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你们会失望的!”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些朝臣们不由得腹诽了一句。
紧接着,他便又召开了大元帅府的军事会议。
此次是军事战争,自然更重要的还是大元帅府的军事会议而不是乾清宫的朝会。
而且在这样的会议上,朱由检也不再隐瞒军事情报,直接让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说了清军准确的启程时间和兵马数量和其他信息。
“八十万大军,这多尔衮还真舍得下血本,北方汉人只怕被抽走了一大半吧,这八十万人要是被歼灭,日后其满清之关内关外将再无可再战之兵,即便有也难以再有南下之规模。”
大元帅府枢密使兼参谋总长秦良玉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知道情报后首先不是感到害怕,表现得很冷静,甚至在冷静的同时还发现了这场战争胜利的意义。
“诚如秦爱卿所言,我们这次最重要的不是守住多少城池,守住多少地盘,而是能不能吃掉这八十万,我们有六十万精锐,加上各地卫所兵和民兵也不下百万之数,是有这个胃口和实力的,只要吃掉这八十万,他满清将是一头没有爪子的狮子,以后我们北伐成功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朱由检这么一说,枢密副使王应熊和兵部尚书阮大钺皆点了点头,他们于军阵之事不如马士英李岩清楚,此时也只能竖起耳朵旁听,不过是王应熊因刚从西南调回不久,经历了些战事,还是说了些诚恳的建言:
“虽如此说,微臣还是有言得斗胆陈于陛下,眼下西南战事焦灼,我们与建奴的战事不可久拖,虽如今钱粮囤积甚足,但若拖久了也会导致大明陷入两面周转艰难的困难,一旦一方失控便会陷入全盘皆坏的局面,崇祯十七年便是如此。”
“王爱卿所言甚是,或许这也是多尔衮依旧要坚持再次南征我大明的缘由所在,也是想趁火打劫,同张献忠一样!不过有些事情是也急不来的,此次对付满清之战务必灵活机动,以运动战结合歼灭战为主,守城战为次”。
朱由检说着便让秦良玉阐述自己和她商量后的想法。
秦良玉便站了出来:“按照陛下的意思,既然建奴是分三路南下,以洪承畴与勒克德浑为主力走河南,以谭泰和何洛会为偏师分别走山东和湖广,那么我们可以实行集中打一路,而且打其主力,实行看两个打一个的方针;
所谓看两个便是让第一军和第四军在湖广和山东节节抗敌且通过主动放弃与拒守一些城池来加大满清各路大军间距离,然后第三军和第二军在河南一带寻机包围洪承畴主力予以歼灭之!”
“洪承畴这次挂帅出征以他本人的作战方式以及建奴目前的真实目的,肯定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多占些地盘,而非一定要迅速灭掉大明,他们再也没有昔日那么多的满洲铁骑,快速突破到南京一举灭掉大明已然不可能,因而洪承畴肯定会每占据一城便会统治一城,恢复民生,任命官吏等,只怕还会来个政治与军事两手抓。”
秦良玉把自己和朱由检的分析说了出来。
“因而我等只要拉开清军各路大军距离,且安排好阻击打援之任务,定能寻机全歼洪承畴部,洪承畴素来谨慎,所以我们前期可能还得以小败诱使其深入才好,另外这样的运动和歼灭战需要锦衣卫的快马与当地百姓支持,到时候吴指挥使务必安排好,好在如今驰道经过整修,且各战区的总督也在侦察与通信方便加强了些措施,到时候当不至于出太大的差错,只要不出差错,这场战争,我们就一定能赢!毕竟我们是在保卫我们的家园,而北方的满清一直都是侵略者!”
朱由检说着便开始下旨:
“大元帅府方面,除阮大钺去镇江控扼水路运进南京的各地军粮军械外,枢密副使王应熊留守京城暂时总领兵部卫所兵与民兵调派与训练诸事外,枢密使秦良玉加封为镇国大将军,总领近卫军四军,抵御南下之清军。”
大将军一职乃是战时所设,明初之徐达、冯胜、蓝玉等皆任过大将军。
而在明末的《答袁节寰(袁可立)登抚》里也有过“然乎,以大将军旗鼓仅三千余,自是难责”的说话。
一般而言,大将军前面会加称号,因而朱由检这里封秦良玉为镇国大将军倒也不是自己学那满清之举。
朱由检之所以让秦良玉挂帅既是因为国中除秦良玉外再无够资格的老将挂帅,也只有秦良玉才能让刘芳亮、周遇吉、黄得功等大明在地方带重兵的总兵官服气。
而且毕竟战时近卫军四个军名义还是得有个统帅才行,作战也忌讳各自为战无一人统筹各方。
虽说实际统帅一直是朱由检。
但他到底是皇上,诸事繁琐又没有统筹六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的经验,最多在战略上拿拿主义。
这种实际的总指挥涉及到后勤、运输、冲锋、情报收集与侦察等诸事时,他一个穿越者比不上从万历年间到崇祯朝经历过无数大战的秦良玉。
当初选派挂帅西征的将领时,朱由检都没有派秦良玉,一是考虑到秦良玉年迈架不住长途跋涉和西南亚热带丛林的瘴气,第二便是为今日做准备。
好在秦良玉身体还算健朗,且此次挂帅抵御清军南下很多时候不过是近卫军四个军的总兵官自己作战,只是在统一调度上需要秦良玉发号施令而已。
而且朱由检也会一直以巡视的名义随时与秦良玉都坐镇军事中枢。
当然朱由检不会当常凯申不会干预秦良玉的指挥。
他只是要时时给秦良玉提供权力保障而已。
在应天府的近卫军第二军开始集结,准备北渡长江与近卫军第三军进行配合作战,而与此同时,大明海军也开始集结于松江府准备北上进行海岸沿线打击满清统治区的任务。
大元帅府的军令也陆续发送至各战区,着命近卫军第一军的周遇吉、第三军的刘芳亮、第四军的黄得功部做好应敌准备。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些朝臣们不由得腹诽了一句。
紧接着,他便又召开了大元帅府的军事会议。
此次是军事战争,自然更重要的还是大元帅府的军事会议而不是乾清宫的朝会。
而且在这样的会议上,朱由检也不再隐瞒军事情报,直接让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说了清军准确的启程时间和兵马数量和其他信息。
“八十万大军,这多尔衮还真舍得下血本,北方汉人只怕被抽走了一大半吧,这八十万人要是被歼灭,日后其满清之关内关外将再无可再战之兵,即便有也难以再有南下之规模。”
大元帅府枢密使兼参谋总长秦良玉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知道情报后首先不是感到害怕,表现得很冷静,甚至在冷静的同时还发现了这场战争胜利的意义。
“诚如秦爱卿所言,我们这次最重要的不是守住多少城池,守住多少地盘,而是能不能吃掉这八十万,我们有六十万精锐,加上各地卫所兵和民兵也不下百万之数,是有这个胃口和实力的,只要吃掉这八十万,他满清将是一头没有爪子的狮子,以后我们北伐成功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朱由检这么一说,枢密副使王应熊和兵部尚书阮大钺皆点了点头,他们于军阵之事不如马士英李岩清楚,此时也只能竖起耳朵旁听,不过是王应熊因刚从西南调回不久,经历了些战事,还是说了些诚恳的建言:
“虽如此说,微臣还是有言得斗胆陈于陛下,眼下西南战事焦灼,我们与建奴的战事不可久拖,虽如今钱粮囤积甚足,但若拖久了也会导致大明陷入两面周转艰难的困难,一旦一方失控便会陷入全盘皆坏的局面,崇祯十七年便是如此。”
“王爱卿所言甚是,或许这也是多尔衮依旧要坚持再次南征我大明的缘由所在,也是想趁火打劫,同张献忠一样!不过有些事情是也急不来的,此次对付满清之战务必灵活机动,以运动战结合歼灭战为主,守城战为次”。
朱由检说着便让秦良玉阐述自己和她商量后的想法。
秦良玉便站了出来:“按照陛下的意思,既然建奴是分三路南下,以洪承畴与勒克德浑为主力走河南,以谭泰和何洛会为偏师分别走山东和湖广,那么我们可以实行集中打一路,而且打其主力,实行看两个打一个的方针;
所谓看两个便是让第一军和第四军在湖广和山东节节抗敌且通过主动放弃与拒守一些城池来加大满清各路大军间距离,然后第三军和第二军在河南一带寻机包围洪承畴主力予以歼灭之!”
“洪承畴这次挂帅出征以他本人的作战方式以及建奴目前的真实目的,肯定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多占些地盘,而非一定要迅速灭掉大明,他们再也没有昔日那么多的满洲铁骑,快速突破到南京一举灭掉大明已然不可能,因而洪承畴肯定会每占据一城便会统治一城,恢复民生,任命官吏等,只怕还会来个政治与军事两手抓。”
秦良玉把自己和朱由检的分析说了出来。
“因而我等只要拉开清军各路大军距离,且安排好阻击打援之任务,定能寻机全歼洪承畴部,洪承畴素来谨慎,所以我们前期可能还得以小败诱使其深入才好,另外这样的运动和歼灭战需要锦衣卫的快马与当地百姓支持,到时候吴指挥使务必安排好,好在如今驰道经过整修,且各战区的总督也在侦察与通信方便加强了些措施,到时候当不至于出太大的差错,只要不出差错,这场战争,我们就一定能赢!毕竟我们是在保卫我们的家园,而北方的满清一直都是侵略者!”
朱由检说着便开始下旨:
“大元帅府方面,除阮大钺去镇江控扼水路运进南京的各地军粮军械外,枢密副使王应熊留守京城暂时总领兵部卫所兵与民兵调派与训练诸事外,枢密使秦良玉加封为镇国大将军,总领近卫军四军,抵御南下之清军。”
大将军一职乃是战时所设,明初之徐达、冯胜、蓝玉等皆任过大将军。
而在明末的《答袁节寰(袁可立)登抚》里也有过“然乎,以大将军旗鼓仅三千余,自是难责”的说话。
一般而言,大将军前面会加称号,因而朱由检这里封秦良玉为镇国大将军倒也不是自己学那满清之举。
朱由检之所以让秦良玉挂帅既是因为国中除秦良玉外再无够资格的老将挂帅,也只有秦良玉才能让刘芳亮、周遇吉、黄得功等大明在地方带重兵的总兵官服气。
而且毕竟战时近卫军四个军名义还是得有个统帅才行,作战也忌讳各自为战无一人统筹各方。
虽说实际统帅一直是朱由检。
但他到底是皇上,诸事繁琐又没有统筹六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的经验,最多在战略上拿拿主义。
这种实际的总指挥涉及到后勤、运输、冲锋、情报收集与侦察等诸事时,他一个穿越者比不上从万历年间到崇祯朝经历过无数大战的秦良玉。
当初选派挂帅西征的将领时,朱由检都没有派秦良玉,一是考虑到秦良玉年迈架不住长途跋涉和西南亚热带丛林的瘴气,第二便是为今日做准备。
好在秦良玉身体还算健朗,且此次挂帅抵御清军南下很多时候不过是近卫军四个军的总兵官自己作战,只是在统一调度上需要秦良玉发号施令而已。
而且朱由检也会一直以巡视的名义随时与秦良玉都坐镇军事中枢。
当然朱由检不会当常凯申不会干预秦良玉的指挥。
他只是要时时给秦良玉提供权力保障而已。
在应天府的近卫军第二军开始集结,准备北渡长江与近卫军第三军进行配合作战,而与此同时,大明海军也开始集结于松江府准备北上进行海岸沿线打击满清统治区的任务。
大元帅府的军令也陆续发送至各战区,着命近卫军第一军的周遇吉、第三军的刘芳亮、第四军的黄得功部做好应敌准备。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