军、多思过两人,不过就细节进行了少许补充。
从华枫口中说来,看似不难,但如果精通兵法者细心考究,却是非同小可。
整个计划一环紧扣一环,一步衔接一步。
每一环、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又并非不可或缺;既相得益彰,又可单独建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一步,利用炊烟迷敌、惑敌。
令中军的四批人马,每批两百人,在两两相隔十数里之外,挖造简易炊灶,放火生烟。
简易炊灶之数目,当然越多越好。以制造一支大军,刚刚在此地生火做饭之假象。
当然,不是同时烟起。
而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每隔三个时辰,燃放一次。
完成任务之后,立即隐蔽回撤、悄然归队。
此法,诸葛武侯也曾用之退敌。
……
第二步,乃是利用小股骑兵扰敌、乱敌。
此计华枫在二十日前,与多思过于牛头岭交手之时,也曾采用,效果奇佳。
不同的是,此次将增加两批人马。
与炊烟迷敌、惑敌一样,也是分兵四路,每路一百骑,分别在烟起之后数十息之内,于密林中来回驰骋、对空喊杀,制造有兵马行动之假象。
不过比筑灶生烟距离更远,时间更长。
因为,骑兵撤退速度快,完全可以离敌更一些。
这样一来,敌军不追心有不甘,追之却又来之不及,势必陷入进退两难之窘境。
如此,前两步谋略,才会产生草木皆兵、扰乱军心之效。
……
第三步,派遣精锐之兵袭敌、疲敌。
此法,华枫之前在会上已有所提及。
决定派出四组骑兵中另的一半,也就是每组一百骑,分别由各自组长率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对敌军进行袭扰。
出击时机,由各组相互商定,大致间隔半个时辰为妥。
出击次数,同一方向至少两次。
出击方向,变幻无定。
……
因为,间隔时间长了,敌军可能布防更加完备,有陷入重围之可能。
次数少、间隔短,不但达不到扰乱的效果,而且敌军很容易就可判定:先后袭击之人,绝非同一支军队。
偷袭方向如果像第一步、第二步那样,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也极易陷入敌包围圈。
因此,敌军绝对会有所准备:东南两个方位已然被袭,那下步是否就是西北呢?
这样,随后袭扰的两支骑兵,很可能成为“虎口之羊”。
而间隔半个时辰,连续二次袭击,既可让敌反应不及,又无暇设防,只能疲于“救火”。
如此,“骑兵营”即保证了安全,还让敌无可揣度。
让敌不知义军到底有多少兵马,到底意欲何为。
从而进一步加大前面两步计谋之效果。
……
第四步,以“无敌先锋军”一部击敌、引敌。
分成四波次,每波一千二百余人。
段今朝所在一路,最后出击,成为引敌之主要力量。
至于其余三批次,其任务就是击敌。
一击即退,无论战果,绝不停滞。
撤退方式,不可直线而走,而是绕圈而回,让敌无可捉摸去向。
撤退方向,义军伏击地域。
这三批次袭击之目的,就是激怒敌军,让其“忍无可忍”,从而对最后进击的段今朝一路“无须再忍”。
……
第五步,集中优势力量围敌、杀敌。
前四步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都是为第五步打基础、作铺垫。
最终目的,就是杀敌。就是打击敌有生力量,削弱敌军。
如果前四步得以顺利完成,那么此计也就成功了大半。
如此接下的任务虽然繁重,但却极为简单。
而且,完成起来虽要付出代价,但却十拿九稳。
毕竟,敌军即便已经集中一处,也不可能举军追击千余之敌,最大的可能是派出前锋部队,最多也只会分兵一半。
这样一来,拿下此战,岂非比之牛头岭初战之时,更加轻松?
……
当然,要想此计得以顺利实施,还有最关键的一环——伏击地点选定。
此刻,华枫正与罗战军、多思过一道,在附近勘察地形。
他们决定,尽快找到合适地形,尽快进入伏击地域。
因为,此时敌军尚未到达,他们完全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安排布署。
否则,不但可能陷入被动,还有可能暴露行踪。
……
之所以在驻地附近选择伏击点,乃是“地利”使然。
此地属丘陵地貌。
虽然沟壑纵横,植被极多,但却利于骑兵冲击。
而且并无百姓居住,也无路人行走,正是隐蔽伏击的绝佳去处。
因为,无须担心行动暴露,无须担心涂炭生灵。
……
三日后。
经过多方勘察,反复研究,细心论证,最重要的一环,也终于尘埃落定。
无论谋略如何奇妙、如何出色,如果执行力不够,到头都是一场空。一不小心,甚至还可能弄巧成拙,将自己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因此,华枫向来对贯彻落实极为重视,亲自抓,而且一抓到底。
……
接下来,华枫再次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议极其简短,并无讨论,只是倾听华枫安排工作。
其一,宣布作战方案。
将之前“决策谋划三人组”议定的作战计划、作战步骤,以及任务分工、分力构成,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
同时,还专门郑重强调了执行力的问题。
其二,派出斥候打探敌情。
此项工作由段今朝负责。
四面八方都必须兼顾,而且至少两波,确保万无一失。
其三,大军隐蔽开进伏击地域,妥善安置伤病员。
这项由华枫亲自主抓,各种主将密切配合。
其四,各组按任务分工,立即勘察选定行进及撤退路线。
此项工作完成之后,立即向伏击地域集中,伺机行动。
其五,熟悉主战场。
会后,各组主将立即随同罗战军前往伏击地域,对主要作战场所进行熟悉了解。
在确定各组对完成既定任务,并无实际困难之后,华枫立即宣布散会,按既定方案迅速展开。
至此,已然万事俱备,只待敌来厮杀!
……
这一切安排,大都出自华枫所思。
罗战军、多思过两人,不过就细节进行了少许补充。
从华枫口中说来,看似不难,但如果精通兵法者细心考究,却是非同小可。
整个计划一环紧扣一环,一步衔接一步。
每一环、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又并非不可或缺;既相得益彰,又可单独建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