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玻璃镜子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宋之佃农崛起第十九章 玻璃镜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燧发枪最重要的零部件弹簧攻克后,小幅度修改了一些细微之处,终于定型。

    余张强一干铁匠们强烈要求余再兴为此款步枪命名。

    余再兴想了想,说道:“就叫‘太洪一号’吧!”

    安阳铁矿步入正轨之后,每天有源源不断的生铁、熟铁通过四轮马车运到太洪村。

    有了原材料,加上肥皂厂、织布厂相继出产品以后,余再兴命令一半铁匠专门打造燧发枪,预计每月可打制十五杆。一旦水力钻孔设备完成投入生产后,每月至少可打制四五十杆。

    为了保密,余再兴将制枪工序拆分,制造枪管的在一间工坊内打制该部件,枪托则安排木匠打制,最核心的火门部位,安排老实可靠地老铁匠打制,并签署保密协议,不得透露机密。

    安排好制枪事宜后,余再兴来到靠近山脚最大的一个工坊间。

    这是一间烧制玻璃的窑炉车间,这个车间承载着余再兴所有产业中最大的希望,绝不是肥皂车间那种小打小闹。

    玻璃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立体感强,质感光亮透丽,装饰效果好,在当下这个年代,绝对是生意场上的黑马。

    余再兴打算投入生产的玻璃主要有镜子、果盆、烟灰缸、玻璃杯等各种艺术产品。

    生产玻璃必须要有溶窑才能生产,热熔炉可自行制作。自行制作的炉子比较实用,成本也低,但应有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否则得不偿失。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熔制的过程,是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

    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小的坩埚窑只放一个坩埚,大的可多到20个坩埚。

    坩埚窑是间隙式生产的,现在仅有光学玻璃和颜色玻璃采用坩埚窑生产。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

    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至1600゜C。大多数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

    宋末想用电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火焰加热。现在,池窑都是连续生产的,小的池窑可以是几个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

    最后是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

    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宋末的年代也只能是人工成形。

    先是吹制。用一根小陶管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

    接着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

    完了后就是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

    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有平面镜、曲面镜两类,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这个年代大多数人用的是铜镜。

    到了16世纪才有人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

    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由于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无法制作出硝酸银溶液。

    而现在余再兴要做的就是用锡汞齐法制造镜子。不过为了工人的安全,余再兴决定采用一定隔离的方法来制作。

    至于玻璃的主原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等,有了作弊利器,余再兴早就按照后世记忆中的矿产分布,提前以极小的代价买下几座山头。

    锡是中国先民认识最早的几种金属之一,汞在春秋时期也开始使用,但锡汞齐最早大概于战国时期出现。炼丹术兴起以后,锡汞齐得到炼丹家较多研究与应用,被用于制造药银、炼制轻粉与粉霜、磨镜等用途。除此之外,锡汞齐还被用于医学补牙、手工业焊补铜器等。

    蓄热室两侧,匠人轮流拉着鼓风机将蓄热室中煤炭的热量吹向熔炉中,等待了一个半时辰的时间,余再兴让匠人打开熔炉的盖子。

    一股热量从炉子中喷涌而出,余张强和几个匠人吓得躲开很远,见没有爆炸或火焰飞出来之类的恐怖事件以后,才慢慢走到熔炉前,凝视着里面翻腾的红色液体。

    萧二说道:“大人,这里面的东西好像融化了。”

    余再兴走上前去,看着里面是类似岩浆一样的液体,这就是玻璃液了。

    “把陶管给我。”余再兴对萧二说道。

    接过长约一点五米的陶管,余再兴从熔炉中挑出一团玻璃液,快速将玻璃液的一端在滚板滚动,这是为了让玻璃液均匀分布。

    这时余再兴向里面吹了一口气,迅速用手将管子堵住,玻璃液中很快出现了一个气泡。

    接下来,他又反复在熔炉中软化玻璃,裹玻璃液,最后将玻璃液送入模具中。

    一边吹,一边滚动,玻璃液快速充满了模具。

    冷却过后,一个长短不一,圆形不规整的玻璃瓶出现了,余再兴叹了口气,自己也是纸上谈兵,手艺不行啊。

    当他羞愧难当的抬起头来时,却看见一屋子的匠人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一脸的崇拜。

    萧二喃喃道:“我的天,这个瓶子为什么会这么漂亮。“

    其他匠人也是连连惊叹,看向他的神色,令余再兴一阵恶寒:“买糕的,我可不是玻璃。”

    “看见了吧,这就是玻璃吹制术,当然了,玻璃吹制术博大精深,下面你们要慢慢实践我教你们的方法,把各种玻璃器皿生产出来,来吧。”为了教学大计,余再兴只得厚着脸皮说道。

    机械厂一共八十个多个匠人,却有六十个还是学徒。

    玻璃坊开工前,余再兴挑出了三老九新比较忠诚可靠地,做为玻璃坊工人。

    一整天的时间,熔炉中的玻璃液被工人们兴高采烈的当做试验品,换来的是一大堆失败的玻璃制品。

    当然,这种失败是相对现代而言,其实这些玻璃制品是可以用的,而且还是可以卖钱的,他就准备卖给商人们。

    第一次失败是正常的,余再兴也不指望匠人会一次性掌握玻璃吹制术,慢慢熟练就可以,最重要的是玻璃工业已经打了头,利用玻璃,他是可以做很多事情,赚很多银子的。

    玻璃制品中玻璃瓶是最容易的,等工匠们做出一批合格品后,余再兴就开始制作玻璃镜子。

    做镜子之前,所先要能够制作平板玻璃。

    有了做玻璃瓶子的经验,制作平板玻璃也只是将熔窑温度升高至1700℃,然后将玻璃液送入锡槽、平拉,然后将一根光滑的圆铁柱来回滚动,然后成型为平板玻璃。

    有了平板玻璃后,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不过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唯有镀银法作出的玻璃镜,才算步入正轨。

    但已现在的技术可做不出镀银,不过锡汞齐在此刻的年代,已经绰绰有余了。

    这玻璃镜子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奢侈品,余再兴决定卖个高价,那自然就要重视保密工作。

    余再兴决定把镜子的原材料配置、锡汞齐烧熔、锡汞齐刷镜面和刷生漆保护层全部分开来,每种工序交给一个人操作。这样就算有人买通一两个工人,也没法知道镜子的制造方法。

    当然,余再兴还从源头上控制着秘方——透明玻璃只有自己的工厂能生产,没有大块的透明玻璃就没法生产镜子。

    为了技术保密,余再兴不但与每个工匠签署保密协议,经过官府公正,一旦泄密,不但要承受巨额罚款,还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在这个年代,信誉这个东西还是比较值钱的。一旦发生背叛的事,甚至被东家活活打死,也不会犯法。

    余再兴还有一招,匠人之间不得打探其他工友的生产工序,不得私下传授,一经发现,除了罚款还要逐出太洪村。

    而更狠的一招,是余再兴鼓励匠人们一旦发现异常,可向议会告发,一旦查实,所罚没的款项,全部归告发者所得。

    一个月以后,三面大小不一的玻璃镜子,出现在余再兴房内。

    最大的一面椭圆形,有三十公分。第二大的,有二十公分。最小的那面,只有十公分。

    议会核心成员都围着这三面镜子,啧啧称奇。

    里正余公明骚包的在镜子面前,一面抚弄着长须,一边搔首弄姿:“原来我长得还算文气!”

    余游明一边“啧啧,宝物,这绝对能引起轰动的宝物!”边说着,哈利子边流了一地,仿佛看到了大把大把的银钱,在向他招手。

    十七世纪的殖民者曾经用几个玻璃球就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的大量的土地,可见玻璃当时在没见过的人心中的价值。

    了解这段历史的余再兴,也仿佛看见了太洪村辉煌崛起。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宋之佃农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之佃农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之佃农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之佃农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