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天道终是愿酬勤 不负皇天不负心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宋客家人第五十九章 天道终是愿酬勤 不负皇天不负心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人小鬼大,怎生如此调侃老夫!”杨烨拿徐吉这吊儿郎当的样子没办法,没好气的说道。

    “此行去临安,也不知是是福是祸,我总有种被操控的感觉,浑身不自在。”徐吉忽然收起玩世不恭的样子,忧心忡忡的说道。

    “男儿在世,何须在意那些尔虞我诈,自身正便不惧邪气歪风。”杨烨闻言开解道。

    “哪有这般简单,殊不知温州徐家如今只剩空壳,临安本家亦是不好过。我虽年幼,亦是能感觉得到其中的汹涌暗流。但愿我多虑了吧!”徐吉有些感慨的说。

    “常听你说与史家的恩怨,依老夫之见,你徐家仅是商贾小户人家,何以让如此世家打压不断?”杨烨终是将心底的疑惑问了出来。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又没有把持家业,个中详情也是懵懂迷惑。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徐吉有些头疼的唉声叹气道。

    “我等军伍之人,本就为文人所轻。此番回京,你小子却是要安分一些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杨烨如是提醒道。

    “小子醒的其中的厉害,定会有所收敛的。”徐吉如是说。

    随后二人就开始安置日后回京的事务,各自忙去了。

    待徐吉忙完一天的事情,有些疲惫的回到家中,听闻候升早已在等候徐吉。

    原来客家商盟已经将第一批丝绸布匹装船完毕,这是前来请缨带队的。

    见候升如此心中忐忑,又眼含热切的表情,让徐吉有些哭笑不得。

    “这趟定会让你一同去的,暂且把心放肚子便是。”徐吉没好气的说。

    “属下听闻知军大人近日便要回京述职,以后咱们商盟可怎么办?若是新来上官不同意此事,又该当如何?”候升倒是消息灵通,徐吉今日才知道的事情,他也听到了一些传闻。

    “以后不管谁上任江阴知军,都给其半成分红的份子钱孝经一二便是,商盟牵涉的军中衙门人员众多,想来都不会于我等为难的。”徐吉想了想如是说:“日后还要低调一些,安分经营,莫要惹是生非。”

    “日后江阴的事情就暂且交由你和楚管事搭理,我此次会跟随知军大人一同前往的,想来日后是不会回来了吧。”徐吉也是有些担心此处商盟的,毕竟刚刚起步,事发突然,让徐吉也有些措手不及。

    “幸好,这买卖不是徐吉一家的事情,江阴军中上下将士定会照拂一二,想来也不会出太大的纰漏。”徐吉暗暗思量着。

    就在徐吉忙着处理商盟和军中杂务之时,平江府浙西沿海制置司衙门内,史弥远随手将父亲送来的密信烧掉,年轻的脸上透漏着与年轻不符的狠厉之色。

    “既然已经把你们都放到眼皮子底下了,看你们还如何折腾。”史弥远喃喃自语道。

    “小的以为这徐家就是一只蚂蚁,捏死就好,何必让公子如此大费周折?”史弥远身后一个亲信如是问道。

    “多嘴!”史弥远厉声呵斥道。

    “属下该死,属下该死!”你亲信顿时吓得跪地求饶,兀自不停的自扇耳光告饶。

    “暂且饶你这一回!”史弥远忽然语气一软说道。

    “多谢公子大人大量,小的谨记公子教诲,再也不敢了!”那亲信如蒙大赦,松了一口气谢道。

    “他们温州徐家表面上看,确实是商贾小户,让人轻视。”史弥远终归是解说了一二:“你可知厮混朝堂上的那支徐家?”

    “小的仅是知晓绍兴辛未科进士徐定。”那亲信小心的想了想,试探着说了一句。

    “算你这些年没有白白跟随于我左右。”史弥远有些满意的说:“就是这一支,如今他官居潮州太守,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不论是太上皇时期,还是如今都是人才辈出的世家。”

    “骨头却是硬气的很!有些不知好歹,不识时务,他以为明着跟庶出的徐家断绝来往,本公子就查不出根由来?”史弥远很是自信的说。

    “公子英明,又有谁能逃过您之法眼。”那亲信顺势拍马溜须道。

    虽然知道这是奉承之言,史弥远却是非常受用。一脸享受的继续卖弄着说:“我史家也是家学渊源,自能知晓各家往事,他徐家自是不能例外。”

    “这徐定一支,是唐末大家徐寅的后代。传到徐定这已经是第十七世。细数这一支前朝进士,徐定以前有徐浩、徐宗礼、徐宗义、徐培、徐光实等一众皆是进士出身。”史弥远如数家珍的掰扯道。

    “今年丙戌科进士徐实听说在临安好不风光呢!”史弥远有些吃味的说。

    那亲信如何不明白史弥远的心思,他是占了史浩的光,走的是恩荫的路子,即使再有才华也不如科举出身荣耀,自是不敢触其眉头,装作一副洗耳聆听的谦逊模样。

    “他徐家自恃清高,还不是暗中扶植远亲行那商贾贱业,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与家父过意不去。即使家父忍让一二,却让其更加嚣张的与史家作对,如今谋划的这些仅是利息,等本公子人前显圣的时候,就是他徐家被连根拔起之时。”史弥远此时一脸阴鹫,恶狠狠的说道。

    看到史弥远如此表情,那亲信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只是木讷的立于一旁,冷汗直冒。一个成年人被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吓得如此胆战心惊,场面别提有多怪异,而当事人都习以为常,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多事之年,人人自危。徐吉仅是头痛,史弥远费进心机,而徐谦此时却在南行的路上,给临安、福州和温州送出了几封密信,至于写的什么他人却是无从得知。

    徐谦路过温州却不再回温州城,而是带着商船及其一干家眷,径直前往了福州。

    若说谁过得最舒心,非徐莽莫属,除了偶尔温习以前读过的书籍,往日与徐吉交好的赵庭、钱宝、孙五、吴鹏举、李钧和周士财都在温州上了自家船,有了玩伴,整日与六宝厮混一处,徐谦又没心思多管,竟是成了脱缰的野马,好不得意。

    他生母偶尔念叨几句,徐莽自是当做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看其路数竟然想跟徐吉学习,竟也跟着六人一起练起了武艺。

    徐谦带领的商船,沿途会默默的跟上一些各地的商船,有的打的是徐记的旗号,有的打的是王氏旗号,有的却是不知名的商家,一众船队甚是庞大。

    芸芸众生,各成风景。一艘漕船三层之上,异常空荡,仅有一位女子抚琴,一位丫鬟侍立一旁。琴声幽怨婉转,吸引了沿途的目光,有的如痴如醉的忘乎所以。有个别泼皮、莽汉子对着漕船兀自说着什么唐突佳人的话语,自顾得意的嬉笑着。

    若是徐吉在此,定会认出,此二人竟是乐清有过两面之缘的瑗瑾和小丫鬟。

    一曲作罢,瑗瑾伸了伸懒腰,雍容之姿令得两岸的男子忘记了呼吸,目不转睛的看呆当场。

    “小姐,你时常弹奏乐清之时的曲子,可是想念徐吉公子了?”那小丫鬟有些俏皮的调侃着瑗瑾道。

    “切莫胡说,只是总觉得曲子有几处不能表达那首词的意境,所以才时时弹奏,你是知道我性子的,若不能完美,终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瑗瑾嗔怪的白了那丫鬟一眼道。

    “只可惜,我们此去临安,以后再也不能回乐清了。小姐呕心沥血的将曲子做到极致,却是没有知音听得懂呢。”那丫鬟有些遗憾的说。

    “只要用心做了,便问心无愧。徐公子的词虽然不能被世人认可,但他们已然在听到之人心中,如此便不遗憾。曲子作好了,只要我懂就好,哪管世人如何作想?”瑗瑾仍不灰心的给自己打气说。

    “就是小姐这股子执拗劲,让人心疼呢。付出如此心血,却无回报,我都为小姐感到不值呢。”丫鬟有些难过的说。

    瑗瑾眼神一暗,些许忧愁轻撩眉头,让人垂怜不已,二人亦是没了说话的心情。

    众人口中的临安,此时一片繁华。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车马川流不息。就在皇城门外的史家府邸,豪门大院,自有一番曲径通幽处的安宁,将繁华熙攘的噪杂挡在高墙之外。

    史浩跟一众幕僚在书房议事,一朝首辅自带上位者的气势,云淡风轻中却不失威严。只见其轻轻放下茶具,顺手接过丫鬟奉上的锦帕,文雅的擦拭了一下嘴巴,然后看着众人不语。

    “回禀大人,此番招李宝回京述职,亦当让其留驻京师,官升一级,让其做个闲散的武职官即可。如此方能让其死了收复中原,夺回燕云之地的妄想。”此人年约三十,一口闽南腔想是南方人士。

    “本官不是惧怕其有如此志向,作为大宋臣子,本官亦有此愿。然我大宋如今却是不能轻起兵事,让百姓受苦累。当休养生息,务农工商方为正理。”史浩有些悲天悯人的打着官腔说道。

    “大人心怀天下,学生惭愧!”那人闻言如是回道。

    “你等皆是我之心腹,有何想法,但说无妨,不必拘礼。”史浩如此邀买人心道。

    随后一众幕僚就开始建议如何安置李宝和辛弃疾以及一众新操练出的传说中堪比岳家军亦不逞多让的敢战之士。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宋客家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客家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客家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客家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