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稼轩元夕青玉案 坊间走水火连天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宋客家人第三十六章 稼轩元夕青玉案 坊间走水火连天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徐吉看清那人,就向前打招呼。辛弃疾似有心事一般,应付一声后,兀自独行。

    徐吉见其神情落寞至极,时而自顾哀叹,时而遥望感慨。这些表情出现在一个二十三的青年脸上,让徐吉有些说不出的怪异。

    “你看那烟花似锦,欢闹的人群。再看看这满城灯火,人们尽情狂欢的景象。徐吉你有何感想?”辛弃疾忽然问徐吉道。

    “百姓苦中作乐而已,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唐诗有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当及时行乐。”徐吉哪只辛弃疾在感慨什么,想了想说道。

    “你可知此诗出自何人之手?”辛弃疾看了看徐吉又问道。

    “在下学识浅薄,却是记不清是唐朝何人所作。”徐吉坦白的说。

    “此诗是唐朝十举进士而不得的罗隐所作,晚唐之时世风日下,奢靡成风,朝堂不作为,与我大宋如今又是何其相似尔。”辛弃疾给徐吉解释着诗句的出处以及当时的背景说。

    “而今朝堂不思进取,主和派的一众官员又何尝不是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苟活尔。”辛弃疾悲天悯人的说。

    就在此时达官显贵家眷出行赏灯的车队经过,胭脂香粉甚是浓郁,不远处楼兰歌舞靡靡,众多游人流连忘返。

    酒楼中众食客觥筹交错,时而饮酒说笑,时而指着远处坊市品评着什么。或是一众仕子书生高亢的吟出自己得意的诗词,引得旁人喝彩叫好。

    唯独辛弃疾和徐吉站在昏暗的一处栅栏柴扉旁,像是世外之人审度着此间发生的一切。

    “好友朱熹来信,劝解本官说时机未到,让本官稍安勿躁。其所言诸多顾虑竟然跟你之观点不谋而合。”辛弃疾忽然转移话题说道。

    “朱大家,自是目光独到,高屋建瓴之言。在下不才,怎敢与其相提并论。在下惶恐至极。”徐吉听是朱熹,自然不敢大意,自己就是个知军的亲兵,在这重文轻武的时代,军士地位本就不高,何况一个亲兵。于是自谦道。

    “你也不用妄自菲薄,本官已经观察你良久,本是可造之材,为何却行那弃笔从戎之事?不若让本官运作一番,替你赎出军伍,潜心读书,博个前程如何?”辛弃疾安慰徐吉说。

    “在下何德何能入得大人之眼,是在下之福。自家事自家知,在下除了些小聪明外,就会习枪弄棒的粗鄙之事。算不得什么可造之材。”徐吉有些自嘲的说。

    “你年纪比本官还小,却是比本官更善见微知著,看清局势。率性而为,却是无心朝政,不思报效朝廷,不愿心系百姓,所为何故?”辛弃疾这话说的可就有些重了,如果不是知交好友彼此都不会如此指责。

    “大人教训的是,在下本就心无大志,庸人一个。小富即安的商贾之后,就如此刻欢庆的百姓无异,守着自己的家业,及时行乐。安度一生,也算不错。”徐吉很不争气的坦言道。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人生怎可没有信仰和追求。如此苟且一生,做那妇人之态,枉费你这男儿身。如你这般,根本不配读那圣贤书,枉我这般看重于你!”辛弃疾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训斥道。

    “如若世间有才之人都这般消极隐世,苟且鼠辈把持朝纲,我大宋何来收复中原的希望!本官非是眷恋权势之人,却是不能看着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辛弃疾心痛的说:“朱熹的劝谏,本官思虑良久,一边是自己的坚持,一边是委曲求全的保存自身。今日本是有些犹豫。”

    “见这繁华盛世,纸迷金醉。却少了一分进去之心,本官自当秉性而为,以自身的绵薄之力去唤醒世人。”方才颓废落寞的辛弃疾忽然像打了鸡血一般,热血高亢的说道。

    徐吉哪里明白辛弃疾的想法,只能跟随其后乖乖的听着。

    忽然间,辛弃疾抬头望着坊间繁华,一边踱步而行,一边吟诵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其声抑扬顿挫,忽高忽低,却是一气呵成!徐吉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亲眼目睹了后世盛传的青玉案.元夕竟是在这般情境下作出的。

    看着四处的景象,一簇簇礼花纷飞,然后像流星一般,在夜空闪耀着光辉四处落下。不远处舞狮舞龙的队伍,吸引着众多人群,不知疲惫的喝彩声此起彼伏,辛弃疾描述的还真是生动形象。

    除此之外,更像是见证了一场奇迹,让徐吉内心兴奋不已。徐吉本以为此首词已经出世,却不曾想在自己亲身参与的情境下,辛弃疾当场作出,怎能让徐吉不新奇,不兴奋!

    辛弃疾这位名人,根本没有一点偶像的自觉,就像平日逛街一般慢慢行走在热闹的边缘,像智者多于偶像。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随后辛弃疾像是斟酌字句一般,停顿了良久,忽然回头看着不远处昏暗中的倩影,似是找到了灵感,继续吟诵道。

    徐吉跟在其后,寻着辛弃疾的目光看去,那里有一主一丫鬟立于方才徐吉二人离开的地方。忽暗忽明的夜里,此女身披厚厚的蜀锦褙子,像有什么心事一般,柳眉微蹙,像极了高冷的女神。

    辛弃疾慢慢走向近前,很是自恋的理了理衣冠,就向前搭话。见此,徐吉很自觉的慢行了半步,拉开了一段距离。

    徐吉在噪杂的人群中隐约听见,此女为林氏,之后他们之间的言语却是听不清了。看着两人相谈甚欢的模样,徐吉笑了笑,兀自离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果不其然,实话实说啊!”徐吉喃喃自语的说。

    之后徐吉就回到自己负责巡视的地段,在徐吉训斥两个孩童提着花灯离开一堆茅草堆时,只见不远处酒楼旁的杂货铺里,冒着浓浓的烟,火势已有向两旁蔓延之势,徐吉心里一冷,该来的终是来了。

    来不及多想,徐吉招呼着众人救火。此时无关人等已经被隔离开来。四周铺子里的人正在仓促的离去。白厢使带着水龙闻讯赶来,熟悉的开始策划着疏散人群,询问内间是否有人,是否有人受伤等。

    徐吉带着众人维持着现场的秩序,帮助白厢使的军士疏散人群。并时刻留意着四周的可以之人。

    就在此时,杂货铺传来一声爆炸声,火势瞬间蔓延到了左右的酒楼和店铺。幸得人群疏散的及时,仅有几个白厢使军士被四溅的火苗烫伤了手脚,面孔乌黑,被众人抬着去往后方救治。

    混乱间,徐吉发现杂货铺隔壁的隔壁店铺里,从窗户钻出一个身影,本着救人为先的目的,徐吉凭借着敏捷的身手,穿梭过稀疏的救援人群,伸手就欲向前帮忙。

    那人抬头一看,却是有一瞬间的惊讶和愣神的表情,随后不理徐吉追问里面是否还有其他人,撒腿就跑。

    徐吉本来今日一整天都是神经过敏一样,对人时时猜忌防范。看此人如此可疑,怎会放过。遂即追了过去。

    那人对此间好像不太熟悉,左拐右拐的就跑到了军营附近。徐吉看着,心里都乐了,小样的跑到我们的老窝来,不是羊入虎口吗?

    就在徐吉刚要大声呼喊军营中看守的兄弟,一起抓住这个贼人的时候,只见这人从怀中掏出一堆物事,隔着栅栏,对着仓库的方向就要抛出去。这可把徐吉吓个够呛,追赶中顺势从地上抄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就向其砸了过去。

    只听“啊!”一声惨叫,那人手中的物事掉在不远处,徐吉刚要向前制住此人,却见此人不顾身上的疼痛,连滚带爬的向着徐吉跑来。

    这让徐吉心里一紧,使出前世的半吊子擒拿,抓住此人后一起向不远处的大石后卧倒在地。

    “轰!轰!轰!”只听三声巨响,随后就是一堆火光闪烁,燃起了熊熊火焰。

    爆炸声在这热闹的夜晚分外刺耳,火焰灼热分外明亮,让一众看守军营的军士乱哄哄的冲了出来,有的在咒骂吓自己一跳,冷静的在呵斥询问徐吉二人是什么人。

    徐吉先是加大了力气按住此人,让其不得挣扎,然后大声呼喊,报出自己的身份,一众军士向前,领头的竟是知军亲兵里的杨飞虎。

    “杨大哥,此人是小弟从坊间一路追过来的嫌犯。坊间走水,火势得到控制之时,亦是发生了如此响亮的爆裂声,然后失控,我见其甚是可疑,就一直追到此间。”徐吉快速的说:“谁知此贼心思歹毒,欲要将那爆裂之物投向军中仓库,被小弟制止,你们就出来了。”

    “来人,将这贼厮押入军营,严加审讯。”杨飞虎对身后的军士吩咐道。

    于是上来四个军士,有的拿出绳子捆绑此人,有的在其身上四处搜索。竟然从其怀里掏出了两个掌心雷,和两个二斤装的火油罐子。从其紧握的左手中搜出了火石。

    与此同时,坊间徐吉需要照看的路段上,那间酒楼和杂货铺已经化为灰烬,虽然水车水龙准备的充足,赶到的也算及时,却是仍然浇不灭那不知藏有多少火油的杂货铺。火势冲天,随着微风摇曳,四周映得通红明亮。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宋客家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客家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客家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客家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