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皇后议政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四十七章 皇后议政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皇上,皇后来了。”

    王继恩话音未落,萧菩萨哥的笑声已在门口响起:

    “臣妾听说皇上冒着酷暑操劳国事,亲手炖了银耳莲子羹,冰镇了拿来慰劳陛下。”

    菩萨哥袅袅婷婷走了进来,手里提了一只小食盒,里面放着青瓷盖盅和小碗小勺。她穿了一身粉红纱裙,里面的小衣清晰可见,在薄如蝉翼的外衣下显出凹凸有致的身材。隆绪微微皱眉,他不喜欢皇后不管自己是在接见大臣还是在批阅奏章就擅闯公堂的做法,已经说过好多次,可她还是我行我素。

    “呦,皇上在谈公事呐。臣妾还以为今天没有朝会您会歇着呢。这大毒日头的,别人都放假了呢。噢?舅舅也在,这位是?”

    “这位是东京副留守耶律团石。”

    隆绪本不想向皇后引见外官,可是看见团石满脸通红地站起身要施礼,只得介绍。团石要大礼参拜,被旁边的耶律隆运一把扯住,道:

    “副留守不必多礼。”

    团石还是深深地鞠了一躬,才低着头坐下。隆绪道:

    “皇后,你把东西放下就回去吧,朕这里正在商议大事。”

    菩萨哥对着团石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回礼,从容不迫地把食盒放在龙案上,用一双白如凝脂的玉手掀开炖盅的盖子,盛了一小碗银耳羹摆到隆绪面前。不但没有离开,反而拉过一个绣墩,施施然坐在皇帝旁边,说道:

    “皇上,臣妾用了一上午亲手炖的,要看着您吃下去。商议什么大事?连臣妾都不能听听吗?”

    皇后当着丞相和外臣的面半娇半嗔地说话,让隆绪哭笑不得。丞相还罢,是皇后的亲舅舅,可还有团石在场呢。母后过世之后,隆绪本以为皇后失去了靠山会变得谦逊柔顺,没想到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人身上反应完全不同。耶律隆运变得心灰意冷,而菩萨哥在最初的悲伤过去之后很快就调整过来,找到了比从前更加自信的感觉,好像填补太后空缺的大任降临到头上,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亢奋。

    隆绪现在不用顾忌母后了,但对皇后的隆宠却没有变。一是因为皇后对自己保住皇位和亲政功不可没;二是因为她和她的舅舅完全不同,耶律隆运对于隆绪来说是玷污了父皇名誉的仇人,而菩萨哥却是嫡亲表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更加重要,二十九岁的菩萨哥天生丽质,国色天香,和十几二十岁的嫔妃们站在一起毫不逊色,反而因成熟女人的韵味更富魅力。她虽然不能生育,但情欲旺盛,精力充沛,像一只熟透了的水蜜桃,滋味美妙,令人爱之难舍。情酣之时承诺许愿无所不可,包括朝廷政事对她也都毫无保留。如今的后宫,皇后的权势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煊赫。因为齐国长公主的沉寂,废后更加失势,皇后完全没有了敌手。地位仅次于皇后的懿妃萧耨斤更是皇后的得力帮手,除了还没有为皇后生下嗣子,两年前她生了第二个孩子又是一位公主,在其他事情上无不尽忠心竭力。有了她的追随和协助,菩萨哥在后宫游刃有余地呼风唤雨,并腾出了更多的精力关心前朝的大事。所以现在菩萨哥大剌剌地赖着不走,隆绪也发不出脾气。

    耶律隆运暗自摇头,他警告过外甥女,不要将弓拉得太满,要给自己留出退路。可是正在势头上的菩萨哥怎么听得进去。隆运便不再多说。现在菩萨哥是皇后,自己是即将退休的老朽之人,地位颠倒,他失去了教训后辈的资格。

    耶律团石见状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连忙躬身施礼说道:

    “该说的臣都说了,报告在丞相手里,臣且告退,陛下有事臣随叫随到。”

    菩萨哥却大大方方说道:

    “副留守不必拘谨,本宫在这里不妨碍你们谈公事。”

    耶律团石只好坐下。菩萨哥直截问他道:

    “副留守千里迢迢亲自跑来,大热天的求见皇上,是东京出事了吗?”

    契丹没有内宫不得干政的严格规定,国舅族的地位很高,作为国舅族的代表,皇后过问政事并不被禁止。隆绪向团石点点头,团石便将事情经过又说了一遍。菩萨哥听了不慌不忙站起身来,对着隆绪福了一福,嫣然笑道:

    “臣妾恭喜皇上。”

    三个男人都对皇后的反应大惑不解,隆绪耸耸眉毛道:

    “皇后此话怎么讲?高丽作乱,何喜之有?”

    菩萨哥不慌不忙说道:

    “臣妾对皇上亲政后如何施政、建立威望多有思考。臣妾以为,契丹对南朝的战事胜利结束,每年增加了一大笔岁币收入,现在国富兵强,国库充盈,正好腾出手来完成一件祖宗来不及做的大事。这件事需既可以惠泽后世,又可以展示皇上神威。臣妾看环宇内外四面八方,最值得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解决高丽问题。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高丽将借口送上门来,令契丹出师有名,难道不是可喜可贺吗?”

    隆绪不禁重新打量皇后,心想,原知皇后聪慧,不想竟有如此胸襟。都说父母血缘越远儿女越是聪明,皇后就是证明。她既有契丹人的泼辣果敢又有汉人的知书达理。如今母后驾鹤西去,丞相丧魂落魄,朝中武将粗莽无识,汉臣瞻前顾后,正是人才难得之际,正需要这样一个人呢。虽说后宫干政不是什么好事,可是皇后介入朝政比起母后专权来好得多,既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还可以提供参谋意见,有利无弊。

    耶律隆运也很吃惊。菩萨哥这一席话令他不禁想起当年还是皇后的萧燕燕,她就是凭着聪明才智和胸中韬略成为皇帝不可缺少的辅弼,进而成为主心骨的。他不希望外甥女锋芒毕露招谗惹谤,但又乐于见到韩氏血脉势力稳固。皇后如果真的不但能在后宫一统天下,也在前朝有立足之地,对于今后保住韩氏一族的平安乃至荣华富贵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耶律团石更是诧异,他知道当年萧燕燕的厉害如今又见识了皇后的风采,他不能体会帝后两宫不约而同的雄心大志,然仅从东京的形势看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禁奉承道:

    “皇后高明,东北一直内忧外患不断,内忧就是渤海女真等部族,外患就是高丽。高丽这次虽然是和东女真打起来了,其实它和女真、渤海一直打打和和,一边吞并他们的土地一边又支持他们和朝廷作对,目的就是向外扩张。高丽是东北的最大隐患,要是能借此次机会彻底解决,东北才有从根本澄清的希望。”

    菩萨哥看了这个契丹武将一眼,觉得他能说出这番话已是难得的见识。接着自己的思路侃侃而谈:

    “陛下,臣妾闲来无事喜欢阅读史书,据臣妾所知,高丽来自新罗,起自半岛南端。唐朝灭高句丽之后,新罗兴起,地域仅限于大同江以南。新罗衰落,王族庶子弓裔出逃建立泰封国,后来弓裔大将王建弑君建立高丽。王建使用高丽国号,想和古代高句丽扯上关系。高句丽是汉代东北东胡人建立的国家,根基在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农安一带)。后来扩张到半岛北部。高丽偷梁换柱,就是要为扩张寻找根据。十五年前,萧恒德东征,指责高丽侵蚀契丹土地,高丽使者徐熙就说,高丽即高句丽,契丹东京皆在我境何谓侵蚀。这样的狂妄之徒是契丹的肘腋之患,如果不除,定会贻害子孙。”

    隆绪对皇后不免刮目相看,她和自己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干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且也将目标瞄准了高丽,高兴地说道:

    “皇后所说正合朕意。”

    耶律隆运知道皇帝的心思,但是打一场灭国大战谈何容易,他不能眼看着皇帝轻举妄动,把国家拖入战争深渊,泼冷水道:

    “高丽立国只比契丹晚十年,已经有了近百年根基,而且半岛土地贫瘠民风好斗而彪悍,想要灭掉它谈何容易。隋、唐两朝对高句丽作战耗时八十年,大战无数,才终于灭了它。但隋朝因此而亡国,唐朝也耗尽国力。最终高句丽虽灭,唐朝却也没有能守住,倒为新罗做了嫁衣裳,才有了现在的高丽。”

    隆绪正在兴头上,不耐烦道:

    “高丽和高句丽一字之差,却完全是两回事。高句丽立国五、六百年,树大根深,这高丽立国不到百年,而且它从根上就来得不正,是弑君叛将所立。隋、唐根本远在长安,辽东鞭长莫及,不似契丹紧邻高丽,用不着千里馈运军队粮饷。丞相刚才也说了高丽国贫民穷,而契丹国力强盛天下无敌,如此还打不下一个小小高丽吗?”

    隆运知道他听不进去,不要说皇帝,就是皇后也都正在头脑发热跃跃欲试,这时要想让他们冷静下来,就好像拦着不让他们去摘树上马上要掉下来的桃子。他本想管不了就不管了,燕燕都撒手了,就当自己也随之而去,由得他们自己去吃亏得教训,但终究还是忍不住,说道:

    “高丽欺瞒上国有罪,可以派人去申斥,要求王询把罪魁祸首康肇的首级交出来,自己认罪请求册封,如果它答应了就不必大动干戈。如果它不答应,仗可以打,但打的目的应该是迫使它屈服,而不是灭国。圣神宣献太后是何等要强何等精明的人,想当年打高丽也不过是打到蓬山郡,然后乘胜和谈,逼迫高丽臣服,随即就撤兵了。这才是最聪明的打法。高丽还是得让王询去管。”

    隆运不提太后还罢,一提起来隆绪更加不服,心想,难道朕就一定不如母后?母后做不到的事朕就一定做不到吗?冷笑道:

    “母后自然英明,不过不如说是丞相英明,那时的决定也有丞相之功吧。你说那次打得好,朕却以为,那一次母后是好马失蹄。二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打到蓬山郡,王治已经准备放弃西京,朝廷却谈判撤军。不但撤军,还割让了鸭绿江东二百里土地给高丽,只换来王治称臣。真正是莫名其妙。当时明明反过来让王治割地称臣也不难做到。”

    隆绪第一次公开否定母后的一项举措。他的话不但批评了他的母后,更是指责当时的朝臣。那时主要参与决策的是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隆运还只是北府宰相兼南院枢密使,但他是对母后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个决策肯定有他的参与。隆运听了再也说不出什么来。因为那确是一个失误。虽然江东二百里土地当时并不在朝廷手里,而是由生女真占据,朝廷是用叛逆女真的东西送给高丽做人情。而且生女真根本打不过高丽,即使当时不割让,估计现在也被高丽侵占了。然则朝廷主动割让土地还是一个给自己抹黑的错误决策。现在江东六城已然是高丽向北扩张的重要堡垒,砲口直接指向契丹边境,成了对东京的直接威胁。隆运想说,这一次如果出兵,可以加上收回江东六城作为条件。可以他犹豫了一下,把话吞了回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捺钵王朝之辽圣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捺钵王朝之辽圣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