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菊黄蟹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二十八章 菊黄蟹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迟娘朝继远微微点头,接着说道:

    “皇上登基二十四年,除了最初几年天子年幼,太后临朝摄政是不得已,后来就成了一场三角战争。太后尝到大权独揽的甜头再也不想归政。王爷最初只是太后手里的一张牌。但时间长了假的也变成了真的。这么多年过去王爷和皇上结下了解不开的疙瘩,不得不为着身家性命卷入进去。皇上也是一样,一旦失去皇位,就怕就连个平头百姓也做不成。如今太后老了,她老人家也许能寿终正寝,但王爷和皇上却谁也没有退路了。”

    迟娘不知道自己说得怎么样,停了下来。征询地看着三个人,继远先拍桌叫道:

    “好,真不愧是女诸葛,你这也是初出茅庐三分天下啊。”

    齐国也不禁对这个渤海女子刮目相看,说道:

    “是啊,要不是为了身家性命,皇帝的位子不坐也罢。我图什么?皇帝也是亲弟弟,咱不想对他下手。可是古话说天家没亲情,你不吃人人就要吃你。就比如说咱们这么善良的人,要是如了愿,我也不会放过菩萨哥那个狐狸精,不会放过姓韩的那一族人。皇帝要是赢了且不说他会怎样对付隆庆,单是菩萨哥那狐狸精就不会放过咱们。”

    隆庆心里有些得意,觉得迟娘的话说得不错,没有给自己丢脸。他在南京留守府有丹汉文武大批僚属,称得上人才济济,可是他没有一个看得上的。契丹人武莽粗鲁,汉人瞻前顾后,他还得担心里面有母后和皇帝的耳目。公事靠前衙的能人出谋划策帮助处理,可是最隐秘的心思却只能靠自己想。长公主和萧继远虽然和自己坐在同一条船上,可以信任,但是一个失之狭隘一个失之浅陋,都不是靠得住的良谋智囊。倒是这个迟娘对自己一心一意又胸有锦绣,慢慢成了最得力的心腹谋士。看到姐姐和舅舅服气,不禁为自己的眼光和爱妃的聪慧而沾沾自喜。说道:

    “大姐和舅舅总说我不着急,我能不急吗?就是不为我自己也要为你们二老、为府中一家老小和追随我的人啊。不过越是着急越是不能乱了方寸。”

    说着话,迟娘将温热的酒给每个人倒了一杯,笑吟吟道:

    “长公主,国舅爷,王爷,别光顾了说话,喝口酒润润喉咙。这是南方最流行的金华酒,装坛时就筛净了的,看这黄澄澄的,是酿酒的粟米的颜色,不同于北方的黍稷和乳酪,酿出来的酒都是白色的。现在正是赏菊花吃螃蟹的时候,这酒最适合配螃蟹。螃蟹性凉,所以一定要把酒烫的热热的喝。南朝文人都说菊黄蟹肥,煮酒吟诗是秋天的最大乐事呢。“

    继远啜了一大口,道:

    “刚才看着这酒黄黄的像马尿,要不是在隆庆你这里,我都不敢喝。迟娘这一说,才品出点味来了。

    齐国笑骂道:

    “真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迟娘,这屋里摆了各种名菊让咱们观赏,既是菊黄蟹肥,一定还有螃蟹吧?还不拿上来。螃蟹年年吃,还没试过和金华酒一起是什么滋味哩。”

    隆庆用包了金的牙筷夹了一大块金灿灿的菜放到齐国面前盘子里,说道:

    “大姐尝尝这个。”

    齐国夹了一块送进嘴里,慢慢咀嚼咽下,又啜了一小口金华酒,点头道:

    “不错,我吃出来了,这是蟹黄蟹肉饼。配上热酒,酒的味道和蟹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酒更醇蟹更鲜。真是天下难得美味。刚才还说吃龙肝凤髓也没有胃口,这可比龙肝凤髓还好,我的胃口都大开了呢。”

    说着自己动手夹了一大块。隆庆大笑:

    “大姐说是蟹黄蟹肉饼,一点不错,就是把螃蟹的肉和黄挑出来,少加一点鸡蛋,放在油上煎一煎。不过这不是咱们东京的海蟹也不是白洋淀的河蟹,是南朝丹阳泽的花津蟹。这蟹子很小,但黄和肉奇香无比。大姐说是蟹黄蟹肉饼,这名实在,我管这菜叫赛神仙。吃着它佐着热乎乎的金华酒,真的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继远一边大嚼一边说道:

    “乖乖,我说这螃蟹怎么这么香呢。隆庆,你不够意思,自己吃独食,不给舅舅送些这花津蟹和金华酒。”

    隆庆啜了口酒道:

    “舅舅太小瞧隆庆了。去年和今年我都让人给御厨房、大姐家送了不少,连隆祐、卫国也没拉下。别说这蟹和酒了,有什么好东西还不是都想着大家。”

    齐国小口吃菜抿酒,在口腔中蕴着气息慢慢回味,笑道:

    “这个不假。可隆庆你这是赶了头羊让咱吃,不教怎么下嘴。那螃蟹只有手掌心大,我还说你是拿南方的破东西当稀罕物糊弄咱呢。谁有耐心对付那劳什子,都让丫鬟和家丁们吃了。真真糟蹋了好东西。回头我让厨娘来你府里来学学,以后再送大姐这宝贝,多多益善。”

    “南京这地方南北荟萃,物华天宝。南北通榷之后,好东西应有尽有。其实这螃蟹应该九月吃雌,十月吃雄,最好的时候是中秋节。现在赏菊吃蟹都过了最好的时候。但榷场的都监都知道我喜欢母蟹,到了现在还是总挑了最肥的雌蟹送来,昨天刚刚送来一筐,正好叫你们赶上。大姐你再尝尝这个。”

    隆庆说着又夹了一块象牙般的东西放进齐国的盘子里。那东西洁白细腻,裹着亮红色的油光,齐国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像莲藕一样软脆,又比莲藕香爽得多。齐国两眼放光问道:

    “这又是什么宝贝?像是萝卜又像是藕,却有肉的鲜美。”

    “这叫竹笋,这可不是什么稀罕物,在南朝就像萝卜青菜一样多。大姐见过竹子吧,这屋子外面就种了一小片,在南方竹子长得漫山遍野都是。它就是那竹子刚生的芽。这玩意必须和猪肉一起煮,加上香料大酱,再加上咱们的山菇就更好了。煮出来就是这个味道。”

    继远道:

    “竹子能煮得比肥羊还香,南方人可真会吃。咱平时最不爱吃猪肉,这下知道了,猪肉也有猪肉的吃头啊。”

    迟娘又给各人斟酒,凑趣说道:

    “东西南北各有所长。咱们契丹的肥羊也是天下第一的美味,南人喜欢得不得了。开了榷场后,每年都要运过去几十万头,换回流水似的银子。还有大马哈鱼、熊掌、山蘑也都是好东西。但南方天气温暖,物产丰富,食物的品种多,特别是植物和青菜,不像咱们吃的都是肉。其实吃菜比吃肉更有讲究也对身体好。王爷在南京呆得久了,每顿必要有青菜。这里的香芹虾子、菠菜粉丝、蒜汁茄子,都是王爷喜欢的。长公主、国舅爷都请尝尝。”

    隆庆吃了几筷子菜,啜了几杯酒,酒饱饭足地将筷子放到桌上,朝后舒舒服服地靠坐在椅子里,望着窗外荷花池里鸳鸯嬉水,太阳透过婆娑树影洒下满园碎金,长叹一声道:

    “如此良辰美景,美酒佳肴,我何尝不想好好享受。只是箭在弦上,身不由己,还是商量商量怎么办吧。”

    继远垂下了准备夹菜的手,眼光黯淡下来:

    “对啊,要是隆庆这一仗败下阵来,吃东西的家伙都不在了,还说什么天下美味呢。”

    齐国本来就泼辣,这时多喝了几杯,豪情陡涨,啪地放下酒杯,说道:

    “要我说,一不做二不休,隆庆,趁着你现在手上有人有钱,朝廷又在南京驻扎,哪天请太后、皇帝和丞相到皇宫议事,一下关了宫门,派兵把守,把太后和皇帝软禁起来。传皇帝旨意禅位梁王。内外隔绝,谁敢不信。有人反抗就以造反论罪。”

    继远一听,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摇手:

    “你这法子太猛。萧挞凛不在了,还有萧排押,他头一个就会反对。那一班武将,你知道有多少能站在咱们一边。”

    齐国道:

    “我不是鲁莽蛮干,朝廷表面风平浪静,水下暗流汹涌。谁不对姓韩的小人当道恨得牙痒痒,母后一意孤行天怒人怨,皇帝处处逢迎讨好也令人不齿。现在人人敢怒不敢言,只要有人带头,定会一呼百应,王公贵胄武将大臣没有人会为了姓韩的把持的朝廷死力卖命。就连萧排押虽是母后死党,但他能对萧恒德的死不怀怨恨?”

    厅中寂静无声,过了好一阵隆庆道:

    “大姐勇气可嘉,可是这样一来就成了和母后势不两立。母后非同常人,精明强干,心思缜密,出入戒备森严,身边还有韩德让这老狐狸出谋划策,御林军也对她忠心耿耿,萧排押绝没有反叛之心,其他人的态度咱们也不敢断定。万一弄巧成拙,就万劫不复了。”

    继远胆子小,既希望隆庆坐龙椅,又怕冒掉脑袋的风险,连声道:

    “就是,就是。这样做成功的把握说多了也就一半,太玄了。”

    齐国恨道:“成大事哪能没风险,胆小能成什么事。三十多年前要不是外公果断出手,我父皇哪能登上皇位!等待万无一失?那不就是等死。迟娘,你说呢?”

    迟娘怔了一下,她觉得齐国的想法刚愎自用、不切实际,不但不了解她的母后也不了解她的弟弟。她最了解丈夫,堂堂梁国王看上去高大英武,气宇非凡,但他从小养尊处优,在绮罗丛中长大,坐到高位凭的不是文韬武略而是天生的血统。他没有经受过挫折磨难,骨子里缺乏坚忍不拔的胆略气魄。战场上远不及耶律休哥、萧挞凛、萧排押那些名将的能征善战;宫廷内斗中也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胆量。隆庆常常看不起萧继远,但其实他们有着类似的先天不足的弱点。这样的人不能把他放到狭路相逢的对决中,只能在一个有充分回旋余地的战场,他才能充分发挥才智。可是这样的话不能直说,也不能故作矜持推脱,迟娘想了想说道:

    “长公主的主意有快刀斩乱麻的英雄气魄。但王爷说得对,现在虽然小人当道,朝政不明,但是这些年天下安定,国势强盛,又刚刚打了大胜仗,很多人都得到好处。贵胄武将虽然心中不满,然权衡利害没有几个人会甘愿冒险造反。所以王爷说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能轻易冒险是明智之见。奴婢倒觉得,既然强攻不行,咱们不如智取。”

    “智取?”

    “太后越是精明强干,越是多疑,越是到了快要归政的时候,就越是害怕失去权力,咱们只要推波助澜,让太后的多疑再加深一点,让她对皇上的所做所为产生疑惑,发现那一切希意逢迎都是为了早日亲政,亲政之后就会秋后算账。太后还会心甘情愿归政皇帝吗?既使不能让太后废了皇帝,起码可以往后拖延归政的时间。对于王爷来说,能直接坐了龙椅当然好,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太后归政越晚越好,一天不归政,王爷就多一天赢的希望。”

    齐国这下真的不得不服这个波澜不惊的小女子了。其实刚才说得办法连她自己都觉得太冒险,只是为了激励两个男人才那样说的,现在她心悦诚服地道:

    “说得好极了。这一个拖字才是绝妙之计。看皇帝装孝顺儿子能到什么时候。要是母后长寿,像武则天活到八十岁,再来个二十四年,看他还能不能一直忍下去。只要他耐不住了,就是咱们的机会。到时候,借母后之力夺位岂不是顺水推舟。只要母后在,只要母后不归政,就是咱们的好日子。天天这样的良辰美景,山珍海味,坐在岸边看皇帝如何在风波浪里艰难行船,岂不妙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捺钵王朝之辽圣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捺钵王朝之辽圣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