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出盐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湖光山色第六十七章 出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荣州,也就是后世的自贡,此地井盐丰富,在后世,这里具有极为悠久的采盐历史。

    而且此地有一燊海井,它的开凿时间,井的深度,将燊海井定位在一个光辉的位置——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由是,燊海井蜚声中外,响誉全世界。

    不过燊海井历史虽然悠久,但真正兴盛还得等到清代时期,那个时候才是它最为辉煌的时候。

    田永胜一行人来到荣州后,他并没有急着去寻找盐矿,而是先去仔细检查了一下之前让程咬金安排人制作的各种工具。

    这些工具极为重要,制作标准也很严,毕竟要将地下的卤水弄起来,全都得靠这些工具。

    花了两天时间,田永胜一边检查工具,一边让人立刻整改不到位的地方。

    工具都修改妥当,之后他才带着一帮人开如寻找起盐矿来。

    其实这井盐的开采,跟后世的石油开采有异曲同工之妙,田永胜记得后世的工业化开采石油,跟这井盐的开采程序几乎相差无几。

    由此也可以看出,咱们华夏儿女那无穷的智慧是多么的出类拔萃,田永胜还记得,当初华夏的钻井技术似乎比国外要早上许久许久。

    田永胜寻着记忆,又用了两天时间,才找到一个适合开采的大致位置,接下来田永胜就按排人员一方面将工具搬运到此处,另一方面又让人开始修建碓房、大车房、灶房、柜房等设施。

    田永胜要凿的井称为卓筒井,“卓筒”是直如竹筒的意思。

    凿井时,用圆刃铁锉,凿出的井口如碗大,深数十丈,用巨竹去节,套接成为井壁。再用较细的竹子制成水桶,提取卤水,一桶可提数斗。

    卓筒井,有盐井、火井、水火井三种,而荣州又以盐井为主。

    盐井又有岩盐井和卤水井之分,前者在钻到盐层后,注水浸卤,然后汲出,后者直接汲卤煮盐。

    时间就在田永胜一帮子人忙碌中流逝,田永胜跟进了几天由程咬金派来的工匠建造碓房、大车房、灶房、柜房等设施后,见他们的工作已经上了正轨,便不再过多关注,于是自己则带着手下以及程咬金派来的人开始搭建起碓架、井架、大车、盐锅、盐仓、采输气设施等工具。

    腊月初一,黄道吉日。

    在田永胜眼前的是由木制碓架、井架(天车)、天地辊(滑轮)、大地车(绞车)组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此时周围被程咬金派来的那些匠人心里踹踹,他不有些不相信田永胜就凭这些东西就能采出盐来,虽然看起来眼前的这些东西好像很牛逼。

    一笼炮竹轰然炸响,田永胜手持一柱香,对着上天拜了几拜,将香插在一个香炉上后,大声道:“开始。”

    话音刚落,就有匠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进行第一步为开井口,井位选定后,他们要先开一圆井出来。

    时间慢慢走过,经过大半天的辛苦开启,他们终于将井口深度达到基岩为止。

    接下来没有人休息,他们开始了第二步下石圈。

    下石圈是将石圈层垒于基岩之上,砌至与地相平,这番忙碌,一直到大半夜才把第二步做好。

    夜晚寒风吹拂,但工地上还忙的热火朝天,火把林立,将方圆几十米照耀的灯火通明。

    大家都没闲着,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如果此地真得采出盐来,他们都将名垂青史。

    接下来就是第三步锉大口了,他们将用鱼尾锉等大型铁锉,通过石圈向基岩冲击。

    工匠们此时已经站在各自的位置,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田永胜的一声令下。

    “所有人到位,准备锉大口了。”田永胜手执火把大声喊道。

    呼啸的冷风吹的火把呼呼作响,全场除了风声,听不到一丝杂间。

    “开始。”田永胜见大家都已经准备到位,也不迟疑,大声下令道。

    声音刚落就有数人在踩架上,用脚踏碓板末端,使之贴地,碓头抬高,井下铁锉系在碓头上,也被抬高。

    接着数人跳开,脚松开后,碓和铁锉下坠,如此一踏一跳,锉头一起一落,反复冲击顿钻。

    之后再推动大地车,通过滑轮天车,将扇泥筒下到井底,把钻凿出的泥浆碎石提取出来,这也叫清孔。

    清孔是将吞筒放入井底,使碎石泥砂随水冲开皮钱进入筒中,然后用盘车提出。

    在这过程中,工匠们将准备好的每段长八、九尺的木竹,依次下入井中,上与地平。

    木竹安置后,工匠们将之前的铁锉换用银锭锉等小型铁锉,向含卤水岩层凿进。

    在锉井过程中,一人在井前转动碓头上的环,锉在井下也随之转向,锉出圆孔随锉随即扇泥。

    扇起的泥,也被详加考察属于何种岩层,并详细记录,作为以后修理井身和另锉新井的参考。

    田永胜一直在旁边看着,看着工人们的动作,他一边指导,一边给他们讲解操作原理。

    锉井的工作需要的时间很长,但田永胜此时只是选的一处比较浅的井盐矿,所以按他的估计,最多三五天就可以凿穿含有少量的卤水岩层。

    此时能不能出卤水并不重要,田永胜不着急,此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工匠们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并且要加以熟练,不只如此,还要给他们讲一些今后要碰到的困难的处置方法。

    人员不多,所有人都没休息,全都轮翻上阵,机器不停歇,人换着上,所有人都打起精神。

    田永胜已经讲过,将这个井打到位后,他将要去指导怎么制盐,今后就不再指导他们这批人了,所以这些工人也倍加珍惜这个机会。

    天慢慢大亮起来,此时大家都饥寒交迫,田永胜也累的不行,于是不再勉强,让大家停了下来,并收拾好工具,回去吃饭睡觉。

    接下来几天田永胜一直在对工地现场跟进,时时刻刻也不离开,他不但要照顾好工匠们,还要记录好在开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以便下次打深井时能够作为参考。

    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几十人不断的努力后,在开井的第五天,他们终于凿穿含有卤水、岩盐或天然气的岩层,此时已经无淡水渗出,于是田永胜也终止了锉孔。?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制盐了,制盐共分为四个流程。

    一是提清化净,将卤水排放入圆锅中烧热,随后把准备好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二是提取杂质。三是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

    制盐的主要原料为卤、黑卤、盐岩卤三种,制盐的锅灶型采用圆锅灶,亦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灶笼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

    制盐的工作相当轻松和顺利,经过两三天的忙碌,田永胜他们一帮子人终于制造出了一锅一锅的盐巴,此时,所有人都激动的仰天大哭。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湖光山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湖光山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湖光山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湖光山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