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从一起小小的绯闻发展到整个行业内部的争权夺利,谁能够想到“侏罗纪世界”这部作品居然点燃了如此多爆点?
峰回路转、盘根错节、跌宕起伏的事情发展过程,甚至就连社交网络之上的热烈讨论都还没有来得及蔓延开来,诸多“福尔摩斯”们也还没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破案能力,然后事情就已经再出现了最新状态,以至于网络上最经常出现的吐槽就是,“更新一下消息吧,你的分析都错了,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注视着这一切,就如同正在追踪着哥伦比亚的八点档肥皂剧,明知道狗血得不行,却欲罢不能,似乎所有事情与蓝礼挂钩之后,情况总是容易脱离掌控,结果也总是容易摆脱轨道,这是为什么?
TMZ网站负责爆料,而“纽约客”则负责探讨,其中,后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论调,“蓝礼到底做错了什么?”
对,“做错事”,这就是“纽约客”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纽约客”深入分析了蓝礼与好莱坞高层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因为蓝礼只是想要专心演技,成为一名纯碎的演员,而拒绝在权力斗争和利益争端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蓝礼的实力、影响力和号召力都足以撬动权力架构了,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蓝礼想要置身事外,权力高层也必然逼迫蓝礼做出选择——要么加入他们要么遭遇毁灭。
如此场景是否有些耳熟?
瑞士,世界大战时期的瑞士。瑞士作为中立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但隐藏在表面的平和背后,却是多方博弈权衡之后的结果,现在蓝礼也希望成为“瑞士”,但好莱坞不是欧洲,2014年也不是二十世纪初,情况终究还是不太相同。
“这就是华尔街资本对艺术创作的本质: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专心致志投身艺术的蓝礼,而是一个招财进宝创造利益的摇钱树。得不到,他们宁愿毁掉,否则对手就可能要得利了。”
诚然,“纽约客”的文章分析并不全面也不完全正确,他们忽略了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西西弗斯影业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让事件内涵呈现出了而更加丰富也更加多样的解读方式。
在此之前,虽然人人都知道蓝礼“树大招风”,年初颁奖季的负面言论就是最好证明,现在回首看起来似乎是荒谬至极,可是在年初时分却是真实存在的;但人们却始终无法得知,蓝礼的光环所找来的嫉恨和报复是如此恶劣又如此可怕,甚至不惜摧毁蓝礼的名望。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可能知道“利益至上”,但他们无法了解为了争夺利益的所作所为,更加无法了解蓝礼和托马斯所争夺的利益与权力到底多么庞大多么错杂,就连妮娜这样的业内人士都不见得能够完全说明白,又何况是普通观众呢?
所以,此时他们看到了蓝礼的遭遇和精力,脑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为什么无辜的蓝礼就要遭受如此待遇呢?为什么那些满脑子铜臭味的商人们就不能让蓝礼好好拍戏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好好珍惜蓝礼的表演才华呢?
这个话题在雅虎社区兴起之后,渐渐朝着推特、脸书、照片墙等各大社交网络平台蔓延,“白兰度狂热”再次手绘了一张蓝礼抱着吉他单独引吭高歌的素描,那是来自“梦回煤油灯酒吧”演唱会的开场瞬间,她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蓝礼的初衷也是唯一念想:
“我只是想要表演而已。”
这张素描迅速在网络之上蔓延了开来,堂吉诃德们纷纷开始转发转载,但后来其他普通网友们也纷纷开始加入了如此行列,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蓝礼的支持,还有对那些没有公开姓名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强烈不满。
事情发展到这里,明显已经失去了控制,并且改变了味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好莱坞或者东西两岸艺术创作者和爱好者们对华尔街的抗议,整个发展态势有股奔雷之势,不可阻挡!
随后,环球影业方面率先做出了反应,官方表示了立场,一定会彻查“侏罗纪世界”剧组内部的相关事宜,为了确保电影能够顺利拍摄完成,蓝礼将成为拍摄现场话语权最大的制片人,而其他无关紧要的制片人都将离开拍摄现场,尽可能地避免干涉剧组工作。
显而易见,环球影业站在了蓝礼这一边——又或者说,站在了华尔街的对立面,与整个网络的舆论趋势保持了一致。
紧接着蓝礼也公开表示,“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侏罗纪公园’系列是我儿时最大的幻想之一,我加盟重启项目,不是为了毁掉它,而是真心希望它能够再次感染一代观众。我会全力配合科林完成拍摄工作。”
蓝礼没有大包大揽,而是主动把话语权和控制权交给了导演科林-特雷沃罗,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演员立场。
最后则是“侏罗纪世界”剧组内部的一系列人事变动,环球影业方面展现出了罕见的决断,干脆利落地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毕,以最诚恳也最果断的姿态把关于剧组的毒瘤全部割掉,至少关于“侏罗纪世界”负面新闻的相关枝枝桠桠就这样全部都烟消云散了。最重要的是,那位所谓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没有再做出什么后续反抗动作,似乎就这样束手就擒了。
尽管社交网络之上对华尔街的抗议依旧在蔓延着,但“侏罗纪世界”剧组却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把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
从前期的循序渐进到中期的快速发展再到后期的连续转折,最后进入结局的时候却以提速了十倍二十倍的方式,快刀斩乱麻地把所有事情都一股脑地平息了下来,一刀切的方式着实太过干净也太过快速,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头重脚轻的严重失落感,方方面面都透露出一种……诡异。
一般来说,剧组内讧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即使有着雷霆手段却也不见得能够干脆利落、直截了当地把所有后续全部连根拔起,相反,因为人心的不可控,那些内讧反而会连绵不绝地持续蔓延下去,就如同看不见的跳蚤般,时时刻刻地骚扰着剧组。
但“侏罗纪世界”却是一个例外,整个事件从发展到结束,前前后后也就不到两周时间,尤其是最后处理阶段只花费了两天时间,横扫千军、一泻千里的处理方式爆发出了一种雷霆声势,而后就全部平息下来,似乎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一般,这就有些骇人了。
至少,站在局外人角度来看,的确是如此;而局内人的视角也没有太多变化,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
结尾的收拾残局远远称不上是“秋风扫落叶”,托马斯-图尔也不能说是束手就擒——
整个事件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托马斯-图尔这一次真正地棋逢对手,而且还在双方的首次正面博弈之中完败,不仅仅是落于下风而已,而是被对手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彻底惨败。托马斯不是不想反驳,而是他的后院开始起火了,他现在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顾虑火奴鲁鲁的事情,只能迅速返回北美大陆。
首当其冲的是朗-霍华德的出手。
其实霍华德是一个老好人,在业内总是以好脾气好态度闻名,很少很少与人为敌,即使遇到真正的麻烦,他也很少会剑拔弩张地把事情闹起来;这样的软脾气导致了不少项目都出现了偏差,因为大牌演员或者大牌制作人而改变了初衷,导致霍华德没有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打造项目,反而因为外行人的指手画脚而不伦不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霍华德的人缘是真的非常好。
但这次托马斯是真的惹恼了霍华德。
听闻托马斯试图利用布莱丝炒作绯闻的事情后,霍华德亲自确认了事情,这才得知,在蓝礼明确拒绝的情况下,托马斯依旧不管不顾地强迫中奖,如果不是蓝礼挺身而出,遮挡了大部分的攻击火力,只怕这次布莱丝就要成为千夫所指的目标了——蓝礼这样的超级大偶像,他的绯闻对象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霍华德对托马斯的恶劣行为以及缺乏诚信的姿态都非常反感,他难得一见地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打了电话,希望史蒂文能够把这件事处理妥当,千万不要影响到布莱丝的职业生涯。这是霍华德以前绝对不会做的事,但现在既然已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他也就没有停手的打算了。
霍华德通过自己的人脉向诸多老友们表达了强烈不满,并且明确表示,以后托马斯参与的项目他都一律不会接手。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霍华德的影响力似乎也远远不够,但随后,他做了一个举动,就足以让托马斯吓出一身冷汗了:
霍华德举办了一场私人派对,而邀请对象赫然是华尔街的顶级金融人士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峰回路转、盘根错节、跌宕起伏的事情发展过程,甚至就连社交网络之上的热烈讨论都还没有来得及蔓延开来,诸多“福尔摩斯”们也还没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破案能力,然后事情就已经再出现了最新状态,以至于网络上最经常出现的吐槽就是,“更新一下消息吧,你的分析都错了,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注视着这一切,就如同正在追踪着哥伦比亚的八点档肥皂剧,明知道狗血得不行,却欲罢不能,似乎所有事情与蓝礼挂钩之后,情况总是容易脱离掌控,结果也总是容易摆脱轨道,这是为什么?
TMZ网站负责爆料,而“纽约客”则负责探讨,其中,后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论调,“蓝礼到底做错了什么?”
对,“做错事”,这就是“纽约客”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纽约客”深入分析了蓝礼与好莱坞高层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因为蓝礼只是想要专心演技,成为一名纯碎的演员,而拒绝在权力斗争和利益争端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蓝礼的实力、影响力和号召力都足以撬动权力架构了,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蓝礼想要置身事外,权力高层也必然逼迫蓝礼做出选择——要么加入他们要么遭遇毁灭。
如此场景是否有些耳熟?
瑞士,世界大战时期的瑞士。瑞士作为中立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但隐藏在表面的平和背后,却是多方博弈权衡之后的结果,现在蓝礼也希望成为“瑞士”,但好莱坞不是欧洲,2014年也不是二十世纪初,情况终究还是不太相同。
“这就是华尔街资本对艺术创作的本质: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专心致志投身艺术的蓝礼,而是一个招财进宝创造利益的摇钱树。得不到,他们宁愿毁掉,否则对手就可能要得利了。”
诚然,“纽约客”的文章分析并不全面也不完全正确,他们忽略了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西西弗斯影业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让事件内涵呈现出了而更加丰富也更加多样的解读方式。
在此之前,虽然人人都知道蓝礼“树大招风”,年初颁奖季的负面言论就是最好证明,现在回首看起来似乎是荒谬至极,可是在年初时分却是真实存在的;但人们却始终无法得知,蓝礼的光环所找来的嫉恨和报复是如此恶劣又如此可怕,甚至不惜摧毁蓝礼的名望。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可能知道“利益至上”,但他们无法了解为了争夺利益的所作所为,更加无法了解蓝礼和托马斯所争夺的利益与权力到底多么庞大多么错杂,就连妮娜这样的业内人士都不见得能够完全说明白,又何况是普通观众呢?
所以,此时他们看到了蓝礼的遭遇和精力,脑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为什么无辜的蓝礼就要遭受如此待遇呢?为什么那些满脑子铜臭味的商人们就不能让蓝礼好好拍戏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好好珍惜蓝礼的表演才华呢?
这个话题在雅虎社区兴起之后,渐渐朝着推特、脸书、照片墙等各大社交网络平台蔓延,“白兰度狂热”再次手绘了一张蓝礼抱着吉他单独引吭高歌的素描,那是来自“梦回煤油灯酒吧”演唱会的开场瞬间,她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蓝礼的初衷也是唯一念想:
“我只是想要表演而已。”
这张素描迅速在网络之上蔓延了开来,堂吉诃德们纷纷开始转发转载,但后来其他普通网友们也纷纷开始加入了如此行列,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蓝礼的支持,还有对那些没有公开姓名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强烈不满。
事情发展到这里,明显已经失去了控制,并且改变了味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好莱坞或者东西两岸艺术创作者和爱好者们对华尔街的抗议,整个发展态势有股奔雷之势,不可阻挡!
随后,环球影业方面率先做出了反应,官方表示了立场,一定会彻查“侏罗纪世界”剧组内部的相关事宜,为了确保电影能够顺利拍摄完成,蓝礼将成为拍摄现场话语权最大的制片人,而其他无关紧要的制片人都将离开拍摄现场,尽可能地避免干涉剧组工作。
显而易见,环球影业站在了蓝礼这一边——又或者说,站在了华尔街的对立面,与整个网络的舆论趋势保持了一致。
紧接着蓝礼也公开表示,“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侏罗纪公园’系列是我儿时最大的幻想之一,我加盟重启项目,不是为了毁掉它,而是真心希望它能够再次感染一代观众。我会全力配合科林完成拍摄工作。”
蓝礼没有大包大揽,而是主动把话语权和控制权交给了导演科林-特雷沃罗,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演员立场。
最后则是“侏罗纪世界”剧组内部的一系列人事变动,环球影业方面展现出了罕见的决断,干脆利落地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毕,以最诚恳也最果断的姿态把关于剧组的毒瘤全部割掉,至少关于“侏罗纪世界”负面新闻的相关枝枝桠桠就这样全部都烟消云散了。最重要的是,那位所谓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没有再做出什么后续反抗动作,似乎就这样束手就擒了。
尽管社交网络之上对华尔街的抗议依旧在蔓延着,但“侏罗纪世界”剧组却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把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
从前期的循序渐进到中期的快速发展再到后期的连续转折,最后进入结局的时候却以提速了十倍二十倍的方式,快刀斩乱麻地把所有事情都一股脑地平息了下来,一刀切的方式着实太过干净也太过快速,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头重脚轻的严重失落感,方方面面都透露出一种……诡异。
一般来说,剧组内讧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即使有着雷霆手段却也不见得能够干脆利落、直截了当地把所有后续全部连根拔起,相反,因为人心的不可控,那些内讧反而会连绵不绝地持续蔓延下去,就如同看不见的跳蚤般,时时刻刻地骚扰着剧组。
但“侏罗纪世界”却是一个例外,整个事件从发展到结束,前前后后也就不到两周时间,尤其是最后处理阶段只花费了两天时间,横扫千军、一泻千里的处理方式爆发出了一种雷霆声势,而后就全部平息下来,似乎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一般,这就有些骇人了。
至少,站在局外人角度来看,的确是如此;而局内人的视角也没有太多变化,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
结尾的收拾残局远远称不上是“秋风扫落叶”,托马斯-图尔也不能说是束手就擒——
整个事件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托马斯-图尔这一次真正地棋逢对手,而且还在双方的首次正面博弈之中完败,不仅仅是落于下风而已,而是被对手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彻底惨败。托马斯不是不想反驳,而是他的后院开始起火了,他现在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顾虑火奴鲁鲁的事情,只能迅速返回北美大陆。
首当其冲的是朗-霍华德的出手。
其实霍华德是一个老好人,在业内总是以好脾气好态度闻名,很少很少与人为敌,即使遇到真正的麻烦,他也很少会剑拔弩张地把事情闹起来;这样的软脾气导致了不少项目都出现了偏差,因为大牌演员或者大牌制作人而改变了初衷,导致霍华德没有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打造项目,反而因为外行人的指手画脚而不伦不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霍华德的人缘是真的非常好。
但这次托马斯是真的惹恼了霍华德。
听闻托马斯试图利用布莱丝炒作绯闻的事情后,霍华德亲自确认了事情,这才得知,在蓝礼明确拒绝的情况下,托马斯依旧不管不顾地强迫中奖,如果不是蓝礼挺身而出,遮挡了大部分的攻击火力,只怕这次布莱丝就要成为千夫所指的目标了——蓝礼这样的超级大偶像,他的绯闻对象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霍华德对托马斯的恶劣行为以及缺乏诚信的姿态都非常反感,他难得一见地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打了电话,希望史蒂文能够把这件事处理妥当,千万不要影响到布莱丝的职业生涯。这是霍华德以前绝对不会做的事,但现在既然已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他也就没有停手的打算了。
霍华德通过自己的人脉向诸多老友们表达了强烈不满,并且明确表示,以后托马斯参与的项目他都一律不会接手。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霍华德的影响力似乎也远远不够,但随后,他做了一个举动,就足以让托马斯吓出一身冷汗了:
霍华德举办了一场私人派对,而邀请对象赫然是华尔街的顶级金融人士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