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宋之佃农崛起第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海津镇大沽口,位于当今天津市,原置于海河南北两岸,俗称“津门之屏“。明代,大沽口开始设防,清代修炮台,置大炮,设施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为主体的完整防御体系。近代,随着外国列强对华侵略,大沽地区更成为北方的军事要地。南有虎门,北有大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大沽口历经金朝、元朝,虽然有派兵驻守,但却没有炮台,有的只是长弓大弩。

    大元初定时,大沽口有守军一个万户,但自从开始南下灭宋以来,不断地从此地抽调大半兵力。到了伯颜大败以后,阿术又抽调了一个千户的兵力,目前只剩一个千户。

    说起来一个千总有900多号人,但这年月正规军也吃不饱穿不暖,更何况这无人问津的海边守军。到了至元十六年末,大沽口真正的守军数量只有300多人,而且还有很多是只顾屯田,不管军务的杂兵。到了上峰点卯时,就去周边胡乱的叫几个种地农民,应付了事后,给顿稀饭作为报酬打发。

    那个年代的朝廷可没有后世国家那么重视海防,倭寇肆掠沿海也要到明代才盛行,这个时期只有极少数倭寇在南边出现,所以元庭对大沽口的感觉就是丢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

    大沽口,申时。

    年近五十的乌尤本该退役了,但如今大元壮男奇缺,他自己也不舍这每月三升粟禄,更何况大沽口这边除了风大一点,比其他随时面临南蛮子侵袭的城池好了几十倍。

    虽然如今不比以往,但也能够三餐吃饱,每天还不用出力气,终日无所事事,两餐稀饭也能够熬得过去。更何况,每月三升粟禄还可以养家糊口。

    满达是个三十多岁憨厚粗壮的西北汉子,有些傻傻的,也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

    那些脑子聪明活络的,不是整天看不到人,去兼顾自己的第三产业,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其他地方找一些财路。

    乌尤正在熬着稀粥,满达则不停地添着柴火。

    蓦地,满达一抬头看到临岸来了黑压压的一片,不由的手指大海,结巴道:“来……了……好……多……多……”

    乌尤大骂道:“好多你个头,赶紧添柴火,等会儿烧不熟,小心挨千户大人的鞭子!”

    “不……是……是……船……”满达急的大汗淋漓,只得用力跺着脚喊道。

    “船?哪来的船!”

    乌尤一回头:“见鬼!好多船!好大的船!敌袭!”

    乌尤拉着满达的手跌跌撞撞往营帐方向跑去。

    “呯!呯!”

    两声枪响,两人才来得及喊了一句,就被船上射来的子弹击毙。倒在地上的乌尤,手里还攥着一把粟米,双眼无神的凝视西北。

    ……

    十多分钟后,十几艘两栖登陆舰冲上岸边,然后从舰艇上行驶下来数百辆绿皮汽车,每辆车厢里面挤满了全副武装的破虏军士兵。

    这些绿皮车可是余再兴从后世带来的,此时汽油冶炼还没有完成,尚在研发阶段。考虑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可是将秘境中所有储存的汽油都带来了。

    等数百辆汽车将营地包围后,那些三层楼那么高的大船上放下了一艘艘小船,不断地向岸上投送兵力、物质。

    直到五万陆军,一千炮兵战士全部上岸后,留下一营守卫岸边的船舰,等几万人、货全部下了船时,先头部队仅半个时辰就将敌人全部歼灭。为了不将消息泄露,就连周边种地的农民也没有放过,全部赶至集中营看守。

    半个时辰后,大军来到海津城下,破虏军推出火炮,仅十分钟就轰开了城门,不到一个时辰,海津城就收入囊中。

    此时的海津城不到万人,在战斗中被打死了大半,剩下的全被关进集中营。

    此次进攻大都的部队,以一万海军陆战队为骨干,新筹建的第九军、第十军为辅,组建了征北第一兵团,以李涛为总司令,下辖火炮师、装甲师,还有一百五十余艘飞艇的空军配合。

    在打下海津城后,总司令李涛和火炮师师长李三,装甲师师长王海生,空军司令钱森林,第一军军长魏老实,第二军军长李海龙等人经过一番商议,为了速战速决,决定火炮和武器弹药由五十辆汽车运送,剩下五十辆汽车装载了近三千士兵,每一辆后面挂上从海津城收集的四轮马车车厢,用于装卸后勤物资。

    车辆出发以后,海津城门前升起了一艘艘飞艇,五千先遣部队战士乘坐飞艇,向大都进发。

    ……

    海津城留下三千看守海边船舰,余下的破虏军战士连夜急行军奔赴大都而去。

    大都至海津城125公里,半夜时分飞艇在大都城外五里外缓缓降落,当安营扎寨完成后,车队也已经到达,李涛马上命令大部先遣队警戒,其余的炮兵们熟练地将零部件组装成一门门火炮。

    天刚拂晓,步兵战士也已经到达。步兵战士以每小时近二十公里的时速,经过七个小时的长途爬涉,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大都城下。

    战士们一边休息,一边简单的吃着肉干和炒米干粮,渴了就用小水壶灌一口开水。

    ……

    成宗一年,大汉帝国元年的新年第一天,辰时,当大都城守城兵卒揉着睡眼朦胧的双眼无意识的望城外看一眼时,不禁吓得魂不附体。

    只见城外二里处,黑压压的一片灰色身影,还有灰影之前矗立着几十个钢铁巨兽,最显眼的是一根根直插云霄的巨大炮管,阴森森的直冒寒气。

    “不得了了……南蛮子打进大都了……”

    正月初一的大都城,一大早就被破锣般的嗓音充塞于耳。

    今天是真金登基以后第一个年号的第一天,前些日子早就安排妥当了,今日将有一场盛大的登基仪式,因此早早地起床穿戴一新。

    “报!皇上,不好了!南蛮子打进大都了!”

    真金正准备带上皇冠,此时听到报讯,惊得将皇冠掉落在地。

    “大胆!危言耸听!岂有此理!南蛮子还隔着黄河呢,为何没有听到消息!”真金又惊又怒。

    “皇上,情况属实,您快召集各位大臣共商国策吧!”阿术穿着薄薄的睡衣,喘着粗气,打着赤脚匆忙之间跑了过来,为传讯小黄门解了刀斧加身的厄运。

    ……

    城门上真金和一众文武大臣看着城门外的灰衣军,几个大臣指指点点:“这就是南蛮子么?身上并无披甲,凭偌许人就敢前来进攻我雄伟的大都城?简直吃了豹子胆!”

    而阿术这些军事素养卓越的主帅一下子想到的是问题的关键:“这些南蛮子是如何出现在此的?要跨越黄河,经过重重防守的江北诸镇,着实不易,除非……”

    “可有派出哨骑去宣旨勤王?”真金满是焦急之色的问道。

    “皇上,已经派出数十队了,就连西北、蒙古诸王也增派了信使。”阿术一副尽人事听天命的神色。

    桑哥犹豫了半响才躬身道:“皇上,可否派人前去探听南蛮子的来意?如若愿意划江而治的,不妨虚以委之。”

    “这……”真金犹疑不决。

    “皇上,让未将带人去冲一下,这南蛮子委实太可恨了!”阿里海牙怒目圆睁道。

    阿术也觉得不打一仗就前去求和,委实不是大元铁军的风格,不由的期许的望着真金。

    “准!阿里海牙带三千铁骑给我狠狠地杀!”真金咬牙切齿道。

    ……

    大都城正南门城门洞开,三千铁骑卷起漫天灰尘,直扑破虏军阵地。

    “机枪手给我准备好了,进入五百米后开始射击!”第九军军长杨晓东一声大吼道。

    一千米,八百米,七百米,六百米,五百米……

    “打!”

    排在前边的六挺“临安一号”水冷机枪吐出了一连串强劲的火舌。

    奔跑在前列的元军骑兵们就像被割麦子般的倒下,骑兵告诉运动时是无法停下脚步的,只能勇猛的一直往前冲。

    转眼间,一大半骑兵就像突然被重击般的连人带马翻倒在地。

    五百米距离不短,但马匹高速奔跑起来,也只是几分钟而已。

    剩下的近千元军已经奔至离破虏军阵地五十米的距离,阿里海牙凭借着高超的骑术躲过了两轮射击,但左肩膀也被打中一枪,此时一脸狰狞:“勇士们,冲进南蛮子阵地,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五十米处陡然出现数十道拒马,还有满地的铁黎刺,阻挡了最后的冲刺。

    元军的骑兵不断地被抢集中,被铁黎刺中掉下马来,侥幸躲过一劫的不断地闪展腾挪。

    “手榴弹准备!扔!”

    “轰!轰!轰!”

    ……

    “唉!”

    阿术用力击打着城垛,坚硬的青石将手背撞击的皮开肉绽,也没有感觉到疼痛。

    在城墙上的阿术等人也算明白了,有了如此犀利的火器,自己赖以厚望的骑兵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至真金以下的文臣武将们眼见城下一边倒的屠杀,眼睁睁的看着三千大元勇士们象被宰鸡屠狗般的不留痕迹,不由得脸色苍白。

    “桑爱卿,马上派人议和!”

    ……

    破虏军‘征元第一兵团’临时司令部迎来了前大宋降将吕文焕。

    吕文焕是不想出现在此的,但自己降将的身份,前番战败逃将的罪责,使得真金刚提出派员议和时,所有人一致望向了他。

    于是,吕文焕“众望所归”的接下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大帅,罪将吕文焕求见!”

    第十军军长王海龙因家乡惨遭胡虏蹂躏,最是痛恨带队的二鞑子,今天一见降将吕文焕,不禁举起铁拳就是一顿胖揍。

    吕文焕一边躲闪,一边大叫:“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哼!两国?你说的是哪一国?是元虏还是大宋?你还有脸记得自己的出身吗?”

    李涛直至王海龙继续暴打,一边讥讽吕文焕道:“好了,你可以说说你的来意了!”

    “谢大帅体谅,罪将当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皇上……不,是元虏伪帝希望罢兵止息,今后两国划江而治,互不干扰。”

    “我呸!好个不得已!将军百战死,我辈军人自当马革裹尸,你这等投降敌人的二鞑子,是我大汉子民的耻辱!”

    李涛一顿训斥后道:“我大汉帝国的条件很简单,元虏必须无条件投降!再过半个时辰,未见出城受降,我军将立刻攻城!”

    “大帅!您三思啊!攻城乃是下下策啊……”

    “已经过去半刻钟了,你们的时间不多了!送客!”

    吕文焕灰溜溜的回到大都城,当顶着一张肿胀的黑脸如数向真金禀报后,元庭上下骂声连篇。

    等大家都骂累了后,吕文焕唯唯诺诺道:“已经还剩一刻钟了……”

    “哼!荒廖!大都城坚实稳固,岂是小小的火器就能攻下!”阿术信心满满的叫嚣,其实心里在不停地打鼓,但气势不能输给人家。

    “对,我等坚守不出,能奈我何?皇上,马上发动城民协助守城吧!”

    “好!诸位爱卿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度过眼前的难关!”

    ……

    “时间到,敌酋还抱有幻想,传令准时攻城!”

    巳时,破虏军阵地升起三颗红色的信号弹。

    数十万发炮弹,近半太洪兵工厂的库存,被运送至大都城下,如同不要钱的一样倒在大都城墙上和元军的头顶上。

    按照三军总司令余再兴在大本营军事会议上的说法,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现在大汉帝国的的问题不是生产能力不足,反而是产能过剩,国内的矿藏先不说,这些年占领的南洋大部都有大批大批的矿产存在。

    开采矿产,再将它们最终加工成武器弹药,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经济过程,如果站在国内民众的角度上来说,大部分人能够参与到或者间接参与到军工生产中,从而获利。

    国家组织生产武器弹药,需要雇佣工人,需要支付薪水,而抢夺回来的矿产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上面的财富,又反过来提供了一个可循环的要素:资源!

    “报告!”大都城其他四个城门四个炮群的集火覆盖射击已经接近尾声,装甲师师长王海生走进指挥部请求出战。

    “总指挥,按照计划炮群的火力覆盖将在十五分钟后结束,装甲部队是否按时按计划发起进攻,请指示!”

    “按计划行动,炮袭过后空军会接过火力支援棒,王师长,你就指挥你的装甲集群给我把大都城防线拿下来吧,然后掩护步兵进行巷战。哈哈!!”

    李涛大声笑道,却不复平日里的那种严肃,此时胜利在望,也就放开一些了。

    “是,请总指挥放心,我们装甲突击部队一定会圆满地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位于郊区附近的空军基地也是非常忙碌。

    此次北征整个战役动员的飞艇数量达到了300多艘。其中投入大都的有150艘。

    飞艇飞抵大都上空时,装甲部队已经跨越了破碎的城门,向一条条大街小巷挺近。

    一旦遇到建筑群内的抵抗力量,破虏军装甲部队将一门门迫击炮弹射向建筑内。

    飞艇在上空将地上情况通过对讲机向地面汇报,或不时的投放手榴弹来协助地面部队。

    城门偏南的一条街道上,真金蹒跚的从废墟中站起,无神的望着空中硕大的飞行物,浓浓的挫败感再也抑制不住:“天意如此,天意啊!……”

    长叹一声后,倒地气竭。

    大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大都城至此陷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宋之佃农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之佃农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之佃农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之佃农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