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乱政(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董卓乱政(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次日董卓于中书省设宴,会集满朝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而后派李儒向驻守皇宫的曾维汉部将转达其邀请曾维汉赴宴之意,刚好这日早上关羽来到洛阳向曾维汉复命,并有张飞、魏延二人依贾诩之命前来洛阳相助;于是曾维汉欣然接受了董卓的邀请。离赴宴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曾维汉趁着这个空挡,询问了一下并州的情况。

    关羽答道:“主公,按照您的命令,羽先是调集了并州各郡秘密据点的兵力,在那几个丁原旧部的协助下,顺利的接管了并州全境。同时将具体情况通知了留守上谷郭嘉、贾诩、荀彧、蒯良四位军师,几位军师除了安排翼德、文长二位将军紧急赶赴洛阳外,还由郭军师携文远、仲业、德谋、希伯、元福、周义六位将军,以及法正、向朗、诸葛瑾三位大人,率领20万大军正在赶赴并州的路上。”

    “如此甚好!掌控并州之后,我军便可着手准备北伐鲜卑之事了。”曾维汉高兴的说道。

    徐庶接着说道:“主公之意甚好,如能在逐鹿中原之前,先解决了北方之患;则我军不紧有了安稳的后方,还凭添了一产马草原,我军骑兵将如虎添翼了。”

    ……

    午时之前,太傅袁隗与百官皆赶到了中书省,而曾维汉则是最后一个赴宴之人。这次赴宴,曾维汉暗中安排近一千民兵藏于中书省四周以防不测,另外还带了赵云、关羽、张飞三人一同前往。午时宴会准时开始,酒行数巡,董卓忽然按剑说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怒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两个人竟在筵上对敌起来。

    曾维汉接机在一旁对袁绍扇火道:“本初兄,你乃四世三公出身,名门望族之后,何必跟一个祸乱朝纲之人动怒呢?”

    董卓一听曾维汉如此说,更加愤怒了,冲着曾维汉喝道:“曾维汉汝欺人太甚,前翻汝派兵接管了皇宫,坏吾好事,还没找汝算账呢。”

    曾维汉冷笑道:“吾驻守皇宫,乃是奉了当今陛下与太后的旨意。到时董将军你又是奉了谁的旨意进京的?将军可否告知一二?”

    董卓一时气极,竟对不上来:“汝……汝……”

    李儒立即劝说董卓道:“主公,事未可定,不可妄杀。何况这曾鹤还是当朝驸马。”

    董卓强忍了一会,将佩剑入鞘之后坐回了主位。而袁绍则冷哼一声,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

    停了一下董卓对太傅袁隗说道:“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

    此时袁家并未兵马在洛阳,袁隗只得示弱道:“太尉所见是也。”

    董卓接着说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不敢言。

    而曾维汉则再次起身道:“董卓老儿,汝只是奉了何进之狡诏而已,自封太师已是大逆不道。今日竟敢言废立之事,汝这是要造反吗?”

    此时立于董卓身后的吕布挺身而出道:“曾鹤安敢欺我义父,小心尔的狗头!”

    闻听吕布对曾维汉出言不逊,张飞一提丈八蛇矛,怒笑道:“吕奉先,尔义父不是丁原吗?咋成了姓董的了?噢!对了丁原被汝杀了,唉,哪一天汝准备杀董卓时,记得告诉俺老张一声,俺一定来给你助威。哈哈……”

    吕布闻言一怒,提起方天画戟对着张飞迎头砸了下去。这边张飞也不示弱,丈八蛇矛向上一击,挡了回去。就这一击,使得双方各自退了一步;在惊讶于对付的力道之时,均怒目而视。

    此时,曾维汉冷笑一声,略带怒气的说道:“吾奉劝董将军一句,还是不要动废立天子的心思。否则,这大汉十三州的州牧太守一道进京勤王,想来董将军未必就是对手。告辞,不送。”

    说完,曾维汉不管董卓有何反应,便大步流星的向外走去。董卓虽然怒气冲天,一时之间却也奈何不了曾维汉分毫。

    经这一闹,宴会也就散了,百官也各自离去。待众人离开了好半天,董卓的怒气才平息下来。随即他向亲信侍中周毖、校尉伍琼二人问道:“袁绍此去若何?这曾维汉又该如何对付?”

    周毖答道:“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至于这曾鹤,某不知其底细,暂无对策。”

    一旁伍琼接着说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而曾鹤其人智勇双全,现下又有几万精锐守卫,且还控制了洛阳八关。还是设法恢复与凉州的通讯,再做打算,此时还需从长计议。”

    董卓听从二人建议,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制衡曾维汉,董卓一直将任命并州牧一事压了下去。

    经中书省宴会一闹,整个洛阳皆知董卓有废立之心。消息传到何太后的耳朵里,情急之下,何太后再一次召见了曾维汉。

    “董卓欲废我儿帝位,该如何应对?还请将军不吝赐教。”曾维汉一进来,何太后便焦急的问道。

    曾维汉并不想与天子兄弟二人有任何瓜葛,他只是想利用掌控皇宫的这段时间,将皇宫之中的钱财、宝物暗中转移到自己的底盘。然后在日后董卓撤离洛阳时,趁乱捞取更多的财富。此时听闻何太后的问话,随口答道:“董卓正在暗中调配兵马,同时其还在朝中排除异己。一旦发难,微臣仅凭手中的兵力,根本守不住皇宫。局势一旦失控,也只有护卫皇太后及陛下秘密撤离洛阳了。”

    何太后闻听此言,一脸落魄的说道:“连将军都没有办法了,看来吾母子二人真的要离开了。唉,一切就仰仗将军了,将军自行处置就好。唉!”

    曾维汉接口说道:“太后放心,不管如何,臣定能保太后与陛下安全。”

    “也只有如此了。”

    ……

    中平六年即光喜元年九月,准备许久的董卓,发动了争夺皇宫的战斗。九月初四这天辰时,董卓派兵从四面包围了整座皇宫。战斗打响,曾维汉先是奋力抵抗,而后故作不敌,将董卓军放进了皇宫。趁着皇宫大乱之计,将天子刘辩、陈留王刘协留在了皇宫之中。他却裹挟着何太后从密道离开了洛阳,然后北上前往并州。而赵云、徐庶等人则留下驻守秘密据点的兵马后,将原来驻守皇宫和洛阳八关的兵力尽数撤往并州的高都县。

    另一边董卓攻下皇宫之后,发现皇宫之中的珠宝、首饰等值钱的财富,已经被曾维汉转移一空。好在天子兄弟二人还在他董卓手中,愤怒之余,也只有暂且放下追击曾维汉一事。毕竟对他而言,废立新君乃是头等大事。

    第二日,董卓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董卓拔剑在手,对一众朝臣说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于是命李儒宣读手策,李儒大声读道:“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策完毕,董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天子一时号哭不已,群臣无不悲惨。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