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用战功,换晋王妃之位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妾身由己不由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用战功,换晋王妃之位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京城的秋日总是短暂,一场场秋雨落下,很快便有了初冬的味道。

    天斓居中,梧桐树落了满地的叶子,院子里每日都有婆子在清扫,怎么也扫不完。

    时不时地,发出竹枝扫帚与地面的摩擦声。

    刷,刷——

    沈风斓索性让人别扫了,每日只等傍晚的时候清理一次,余下的时间,就让黄叶铺满地面。

    一地秋色,寒意初透。

    她站在楼上窗前朝下看,若有所思。

    圣上似乎属意晋王领兵出征,却迟迟没有旨意下来。

    主将未定,倒是先择定了对敌的大军——

    京城中的五万天雄军,已经接到了整军待发的旨意,正在密集地准备军粮和行囊。

    再加上,原本驻守在玉陵城的五万卫家军,此战一共有十万众的士兵可调用。

    大周军队采用的是将兵制,所有军队都是圣上的军队,没有固定的武将带领。

    也就是所谓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卫家军昔年是卫大将军统领的,因为卫大将军身死,圣上感其仁义,才赐名来铭记他。

    而这五万天雄军,原是镇国将军所领。

    老将已退,如今他们也不知道,此战会是谁带他们出征。

    会是年纪轻轻、身份高贵的晋王殿下吗?

    还是风头正盛、出身武将世家的詹世城?

    圣上的这番拖延,在旁人看来,是兹事体大犹豫不决。

    而沈风斓却不这么以为。

    “宁王支持詹世城的提议,却不肯请战出征,反而是殿下提了此请。圣上必然看得出,这里头的问题。”

    她眉头微蹙,不愿意去把事情想得太坏。

    “我总觉得……宁王是希望殿下出征的。也许殿下一走,他便会在朝中打压支持殿下的朝臣,为自己谋利。”

    轩辕玦慢慢走到她身后,替她披上一件雪白的狐裘披风,又将窗子微微合了一半。

    “不是也许,是必定。”

    他声音低沉和缓,透出一股清冷的了然。

    “从他在大殿之上,附议老詹之时起,我便知道他的心思了。我若不在京城,朝堂中的局势便少了控制。不过——”

    “我能在军中获得威信,能在北疆获得战功,他也远远及不上。”

    他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才想要去北疆护卫城池,与胡人对敌。

    如何应对胡人骑术,如何安排善后之事,如何保护好沈风斓和孩子……

    “所以殿下这些日子,总是待在外书房处,便是为了安排朝中的事情吗?”

    轩辕玦略点了点头,牵着她到榻边坐下,亲手倒了一杯浓浓的奶茶。

    递给她道:“暖暖手。”

    外头朔风呼啸,沈风斓偏喜欢敞着窗子看风景,好像一点都不嫌冷。

    十根冰凉的纤纤细指,却出卖了她。

    沈风斓接过,清甜的奶香四处溢开。

    “若说安排,也安排不了什么。总归是劝他们韬光养晦,不可违法乱纪,不可叫宁王一党抓住错处。若是莫须有的打压,只能让他们求助母妃。”

    晋王与萧贵妃母子,同气连枝,一个不在朝中,另一个就得担起大任。

    沈风斓略一思忖,点了点头。

    “我明白。我会时常带着孩子进宫,多看望看望母妃。”

    看望是假,帮她出谋划策才是真。

    轩辕玦笑道:“你只需莫要太想念我,努力加餐饭便是。”

    说着又动起手来,朝她鬓发上揉了一揉,那双桃花眼里,满是宠溺。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晋王此番会被任为主将之时,御书房中却产生了分歧。

    一惯不肯对皇子的事情,多加置喙的沈太师,竟然反对晋王出征。

    “玉陵城,乃是北境重地。晋王殿下过于年少,又没有征战沙场的经验,不堪为主将。”

    沈太师说这话的时候,目不斜视,朝着圣上拱手回禀。

    和平时并无二致。

    圣上却看出了些名堂来。

    平西侯轻笑了一声,道:“沈太师此言差矣!晋王殿下,那能同寻常人相提并论吗?殿下年少成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沈太师怎么就断言,他不堪为主将?”

    若说沈太师置喙皇子之事,是太阳打西边升起,那平西侯夸赞晋王,就是太阳打东边落下了。

    两个人反常的举动,落在圣上眼中,一片清明。

    一个是不希望晋王出征,另一个则反过来。

    安的是什么心思,圣上一清二楚,面上却装糊涂。

    “两位爱卿不必争了,晋王未曾上过战场,堪不堪用现在还难说。若不用他,总得再想出一个旁人来才是。”

    沈太师道:“詹世城倒是个好苗子,只是他身任文官已久,此战仍需一个有威望的大将坐镇才是。”

    一个像卫大将军那样的大将。

    圣上闻言,脸色沉了三分,“那些个武将里头,老的怕死不敢出头,小的又怕不堪此任。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人请缨!事关北境安危,朕总不能勉强谁去带兵。”

    所以挑来挑去,只能在晋王和詹世城里挑一个,或者是——

    两个都去。

    平西侯含着笑意,双手拢在身前,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不管是晋王还是詹世城,去了哪一个,都对他有利无害。

    圣上不禁转向另一边,“定国公,你以为如何?”

    一直站在后头沉默不语的定国公,忽然感觉到所有的视线,一下子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他顿了顿,随即上前,拱手回话。

    “老臣以为,晋王殿下文韬武略,兵法娴熟,就是缺在了战场的经验。詹世城出身武将世家,同样是可塑之才,将来必当大用。”

    “若说趁此番战事,让他们历练历练,犹可。若是担任主将之位……还须另择良将。”

    定国公的话说得中肯,沈太师也连声附议。

    从前他不肯将自己,与晋王府扯上关系,那是因为沈风斓只是区区侧妃。

    眼看如今沈风斓就快要成为晋王妃,沈太师再想明哲保身,也该做出点什么来。

    他不能让晋王带兵出征。

    若是他有个万一,那江山大位,必然落在宁王手中。

    他这个效忠“先皇”不肯党附的太师,还能做得长远吗?

    关键之时,他也顾不上圣上,会不会疑心他党附了。

    好在看圣上的神情,对他并没有怀疑。

    “定国公此言有理,朕的儿子们都出生在太平盛世。不像朕,年轻的时候还是打过仗杀过敌的。他们也该去历练历练,好接朕的班。”

    圣上此言一出,平西侯眸子一紧。

    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圣上让晋王出征,竟有立他为储的意思吗?

    圣上话锋一转,忽然又道:“定国公,你当年也是领兵驻守过昆仑的,玉陵城可有意乎?”

    众皆骇然,没想到圣上属意的主将人选,竟然是定国公!

    要说起来,定国公这个爵位,从已故的老国公爷那袭来,原也是个武爵。

    到了陈徐行这一代,四海升平,战事减少。

    他不甘心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武官,又喜好游历山河,圣上便如他的意,让他到各地去担任地方官。

    地方父母也当过,领兵统将也做过。

    可谓是文武双全了。

    他在军中自有一番威望,除了年纪大了一些,正是最适合为主将的人物。

    “平西侯,你也是个堂堂军侯。怎么,如今年纪大了,不敢了吗?”

    平西侯面色一凛,没想到圣上把自己也说进去了。

    看这意思,是要在他和定国公之间,二择一了。

    定国公只是微微笑着,并不开口。

    他身上有着文人的气度,年轻的时候,也是俊秀斯文的翩翩公子。

    气度内敛而儒雅,看起来比沈太师这个文官更文气。

    而平西侯目光如鹰,气势杀伐决断,看起来更适合带兵打仗。

    圣上到底属意谁?

    “圣上,老臣年事已高……”

    “臣愿往!”

    平西侯诧异地回头,看到定国公一脸的风轻云淡,拱手请旨的姿态仍不失风雅。

    他正要诉说自己年事已高,难堪大任的话,一下子噎在了喉中。

    不觉面上无光,微微低下了头,不想在定国公身边相形见绌。

    “哈哈,好,好!”

    圣上很是欢喜,“朕就知道没有看错人!传朕的旨意,加封定国公征北大将军,命晋王、詹世城二者为副将,即日率天雄军出征北境!”

    出了御书房,众臣分道而行。

    沈太师赶到定国公身旁,道:“前几日有人送了一坛好酒来,名曰海棠秋。舅兄若是赏脸,不如到府上一叙,再让你外甥作陪喝两盅,如何?”

    定国公心知,他这是要同自己商量事情。

    便点了点头,笑道:“好啊,自打二妹妹过世之后,许久未到你府上喝酒了。”

    “守孝那三年,除了寿宴年宴,我也不曾喝过酒。楼哥儿又常年不在京城,不能陪你这个舅爷。”

    沈太师也笑了笑。

    说来,自打陈氏故去之后,两府虽是姻亲,到底疏远了不少。

    好在后来又迎娶了小陈氏,又有沈风斓在其中,两府的走动才多了起来。

    定国公道:“楼哥儿他媳妇,肚子也好大了吧?也不知道我这一去,来不来得及回来送娃儿满月礼。”

    沈太师不禁一愣,忽然想起了定国公送满月礼的癖好。

    一块上品宝石,雕出一块玉玦,再把中间剩的那一块原料雕成扳指。

    那块玉玦才是重点,从前的翡翠玉玦送了沈风斓,后来的昆仑冰玉玦送了龙婉。

    总归是重女轻男。

    要是木清华这一胎生个儿子,那岂不是有点尴尬……

    “儿媳的胎有六个月了,舅兄此去征战,还顾及小小娃儿做什么?还是保重身子为上。”

    两人说着,已经走到了宫门之外,各自的家仆引上马车来。

    沈太师命一仆先回府传话,备好酒菜。

    定国公也命人回府通传,领军出征之事。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朝着太师府而去。

    才到府门外,隔着车帘,只见沈风楼亲自站在门外迎候。

    见前一架马车是定国公府的,连忙迎上来打帘,“舅舅,您来了。”

    定国公一见他,面露欢喜之意,和他聊起了秋猎时的事。

    “……轼儿都告诉我了,原以为你这辈子都要做个老好人了,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一面。好!不愧是沈太师的儿子!”

    他说的是,沈风楼让陈执轼先行离开,而后在汪杰人身边使坏的事。

    竟活生生让汪杰人,在之后再也没有猎到一只野兽。

    说着不禁哈哈大笑。

    沈太师在后头,从马车里下来,正好听见这话。

    他怎么感觉,定国公这话可不是在夸他……

    沈风楼有些不好意思,“舅舅还当我是三岁孩儿不成?这些年在外任职,也算是见识了人心险恶。咱们大家出身不屑同他使下流手段,也不能由着他欺负不是?”

    事实上,沈风楼从来不是看起来的那样,人畜无害。

    真正人畜无害的人,是不可能处处周全,人人称赞的。

    沈太师迎了上来,“外面冷,到里头说话吧。酒菜可都备得了?”

    “备下了,是父亲喜欢的海棠秋,舅舅今日也尝尝。”

    沈风楼一面说着,一面将人往里迎。

    正房花厅一侧,不大的暖阁里头,熏笼蒸腾出淡淡的松香气。

    三人围坐一处,亲热又融暖。

    “这上好的海棠秋,喝起来润口不燥,甘甜不腻,果然是好酒。”

    定国公多饮了两杯,两边面颊泛起红来,夸赞不已。

    “舅舅喜欢,一会儿回去的时候,便让下人搬两坛子回去。”

    他却摆摆手,“搬回去,你舅母定要不高兴了。她准会说,你这一把老骨头了,学别人带什么兵打什么战?”

    说着自己笑了起来,沈太师也不由好笑。

    陶氏是个有主意的人,把偌大一个公府操持得井井有条,性情自有一番威严。

    不像已故的陈氏,总是温声细语,柔和得像春雨一样……

    “你当我是真的愿意上战场吗?我若不去,此战主将落在晋王身上,那形势可就不同了。”

    定国公似有了酒意,说起话来毫不遮掩。

    沈风楼道:“舅舅此言何意?”

    “可曾听闻,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句诗,说的是名将岳飞征战在外,却被朝中奸人秦桧构陷,落得惨死的下场。

    “舅舅的意思是,晋王殿下若为主将,必当有人要效法秦桧,对殿下构陷下罪?”

    “不错。”

    定国公伸手去够酒壶,一时恍惚没有够到,沈风楼站起来给他添满了酒杯。

    只听他道:“如今朝中,宁王与晋王二人不相上下,争斗不休。宁王此人有心机有手段,蛰伏在废太子身边这么多年,才得到了他的权势。怎么会甘心退缩呢?”

    “晋王到底是斓姐儿的夫婿,就算看在斓姐儿的面上,我也不能坐视不理,只好主动请缨了。”

    从主将换到副将的位置,目标便没有那么清楚。

    就算宁王的人,想在北疆动什么手脚,也得顾忌他定国公在。

    “只是晋王到底是要出征的,这京中的事情嘛,那就得看你沈太师了……”

    定国公说着,醉眼乜嘢,看了沈太师一眼。

    都到这个关头了,再装什么忠君为国,持心公正,未免太虚伪了。

    沈太师今日在圣上面前,已经露了馅。

    他不禁浓眉蹙起,看了沈风楼一眼。

    沈风楼又为定国公添了一杯,随后识趣地起身,“舅舅喝多了,我去厨房催催醒酒汤。”

    说罢转身,便走了出去。

    定国公心中嗤笑,沈太师真是改不了的臭毛病,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要避忌着。

    “舅兄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也说句坦白话。我膝下只有斓姐儿这么一个嫡出女,她为晋王诞下了子嗣。”

    “留神看去,就连楼哥儿都改了从前的意思,不再诸多夸赞宁王,反而和晋王越走越近。”

    “就是我不想结党营私,在宁王一党看来,我们太师府也是晋王的势力了。”

    沈太师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定国公,他愿意支持晋王。

    定国公笑道:“你啊你,你别说这些好听的话!宁王与晋王谁是真正心怀天下,谁更适合成为储君,你心中有数!”

    为什么沈风楼,从前夸赞宁王是贤王,后来又改了呢?

    因为他在真正接触到党争之后,才发现宁王的心思诡计,远不同于表面的温和谦虚。

    反倒晋王心地至纯,将来会是个会为百姓谋福祉的——君王。

    沈太师却从不在意这些。

    谁说心怀天下者,才更适合为君王?

    自古成王败寇,他一直不偏不移站在圣上这一边,是因为他不想选错阵营。

    可现如今,沈风斓救驾有功,又得了御赐的明黄裘,眼看就要成为晋王妃了。

    他才觉得,是时候选定阵营了。

    “舅兄说的有理,那晋王殿下在北疆,就有劳舅兄照顾了。朝中之事,我自会为晋王殿下看顾。”

    “谁同你说朝中了?!”

    定国公忽然皱了眉头,“晋王殿下一走,晋王府那边孤儿寡母的,你就不担心?你就看顾好斓姐儿,别叫她被人欺负了去便是!”

    他这是故意借着酒意,训斥沈太师对女儿无情。

    沈太师一怔,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别以为我不知道,要不是看斓姐儿就要成为晋王妃,你岂会表明态度?我劝你,别这么偏心。你对楼哥儿还像个父亲,对斓姐儿,你问问你自己,像不像一个做父亲的?”

    他索性放开了话匣子,把这些年想对沈太师说的,统统说了出来。

    “你再狠心,斓姐儿也不曾记恨过你,你到底是她父亲。人人都说我陈徐行行事怪诞,不重男反重女。若非你沈太师重男轻女过了份,我何必多疼爱斓姐儿一些?”

    沈太师如遭电击,丝毫没有想到,原来是这个原因。

    “我原以为……是斓姐儿生得同夫人有些许相似。舅兄思念胞妹,才会将对胞妹的感情,都转移到了斓姐儿身上……”

    原来不是。

    原来他是在为重男轻女的沈太师,补偿沈风斓。

    “哼,你不了解我,我不怪你。你只需知道,只要斓姐儿在一日,咱们两府的关系,是斩也斩不断的。”

    他对沈风斓的关爱,原因很多。

    年幼之时,因为她几乎成为了自己的儿媳。

    年少之时,因为她聪慧可人,乖巧孝顺,讨长辈的喜欢。

    再后来,陈氏故去,她没有生母教养,沈太师又不注重女儿,只能他和陶氏多加关心……

    不论是什么原因。

    总归在他心中,沈风斓这个外甥女,地位不比儿子差。

    陈执轼更是配合他,单看那件明黄裘便可见一斑。

    良久。

    沈太师蓦然点了点头,端起了酒杯。

    “来,我敬舅兄一杯……”

    沈风斓听到消息之后,火急火燎地赶往定国公府,正好听见陶氏在训斥陈徐行。

    “你这一把老骨头了,学别人带什么兵打什么战?”

    “你以为你还是二十年前,那个年轻得不知天高地厚的儿郎?”

    “南北流转,弄得我跟轼儿也陪着你到处跑!”

    “如今好容易安定了几年,你又作死?!”

    陈徐行半躺在榻上,打了一个酒嗝。

    醉眼惺忪里,忽然看见了沈风斓,正从外头走来。

    “斓姐儿,你怎么过来了?”

    陶氏头也不回,“哪来的斓姐儿?你别扯开话题,我问你……”

    “舅母。”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陶氏转头一看,正是陈执轼带着沈风斓进来了。

    最令人尴尬的是,沈风斓身旁,还站着一个裘带轻袍的男子。

    竟是轩辕玦。

    那她方才训斥陈徐行,那副泼妇模样,岂不都叫晋王殿下瞧见了?

    定国公很快从榻上起身,上前朝轩辕玦一拱手,“殿下也来了啊,里面坐。”

    陶氏:“……”

    合着他刚才醉得起不来,都是装的?

    沈风斓上前拉了陶氏的手,笑着示意她别在意。

    陶氏想了想,晋王是沈风斓的夫婿,也算得上是一家人了,便罢了。

    轩辕玦同陈徐行拱手还礼,众人走进室中,分宾主而坐。

    “方才听闻宫中传来的旨意,命本王与老詹为副将,国公爷为主将,同往北疆夺回玉面城。斓儿心里担心,本王便同她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看这情形,不必问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陈徐行是自己请战的,陶氏才会如此大怒,指责他不知善自珍重。

    “舅舅为何要主动请战?”

    沈风斓不禁问道:“您都这个年纪了,去北疆多危险。那些行军打仗惯了的老将都不敢上,您何必……”

    轩辕玦不禁看她一眼。

    他说要出征北疆的时候,可没见沈风斓这么关心。

    沈风斓瞥见他的目光,轻轻瞪了一眼回去。

    那眼神里的意思是,我舅舅一把年纪了,你年轻气盛身强力壮,能比吗?

    陈徐行注意到两人小小的眼神交锋,不禁乐呵起来。

    “怎么,嫌你舅舅老了?我才五十岁,也不算很老。”

    大周朝廷的制度,官员五十岁便可告老还乡了。

    按照后世的说话,叫做“退休”。

    寻常老者能活到花甲之年,也就是六十岁,都算得上是高寿了。

    陈徐行身有一品公爵,自然不存在“退休”的说法。

    他从三四年前开始,就不再接任朝中职务,只是参政议政,算是变相“退休”了。

    谁想到了五十岁,反而接了这么重的一个担子。

    她耐心道:“是是是,舅舅自然不老。便是老了也无妨,廉颇老矣,一顿还能吃两大碗呢!”

    “说的是,所以我就要去北疆,会一会这楼兰人!”

    说来说去,陈徐行就是不肯告诉他们,请战出征的真正原因。

    反而叮嘱了沈风斓许多事,说是他不在京中,晋王殿下也不在京中,让她善自小心。

    “若有什么事,就去找你父亲。我今日和他深谈了一番,看他那神情,是有所悔悟的。”

    陈徐行压低声音说着,朝她眨了眨眼。

    她父亲?

    这话的意思便是,沈太师他,决意站在晋王一党了……

    沈风斓和轩辕玦,不禁对视一眼。

    陶氏没好气地看着陈徐行,只听陈执轼道:“我已经决定了,随父亲同去。娘不是担心父亲有危险吗?我会替您看着父亲,绝不叫他犯险的。”

    陶氏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说的好听,只怕真到了危机的关头,他比陈徐行还要冲在前头。

    这父子二人一个脾气,她想管也管不了。

    轩辕玦见状,笑道:“国公夫人放心,本王一定会照顾好国公大人,不会让他们父子两有任何闪失。”

    有了轩辕玦这话,陶氏面上才露出些许笑模样。

    她叹了一口气,道:“战场凶险,刀剑无眼,你们都要平安归来。”

    口气听起来,就像对后辈子侄说话一样。

    “是,舅母。”

    他顺着沈风斓的称呼,朝陶氏笑得亲热,眸中灿若明星。

    陶氏一愣。

    她从前只觉得,晋王生得太过好看,只怕是个花花肠子,中看不中用。

    这一年多看下来,越发能体会到,他对沈风斓的一往情深。

    这一声舅母,无疑是给了她一个承诺——许沈风斓正妃之位的承诺。

    陶氏不禁笑了起来,看着眼前一对璧人,心中欢喜。

    陈执轼见沈风斓露出笑意,说不清心中是何滋味。

    曾经很担心,她在晋王府会过得不好。

    也很恼怒,觉得晋王这样放纵不羁之人,配不上沈风斓。

    而今更多的是欢喜。

    欢喜她终身有靠,欢喜她觅得良人……

    待沈风斓二人告辞回府,陈徐行送两人到二门外,面上还带着笑意。

    “夫人,你可看出来了?晋王殿下请战往北疆,是有他的打算的。”

    陶氏疑道:“什么打算?”

    “他是想借北疆的战功,向圣上请旨,册封斓姐儿为晋王妃……”

    与此同时,回晋王府的马车上,轩辕玦也说出了同一句话。

    “国公主动请旨去北疆,是有他的打算的。”

    沈风斓裹着素白狐裘,倚在马车壁上,好奇地转头看他。

    “舅舅分明在打马虎眼,殿下怎么看出他的打算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轩辕玦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国公是真的很疼爱你这个外甥女,若是本王没有猜错,他请战出征,是在替我挡了主将的身份。”

    “一旦此战的主将是我,宁王一党或许会从中作梗,在北疆动手脚。不仅对你我是大害,甚至可能威胁到玉面城能否顺利夺回。”

    沈风斓蹙起了眉头,凝神细思。

    “殿下若说宁王会在朝中党同伐异,我信。若说他会对北疆战事动什么手脚,我实在不敢信……玉陵城事关大周安危,他会这么不顾大局吗?”

    轩辕玦微微勾起唇角,“你把他想得太好了,也把皇权之争想得太单纯了。为了争夺皇位,别说一个玉陵城的得失——”

    “就是谋朝篡位,通敌叛国,他都做得出来。”

    ------题外话------

    昨天的问题没有看到合适的接近的答案哦,不过小可爱们答题好积极,伊人很开心~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妾身由己不由天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妾身由己不由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妾身由己不由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妾身由己不由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