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论赏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湖光山色第六十九章 论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长安城,皇宫大院之中,勤政殿。

    李公子正在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商讨政事,突然听到有人禀报。

    “报,有蜀地信件传来。”只听殿外一士卫进来禀报。

    “传。”李公子面无表情道。

    不一会儿,就从外面来了一士兵,来到殿中一番行礼后,就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函交给旁边的太监。

    太监将信接过去后,就将信举上头顶,弯着腰踩着小碎步,往李公子那里走去。

    接过太监手中的信函,李公子看了一下封印,见保存完好后,就开启封印,将信取了出来查看。

    “恩?不错,不错。”李公子边看边说到。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李公子看完信后,挥手让士兵退下,又见他们三个的表情,便将信递了过去,又说道:“原以为咬金会等到明年再对獠人动手,没想到却被田永胜那小子摘了个头筹,更让人想不到这田永胜还是被咬金踢出军营后立下的大功。”

    几人看了信后,房玄龄道:“陛下,这十几人对上五百多人,可是大仗啊,其中凶险定然无法从言语得知啊。”

    见其他几人也点头,李公子说道:“确实是大仗,就算是五百人站在那里让他砍杀,那也要一阵功夫砍啊,所以他们是吃了苦头的。”

    “再有他们之后通知咬金及时,将伙同出山的獠人及时镇压,还救出了一万多的百姓,这很不错,算是为咬金进入蜀地平判开了个好头。”

    其他人点头应是,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像田永胜这样的大唐臣民,为咬金镇压獠人立下大功,当赏。”

    “臣等复议。”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出列拱手说道。

    李公子点点头,说道:“就算你们不说,对于这种对大唐有功的人,朕也是不吝赏赐的。拟旨,田永胜及其下属对镇压獠人有大功,赐田永胜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赏黄金五十两,其下属皆有赏赐。”

    “陛下圣明。”下方三人同时贺道。

    “报,八百里加急。”几人刚商量完田永胜的事,接着又有急报。

    “传。”李公子说道。

    不一会儿,就有一士兵被带进来,这个士兵就是程咬金的一个亲卫。

    “拜见陛下,程将军有急报。”那士兵行礼之后,从怀中拿出一封信。

    李公子一惊,刚才他们才收到程咬金的一封信,这会儿又来一封,而且还是八百里加急,莫非是有什么变故不成?

    李公子从座位上直接走了过来,快速来到士兵的面前,拿过信封,稍微看了一下封漆,便立刻打开信件看了起来。

    “哈哈哈哈,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没想到是好事,好好好,好得很。”李公子大笑到。

    “陛下,是何事如此欢愉?”房玄龄走过来拱手问道。

    李公子将信递给他,看另外两人也疑惑,便说道:“咬金这家伙没事大晚上的跑到田永胜那里去聊天,结果让他发现田永胜那里有一制盐之法,他听田永胜说这制盐之法如果实施,将会让蜀中地区的井盐产量,直接提高几十倍。”

    “几十倍啊,想想看,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大唐边关将士再也不会因为少了盐吃,而没力气打仗,百姓也不会少了盐吃,没力气耕种,此乃大幸事,大幸事啊。”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听他如此说后,全都马屁狂飙说道:“这全耐陛下之德,陛下之福,要不是大唐有如此英明的陛下,想来也不会有田永胜这样的肱骨臣民现世。”

    李公子有些飘飘然,觉得三人说的极是,想想看,为什么在隋朝没有这等人出现,在他老子李渊在位时没有这等人出现,偏偏自己刚登基不久就遇到田永胜这小子,这不全赖自己有德行吗?

    “陛下,如此说来,我等现在还不可高兴过早,要知道如果真有田永胜说的那样的制盐之法,我等还要早做安排,要不然……”杜如晦当先一步说道。

    李公子点点头,觉得杜如晦说的极是,于是说道:“不错,克明说的极是,我等如果不能及时安排,搞不好那些所谓的世家又会插手此事,这样看来我们还得仔细谋划才是。”

    房玄龄捏着胡须说道:“陛下,知节在信用说过,当初田永胜有跟他建议,说让朝庭派出盐引,一方面朝庭也可得利,二来让这些世家豪门参与也能缓和一些矛盾。”

    李公子没有回话,他看了一下杜如晦,见他点头,又看了一下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也点头同意。

    于是他说道:“这样也好,朝庭发放盐引,派人监督井盐的开采数量,让世家豪门用粮食、布匹、铁来换,而且还要运往我们指定的地方。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得了利,而且节省了徭役和开支,一举多得。那这件事就由玄龄负责安排,一定要将此事办妥。”

    房玄龄拱手应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这个时候杜如晦又走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如果真如咬金所说,这次真能制出比以前多几十倍的盐,那对于田永胜的封赏,也得跟着变一变了。”

    其他人也点头同意他的说法,毕竟如果真能制造出比以前多出几十倍的盐巴,那功劳可比打一闪大胜仗大了去了。

    李公子手扶胡须,想了想说道:“克明提醒的及时,对于此次制盐之法如果真能成事,那给田永胜这小子的赏赐定然不能太小,要不然,全天下的人都会有想法。”

    杜如晦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这次封赏可以先不急,干脆等过段时间他们将盐制造出来再一起封赏也不迟。”

    李公子摇头道:“一码是一码,这次的封赏是这一次的封赏,下一次的是下一次的封赏,我大唐不怕别人功劳大,功劳多,就怕没人立功,如果哪位大臣能够将突厥给我打跨,打残,我就是封他国公又如何?”

    从李公子这番话就要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换着别的皇帝,遇到去年的“渭水之盟”定然会认为是极大的胜利。

    这是为何?那是因为“渭水之盟”是大唐对突厥关系史上的一次胜利,避免了大唐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从而稳固了大唐初立的根基。从此为大唐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这也是唐与突厥强弱变化的转折。

    在这之后,才有了时间让李公子励精图治,并且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并在贞观三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之迹出兵攻之,又在贞观四年,灭掉了东突厥汗国。

    这也是李公子有那个的魄力,在当初才成功的和突厥颉利可汗达成所谓的“渭水之盟”,这虽不是军事上的胜利,但也算得上外交上的胜得。

    可李公子却不认为这是胜利,相反,他自己却认为这是耻辱,这也是他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的缘故,并不是他有什么过错,相反,他当时处置这件事是极为得当的。

    接下来几位大臣见李公子回的那样干脆,除了拍马屁外,也就没有再劝说要暂时压下田永胜的封赏,于是一份圣旨就随即出了长安,直奔蜀地而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湖光山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湖光山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湖光山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湖光山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