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机器人平台测试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科技圣典第二百九十九章 机器人平台测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孟飞看到机器人平台的重量以后,对这次的测试信心大降。

    军方看好这次的战斗机器人项目,就是因为歌菲科技承诺的可持续战斗的能力。如果机器人过重,这种能力将会大打折扣。

    对于孟飞的担忧,王歌解释道:“因为我们的电池舱比较大,电池比较重,而且我们还给电池舱加厚了装甲,所以这个重量很正常。”

    在测得了底盘重量后,王歌开始在底盘上加载配重。

    首先是一块长宽各1米,厚度为100毫米的钢板。钢板放到底盘上以后,地磅上的数字一下就增加了785公斤。

    不过这块钢板的重量还是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王歌又在上面放了一块一模一样的钢板,然后点了几点焊进行固定。整个机器人平台与配重钢板的质量总和增加到了9.5吨。

    孟飞想让王歌将后面放上去的那一块钢板换个小一点,毕竟前面设计的载荷并没有这两块钢板加起来那么重。

    不过王歌给的答复是就只准备了这两块,暂时没有其他可以更换的。

    孟飞觉得这次试验的结果估计会很惨淡。

    熊国的一款电推进的战斗机器人,整备质量仅有0.8吨,但是连续工作时间也仅有4个小时。

    现在歌菲科技的这款机器人重量是对方的12倍,就算这机器人可以一边战斗一边充电,但是充电的效果怎么可能赶得上这个大铁坨的消耗?

    配重完成以后,进入正式的测试阶段。

    歌菲科技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有两套。

    一套与现在各国军队使用的战斗机器人的控制设备差不多。采用车载移动基站的方式连接控制设备和战斗机器人。

    即用显示器显示机器人的周围环境和各项信息,只不过歌菲科技将手动按钮控制改成了懒人帽的脑波控制。

    这种控制系统要求控制站与战斗机器人的距离不能太远,不能有高山或者非常密集的建筑物遮挡,否则通信质量会打折扣。

    另外一套控制系统就是用VR眼镜样的控制终端来控制机器人。

    2战斗机器人的各项信息会直接传送给太空中的卫星,然后由卫星传给控制终端,显示在VR眼镜的画面上。

    操作者的各项指令信息也是直接由控制终端传送到卫星,然后由卫星转给战斗机器人执行。

    如果控制终端和战斗机器人的距离在5公里以内而且没有障碍物遮挡,控制终端的指令同样可以直接发送给战斗机器人来执行。

    这第二种控制系统的缺点就是,至少需要一颗能够同时覆盖战斗机器人和控制终端位置的卫星。

    卫星还得是同步轨道的,如果是其他轨道的卫星,那就看具体情况了,要想全天二十四小时不断线,必须有十几甚至几十颗的卫星星座才行。

    由于机器人重量大,所以暂时使用钢制履带,不能开上马路,所以只能用拉挖掘机的车子将机器人拉到专门准备好的试验场地。

    等这次测试完成,王歌准备将机器人底盘的履带改为加挂了橡胶块的那种,这样可以直接在水泥或者柏油路面行驶而不破坏路面。

    因为歌菲科技有了自己的卫星,王歌今天使用的就是第二种控制系统。

    到达试验场后,王歌先让一位工作人员头戴控制终端正式开始进行测试。

    王歌则是和孟飞站在一个小山包上,一人拿着一个望远镜来观看测试情况。毕竟需要测试的方面比较多,所以整个测试的场地也比较大。

    孟飞在测试场边的山坡上还安装了摄像头,用来记录这次的测试过程。孟飞需要将整个测试的录像一起带回,供领导们对项目进行评估。

    大家都准备完毕,机器人开动,直接就让孟飞大吃一斤。

    只见机器人直接就向前“冲”了出去,对比正常的履带步战车或者坦克的速度,孟飞感觉这机器人就像是“冲”出去的。

    机器人那加速的状态,让孟飞想起了以前看到一些小年青骑电摩,坐上去就猛加速的情景。

    虽然都是电驱动,但是人家的电摩是轮式,你这是履带好吧?而且人家多重,你这机器人多重。

    由于开始的一段路比较平缓,几秒钟时间机器人就达到了一个相当快的速度,具体速度孟飞目测不出来,但是绝对超过世界所有现役履带底盘的坦克或者步兵战车。

    机器人在狂奔至第一个障碍车辙桥的时候,一点速也没减,直接飞身而上,在经过车辙桥上升段以后,腾空飞跃了一个机器人身位的距离,然后直接下落砸在了车辙桥上。落到车辙桥上的机器人继续撒丫子向前狂奔。

    车辙桥过后又是一个崖壁障碍,虽然机器人这次不是“飞”上去的,但是也没见机器人有主动减速的迹象。

    “王总,你们这么测试真的好吗?机器人跑这么快,能跑多久?我们先还是测试机器人的持久性能吧。”

    孟飞觉得如果按机器人这么跑,不说两天,能不能达到熊国公布的水准都难说。

    “不要紧,战场上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弹药打光,它还不是得赶紧跑回来进行补给。”

    孟飞听王歌这么讲,也就不再多说了,王歌这么托大,他倒是要看看这机器人到底能坚持多久。

    崖壁之后又是水坑、丘岗、反坦克壕等障碍,机器人都以一往无前的气势一一通过。

    整个训练场的循环测试路线达到了4公里的长度,机器人在绕了一圈后又直接继续第二圈。

    在进入第二圈以后,刚刚在控制机器人的那位工作人员直接将控制终端从头上给摘了下来,然后也观察起机器人测试的情况来。

    孟飞惊讶的是,没有了控制终端发送指令后,机器人竟然还是照着第一圈那样的状态在跑,而且履带压的位置都跟第一圈的位置惊人的一致。

    孟飞见这情况,赶紧将这个状态的画面拍了一张照片,供今后领导用来参考用。

    孟飞估计这个机器人要么是根据卫星超高精度定位在走,要么是拥有自动驾驶功能。

    机器人在测试场地一圈又一圈地跑,首先是一个小时的大关,然后是两个小时、三个小时。

    等到了第四个小时的时候,王歌邀请孟飞去饭店吃晚饭,却被孟飞拒绝了。

    孟飞表示要在测试场地这里等结果,他估计机器人应该撑不了多久了。

    王歌也不多说,直接让工作人员去附近的饭店打包了几个菜,带到比赛场地,边看着机器人测试边吃饭。

    不过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机器人都没见出什么问题。此时的机器人已经连续跑了7个小时,要不是现在还是夏天,天早都黑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科技圣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科技圣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科技圣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科技圣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