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赐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宋之佃农崛起第六章 天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一批橡子采回二十多天后的一个早晨,余再兴一家把前些日子晒在院子里的橡子果收集起来。

    头批晾晒的橡子,一个星期时间就已经有了裂缝,剥去外壳,再把剥开的果肉晒干,如果不晒干,直接洗粉,橡子粉不会沉淀。

    把晒干后的橡子果肉浸泡在水里,浸泡10-15天,每天换一次水,使单宁酸浸出,换水去涩,直到完全浸泡开橡子果肉,再把橡子果肉捞起,用石磨研磨成粉。

    成色的橡子淀粉,注入清水,充分搅动,再在筛内铺上细棉布,把浆末盛于布上,使淀粉随水漏入池内,反复加水,直至淀粉与粉渣分离干净。

    然后,放到容器中漂洗、沉淀,如果是白栎槎果实制作的橡子粉过渣后只需漂洗沉淀过水一至两次就行了,如果是黄栎树果实(涩栎果实)制作的橡子粉过渣后需漂洗沉淀数次,这样可以去涩味,一般三五天过滤一次。

    最后将上面漂浮的水倒掉,再用草木灰吸去上层未去完全的水份,取出橡子淀粉,此时橡子淀粉呈块状,在晒干的过程中需将其弄碎呈粉末状,如面粉般。

    当满满一木桶橡子粉呈现在余光明两夫妇面前时,李秀珠伸出颤抖的双手,指尖挑起一撮白白的粉末,轻轻一捻。

    滑滑的,比精面粉还细腻!

    “好东西!”

    ……

    余再兴在柴灶锅内倒入清水,盖上扇笼,摊上白布。

    然后取一个木盘,用木瓢舀了少许橡子粉,倒入适量的清水,搅拌至浓汤状的面糊。

    等水烧开后,将橡子糊均匀的倒在白布上,盖上扇笼盖子。

    一盏茶光景,掀开扇笼盖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浅酱色的面皮。

    余再兴撕下两块,分别递给余光明和李秀珠。

    李秀珠疑惑道:“这个物什能吃吗?”

    余再兴来不及回答,毫不迟疑的将一团橡子面皮塞入嘴中。

    记得前世当兵之前,去外婆家吃过一次,那真是风味独特,观之如美玉凝脂,食之柔嫩爽滑,韧性十足,鲜爽清香,美味可口。

    橡子粉低热无毒,富含淀粉、蛋白质、单宁、维生素、钾、磷、镁、铁、硒等微量元素,其营养非常丰富。

    见儿子吃的嘛嘛香,余光明和李秀珠不禁食指大动,再也忍不住塞入嘴中,咀嚼起来。

    “真好吃!”

    “嗯嗯,太好吃了!”

    李秀珠吃相斯文一些,余光明则不同,有多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今天能吃到如此美味,再也忍不住,否则太对不起自己的胃了,余光明急哄哄的将剩下的一块橡子面皮,囫囵吞枣的咽入腹中。

    “吃饱的感觉真好!这恐怕只有赵家大财主才能过上的日子吧”一家人发出满足而舒爽的声音。

    “我们家终于不用挨饿了,当家的,你将这桶橡子粉拿去给我爹娘家,如何?”李秀珠自己吃饱了,不由得想起娘家也和自家一样,缺衣少食。

    余光明看了看余再兴一眼,此刻全家人不禁很自然的将年仅十岁的儿子,视为家中掌舵之人。

    余再兴小手一挥:“再洗个两桶,明后天让爹爹给外婆家送去!”

    “赶明儿,我们乘着现在橡子没有完全从树上脱落,再去采个几天,然后全部晒干、洗粉,剩下的就是储备了,多了的,我们还可以卖钱呢。”

    “好!好!好!”余光明和李秀珠齐声赞同道。

    ……

    第二天,余再兴家的院门终于打开了。

    余再兴拎着一个菜篮子,里面装着十几个橡子面饼,此时还冒着热气呢。

    余铁蛋家,余二毛家,李二狗、王春狗、余狗蛋等几个要好的发小家里,每家送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橡子面饼。

    这下可好了,李二狗、王春狗、余狗蛋几个差点把舌头都吞下。

    未了,一边回味着橡子面饼劲道美味,一边后悔不迭,早该多听余再兴的,不然现在家里橡子堆成山,再不用愁挨饿了。

    几个发小的爹娘,也是扭扭捏捏的进了余再兴家门,半天没好意思开口。

    余再兴却明白他们的来意。

    于是当着他们的面,将橡子从破碎到做成面饼的经过,再次演示了一遍。

    毕竟这不是很高深的技术工种,一次演示足够所有人学会了。

    这一晚,太洪村大小弄堂,巷口人群结对,纷纷议论余再兴家橡子面的事。

    “喂,你听说了吗?余光明家小子,竟然真将这橡子制成凉面?”

    “可不是,真是奇事。”

    “唉,我可听说了,余光明家小子遇到神仙了!”

    这一下,村民们“哗啦”的都围着这位了“神仙?可不敢胡言乱语!”

    这位鄙夷的说道:“你们还记得前些日子,余光明家小子溺水事件吗?这小子福大,命大,惹来神仙搭救了他,还传授了许多活人绝技呢……”

    “噢!真的吗?”……

    “唉,早知道,前些日子跟着他们也去采了。”

    ……

    五里外的山下村,是个徬山而建的小山村,村民以李姓为主,全村约三十来户人家。

    山脚下的一幢茅棚中,今天迎来了他家姑爷余光明。

    李秀珠娘家家境比之余光明家还要差上两分,父亲李福明常年老寒腿,不能主事,母亲张香妹,当年怀李秀珠弟弟李长胜时,没能吃上一口好的,还要干粗活,落下一身病根。

    李秀珠弟弟李长胜,如今年逾二十,却因家道中落,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说讨老婆了,那只是午夜梦回的一种奢望罢了。

    此时一家人正围着一锅野菜汤,你一瓢,他一勺,“西里,呼噜”喝着。

    李长胜满脸苦色,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吱呀!”破旧的木板门被推进来。

    “岳父,岳母,长胜吃着呢”余光明背着个大木桶腼腆的向泰山见礼。

    “光明,晚饭吃了吗?喝点菜汤不?”岳母招呼道。

    “吃过了,岳父,岳母,看今天给你们送什么来了?”说完,余光明一改之前的腼腆,有些意气奋发的说道。

    李长胜到底年轻,扔下饭碗跑过来:“姐夫,啥好东西!”

    余光明将一个大木桶放在地上,掀开盖子,露出白花花的块状潮粉。

    “姐夫这是面粉吗?”李长胜稀奇的问道。

    这年代,面粉可是个好东西,李福明夫妇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哪来的面粉?”

    余光明立马回应道:“岳父,岳母,这是橡子粉。”

    张香妹伸指摸着这比面粉还细腻的精粉,满是疑问。

    “橡子粉?这个东西能吃吗?”

    “这可是兴儿从白胡子神仙处传授来的。”接着一五一十将当初余再兴溺水后遇到神仙的事重述了一遍。

    然后就轮到余光明表演了,一顿饭的工夫,白粉变成热腾腾浅酱色的面饼。

    李长胜开始还有些犹疑,实在忍不住香味,撕了个面角,小心咀嚼着:“嗯,姐夫,真好吃!”

    然后开始狼吞虎咽,就如同饿了半辈子似得,李福明和老伴也被儿子的吃相感染了,难得吃的肚子都高高鼓起。

    多久没吃过一餐饱饭了,饿肚子的感觉真是受够了。

    这一夜,李福明家欢声笑语,一家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声。

    ……

    第二天,天麻麻亮,太洪村前山,后山迎来了一波波的村民。

    他们中不是背着背篼,就是挎着布袋,挑着箩筐。

    这一天以后,山上的橡子成了太洪村人餐桌上的美味……

    村民们吃饱之余,无不感激年仅十岁的余再兴。

    不是余再兴将学自神仙处的仙方公布于众,就今年的光景,估摸着不少人家庭,旧债未还又欠新债。

    更甚者,不少家庭思索着,万一过不上年,只能卖儿卖女。

    虽然当今的世道,卖儿卖女也值不了几个钱,但好歹能活命不是,但有一条生计,谁又会如此狠心。

    宋末乱象已露,北方的蒙古铁蹄屡屡南侵,朝廷的防线残破不堪,而官府老爷们,却依旧醉生梦死。

    余再兴公布遇到神仙的“信息”,只是为了自己今后‘聚众’披上一层合法外衣。

    想要在乱世有一番作为,人心很重要。

    而收买人心这件事,余再兴确实是思考了很久。

    距离南宋灭亡还有十年,十年时间能干些什么呢?

    作为一个现代特种兵精英,穿越到这个乱世,总想有一番作为,不只是为了保护家园,更甚者还需要保护亲人朋友不受胡虏欺凌。

    ……

    太洪村最豪华的‘别墅’内,赵金义满脸凝重。

    管家赵福海汇报着:“老爷,村里在传余光明家小子得了仙人面授机宜,这橡子面是天赐之物。如今,就连几个长工也请假去采橡子了。”

    余武大摩拳擦掌:“老爷,待我去杀几只鸡来骇猴如何?免得这些下三滥不晓得太洪村是谁说了算!”

    赵富贵拍着手掌欢呼道:“爹爹,让武大去吧!最好将那个余再兴废了!”

    赵金义训斥道:“你就知道打打杀杀!不学无术,就知道匹夫之勇!多学学你哥,如今二十来岁就是县尉了。”

    赵富贵撇着嘴耷拉着脑袋。

    赵福海小心翼翼的禀告:“老爷,现在余光明家那小子收买了村里大半人心,那小子可是才十岁,长此以往,村民们只知余再兴,无人知晓老爷您的大名……”

    赵金义揪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可是那个余厚道和余铁蛋总护着那小子,现在祖儿才当上县尉,那两人可是县丞护着的,祖儿根基未稳,不易多面树敌啊!”

    余武大阴笑道:“老爷,近期我们多多留意那小子的动向,等他落单时,再……嘿嘿!”

    赵金义和赵福海对视了一眼,迅即默然。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宋之佃农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之佃农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之佃农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之佃农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