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按照历史的进程,还有三年时间苏联将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但是这期间是否会发生什么蝴蝶效应谢廖沙是完全无法预计的,不过现在谢廖沙已经无法回头了,一旦他贪污苏联万亿资产的事情被曝光,就是枪毙他十次也不够平息苏联人民的怨恨的。不过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谢廖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再玩一把更大的。
以谢廖沙为官多年的经验来看,想要把国家的钱顺理成章的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必须要不断的经营和计划各种项目,以各种名目动用国家财政。只有国家的钱投放出去,进入流通领域,谢廖沙才有机会下手。贪污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拿了多少不属于自己的钱,而在你想尽办法的侵占全国人民的财富,这个国家的人民还在感谢你。
当谢廖沙和自己的下属官员参观阿富汗撤兵的安置工作的时候,迎接他的并非抱怨和不满。反而是鲜花和掌声。板建房的出现确实做到了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让这些从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有瓦遮头,不至于在西伯利亚的寒冬中无家可归。同时谢廖沙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让这些年轻人感到万分的感激,现在苏联国内的失业率屡创新高,国家财政再也无法负担整个国家低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虽然苏联的国家制度上没有失业这么一说,但是一座又一座的国有工厂开始停止运营,工人们只能无限期的在家中休假,这其实是事实上的失业,这些人很多都是祖孙三代一大家子人工作在同一个单位,工厂的停工让他们只能从厂里领取不到过去一半的收入,而现在苏联的物价水平已经不是过去的那副模样了。
刚回国的这些军人们很快就明白了回家的生活可能还没有在阿富汗的时候省心。住房,工作等实际的问题一下子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在对比之下,板建房也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戈尔巴乔夫现在的改革彻底的没了章法,国内的经济简直乱了套。反倒是当初谢廖沙力主引进的合资企业在苏联发展的还算红火。所以现在戈尔巴乔夫开始重新倚重起了谢廖沙。为了鼓励谢廖沙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来帮助苏联发展经济,一方面戈尔巴乔夫努力的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放开对外资的限制,鼓励外国企业到苏联来。
戈尔巴乔夫要求谢廖沙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苏联引进外资。而谢廖沙也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谢廖沙现在手握的资产粗略的估计已经快要逼近四万亿美元了,可是谢廖沙的融资能力却根本无法和高盛,摩根斯坦利这种老牌财团的相比。毕竟上百年的信用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可是金融战争打的就是资金,美元就是子弹。而一旦开战,武器是不分借来的还是买来的。融资能力将决定一个财团的成败,金融领域向来是赢家通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超级财团都是踩着同行的尸体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
戈尔巴乔夫让谢廖沙把工作放在招商引资上,谢廖沙却觉得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最后再好好的捞他一笔呢?谢廖沙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算计着苏联中央银行还有多少家底。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谢廖沙还是放弃了动苏联中央银行的打算,因为谢廖沙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计划。可以绕过苏联中央银行赚取更多的外汇。
谢廖沙的计划就是以苏联国家的信誉向外国的投资者借贷。让苏联的国家信誉帮助高尔基集团争取更多的资金,高盛的信誉再厉害,也没有苏维埃政权的信用厉害,毕竟苏联的主权信用向来很好,还没有出现过债务违约的情况。可是等到苏联最后解体的一刻这笔债务就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一笔扯不清楚的糊涂账,而最终这笔债务会落到谁的头上就不是谢廖沙所关心的了。反正这笔钱最后都会安全的成为谢廖沙的囊中之物。
现在趁着苏联的负债情况还没有特别的糟糕,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在决定了这个计划之后,谢廖沙就向上级提交了出访的申请。毕竟世界的金融中心不在苏联,想要向国外的投资者推销苏联的国债,那就得到伦敦去。
于是谢廖沙召集幕僚连夜制定了一份总投资金额高达五千亿美元的国家投资计划上交给了克里姆林宫。这个计划被戈尔巴乔夫拿到了政治局上进行讨论。经过苏联的最高决策机构反复地讨论之后,这个计划最终仅以一票的优势涉险通过。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解释这笔资金是为了在列宁格勒兴建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因为列宁格勒地处波罗的海,距离北欧三国和德国非常的近,谢廖沙打算把这个经济特区作为苏联经济改革的一扇窗口,就像几年之前中国人做的那样。到时候,列宁格勒特区可以吸引来自西欧特别是德国的投资者,也可以为苏联的改革积累经验。让谢廖沙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次利加乔夫居然也投了赞成票。
于是就在这一次的政治局会议上,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成为了苏联的国家战略,而根据这一战略配套而生的债券发行计划和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总体规划也提上了日程。谢廖沙自然义不容辞的要担任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党委书记的职务,而谢廖沙也不忘借助这个机会将自己多年的秘书纳斯佳推上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最高行政长官的位置。
就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正是对外公布之后,谢廖沙就坐上了飞机前往伦敦去发行苏联的国债,而纳斯佳则负责从共青团系统和苏联外经贸部系统抽调人手赶赴列宁格勒进行经济特区的筹备工作。纳斯佳并没有跟谢廖沙客气,他直接了当的要走了在工人新城项目迅速成长起来,已经成为谢廖沙得力干将的高曼和普加乔夫。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主政一方的好机会,在得到了谢廖沙的同意之后,高曼和普加乔夫同纳斯佳一起前往列宁格勒,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这个还停留在计划上的新城市一同努力。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以谢廖沙为官多年的经验来看,想要把国家的钱顺理成章的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必须要不断的经营和计划各种项目,以各种名目动用国家财政。只有国家的钱投放出去,进入流通领域,谢廖沙才有机会下手。贪污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拿了多少不属于自己的钱,而在你想尽办法的侵占全国人民的财富,这个国家的人民还在感谢你。
当谢廖沙和自己的下属官员参观阿富汗撤兵的安置工作的时候,迎接他的并非抱怨和不满。反而是鲜花和掌声。板建房的出现确实做到了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让这些从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有瓦遮头,不至于在西伯利亚的寒冬中无家可归。同时谢廖沙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让这些年轻人感到万分的感激,现在苏联国内的失业率屡创新高,国家财政再也无法负担整个国家低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虽然苏联的国家制度上没有失业这么一说,但是一座又一座的国有工厂开始停止运营,工人们只能无限期的在家中休假,这其实是事实上的失业,这些人很多都是祖孙三代一大家子人工作在同一个单位,工厂的停工让他们只能从厂里领取不到过去一半的收入,而现在苏联的物价水平已经不是过去的那副模样了。
刚回国的这些军人们很快就明白了回家的生活可能还没有在阿富汗的时候省心。住房,工作等实际的问题一下子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在对比之下,板建房也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戈尔巴乔夫现在的改革彻底的没了章法,国内的经济简直乱了套。反倒是当初谢廖沙力主引进的合资企业在苏联发展的还算红火。所以现在戈尔巴乔夫开始重新倚重起了谢廖沙。为了鼓励谢廖沙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来帮助苏联发展经济,一方面戈尔巴乔夫努力的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放开对外资的限制,鼓励外国企业到苏联来。
戈尔巴乔夫要求谢廖沙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苏联引进外资。而谢廖沙也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谢廖沙现在手握的资产粗略的估计已经快要逼近四万亿美元了,可是谢廖沙的融资能力却根本无法和高盛,摩根斯坦利这种老牌财团的相比。毕竟上百年的信用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可是金融战争打的就是资金,美元就是子弹。而一旦开战,武器是不分借来的还是买来的。融资能力将决定一个财团的成败,金融领域向来是赢家通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超级财团都是踩着同行的尸体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
戈尔巴乔夫让谢廖沙把工作放在招商引资上,谢廖沙却觉得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最后再好好的捞他一笔呢?谢廖沙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算计着苏联中央银行还有多少家底。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谢廖沙还是放弃了动苏联中央银行的打算,因为谢廖沙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计划。可以绕过苏联中央银行赚取更多的外汇。
谢廖沙的计划就是以苏联国家的信誉向外国的投资者借贷。让苏联的国家信誉帮助高尔基集团争取更多的资金,高盛的信誉再厉害,也没有苏维埃政权的信用厉害,毕竟苏联的主权信用向来很好,还没有出现过债务违约的情况。可是等到苏联最后解体的一刻这笔债务就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一笔扯不清楚的糊涂账,而最终这笔债务会落到谁的头上就不是谢廖沙所关心的了。反正这笔钱最后都会安全的成为谢廖沙的囊中之物。
现在趁着苏联的负债情况还没有特别的糟糕,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在决定了这个计划之后,谢廖沙就向上级提交了出访的申请。毕竟世界的金融中心不在苏联,想要向国外的投资者推销苏联的国债,那就得到伦敦去。
于是谢廖沙召集幕僚连夜制定了一份总投资金额高达五千亿美元的国家投资计划上交给了克里姆林宫。这个计划被戈尔巴乔夫拿到了政治局上进行讨论。经过苏联的最高决策机构反复地讨论之后,这个计划最终仅以一票的优势涉险通过。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解释这笔资金是为了在列宁格勒兴建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因为列宁格勒地处波罗的海,距离北欧三国和德国非常的近,谢廖沙打算把这个经济特区作为苏联经济改革的一扇窗口,就像几年之前中国人做的那样。到时候,列宁格勒特区可以吸引来自西欧特别是德国的投资者,也可以为苏联的改革积累经验。让谢廖沙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次利加乔夫居然也投了赞成票。
于是就在这一次的政治局会议上,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成为了苏联的国家战略,而根据这一战略配套而生的债券发行计划和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总体规划也提上了日程。谢廖沙自然义不容辞的要担任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党委书记的职务,而谢廖沙也不忘借助这个机会将自己多年的秘书纳斯佳推上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最高行政长官的位置。
就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正是对外公布之后,谢廖沙就坐上了飞机前往伦敦去发行苏联的国债,而纳斯佳则负责从共青团系统和苏联外经贸部系统抽调人手赶赴列宁格勒进行经济特区的筹备工作。纳斯佳并没有跟谢廖沙客气,他直接了当的要走了在工人新城项目迅速成长起来,已经成为谢廖沙得力干将的高曼和普加乔夫。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主政一方的好机会,在得到了谢廖沙的同意之后,高曼和普加乔夫同纳斯佳一起前往列宁格勒,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这个还停留在计划上的新城市一同努力。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