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时间来到了贞观七年冬月,虽然寒风凛冽,然阳光亦是温暖。只见在这八百里太行山坳,一条小溪静静流淌;一束束暖阳,洒在水面如鱼鳞般呈现道道白光,甚是悦目。而在一处不是很高的平地上坐落着一处茅屋宅院,篱笆围满居所,各种不知名的草药晾晒于院子之间;而柿子早已挂满枝头,红彤彤似灯笼一般,煞是鲜艳。一条半结着冰的小溪随房舍蜿蜒而过,留下东北方的出口,甚是清静自然。
纵观院子深处,一小伙子正在一白发苍苍的老者指引之下,勤加习武。只见这年轻人,时而梨花带雨,时而棍棒飞舞,时而轻点枝头随风而起,时而刀枪剑雨甚是威严,这一身本事看起来很是不错。只见老者时而点头,时而注视,颇有一番满意之色。
这个小伙子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王玄策,此时已近弱冠之年。
“好,很好!徒儿,休息一下,你随为师过来,”说着老者背着手往后方的茅屋走去。而王玄策借势而收剑,一溜小跑跟随其后入了房舍。
老者于正堂坐定,王玄策则矗立于老者之前。只听老者娓娓而语:“徒儿,你跟随为师已经七载,这七年来教你读书习武,今天看来,你的武功已经有些小成;日后勤加练习,必定能够称雄武林,为国杀敌立功;也不枉培养你这一程。为师也渐日薄西山,但一脑子智慧与想法,需要流传于后世找到传人,故而决定再将毕生之思想韬略讲解于你,以流传后世”。
听老者如此之说,王玄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师父,你这是要赶徒儿走吗?”接着又噙泪说到:“师父七年前于路上收留下我,让无依无靠的我终于有了一个归宿,我怎忍就此离开师父呢,请让徒儿为师父尽忠尽孝!”
老者听完这些,就嘱咐其:“男子汉大丈夫,该当立业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荡闯荡,在这山里终归没有前途,只有建功立业才能完成你该有之使命“!说着就从塌下的方格中取出一鎏金的楠木匣子,这个匣子看起来古朴大方,端庄典雅。老者细致的打开木匣,只见里面有一本颇有年头的古书,上书五个篆体大字《鬼谷子兵书》。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东野老人!
思绪回到七年前的一天。
还记得当时,东野老人离开长安之后,向东而行,后出函谷关,奔河北而来。因为前些年战乱纷争不断,百姓早已流离失所,一个村子竟然十室九空,人烟稀少。好在这两年休养生息,百姓多多少少又回来了一些,但也已疲惫不堪,生活甚是艰难,故而盗匪四起。这时候经过的一个小村庄,恰巧于昨日又过了一帮土匪,将村子洗劫一空。些微反抗的则被尽数屠杀,看着这一幕,东野老人很是为这些百姓惋惜,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盛世明主李世民身上。
面对着残破寂静的小村庄,缓步行走在荒芜破落之间。突然由远及近的传出丝丝木鱼声,没多久,伴随着敲击声,迎面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僧人。这僧人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六岁,一身土黄色僧衣,手持木鱼,身背行李架,足登罗汉鞋。目睹这横七竖八的死者,忍不住的敲这木鱼,念起了超度的金刚经。
随着僧人的身影渐渐走近,东野老人也停下了脚步,这时候只见这个僧人双手合十给东野老人施了一礼口吐:阿弥陀佛!伴随着木鱼敲击的停止,隐隐约约的听到一孩童的哭泣之音。两人相识一看,随着细微的哭声寻去,竟在一荒芜房舍旁的麦秸垛边觅到一十来岁的孩童。
看着饿的不成样子的孩子,僧人从背篓里拿出一个馒头递了过去,接这递过来的馒头,孩子瞪着大眼望着这二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着稍稍安稳的孩子,东野老人转而望向了这个僧人,又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僧人,有一股似乎不同于其他僧人的坚毅与执着。于是就随口问到:“不知小师父,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僧人看着已经渐渐停止哭泣的孩子,就答道:“贫僧原是净土寺一和尚,这次往西而去,是准备远赴西域,以求佛法!”
当东野老人听到这些的时候,很是诧异:“此去西域,足足有上万里的路程,小师父真的能坚持下去?”
“路虽远,行者必至”说着就双手合十,默念着阿弥陀佛!
这个僧人不是别人,正是玄奘法师,此刻因为大唐的出关禁令,他只能孤身一人前去西域求法。祈求佛法之根源,重新翻译,以正华夏佛学思想的统一。听此番答复,东野老人也被这个小师父正本溯源的精神所折服!而这个目前只有十来岁的孩子,听僧人这么一说:也将玄奘,西域这两个词汇,深深的映衬在脑海之中。
说完玄奘,再回过头来说说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王玄策。因为昨日又过土匪,对村庄又是一通打劫,早已失去双亲的他,只能藏身于麦秸垛中。当他在麦秸垛中目睹土匪一幕幕邪恶的罪行时,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为肚子实在过于饥饿,加上又对亡故双亲的思念,忍不住的哭了起来,这一声哭泣,就引来了恰好路过的二位!
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两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鉴于玄奘法师西出阳关,远赴西域,也是吉凶难料,两个人一商量,王玄策就跟随这东野老人继续东行!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总是难舍的,当东野老人和玄奘法师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两人的背影竟是如此的相似,只是抱负不同罢了。
王玄策随着东野老人,一路东行,走到了这太行山腹地,原本想云游四海的他,此刻也被这美景吸引,因此就在此地定居了下来。转眼间,七年已经过去了,王玄策早已从那个充满仇恨的小孩,变成了沉稳的大小伙儿;再加上自己心结的解开,东野老人才愿意将兵法传授于他。以求为天下计,为后来人计。
时光又回到七年后的今天,只听东野老人对跪在面前的王玄策推心置腹的讲到:“话说鸟儿在小的时候都是有母亲不停的喂食,当渐渐长大的时候就有母亲狠心的将其踢出鸟巢,自行觅食,只有这样小鸟才会长大,更会成长。而你也终有长大的一天,也终究会有离开为师的时候,这七年来,为师看着你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甚是欣慰。你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只有学惯古今,才能兼济天下,青史留名。所以,为师今天就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你,你学成之后,即可下山闯荡一番事业了。”
王玄策稍稍平静了一下心境,静心的听着师父的忠告,再三叩谢之后,跟随他尽心尽力的学习这《鬼谷子兵书》。很多人都以为这本兵书已经失传,其实不然,只是得到者为了减少纷争,暗地里有序传承罢了。话说这《鬼谷子兵书》不知不觉竟然也有一番奇缘。
还记得当年,鬼谷子收张仪、苏秦、庞涓、孙膑四位徒弟。前两位自然不必说了,战国有名的辨士,这后两位也是大名鼎鼎的战将,鬼谷子因材施教,就将兵法传于这二位,庞涓这一支,因为马嵬坡战败,就此失传。而孙膑这一支,因为看透世事的炎凉事故,与兔死狗烹的道理。故而告诫后人永不做官,只将兵书代代相传,这也就是孙膑后人没有做官,仅仅都是一些隐士的原因,而这东野老人正是孙膑后人一高雅隐士的徒弟。
东野老人这一生,也算得上颇为坎坷。年轻时立志匡扶社稷,扶危济困,兼济天下,可是终生郁郁而不得志。遇到了太子建成,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结果又出现了玄武门之变。自此之后,看透世态炎凉,也深深明了师父之教诲,故而决定归隐山林,著书立说,过一番清净日子。
刚开始其也担心王玄策再走自己的老路,故而也未将毕生所学传授与他;但是渐渐地被李世民治国理政的实效所感动,再加上亦担忧自己这一世之学说就此失传,故而再三思量之后,也慢慢改变了原有之观念!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用功,王玄策也熟透了兵书之要旨,在不懂的地方时常请教师父,师父都细心指教,一一做答。不知不觉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次年的夏末秋初。此刻的王玄策早已将师父的毕生学说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一日,天刚蒙蒙亮,只见在一高石之上,东野老人已经舒展着拳脚,看山崖耸立,听林木鸟鸣,悟泉水叮咚,闻野草花香,品清静自然。在这样一块静谧之地,的确很适合隐居与修身。清静的环境,清静的山林,一条小路通向外界,时不时的信息交换,偶尔的友人相聚,让这一副秀美的山水画卷,别有一番情趣。
随着昏暗的灯光,将目光引向了隐藏在一片青翠竹林之中的房舍,这里早已改变了冬日的气息。五六间房舍都是竹木山石结构,透气且保暖;只见院内错落有致,水车、石磨,花花草草,一应俱全。一个青色的石槽后面几批健硕的牛马,与不远处一片开垦好的田地交相辉映,细细品读别有一番韵味。
随着灯光的指向,来到了厨房,只见王玄策正在生火做饭。不大一会,饭菜已经收拾停当,静等师父下来,开启一天的大美时光。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虽然无趣,但却很是充实;因为安静,因为坦然,因为心归自然,因为没有了世事的尔无我诈;所以拥有的只是随心,随静。
不大一会,东野老人从高处走下,王玄策已在院中的石桌之上,摆好了当日之早膳。看起来很是不错,一份鸡蛋,一个馒头,一叠咸菜,外加一份熬的不错的白粥,简约而不失简单。二人用过早膳,收拾完毕,天已大亮。此刻东野老人,缓缓的对王玄策喊到:“徒儿,你过来,为师有话对你说”
当听闻师父召唤自己,王玄策赶忙走了过来,静静的站立在师父面前,准备聆听其教诲。东野老人看其如此谦恭有礼,就对其说道:“不用这样拘泥与礼数,坐吧!”于是,王玄策就坐在了他对面一个低矮的刻花石凳之上。
东野老人看着已经安心落座的王玄策,诚恳的嘱咐到:“徒儿呀,不知不觉又过了多半年,纵观你这段光景,早已将师父毕生所学融会贯通;以为师看来,你足矣下山闯荡一番事业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两封书信,两封书信的署名均是东野老人”
王玄策也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没想却来得这么快!就带着伤感的神情,端端正正的接过了师父递过来的两封书信!
接着东野老人又缓缓的叮嘱到:“这两封书信,一封是写给当朝铮臣魏征的,事关你的前途与命运!另一封是有他代呈当今陛下的。希望你下山之后好好为大唐盛世出谋划策,干出一番报国为民的事业。也不枉为师我这几年对你的栽培!今天,你就下山去吧,前去长安为国效力”。
听东野老人如此之说,王玄策赶忙跪了下来,泪如泉涌,痛哭流涕,带着千般不舍,答谢师父!
目睹这一切,东野老人强忍着内心深处分别的伤感,又语重心长的嘱咐到:“世事难料,官场亦是复杂,当你闯荡天下的时候,要胸怀坦荡,秉承正义之念,一心为百姓做好事,做善事;要明白百姓才是基石,口碑才是你立身之本。当所有人都说你好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好人,否则说再多都是没用的。面对官场的嘈杂,为师也是一个失败者,故而官场上的事师父也教授不了你什么,只希望你可以秉承本性,一往无前,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为师父争光,更为你自己立身立命!为师能帮你的也就是这两封书信罢了,一定要收好,其他的都得靠你自己闯荡了。”听完师父的又一番嘱托,王玄策强忍着泪水,庄重的给东野老人叩下三个响头,以答谢这么多年来的孜孜教诲!
虽有千般不舍,万般不忍,但终究拗不过师命!在师父的催促下,缓慢的收拾好东西,带着师父赠予的两件兵器,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望首,沿着山间小路往长安方向走去。只听东野老人在后面又一次叮嘱道:“徒儿一定要记住为师的话呀,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听远去的王玄策大声回到:“师父,徒儿一定铭记在心!”
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却是伤感的,望着远去的背景,东野老人也希望这个徒弟经过这么一番闯荡,终可成才!话说王玄策走了之后,东野老人没有了授徒的艰辛,依旧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静心修心,别有一番韵味,关于东野老人的故事,咱们就暂且按下不表。
纵观中国历史,很多事情都是机缘与巧合。自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天下豪杰群雄并起,才有了刘邦项羽争天下。而纵观西汉之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夏侯婴,灌婴周勃燕王馆,哪一个不是刘邦的酒肉朋友,一个村里爬出来的,这就是机缘与巧合。回首东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布衣,依旧是一帮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帮衬着,才打下东汉王朝的二百年之江山。再回到三国,曹操、孙策、刘备哪一个不是在起家的时候有几个兄弟依靠着,照应着;这仍旧是机缘与巧合。
换个角度来考虑,历史上要没有这些人的帮衬,这些开国帝王会是怎样的结局!虽然发生过的历史,不容假设。但这由此说明,机缘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而王玄策,这个引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狂人,一代战将,这次下山也会有这样的机缘与巧合吗?那就跟着文字,咱们一一说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纵观院子深处,一小伙子正在一白发苍苍的老者指引之下,勤加习武。只见这年轻人,时而梨花带雨,时而棍棒飞舞,时而轻点枝头随风而起,时而刀枪剑雨甚是威严,这一身本事看起来很是不错。只见老者时而点头,时而注视,颇有一番满意之色。
这个小伙子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王玄策,此时已近弱冠之年。
“好,很好!徒儿,休息一下,你随为师过来,”说着老者背着手往后方的茅屋走去。而王玄策借势而收剑,一溜小跑跟随其后入了房舍。
老者于正堂坐定,王玄策则矗立于老者之前。只听老者娓娓而语:“徒儿,你跟随为师已经七载,这七年来教你读书习武,今天看来,你的武功已经有些小成;日后勤加练习,必定能够称雄武林,为国杀敌立功;也不枉培养你这一程。为师也渐日薄西山,但一脑子智慧与想法,需要流传于后世找到传人,故而决定再将毕生之思想韬略讲解于你,以流传后世”。
听老者如此之说,王玄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师父,你这是要赶徒儿走吗?”接着又噙泪说到:“师父七年前于路上收留下我,让无依无靠的我终于有了一个归宿,我怎忍就此离开师父呢,请让徒儿为师父尽忠尽孝!”
老者听完这些,就嘱咐其:“男子汉大丈夫,该当立业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荡闯荡,在这山里终归没有前途,只有建功立业才能完成你该有之使命“!说着就从塌下的方格中取出一鎏金的楠木匣子,这个匣子看起来古朴大方,端庄典雅。老者细致的打开木匣,只见里面有一本颇有年头的古书,上书五个篆体大字《鬼谷子兵书》。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东野老人!
思绪回到七年前的一天。
还记得当时,东野老人离开长安之后,向东而行,后出函谷关,奔河北而来。因为前些年战乱纷争不断,百姓早已流离失所,一个村子竟然十室九空,人烟稀少。好在这两年休养生息,百姓多多少少又回来了一些,但也已疲惫不堪,生活甚是艰难,故而盗匪四起。这时候经过的一个小村庄,恰巧于昨日又过了一帮土匪,将村子洗劫一空。些微反抗的则被尽数屠杀,看着这一幕,东野老人很是为这些百姓惋惜,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盛世明主李世民身上。
面对着残破寂静的小村庄,缓步行走在荒芜破落之间。突然由远及近的传出丝丝木鱼声,没多久,伴随着敲击声,迎面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僧人。这僧人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六岁,一身土黄色僧衣,手持木鱼,身背行李架,足登罗汉鞋。目睹这横七竖八的死者,忍不住的敲这木鱼,念起了超度的金刚经。
随着僧人的身影渐渐走近,东野老人也停下了脚步,这时候只见这个僧人双手合十给东野老人施了一礼口吐:阿弥陀佛!伴随着木鱼敲击的停止,隐隐约约的听到一孩童的哭泣之音。两人相识一看,随着细微的哭声寻去,竟在一荒芜房舍旁的麦秸垛边觅到一十来岁的孩童。
看着饿的不成样子的孩子,僧人从背篓里拿出一个馒头递了过去,接这递过来的馒头,孩子瞪着大眼望着这二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着稍稍安稳的孩子,东野老人转而望向了这个僧人,又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僧人,有一股似乎不同于其他僧人的坚毅与执着。于是就随口问到:“不知小师父,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僧人看着已经渐渐停止哭泣的孩子,就答道:“贫僧原是净土寺一和尚,这次往西而去,是准备远赴西域,以求佛法!”
当东野老人听到这些的时候,很是诧异:“此去西域,足足有上万里的路程,小师父真的能坚持下去?”
“路虽远,行者必至”说着就双手合十,默念着阿弥陀佛!
这个僧人不是别人,正是玄奘法师,此刻因为大唐的出关禁令,他只能孤身一人前去西域求法。祈求佛法之根源,重新翻译,以正华夏佛学思想的统一。听此番答复,东野老人也被这个小师父正本溯源的精神所折服!而这个目前只有十来岁的孩子,听僧人这么一说:也将玄奘,西域这两个词汇,深深的映衬在脑海之中。
说完玄奘,再回过头来说说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王玄策。因为昨日又过土匪,对村庄又是一通打劫,早已失去双亲的他,只能藏身于麦秸垛中。当他在麦秸垛中目睹土匪一幕幕邪恶的罪行时,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为肚子实在过于饥饿,加上又对亡故双亲的思念,忍不住的哭了起来,这一声哭泣,就引来了恰好路过的二位!
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两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鉴于玄奘法师西出阳关,远赴西域,也是吉凶难料,两个人一商量,王玄策就跟随这东野老人继续东行!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总是难舍的,当东野老人和玄奘法师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两人的背影竟是如此的相似,只是抱负不同罢了。
王玄策随着东野老人,一路东行,走到了这太行山腹地,原本想云游四海的他,此刻也被这美景吸引,因此就在此地定居了下来。转眼间,七年已经过去了,王玄策早已从那个充满仇恨的小孩,变成了沉稳的大小伙儿;再加上自己心结的解开,东野老人才愿意将兵法传授于他。以求为天下计,为后来人计。
时光又回到七年后的今天,只听东野老人对跪在面前的王玄策推心置腹的讲到:“话说鸟儿在小的时候都是有母亲不停的喂食,当渐渐长大的时候就有母亲狠心的将其踢出鸟巢,自行觅食,只有这样小鸟才会长大,更会成长。而你也终有长大的一天,也终究会有离开为师的时候,这七年来,为师看着你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甚是欣慰。你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只有学惯古今,才能兼济天下,青史留名。所以,为师今天就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你,你学成之后,即可下山闯荡一番事业了。”
王玄策稍稍平静了一下心境,静心的听着师父的忠告,再三叩谢之后,跟随他尽心尽力的学习这《鬼谷子兵书》。很多人都以为这本兵书已经失传,其实不然,只是得到者为了减少纷争,暗地里有序传承罢了。话说这《鬼谷子兵书》不知不觉竟然也有一番奇缘。
还记得当年,鬼谷子收张仪、苏秦、庞涓、孙膑四位徒弟。前两位自然不必说了,战国有名的辨士,这后两位也是大名鼎鼎的战将,鬼谷子因材施教,就将兵法传于这二位,庞涓这一支,因为马嵬坡战败,就此失传。而孙膑这一支,因为看透世事的炎凉事故,与兔死狗烹的道理。故而告诫后人永不做官,只将兵书代代相传,这也就是孙膑后人没有做官,仅仅都是一些隐士的原因,而这东野老人正是孙膑后人一高雅隐士的徒弟。
东野老人这一生,也算得上颇为坎坷。年轻时立志匡扶社稷,扶危济困,兼济天下,可是终生郁郁而不得志。遇到了太子建成,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结果又出现了玄武门之变。自此之后,看透世态炎凉,也深深明了师父之教诲,故而决定归隐山林,著书立说,过一番清净日子。
刚开始其也担心王玄策再走自己的老路,故而也未将毕生所学传授与他;但是渐渐地被李世民治国理政的实效所感动,再加上亦担忧自己这一世之学说就此失传,故而再三思量之后,也慢慢改变了原有之观念!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用功,王玄策也熟透了兵书之要旨,在不懂的地方时常请教师父,师父都细心指教,一一做答。不知不觉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次年的夏末秋初。此刻的王玄策早已将师父的毕生学说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一日,天刚蒙蒙亮,只见在一高石之上,东野老人已经舒展着拳脚,看山崖耸立,听林木鸟鸣,悟泉水叮咚,闻野草花香,品清静自然。在这样一块静谧之地,的确很适合隐居与修身。清静的环境,清静的山林,一条小路通向外界,时不时的信息交换,偶尔的友人相聚,让这一副秀美的山水画卷,别有一番情趣。
随着昏暗的灯光,将目光引向了隐藏在一片青翠竹林之中的房舍,这里早已改变了冬日的气息。五六间房舍都是竹木山石结构,透气且保暖;只见院内错落有致,水车、石磨,花花草草,一应俱全。一个青色的石槽后面几批健硕的牛马,与不远处一片开垦好的田地交相辉映,细细品读别有一番韵味。
随着灯光的指向,来到了厨房,只见王玄策正在生火做饭。不大一会,饭菜已经收拾停当,静等师父下来,开启一天的大美时光。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虽然无趣,但却很是充实;因为安静,因为坦然,因为心归自然,因为没有了世事的尔无我诈;所以拥有的只是随心,随静。
不大一会,东野老人从高处走下,王玄策已在院中的石桌之上,摆好了当日之早膳。看起来很是不错,一份鸡蛋,一个馒头,一叠咸菜,外加一份熬的不错的白粥,简约而不失简单。二人用过早膳,收拾完毕,天已大亮。此刻东野老人,缓缓的对王玄策喊到:“徒儿,你过来,为师有话对你说”
当听闻师父召唤自己,王玄策赶忙走了过来,静静的站立在师父面前,准备聆听其教诲。东野老人看其如此谦恭有礼,就对其说道:“不用这样拘泥与礼数,坐吧!”于是,王玄策就坐在了他对面一个低矮的刻花石凳之上。
东野老人看着已经安心落座的王玄策,诚恳的嘱咐到:“徒儿呀,不知不觉又过了多半年,纵观你这段光景,早已将师父毕生所学融会贯通;以为师看来,你足矣下山闯荡一番事业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两封书信,两封书信的署名均是东野老人”
王玄策也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没想却来得这么快!就带着伤感的神情,端端正正的接过了师父递过来的两封书信!
接着东野老人又缓缓的叮嘱到:“这两封书信,一封是写给当朝铮臣魏征的,事关你的前途与命运!另一封是有他代呈当今陛下的。希望你下山之后好好为大唐盛世出谋划策,干出一番报国为民的事业。也不枉为师我这几年对你的栽培!今天,你就下山去吧,前去长安为国效力”。
听东野老人如此之说,王玄策赶忙跪了下来,泪如泉涌,痛哭流涕,带着千般不舍,答谢师父!
目睹这一切,东野老人强忍着内心深处分别的伤感,又语重心长的嘱咐到:“世事难料,官场亦是复杂,当你闯荡天下的时候,要胸怀坦荡,秉承正义之念,一心为百姓做好事,做善事;要明白百姓才是基石,口碑才是你立身之本。当所有人都说你好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好人,否则说再多都是没用的。面对官场的嘈杂,为师也是一个失败者,故而官场上的事师父也教授不了你什么,只希望你可以秉承本性,一往无前,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为师父争光,更为你自己立身立命!为师能帮你的也就是这两封书信罢了,一定要收好,其他的都得靠你自己闯荡了。”听完师父的又一番嘱托,王玄策强忍着泪水,庄重的给东野老人叩下三个响头,以答谢这么多年来的孜孜教诲!
虽有千般不舍,万般不忍,但终究拗不过师命!在师父的催促下,缓慢的收拾好东西,带着师父赠予的两件兵器,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望首,沿着山间小路往长安方向走去。只听东野老人在后面又一次叮嘱道:“徒儿一定要记住为师的话呀,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听远去的王玄策大声回到:“师父,徒儿一定铭记在心!”
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却是伤感的,望着远去的背景,东野老人也希望这个徒弟经过这么一番闯荡,终可成才!话说王玄策走了之后,东野老人没有了授徒的艰辛,依旧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静心修心,别有一番韵味,关于东野老人的故事,咱们就暂且按下不表。
纵观中国历史,很多事情都是机缘与巧合。自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天下豪杰群雄并起,才有了刘邦项羽争天下。而纵观西汉之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夏侯婴,灌婴周勃燕王馆,哪一个不是刘邦的酒肉朋友,一个村里爬出来的,这就是机缘与巧合。回首东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布衣,依旧是一帮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帮衬着,才打下东汉王朝的二百年之江山。再回到三国,曹操、孙策、刘备哪一个不是在起家的时候有几个兄弟依靠着,照应着;这仍旧是机缘与巧合。
换个角度来考虑,历史上要没有这些人的帮衬,这些开国帝王会是怎样的结局!虽然发生过的历史,不容假设。但这由此说明,机缘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而王玄策,这个引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狂人,一代战将,这次下山也会有这样的机缘与巧合吗?那就跟着文字,咱们一一说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