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原来叶希贤道:“陛下也不必高兴过早,那胡岩裕虽非刺客,一但他离开此岛,回到中原,难保我等君臣的下落不被泄露,到那时麻烦就来了。”
建文帝一想果然大有道理,“此地不同于中原,地域广大,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藏身,这座海上孤岛,那就是个大的监牢,无有渡船,想跑都没地方跑?一但有人知道了,那自己可就……”想到那可怕的后果,不禁又担忧起来,刚有的一点兴奋气儿也就化为了无有,而且平添了许多烦恼,“有道是,无毒不丈夫。”想着眼中透出一点寒光,道:“那我们何不趁机把他给……”说着比划了一砍头的手势。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等需先探探他的底细,再做打算。”说着把嘴凑到建文帝的耳边,耳语了几句。
建文帝听了直点头,临了道:“就依卿家之言。”
不言建文帝君臣二人在此计议,再说那胡岩裕,出去工夫不大就拎了两条大鱼来,每条足有二斤来重,一手拎着一条,回来见到杨应能正在厢房里烧火做饭,走了进去道:“杨大人,鱼抓来了。”
杨应能性格要豪爽一些,况且已是落难多年,听着胡岩裕那个“杨大人”的称呼就觉得有些刺耳了,又见他这么快就抓了这么两条大鱼,心里也是高兴非常,当即道:“胡老弟,你也不要叫什么杨大人了,现在就我这模样还大人呢?如果不嫌弃,我就托一回大,你就叫我一声老兄就行了。”
胡岩裕本就生性随意,听杨应能如此说,就道:“那杨兄,我也就不客气了。你先做着,我把鱼收拾收拾。”说完走到门外,把鱼可了膛,又刮了鳞,又舀了些水冲洗干净。这时,杨应能也把饭做好了,把饭盛在一个粗瓷盆里,又把锅涮干净,才把鱼放进锅里,放上水又搁了些佐料,盖上锅,烧火炖鱼。
胡岩裕虽然不讨厌建文帝,但和一个皇上在一起,总感觉有些别扭,虽然这是个落难的皇上,自己也没有把什么皇上真得当回事。但觉得杨应能性格爽快些,也就没有急着回正房,看着杨应能把鱼下了锅。道:“杨兄,你们是怎么到这个岛上的?”
“说起这个来可是一言难尽。”杨应能道。[WWW.kanshu.com]
“那你就简单说说,反正现在也没有别的事。”胡岩裕道。
“那好吧,既然胡兄弟想听,那我就说说。”杨应能道。
原来杨应能二人保着这个落难的建文帝,颠沛流离多年,这心中的苦,可以用苦大仇深来形容,但一直无处可以诉说,只能是两个人在暗地里相互倾吐一下,现在可算是找到一个倾诉对象了,便打开了话匣子从头说了起来。
原来朱元璋在得了天下之后,为了建立万世基业,竟然开了历史的倒车,选择了早就被历史淘汰掉的分封制,大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做藩王,封国最多时竟达二十多个。
分封制自秦朝以后,就一再被历史证明是不可行的,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但朱元璋一个放牛娃出身的人,根本没有文化,哪里懂得这些历史,只认为亲情血缘最可靠。
这些封国的权力很大,都有自己的军队,到了他驾崩的时候,各地藩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他又抱着嫡长子继承制的大腿不放,在太子朱标死后,又破天荒地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传孙不传子,也算是古今少有了。
朱允炆继位就是建文帝。继位之初就发现了分封制的弊病,而锐意削藩。建文帝有两个大谋士,一个是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一个是兵部尚书齐泰。
当时黄子澄和齐泰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黄子澄主张先削周王,周王是燕王胞弟,先除其羽翼,而齐泰则主张先削燕王,燕王是削藩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燕王一但被削藩,其他诸王都好办!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建议,先削周王,结果是打草惊蛇,这就给燕王敲了警钟,为他的起兵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并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后来在发展就和谷应泰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的差不多了,建文帝君臣三人总算的从下水道里逃出了南京城,按照朱元璋密旨中的安排,几经辗转从泉州出海到圣火岛找张无忌。打算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夺回江山。
杨应能刚刚说到张无忌,胡岩裕未加思索,开口问道:“真有张无忌这个人吗?”
杨应能道:“胡老弟,你也知道此人?”
胡岩裕当然听说过,还看过金庸大侠的小说呢,怎么可能不知道张无忌这个人呢?只不过一直以为那是金大侠笔下的虚幻人物,没有想到历史上还真有其人,乃道:“只是听人说起过,从未见过此人。此人真如传说中的那般厉害吗?”
杨应能道:“此人武艺深不可测,我们和他交过手的。”说着神情暗淡下来。
胡岩裕看他的表情就能猜到个大概,也就没好意思追问,那样就太不厚道了,心中对张无忌这个人就多了几分忌惮,存下了一个能不为敌最好的念头在心里头。
张无忌初见建文帝三人时还算是客气,招待也算周到,仅仅是把他们圈在一个独立的院落中,只是不让他们随意出去罢了,算是把他们软禁了起来。
等过了些时日,张无忌把消息打探清楚了,这几个人的身份也证实了,对建文帝就不那么客气了,而是要杀要剐起来。
杨应能和叶希贤二人就同张无忌动了手,等动起手来方才知道,二人的实力和他比起来那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不到十个照面,就被张无忌打得受了伤,这还是张无忌手下留情,未下杀手,否则怕是二人就死在张无忌的掌下了。
张无忌打败杨应能和叶希贤二人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不想立刻杀了建文帝了,而是怕人把他们三个放逐到了这个岛上,也不用人看管,只是时不长的派人来查看查看。
建文帝三人虽然知道朱棣改了年号叫永乐,但他们一直以正统自居,岂肯用那匪号,现在身处孤岛,就一直延用建文的年号至今。这就是方才胡岩裕一问年号,建文帝脱口而出的原因,那叶希贤自是不敢违抗圣命,想用甲子记年打个马虎眼,可是还是慢了半拍。
当然这些,有的是杨应能讲明的,有些是胡岩裕通过前后逻辑推理出来的,虽不十分准确亦相去不远。
故事讲到这里也差不多了,胡岩裕便道:“杨兄,快看看鱼是不是该熟了?”
杨应能光顾讲得起劲了,差点把正事给忘了,忙掀开锅盖,拿了双筷子扎了扎,又夹了一点点尝了尝道:“鱼已经熟了。我们还是先去吃饭吧,想来胡老弟也饿坏了吧?”
胡岩裕摸了摸肚子道:“你这不说还不觉得,你这一说就觉得更饿了。那我们就快点。”
说完二人把鱼盛到另一个粗瓷盆里,一人端饭,一人端鱼,又拿了几双筷子,才回到了正房。把鱼、饭摆在那张破方桌上,又拿了几个大黑碗放上。
建文帝看到鱼两眼放出了猫一样的光芒,哪里还顾及什么皇家形象,抓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就放到了嘴里,刚出锅的鱼还是很烫的,烫得建文帝张着大嘴直吸溜,就差大喊一声“烫死朕也了!”。
叶希贤见建文帝开吃了,就用一个大黑碗盛了一碗饭,放到他面前道:“陛下,请用膳。”这时候的建文帝,正被烫得张着大嘴吸溜不已,哪里还顾得上说话,嘴里只发出了含糊不清的“啊……呜”之声。
胡岩裕看到建文帝的样子差点没有笑出声来,忙掩饰地说道:“杨兄、叶兄二位,请一起吃吧。”
杨应能和叶希贤异口同声,道:“我等做臣子的,怎能与皇上一起用膳?这与礼不合。胡老弟早就饿了,你先吃吧!”
胡岩裕心里大大鄙视了杨应能、叶希贤二人一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只是用眼看了看建文帝。这时建文帝好不容易把那块鱼肉咽了下去,缓过神来,见胡岩裕看着自己,挥了挥手中的筷子道:“二位卿家,也一起用膳吧。”
杨应能和叶希贤应声道:“谢主隆恩!”也就围坐了上来,小心翼翼的吃了起来。胡岩裕心道:“这还真是他娘的,倒驴不倒架,都混成这模样了,还陛下、卿家、用膳呢?”又是鄙视了一大阵。
建文帝吃了几口鱼,总算是恢复了点形象,开口道:“胡义士,仙乡何处?”
胡岩裕听到建文帝问自己是哪里人,心中立刻生出一个坏主意来,心道:“据传说,当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竟然恬不知耻的认朱熹做自己的祖宗,而把自己的真祖宗扔到了一旁,我现在到是要问问,是不是真有其事?如果真是这么回事,那我可就要戏戏这个落难天子了。”打定主意,不答反问道:“听说,皇上是朱熹老夫子的后人?”
建文帝听胡岩裕问起自己的祖宗来,不免又有些得意地道:“胡义士所言不差,朕乃朱老夫子嫡传第九代玄孙。”
胡岩裕做恍然大悟状,心中坏坏地一笑道:“那如此说来,我和皇上你细论起来可能还沾点远亲呢?”
这下建文帝可就大惑不解了,忙问道:“此话怎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建文帝一想果然大有道理,“此地不同于中原,地域广大,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藏身,这座海上孤岛,那就是个大的监牢,无有渡船,想跑都没地方跑?一但有人知道了,那自己可就……”想到那可怕的后果,不禁又担忧起来,刚有的一点兴奋气儿也就化为了无有,而且平添了许多烦恼,“有道是,无毒不丈夫。”想着眼中透出一点寒光,道:“那我们何不趁机把他给……”说着比划了一砍头的手势。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等需先探探他的底细,再做打算。”说着把嘴凑到建文帝的耳边,耳语了几句。
建文帝听了直点头,临了道:“就依卿家之言。”
不言建文帝君臣二人在此计议,再说那胡岩裕,出去工夫不大就拎了两条大鱼来,每条足有二斤来重,一手拎着一条,回来见到杨应能正在厢房里烧火做饭,走了进去道:“杨大人,鱼抓来了。”
杨应能性格要豪爽一些,况且已是落难多年,听着胡岩裕那个“杨大人”的称呼就觉得有些刺耳了,又见他这么快就抓了这么两条大鱼,心里也是高兴非常,当即道:“胡老弟,你也不要叫什么杨大人了,现在就我这模样还大人呢?如果不嫌弃,我就托一回大,你就叫我一声老兄就行了。”
胡岩裕本就生性随意,听杨应能如此说,就道:“那杨兄,我也就不客气了。你先做着,我把鱼收拾收拾。”说完走到门外,把鱼可了膛,又刮了鳞,又舀了些水冲洗干净。这时,杨应能也把饭做好了,把饭盛在一个粗瓷盆里,又把锅涮干净,才把鱼放进锅里,放上水又搁了些佐料,盖上锅,烧火炖鱼。
胡岩裕虽然不讨厌建文帝,但和一个皇上在一起,总感觉有些别扭,虽然这是个落难的皇上,自己也没有把什么皇上真得当回事。但觉得杨应能性格爽快些,也就没有急着回正房,看着杨应能把鱼下了锅。道:“杨兄,你们是怎么到这个岛上的?”
“说起这个来可是一言难尽。”杨应能道。[WWW.kanshu.com]
“那你就简单说说,反正现在也没有别的事。”胡岩裕道。
“那好吧,既然胡兄弟想听,那我就说说。”杨应能道。
原来杨应能二人保着这个落难的建文帝,颠沛流离多年,这心中的苦,可以用苦大仇深来形容,但一直无处可以诉说,只能是两个人在暗地里相互倾吐一下,现在可算是找到一个倾诉对象了,便打开了话匣子从头说了起来。
原来朱元璋在得了天下之后,为了建立万世基业,竟然开了历史的倒车,选择了早就被历史淘汰掉的分封制,大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做藩王,封国最多时竟达二十多个。
分封制自秦朝以后,就一再被历史证明是不可行的,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但朱元璋一个放牛娃出身的人,根本没有文化,哪里懂得这些历史,只认为亲情血缘最可靠。
这些封国的权力很大,都有自己的军队,到了他驾崩的时候,各地藩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他又抱着嫡长子继承制的大腿不放,在太子朱标死后,又破天荒地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传孙不传子,也算是古今少有了。
朱允炆继位就是建文帝。继位之初就发现了分封制的弊病,而锐意削藩。建文帝有两个大谋士,一个是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一个是兵部尚书齐泰。
当时黄子澄和齐泰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黄子澄主张先削周王,周王是燕王胞弟,先除其羽翼,而齐泰则主张先削燕王,燕王是削藩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燕王一但被削藩,其他诸王都好办!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建议,先削周王,结果是打草惊蛇,这就给燕王敲了警钟,为他的起兵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并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后来在发展就和谷应泰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的差不多了,建文帝君臣三人总算的从下水道里逃出了南京城,按照朱元璋密旨中的安排,几经辗转从泉州出海到圣火岛找张无忌。打算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夺回江山。
杨应能刚刚说到张无忌,胡岩裕未加思索,开口问道:“真有张无忌这个人吗?”
杨应能道:“胡老弟,你也知道此人?”
胡岩裕当然听说过,还看过金庸大侠的小说呢,怎么可能不知道张无忌这个人呢?只不过一直以为那是金大侠笔下的虚幻人物,没有想到历史上还真有其人,乃道:“只是听人说起过,从未见过此人。此人真如传说中的那般厉害吗?”
杨应能道:“此人武艺深不可测,我们和他交过手的。”说着神情暗淡下来。
胡岩裕看他的表情就能猜到个大概,也就没好意思追问,那样就太不厚道了,心中对张无忌这个人就多了几分忌惮,存下了一个能不为敌最好的念头在心里头。
张无忌初见建文帝三人时还算是客气,招待也算周到,仅仅是把他们圈在一个独立的院落中,只是不让他们随意出去罢了,算是把他们软禁了起来。
等过了些时日,张无忌把消息打探清楚了,这几个人的身份也证实了,对建文帝就不那么客气了,而是要杀要剐起来。
杨应能和叶希贤二人就同张无忌动了手,等动起手来方才知道,二人的实力和他比起来那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不到十个照面,就被张无忌打得受了伤,这还是张无忌手下留情,未下杀手,否则怕是二人就死在张无忌的掌下了。
张无忌打败杨应能和叶希贤二人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不想立刻杀了建文帝了,而是怕人把他们三个放逐到了这个岛上,也不用人看管,只是时不长的派人来查看查看。
建文帝三人虽然知道朱棣改了年号叫永乐,但他们一直以正统自居,岂肯用那匪号,现在身处孤岛,就一直延用建文的年号至今。这就是方才胡岩裕一问年号,建文帝脱口而出的原因,那叶希贤自是不敢违抗圣命,想用甲子记年打个马虎眼,可是还是慢了半拍。
当然这些,有的是杨应能讲明的,有些是胡岩裕通过前后逻辑推理出来的,虽不十分准确亦相去不远。
故事讲到这里也差不多了,胡岩裕便道:“杨兄,快看看鱼是不是该熟了?”
杨应能光顾讲得起劲了,差点把正事给忘了,忙掀开锅盖,拿了双筷子扎了扎,又夹了一点点尝了尝道:“鱼已经熟了。我们还是先去吃饭吧,想来胡老弟也饿坏了吧?”
胡岩裕摸了摸肚子道:“你这不说还不觉得,你这一说就觉得更饿了。那我们就快点。”
说完二人把鱼盛到另一个粗瓷盆里,一人端饭,一人端鱼,又拿了几双筷子,才回到了正房。把鱼、饭摆在那张破方桌上,又拿了几个大黑碗放上。
建文帝看到鱼两眼放出了猫一样的光芒,哪里还顾及什么皇家形象,抓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就放到了嘴里,刚出锅的鱼还是很烫的,烫得建文帝张着大嘴直吸溜,就差大喊一声“烫死朕也了!”。
叶希贤见建文帝开吃了,就用一个大黑碗盛了一碗饭,放到他面前道:“陛下,请用膳。”这时候的建文帝,正被烫得张着大嘴吸溜不已,哪里还顾得上说话,嘴里只发出了含糊不清的“啊……呜”之声。
胡岩裕看到建文帝的样子差点没有笑出声来,忙掩饰地说道:“杨兄、叶兄二位,请一起吃吧。”
杨应能和叶希贤异口同声,道:“我等做臣子的,怎能与皇上一起用膳?这与礼不合。胡老弟早就饿了,你先吃吧!”
胡岩裕心里大大鄙视了杨应能、叶希贤二人一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只是用眼看了看建文帝。这时建文帝好不容易把那块鱼肉咽了下去,缓过神来,见胡岩裕看着自己,挥了挥手中的筷子道:“二位卿家,也一起用膳吧。”
杨应能和叶希贤应声道:“谢主隆恩!”也就围坐了上来,小心翼翼的吃了起来。胡岩裕心道:“这还真是他娘的,倒驴不倒架,都混成这模样了,还陛下、卿家、用膳呢?”又是鄙视了一大阵。
建文帝吃了几口鱼,总算是恢复了点形象,开口道:“胡义士,仙乡何处?”
胡岩裕听到建文帝问自己是哪里人,心中立刻生出一个坏主意来,心道:“据传说,当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竟然恬不知耻的认朱熹做自己的祖宗,而把自己的真祖宗扔到了一旁,我现在到是要问问,是不是真有其事?如果真是这么回事,那我可就要戏戏这个落难天子了。”打定主意,不答反问道:“听说,皇上是朱熹老夫子的后人?”
建文帝听胡岩裕问起自己的祖宗来,不免又有些得意地道:“胡义士所言不差,朕乃朱老夫子嫡传第九代玄孙。”
胡岩裕做恍然大悟状,心中坏坏地一笑道:“那如此说来,我和皇上你细论起来可能还沾点远亲呢?”
这下建文帝可就大惑不解了,忙问道:“此话怎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