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南汉刘隐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唐天下第一五八章 南汉刘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一五八章南汉刘隐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一代文雄苏轼被扣上“谤讥先帝”的罪名,被贬居惠州(今广东惠州)。品书网  苏轼生性豪放,并不以此为介怀。在惠州三年,苏轼游遍山河,在罗浮山下,苏轼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坡翁晚食当肉、安步当车的豁达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当时的岭南却不似现在这般繁华,在古代,岭南是著名的“烟瘴蛮荒”之地:“三代已前,是为荒服。”犯事的官员多数被贬到这里,客死他乡。相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岭南开发时间较晚,开发力度也不如江南。。不过广东地接南海,盛产奇珍异贝,在唐宋以后海上贸易高度发达,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就在广州(一说为泉州)。

    中国现在南方几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在历史上都建立过唯一一次为正史承认的割据政权,而且无一例外的全出现在五代时期。钱鏐在浙江建立吴越国,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马殷在湖南建立楚国,而在广东也曾经建立一个汉朝政权。因为历史上称做汉朝的政权实在太多了,所以为了区别,历史上把建立在广东的这个政权称为南汉。

    南汉的创始人刘隐生于唐懿宗李漼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和许多其他政权的外来统治者一样,他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来世事变迁,刘隐的祖先迁到了上蔡(今河南上蔡)。刘隐的祖父刘仁安后来做上了唐朝的潮州(今广东潮州)长史,便举家南迁岭南reads;。刘仁安一辈子也没当上大官,儿子刘谦因为老子官位不显,没有大树如何乘凉?唐朝的门第等级制度虽然没有南朝那样森严,但老子种树儿乘凉,哪代不是这样?

    刘谦出道后,在广州都督府谋了个牙将的差使,混的很不如意,不过算他运气好,遇上了一个好上司。岭南节度使韦宙很器重刘谦,经常对人说:“别看刘谦现在没混好,将来必然是个大人物!”便让刘谦做了他的女婿。

    韦宙在历史上没甚名气,但韦宙的七世祖先却是大大的有名:北周大将军韦孝宽!京兆韦氏在南北朝隋唐那是极副时望的世家大族,有没有能力是并不特别重要,只要生在了豪门,照样吃香喝辣的。

    刘谦攀上了这门富亲戚后,刘谦一路高升,唐中和二年(公元883年),刘谦被封为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并负责桂州(今广西桂林)、梧州(今广西梧州)一带的防御。

    乱世中军权大于一切,刘谦开始积极扩充实力,招兵买马。你想出头,别人比你更想出头,乱世生存法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吃人。刘谦虽然地处偏辟地区,但只要有人存在,竞争无所不在。刘谦到乾宁元年(893年)死的时候虽然没弄出多大动静,但却稳稳的坐住了封州。[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刘谦死前告诉年方二十岁的长子刘隐:“现在天下大乱,唐朝积弱不可复振,封州不是干大事的地方,你要学会扩张,不然只有死路一条。”刘隐年纪不大,不过却还有点本事,刘谦刚死,手下就有人想取代刘隐,图谋做乱。刘隐够狠的,把这些人骗过来,一通杀了一百多人。

    其他人见刘隐手狠,谁敢不服?便拥立刘隐为封州刺史,当然中央政府的任命不过走个形式而已。岭南节度使刘崇龟听说刘隐会杀人,大喜:“这小子是个干大事的!”封刘隐为右都押衙,仍然负责贺江一带防御。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刘崇龟病故,朝廷让玄宗弟薛王李隆业的后人李知柔去广州接替刘崇龟。刘崇龟的手下牙将卢琚、谭弘圮等等人根本不认李知柔这个薛王,将李知柔拒之门外,卢琚让谭弘圮驻守端州(今广东肇庆)reads;。李知柔也窝囊,不让进就在城外呆着。刘隐知道这是个好机会,封州这座小庙容不下他这尊大佛,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底,刘隐大起甲兵,沿郁水(今广东西江)东下来到端州。

    谭弘圮在江湖上也闻得刘隐的大名,便派人给刘隐传话:“兄弟,还没娶媳妇吧,这样吧,你别攻我,我把女儿嫁给你。”刘隐哪稀罕你的女儿,假意应承,带着武士化装成迎亲队伍在夜里混进端州,擒斩谭弘圮,然后顺流行至广州。

    卢琚一听谭弘圮被刘隐宰了,也没敢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隐,闭门死守。刘隐督军急攻,不久便攻破广州,杀掉卢琚。刘隐把李知柔接进城来,刘隐名义上只是行军司马,但却是广州的实际控制者,军政财权都在刘隐手中,李知柔不过坐在办公室里开开空头支票。广州是岭南第一大镇,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这也为后来南汉政权在岭南立足打下坚实基础。

    李知柔在城中享福,日子过的不错,刘隐对这位薛王也很恭敬。反正大权在自己手中,名不名的无所谓,曹操不也天天给汉献帝磕头吗?就当拜拜佛像了。李知柔和刘隐的关系在这几年处的不错,各忙各的。刘隐坐在广州城中,有人觉得眼红:“蛋糕又不是你刘隐做出来的,凭什么你吃?!”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曾兖不服气,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底,举兵南下,广州牙将王璙也调水军会合曾兖。刘隐也算见过大世面的,在乎你这个?对于这场战争,史料非常简洁有力:“一战破之!”人头拿下,地盘收下,刘隐好不得意。

    到了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二月,李知柔病死任上。刘隐上报朝廷,也在长安城中开空头支票的唐昭宗李晔派来了同平章事徐彦若来接替李知柔。徐彦若来了也是白来,广州城早就姓刘了,不过刘隐这时也需要借助唐朝的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徐彦若非常知趣,从来不给刘隐找麻烦,并上奏朝廷晋升刘隐为岭南节度副使。

    其实这时刘隐控制的地盘并不大,放眼岭南,想吃到大头的并非只有刘隐,交州(今越南河内)刺史曲颢、桂州刺史刘士政,邕州(今广西南宁)刺史叶广略、容州(今广西容县)经略使庞巨昭、高州(今广东高要)防御史刘昌鲁等人根本不服刘隐:你算老几?还有盘踞在虔州(今江西赣州)的卢光稠等人都对广州虎视不已。当然,在当时对刘隐威胁最大的,还得说是湖南王马殷。这哥几个三天两头的打,刘隐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有的是时间,这年他只有28岁。

    要说刘隐真会做人,虽然接连摆弄了两位木偶,但刘隐对他们绝对的尊敬(而不是尊重),除了大事自己做主,其他鸡毛蒜皮的事情,无一不先请示二位爷reads;。徐彦若只在广州呆了一下也随李知柔去了,死前给唐昭宗李晔上表请封刘隐为岭南留后,算是给刘隐这一年来对自己的照顾有所报答吧。

    李晔虽然性命都不在自己手中,但还是想让刘隐知道,自己不是你们家的杂货铺,随便拿东西,不准。派同平章事崔远去广州任节度,崔远听说岭南贼多,害怕刘隐对他下黑手,走到江陵时就折回长安去了。李晔没法,这才同意封刘隐为岭南节度留后。

    刘隐的小日子过的实在不轻松,刚得了彩头,盘踞在虔州的卢光稠就来找他的麻烦。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卢光稠率军越过大庾岭,攻破韶州,让儿子卢延昌守韶州,自己去攻潮州(今广东潮州)。刘隐也想会会卢光稠,带着大军日夜急赴潮州,在城下将卢光稠扁了一顿,卢光稠哭嚎着逃回了虔州。

    刘隐此时意气风发,不顾行军疲劳,折回头赶往韶州。刘隐的弟弟刘岩劝哥哥:“哥哥,我军来回数百里,疲劳至极,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如果我军兵顿城下,而卢光稠又来抄我们的后路,我们怎么办?”

    刘岩说的有理,虔州州离韶州不过百余里,虔州军可以节省不少的体力作战,岭南军没这个优势,不如休整后再战。刘隐这时热火烧心,听不进劝,率军扑到韶州城下。卢延昌边守城边向父亲告急。卢光稠心疼儿子,率大队人马又从赣州赶了过来。这时因为浈水(现在的北江)发了大水,加上带来的军粮本就不多,军心日益不稳。

    卢光稠也是个人物,知道刘隐破敌心切,让大将谭全播带着万把弟兄埋伏在山中,自己带着老弱残兵来勾引刘隐。刘隐并非不懂军事,只是这会让猪油蒙了心,也不考虑就追了上去。那还有好?虔州伏军四出,将岭南军全歼,刘隐差点被俘,和刘岩逃回广州。刘隐这个后悔,早听兄弟哪会弄成这样。

    到了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刘隐还是个代理的岭南节度,当起来不过瘾,虽然权力在自己手中,有时还是需要给自己装点门面的。但李晔这个人认死理,好在他已经被朱温杀了,弄了个吃屎娃娃李柷当皇帝。刘隐想想还是直接找朱温办事的好,派人给朱温送住了岭南产的珍珠宝贝,请朱温帮帮忙。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朱温当然照办。李柷哪敢不听朱温的,自己还不知道能活哪天呢,给就给吧。

    收了人家的东西就必须给人家办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想找人办点事,拎两瓶好酒好烟,哆哆嗦嗦跟做贼似的。现在不一样了,这年头谁还送烟酒?干脆直接把新鲜货塞在信封里拍在桌子上reads;。贿赂这东西,查出来就是犯罪,查不出来的?没有让哪查去?!

    就这样,刘隐和朱温交上了朋友,广东地界稀罕东西多,刘隐经常派人给朱三大爷送货,朱三大爷当然高兴不已:“这孩子真孝顺,懂得孝敬老年人,不象我那堆不成气的儿子!”

    到了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不想再陪唐哀帝李柷这个小娃娃玩了,想当皇帝。不过朱温还得按程序走,谦称无才无德(无才是假,无德是真),不敢接受。刘隐对唐朝没什么感情,知道朱温需要几个“托”,便写了劝进表寄到汴梁。朱温献了几回丑,这才当上大梁皇帝。刘隐劝进有功,朱温心中有数,因为刘隐祖籍徐州,便封刘隐大彭郡王(他们还是邻居)。

    刘隐这边正和朱温热乎呢,湖南的马殷就开始对刘隐下手了。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九月,楚王马殷派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大举讨伐刘隐,刘隐只好先把朱三大爷甩在一边,对付吕师周。楚军连战连捷,势不可挡,岭南军吃揍不过,败了回去。马殷夺得了广西东北部六州的大片土地,刘隐的封州老家也差点弄没了。

    经此惨败,刘隐痛定思痛,不再轻动战事,开始积聚实力,广东这地方不比湖南、江西,这里人口不多,农业发展不如北边。而且最重要的是,刘隐这几天只顾打仗,忽视了“智力建设”,身边没什么人才,单靠自己那点智慧,能干出多大事来?“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事,难!以天下人之智决天下之事,易!”唐末虽然天下大乱,但岭南形势相对比较好一些。

    中原许多名家大族为了逃避战乱,有的去了西川投王建,有的则南下千里来到广州。加上那些曾经被唐朝贬居岭南的大臣们的后人,这些人文化素质都比较高,而且多数出身名门。随便提一个人物:李衡,这个李衡没多少名气,可他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祖父:唐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的李党党首李德裕。

    此外还有杨洞潜、王定保、赵光裔、刘浚等人,这样宝贵的人才资源刘隐是不会浪费的,都把他们养了起来。这些人深歆中原制度,对刘隐在岭南进行的政权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养士在于用士,单纯装点门面的养士毫无意义,孟尝君养过鸡鸣狗盗之徒,后来帮孟尝君逃离秦昭王的虎口,人才是永远用不完的,只是看你想不想用,会不会用。

    本文来自看書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唐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唐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唐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唐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