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完成设计之后,接下来自然就是生产样机,首先生产了两架样机,主要是用于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及机体强度测试。当然在测试机体强度时,还要先把发动机拆下来,毕竟发动机是宝贵的。
而经过了数十次地面滑行、短距飞行之后,将所得到数据输入到华东政府建立的服务器中进行计算分柝,又对原设计进行了一些细节修改,这才开始制造3号样机,好在这个时代的飞机十分简易,制造起来也不难,一架飞机的制造时间在3个月左右,因此在1个月前,3号样机制造完成,又进行了几次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今天开始正式试飞。
当然前期的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一方面是考查飞机的性能,另一方面也是煅炼试飞员。第一批试飞员共有6名,自然全部都是穿越的直升机架驶员,而且在旧时空里都有飞行固定翼飞机的经验。而今天首次试飞的试飞员是郑宗明,在旧时空里,他本来是学习飞行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员,开过教9教练机,共计有60多小时的飞行时间,是所有穿越的直升机架驶员中,飞行固定翼飞机时间最多的,样机生产出来以后,他一共进了12次地面滑行,3次短距飞行,各项指标都是6名试飞员中最好的。
负责地面调度的是郑宗明的老搭档王新平,虽然两人在驾驶直升机时,王新平是机长,飞行经验也比郑宗明多,但王新平的年龄较大,又没有固定翼飞机的飞行经验,因此别说试飞,连第一批试飞员都没有入选,只能干地面调度的活。
而这次试飞的总指挥,是航空部队的指挥官刘广庆,他也是昆明舰的航空组组长,在军舰上指挥直升机的经验相当丰富,当然在所有的穿越人员中,没有人有指挥固定翼飞机的经验,因此也只有免强用直升机的经验。而且还专门修建了指挥塔台,并将从太湖舰上拆下来的雷达安装在上面。
飞行的跑道设在临近海边的位置,长1000米,其实根据服务器的测算,大约在500-600米的距离,就足可以起飞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将跑道修了1000米,而临近海边的目地,一方面是让飞机的试飞区在海面上,这样出了事故飞行员落到海里,有一定的生存保障,毕竟试飞是有相当大的风险,虽然有降落伞,但没有弹射座椅,因此保险系数也是大大降低了;另一个方面,则是海军会出动岳阳舰,用雷达监控整个飞行过程,做为试飞的数据资料。虽然地面塔台也有雷达,但补济舰的雷达当然比不上护卫舰,而且其他的电子设备也要差得多。
下午3点的时候,试飞正式开始,参观的海归者们和一部份工作人员被安排在跑道的中段地区就座,整条跑道都被全部清空,郑宗明穿戴整齐,当然飞行服和飞行头盔都是直升机用的,在机库里登上了飞机的坐舱。机舱的设计布置,当初也是有一番争议的,因为是用的汽车发动机,因此有人认为样机的坐舱可以采用汽车驾驶的布置方式,这样更容易发挥发动机的功能,甚致可以直接利用汽车的车身进行改造。但有人反驳这种建议,认为现在使用汽车发动机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使用专用的飞机发动机,因此机舱驾驶室的布局还是应采用飞机驾驶的布置方式,那怕牲牺一些功率,也再所不惜,用汽车的车身进行改造则更是不可取了。而经过了众人的协商之后,最终决定还是采用飞机驾驶的布置。
仓库的大门打开,而王新平站在机库的门前,双手各执一根莹光棒,做出示意飞机出库的棍语。
不过项目小组没有飞机牵引车,因此飞机出库完全是靠人力推动,好在是样机也并不重,20余名工作人员一起用力,将飞机推出了机库,停在飞机跑道的正中位置,机头对准跑道的前进方向。
王新平转身看了看跑道,确定跑道上没有障碍物,同时又向郑宗明打出准备情况的手式,而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之后,才向地面指挥的塔台报告:“3号机起飞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刘广庆隔着塔台的大玻璃向跑道方向看了看,道:“同意起飞。”于是王新平向3号机打出了起飞的手势,并且讯速的让到一边。
得到了命令的郑宗明立刻点火开动了发动机,并且推动节流阀。机首的螺旋桨开始转动,带动着飞机向前滑跑起来。
郑宗明一手握着操作杆,一手缓缓的将节流阀逐渐推到了最大。飞机滑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开到200米处的位置时,速度己经超过了100码。郑宗明松开了节流阀,开始全神惯注的准备起飞。
飞机滑跑到300米处时,速度己达到了130码,这已是飞机在地面滑跑的的最高速度了。于是郑宗明拉动操作杆,开始起飞,这时细心的人可以看到,飞机主翼后缘的连襟翼开始向下张开,而尾翼也由水平变为倾斜。而在高压气流的托举下,飞机的机头抬起,前主轮离开了地面,紧接着后轮也离开了地面,整个机体都己悬在空中。
这时飞机的位置己跑到500米的地方,正是海归者和其他工作人人员所在的位置,而看着飞机离地升起,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就在这一片的欢呼声中,飞机在逐渐的升高,越过了头顶,越过了树稍、越过了山尖,越过了飞鸟,终于彻底的飞上了天空。当然,工作人员都见过样机的短距飞行,因此虽然欢呼,但也并不怎么太激动,而海归者们中还有少数人看到过汽车,但飞机确实都是第一次见到,现在看到飞机起飞的过程,自然是又是新奇,又是激动。
他们都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知道这是一种机器,就和汽车、火车、轮船一样,到是不会和怪力乱神联系起来,但也知道飞行的难度要比在地上跑,水里游难得多,只有少数海归者从日本的报纸上看到过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消息,当时只当是异间奇谈而己,却没有想到海外华人能够造出能够飞行的机器,确实不简单。至少日本还没有这的飞机。而且不少人这才都发觉,在来华东政府这几天时间里,在不断的重新认识这个新兴的政治体。
坐在驾驶室里的郑宗明看着地面的人物、树木、房屋、道路、山川、河流都在越变越小,心里也同样是感概万千,其实这样的场景,郑宗明己是司空见惯的,只是那是开着直升机,而现在自己是开着固定翼飞机。自从战斗机飞行员的选拨中淘汰,而为了能留在战斗的第一线上,郑宗明选择了舰载直升机,而放弃了开轰炸机,就以为自已这一辈子与固定翼飞机无缘了,却没有想到来到这个时代5年以后,自己不仅能开上固定翼飞机,而且还能亲自参与固定翼飞机的研发工作。
当然,郑宗明的心里感概,但也没忘了随着和地面指挥塔台沟通,一面汇报自己的高度位置,一面报告飞机的状态,而这时在海上的岳阳舰也打开海空搜索雷达,观察飞机的飞行状态、飞行轨迹,并且也向地面指挥塔台报告观察的结果。
大约在20分钟后,飞机上向到了1200米的高空,这时地面指挥塔台要求飞机改为平飞,不过飞机的起落架并没有收起,这也是试飞的常态。于是郑宗明一方面将节流阀收回了一点,让飞行的速度保持在110码左右,一面又拉动操作杆,调整连襟翼、尾翼的角度,将飞机改为平飞,并且又在地面指挥塔台的要求下,进行了90度的转弯,飞到了海面上。然后向指挥塔台报告,飞行正常、飞机状态正常。
于是又保持了大约15分钟的飞行后,飞机又转了一个90度弯,并按照地面指挥塔台的要求,将飞行高度提升到1500米以上,并且将速度提升到了130码。其实根据计算机的计算,样机的最大飞行高度是2000米,速度为150码,不过1500米的高度,在这个时候来说,己经是最高了,而且这是样机的第一次试飞,因此还是采取保守的飞行策略,这样的飞行状态维持了大约10分钟,又再次回到了1200米的飞行高度,速度也重新降到110码左右。并且又进行了几个“S” 弯的动作。
又飞行了约10分钟,飞机实际在空中已绕了一个圆圈,而且飞行的时间已经差不多有1个小时了,试飞也基本达到了效果,因此地面指挥塔台向飞机发出指令,准备降落。
其实飞机的起飞并不是难事,只要飞机的动力足够,并且达到一定速度,基本都能够飞得起来,而降落才是最难、最危险的,因为这个时候动力对飞机的影响己经不大了,而更重要的是飞行员的操作,由其是这种机械控制的飞机,对飞行员的微操要求由为严格,弄不好就会机毁人亡。
郑宗明开固定翼飞机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而降落的经验就更少,到现在差不多也忘了,又没有模拟器可以训练,何况旧时空里,无论是直升机还是固定翼飞机,都有大量的辅助降落软硬件设备,因此这些有限的经验其实也没多大作用,只能靠自己的临场操作。要说郑宗明现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好在是飞行员都是心里素质极好的人,既使是直升机的驾驶员,郑宗明深吸了一口气,左手搭在节流阀上,缓缓的向回收。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而经过了数十次地面滑行、短距飞行之后,将所得到数据输入到华东政府建立的服务器中进行计算分柝,又对原设计进行了一些细节修改,这才开始制造3号样机,好在这个时代的飞机十分简易,制造起来也不难,一架飞机的制造时间在3个月左右,因此在1个月前,3号样机制造完成,又进行了几次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今天开始正式试飞。
当然前期的地面滑行、短距飞行测试一方面是考查飞机的性能,另一方面也是煅炼试飞员。第一批试飞员共有6名,自然全部都是穿越的直升机架驶员,而且在旧时空里都有飞行固定翼飞机的经验。而今天首次试飞的试飞员是郑宗明,在旧时空里,他本来是学习飞行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员,开过教9教练机,共计有60多小时的飞行时间,是所有穿越的直升机架驶员中,飞行固定翼飞机时间最多的,样机生产出来以后,他一共进了12次地面滑行,3次短距飞行,各项指标都是6名试飞员中最好的。
负责地面调度的是郑宗明的老搭档王新平,虽然两人在驾驶直升机时,王新平是机长,飞行经验也比郑宗明多,但王新平的年龄较大,又没有固定翼飞机的飞行经验,因此别说试飞,连第一批试飞员都没有入选,只能干地面调度的活。
而这次试飞的总指挥,是航空部队的指挥官刘广庆,他也是昆明舰的航空组组长,在军舰上指挥直升机的经验相当丰富,当然在所有的穿越人员中,没有人有指挥固定翼飞机的经验,因此也只有免强用直升机的经验。而且还专门修建了指挥塔台,并将从太湖舰上拆下来的雷达安装在上面。
飞行的跑道设在临近海边的位置,长1000米,其实根据服务器的测算,大约在500-600米的距离,就足可以起飞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将跑道修了1000米,而临近海边的目地,一方面是让飞机的试飞区在海面上,这样出了事故飞行员落到海里,有一定的生存保障,毕竟试飞是有相当大的风险,虽然有降落伞,但没有弹射座椅,因此保险系数也是大大降低了;另一个方面,则是海军会出动岳阳舰,用雷达监控整个飞行过程,做为试飞的数据资料。虽然地面塔台也有雷达,但补济舰的雷达当然比不上护卫舰,而且其他的电子设备也要差得多。
下午3点的时候,试飞正式开始,参观的海归者们和一部份工作人员被安排在跑道的中段地区就座,整条跑道都被全部清空,郑宗明穿戴整齐,当然飞行服和飞行头盔都是直升机用的,在机库里登上了飞机的坐舱。机舱的设计布置,当初也是有一番争议的,因为是用的汽车发动机,因此有人认为样机的坐舱可以采用汽车驾驶的布置方式,这样更容易发挥发动机的功能,甚致可以直接利用汽车的车身进行改造。但有人反驳这种建议,认为现在使用汽车发动机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使用专用的飞机发动机,因此机舱驾驶室的布局还是应采用飞机驾驶的布置方式,那怕牲牺一些功率,也再所不惜,用汽车的车身进行改造则更是不可取了。而经过了众人的协商之后,最终决定还是采用飞机驾驶的布置。
仓库的大门打开,而王新平站在机库的门前,双手各执一根莹光棒,做出示意飞机出库的棍语。
不过项目小组没有飞机牵引车,因此飞机出库完全是靠人力推动,好在是样机也并不重,20余名工作人员一起用力,将飞机推出了机库,停在飞机跑道的正中位置,机头对准跑道的前进方向。
王新平转身看了看跑道,确定跑道上没有障碍物,同时又向郑宗明打出准备情况的手式,而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之后,才向地面指挥的塔台报告:“3号机起飞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刘广庆隔着塔台的大玻璃向跑道方向看了看,道:“同意起飞。”于是王新平向3号机打出了起飞的手势,并且讯速的让到一边。
得到了命令的郑宗明立刻点火开动了发动机,并且推动节流阀。机首的螺旋桨开始转动,带动着飞机向前滑跑起来。
郑宗明一手握着操作杆,一手缓缓的将节流阀逐渐推到了最大。飞机滑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开到200米处的位置时,速度己经超过了100码。郑宗明松开了节流阀,开始全神惯注的准备起飞。
飞机滑跑到300米处时,速度己达到了130码,这已是飞机在地面滑跑的的最高速度了。于是郑宗明拉动操作杆,开始起飞,这时细心的人可以看到,飞机主翼后缘的连襟翼开始向下张开,而尾翼也由水平变为倾斜。而在高压气流的托举下,飞机的机头抬起,前主轮离开了地面,紧接着后轮也离开了地面,整个机体都己悬在空中。
这时飞机的位置己跑到500米的地方,正是海归者和其他工作人人员所在的位置,而看着飞机离地升起,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就在这一片的欢呼声中,飞机在逐渐的升高,越过了头顶,越过了树稍、越过了山尖,越过了飞鸟,终于彻底的飞上了天空。当然,工作人员都见过样机的短距飞行,因此虽然欢呼,但也并不怎么太激动,而海归者们中还有少数人看到过汽车,但飞机确实都是第一次见到,现在看到飞机起飞的过程,自然是又是新奇,又是激动。
他们都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知道这是一种机器,就和汽车、火车、轮船一样,到是不会和怪力乱神联系起来,但也知道飞行的难度要比在地上跑,水里游难得多,只有少数海归者从日本的报纸上看到过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消息,当时只当是异间奇谈而己,却没有想到海外华人能够造出能够飞行的机器,确实不简单。至少日本还没有这的飞机。而且不少人这才都发觉,在来华东政府这几天时间里,在不断的重新认识这个新兴的政治体。
坐在驾驶室里的郑宗明看着地面的人物、树木、房屋、道路、山川、河流都在越变越小,心里也同样是感概万千,其实这样的场景,郑宗明己是司空见惯的,只是那是开着直升机,而现在自己是开着固定翼飞机。自从战斗机飞行员的选拨中淘汰,而为了能留在战斗的第一线上,郑宗明选择了舰载直升机,而放弃了开轰炸机,就以为自已这一辈子与固定翼飞机无缘了,却没有想到来到这个时代5年以后,自己不仅能开上固定翼飞机,而且还能亲自参与固定翼飞机的研发工作。
当然,郑宗明的心里感概,但也没忘了随着和地面指挥塔台沟通,一面汇报自己的高度位置,一面报告飞机的状态,而这时在海上的岳阳舰也打开海空搜索雷达,观察飞机的飞行状态、飞行轨迹,并且也向地面指挥塔台报告观察的结果。
大约在20分钟后,飞机上向到了1200米的高空,这时地面指挥塔台要求飞机改为平飞,不过飞机的起落架并没有收起,这也是试飞的常态。于是郑宗明一方面将节流阀收回了一点,让飞行的速度保持在110码左右,一面又拉动操作杆,调整连襟翼、尾翼的角度,将飞机改为平飞,并且又在地面指挥塔台的要求下,进行了90度的转弯,飞到了海面上。然后向指挥塔台报告,飞行正常、飞机状态正常。
于是又保持了大约15分钟的飞行后,飞机又转了一个90度弯,并按照地面指挥塔台的要求,将飞行高度提升到1500米以上,并且将速度提升到了130码。其实根据计算机的计算,样机的最大飞行高度是2000米,速度为150码,不过1500米的高度,在这个时候来说,己经是最高了,而且这是样机的第一次试飞,因此还是采取保守的飞行策略,这样的飞行状态维持了大约10分钟,又再次回到了1200米的飞行高度,速度也重新降到110码左右。并且又进行了几个“S” 弯的动作。
又飞行了约10分钟,飞机实际在空中已绕了一个圆圈,而且飞行的时间已经差不多有1个小时了,试飞也基本达到了效果,因此地面指挥塔台向飞机发出指令,准备降落。
其实飞机的起飞并不是难事,只要飞机的动力足够,并且达到一定速度,基本都能够飞得起来,而降落才是最难、最危险的,因为这个时候动力对飞机的影响己经不大了,而更重要的是飞行员的操作,由其是这种机械控制的飞机,对飞行员的微操要求由为严格,弄不好就会机毁人亡。
郑宗明开固定翼飞机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而降落的经验就更少,到现在差不多也忘了,又没有模拟器可以训练,何况旧时空里,无论是直升机还是固定翼飞机,都有大量的辅助降落软硬件设备,因此这些有限的经验其实也没多大作用,只能靠自己的临场操作。要说郑宗明现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好在是飞行员都是心里素质极好的人,既使是直升机的驾驶员,郑宗明深吸了一口气,左手搭在节流阀上,缓缓的向回收。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