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便是不好处理,儿臣才来问父王要如何处理的。”
曹操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此事确实棘手,但是总是要把事情给解决了的。”
曹老板将手上厚厚的左伯纸放下去,低头沉吟了好一会儿,终于是开口说话了。
“既然是宗亲兼并土地,我可以一个个约谈,并且杀鸡儆猴,立下法令大理寺在彻查下去,在此之后抓到一个人,便严加惩罚,轻者罚官,重者流放西域,如此三管齐下,此事定然会有些改观。”
即便是曹操,也不能说是根除,只能说是有所改观。
能说出这些话来,看来曹冲之前的一番话是让曹老板明白了许多了。
“可即便如此,也只能解决掉二十年的土地兼并问题,无法更长久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曹操侧眼看了曹冲一眼,问道:“看来太子心中是有些想法的,不妨直说出来,孤其实那种心胸狭隘之人,连自己的儿子都嫉妒?”
你当然不是了。
曹冲在心中偷偷吐槽。
但今日本来就是我来问你的。
曹冲转念一想,觉得曹操要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还是太难了一些。
若曹冲没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如何解决土地兼并的。
就像是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出来之前,很少人知道电与磁的联系是如此紧密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出来之前,没人能够从牛顿经典力学中解释微观世界的规律。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便是他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比起这些人,曹冲是真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是一个知识的二道贩子罢了。
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上,各朝各代都有做过努力。
不过有的是收效甚微,有的是积重难返,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并绝对是一个吃人的老虎。
对于现在的曹魏来说,这个问题虽然萌芽了,但毕竟不尖锐,若是预防得体的话,还是大有可为的。
唐朝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采用了均田制。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地不足之处,可以向空荒处迁徙,但不许从赋役重处迁往轻处。土地多的地方,居民可以随力所及借用国有荒地耕种。园宅田,良民每三口给一亩,奴婢五口给一亩。因犯罪流徙或户绝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但首先授其近亲。地方守宰按官职高低授给职分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各六顷,不许买卖,离职时移交于接任官。
但是此制度在到唐代中叶,遭到彻底破坏。
唐均田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的日益激烈,大土地私有制的迅速膨胀,打破了均田制的原有格局。
唐中期实行的均田制,与前期相比,虽然是最为完备的,但是它却放宽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甚至连口分田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买卖,这就给土地兼并的发展,大土地私有制的发达,开了方便的途径。
同时各级贵族、官僚、地主受得大量永业田,使他们拥有的私有土地数量远远超过一般农民,这也助长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这样,均田制的实行,不仅不能根本抑制土地兼并,而且在客观上扶植了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对于唐朝来说,均田制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却不能抑制土地兼并,但均田制却是有可取之处。
而宋朝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与前朝后朝不同,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而是鼓励工商,即便是百姓没了土地,也可以去经商,大大缓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恶果,宋亡不在于土地兼并,而在于重文轻武,但是其鼓励工商业这一点确实值得借鉴的。
至于大萌帝国的灭亡,除了小冰河纪这个原因之外,土地兼并定然是占了其中一定分量的。
在明朝,皇帝设置皇庄,诸侯王本身就是大地主,就连太监也有自己的土地,连皇帝都带头兼并土地,大明帝国的土地兼并情况可见一般,即便是猛人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全国范围内清查土地。
结果是这两次都失败了。
而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摊丁入亩。
所谓摊丁入亩便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同时,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
明代行一条鞭法,清代继续施行,部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部分丁银按人丁征收。
到乾隆时通行全国,摊丁入亩后,地丁合一,丁银和田赋统一以田亩为征税对象,简化了税收和稽征手续。
“摊丁入亩”对土地兼并的抑制,使大量自耕农生存下来,为清朝的统治注入了强心剂。
可惜野猪皮早在入关之初,他们的皇室、贵戚和大大小小的官吏就疯狂地圈占汉人土地,土地兼并由此一发而不可遏止。
后来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他们对土地的兼并更加狂妄之极。或购买、或奏讨、或投献,手段多种多样。
而这些也是直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
结合唐宋明清抑制土地兼并的的政策,再结合现今魏国的国情,曹冲的话也是说出来了。
“若想长久长久解决土地兼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便是均田制与摊丁入亩相结合,所谓均田制与摊丁入亩,便是...”
曹冲向曹老板解释了摊丁入亩与均田制,后者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
“第二,不再抑制商业,反而鼓励工商,即便是土地真的兼并了,百姓不至于无事可做,无饭可吃。”
这一点,借鉴的是宋朝。
曹冲轻轻看了曹老板一眼,继续说道:“第三点,大兴教化,完善科举制,提倡儒家六艺、格物致知、有教无类等思想。”
曹操点了点头,挥手道:“你继续说罢。”
“第四点,定下法典。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庸之道”等优秀的诸子百家理论凝练成一部法典,其中写下关于抑制土地兼并的法令。”
这样有个好处,可以拉拢儒家士子,笼络人心。
同时可以为后代子孙与时俱进、改革做下理论基础,不会让日后固步自封。
“第五点,兴水利,鼓励荒田开垦。”
曹冲这时候偷偷看了曹老板一眼,后面的一句话才说出来。
“最后一点,便是对外征服!”
没错,曹冲大费口舌,主要便是为了这最后一点。
土地兼并的本质便是大地主占有了土地,而农民没有土地,便吃不饱饭要饿肚子,于是便成为社会上最动荡的成分,若是有人在此时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能就会爆发农名起义出来。
若魏国对外征服,将魏国的内在压力倾泻在别国身上,所谓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了。
后世的日不落帝国,也正是曹冲的这个思维。
对外征服?
曹操看着曹冲,倒是看到了自己儿子胸中的雄图伟业。
原来今日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最后一点。
不过曹操倒是没有生气,反倒还有些欣赏。
但是要如何说与曹冲听,曹操还要思索一二。
而曹冲此时盯着曹操,显然是想要的到一个答案。百镀一下“曹魏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曹操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此事确实棘手,但是总是要把事情给解决了的。”
曹老板将手上厚厚的左伯纸放下去,低头沉吟了好一会儿,终于是开口说话了。
“既然是宗亲兼并土地,我可以一个个约谈,并且杀鸡儆猴,立下法令大理寺在彻查下去,在此之后抓到一个人,便严加惩罚,轻者罚官,重者流放西域,如此三管齐下,此事定然会有些改观。”
即便是曹操,也不能说是根除,只能说是有所改观。
能说出这些话来,看来曹冲之前的一番话是让曹老板明白了许多了。
“可即便如此,也只能解决掉二十年的土地兼并问题,无法更长久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曹操侧眼看了曹冲一眼,问道:“看来太子心中是有些想法的,不妨直说出来,孤其实那种心胸狭隘之人,连自己的儿子都嫉妒?”
你当然不是了。
曹冲在心中偷偷吐槽。
但今日本来就是我来问你的。
曹冲转念一想,觉得曹操要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还是太难了一些。
若曹冲没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如何解决土地兼并的。
就像是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出来之前,很少人知道电与磁的联系是如此紧密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出来之前,没人能够从牛顿经典力学中解释微观世界的规律。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便是他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比起这些人,曹冲是真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是一个知识的二道贩子罢了。
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上,各朝各代都有做过努力。
不过有的是收效甚微,有的是积重难返,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并绝对是一个吃人的老虎。
对于现在的曹魏来说,这个问题虽然萌芽了,但毕竟不尖锐,若是预防得体的话,还是大有可为的。
唐朝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采用了均田制。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地不足之处,可以向空荒处迁徙,但不许从赋役重处迁往轻处。土地多的地方,居民可以随力所及借用国有荒地耕种。园宅田,良民每三口给一亩,奴婢五口给一亩。因犯罪流徙或户绝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但首先授其近亲。地方守宰按官职高低授给职分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各六顷,不许买卖,离职时移交于接任官。
但是此制度在到唐代中叶,遭到彻底破坏。
唐均田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的日益激烈,大土地私有制的迅速膨胀,打破了均田制的原有格局。
唐中期实行的均田制,与前期相比,虽然是最为完备的,但是它却放宽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甚至连口分田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买卖,这就给土地兼并的发展,大土地私有制的发达,开了方便的途径。
同时各级贵族、官僚、地主受得大量永业田,使他们拥有的私有土地数量远远超过一般农民,这也助长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这样,均田制的实行,不仅不能根本抑制土地兼并,而且在客观上扶植了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对于唐朝来说,均田制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却不能抑制土地兼并,但均田制却是有可取之处。
而宋朝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与前朝后朝不同,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而是鼓励工商,即便是百姓没了土地,也可以去经商,大大缓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恶果,宋亡不在于土地兼并,而在于重文轻武,但是其鼓励工商业这一点确实值得借鉴的。
至于大萌帝国的灭亡,除了小冰河纪这个原因之外,土地兼并定然是占了其中一定分量的。
在明朝,皇帝设置皇庄,诸侯王本身就是大地主,就连太监也有自己的土地,连皇帝都带头兼并土地,大明帝国的土地兼并情况可见一般,即便是猛人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全国范围内清查土地。
结果是这两次都失败了。
而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摊丁入亩。
所谓摊丁入亩便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同时,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
明代行一条鞭法,清代继续施行,部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部分丁银按人丁征收。
到乾隆时通行全国,摊丁入亩后,地丁合一,丁银和田赋统一以田亩为征税对象,简化了税收和稽征手续。
“摊丁入亩”对土地兼并的抑制,使大量自耕农生存下来,为清朝的统治注入了强心剂。
可惜野猪皮早在入关之初,他们的皇室、贵戚和大大小小的官吏就疯狂地圈占汉人土地,土地兼并由此一发而不可遏止。
后来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他们对土地的兼并更加狂妄之极。或购买、或奏讨、或投献,手段多种多样。
而这些也是直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
结合唐宋明清抑制土地兼并的的政策,再结合现今魏国的国情,曹冲的话也是说出来了。
“若想长久长久解决土地兼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便是均田制与摊丁入亩相结合,所谓均田制与摊丁入亩,便是...”
曹冲向曹老板解释了摊丁入亩与均田制,后者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
“第二,不再抑制商业,反而鼓励工商,即便是土地真的兼并了,百姓不至于无事可做,无饭可吃。”
这一点,借鉴的是宋朝。
曹冲轻轻看了曹老板一眼,继续说道:“第三点,大兴教化,完善科举制,提倡儒家六艺、格物致知、有教无类等思想。”
曹操点了点头,挥手道:“你继续说罢。”
“第四点,定下法典。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庸之道”等优秀的诸子百家理论凝练成一部法典,其中写下关于抑制土地兼并的法令。”
这样有个好处,可以拉拢儒家士子,笼络人心。
同时可以为后代子孙与时俱进、改革做下理论基础,不会让日后固步自封。
“第五点,兴水利,鼓励荒田开垦。”
曹冲这时候偷偷看了曹老板一眼,后面的一句话才说出来。
“最后一点,便是对外征服!”
没错,曹冲大费口舌,主要便是为了这最后一点。
土地兼并的本质便是大地主占有了土地,而农民没有土地,便吃不饱饭要饿肚子,于是便成为社会上最动荡的成分,若是有人在此时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能就会爆发农名起义出来。
若魏国对外征服,将魏国的内在压力倾泻在别国身上,所谓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了。
后世的日不落帝国,也正是曹冲的这个思维。
对外征服?
曹操看着曹冲,倒是看到了自己儿子胸中的雄图伟业。
原来今日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最后一点。
不过曹操倒是没有生气,反倒还有些欣赏。
但是要如何说与曹冲听,曹操还要思索一二。
而曹冲此时盯着曹操,显然是想要的到一个答案。百镀一下“曹魏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