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震撼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水乡人家第351章 震撼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她面色潮红,艳若桃花,映衬得一双黑眸如寒冰般澄澈明亮,闪着坚定不屈的光芒;清悦的声音穿透银杏树冠,震落一地的沧桑。

    银杏树下陡然安静下来,无数双眼睛看向清哑。

    老和尚双手合适,喃喃道:“阿弥陀佛!”

    夏流星岂能听不出清哑暗示,却丝毫不见羞恼。

    他淡然道:“要我猜么,我很为郭家担心呢。传言说,郭家仗着朝廷封赏,一心敛财,恣意欺压百姓,视人命为草芥。”

    一面说,一面眼看着清哑,等她愤怒驳斥。

    然而,清哑却道:“郭家真要这样,必遭天谴!!”

    夏流星轻笑道:“姑娘心性果然良善。”

    笑得轻飘飘的,连他自己也觉敷衍无味。

    因此又补充道:“若郭家人都像姑娘这般心性就好了。”

    清哑不理他含沙射影、误导人心的言辞,道:“不管什么阴谋,可以欺瞒世人眼目,却无法欺天,无法欺心,终有报应的时候!”

    她并非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佛。天道幽远,像一张天网罩住所有红尘中人。人们永远不知今日所行会有什么结果,又在何时显露这结果,为防患于未然,拼命掩盖真相。然天理昭彰,岂可掩盖!

    对夏流星,她心下不无惋惜:

    他本有大好的前程,却一意孤行,坚持走向不归路。

    她眼睁睁地看着,不能阻止。

    当然,他自己可不这么认为。

    无数堕落的人,不是不够聪明,相反,他们比寻常人聪明十倍、百倍。这聪明造就了才智,同样令**无限滋生。当他们的才智不足以遏制膨胀的**,便会被**控制。跌落,也就成为必然了!

    她仰望古老的银杏树,默默问:“你都看厌了吧!”

    夏流星也看着清哑,也自有一番心语:

    她这样纯真的女子,就不该抛头露面,就该被养在深宅呵护。她天真地以为世事世情都符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朝一日见证那些她眼中所谓的“恶人”活得恣意逍遥,会不会抱怨苍天不公呢?

    一切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

    想到这,他心中忽生不忍,不愿她见证这丑恶。

    可是在此之前,他先要征服她!

    一时两人都沉默不言。

    明媚的春光下,弥漫着沉闷的气息。

    这时,先去的小和尚转来,手里托了一小小茶盘,里面搁着一带盖茶盅,端了放在清哑面前。

    只有一盅,单给清哑的。

    杨里正和夏流星都不解,似乎这不是待客之意。

    老和尚并不解释,只示意清哑饮用。

    清哑便坐下,揭开杯盖,只见杯内盛着清亮的褐色茶汤,散发一股类似于板蓝根的味道,却又不同,带着丝丝甘甜,便端起来喝了一口。

    热热的一口下去,喉头鼻内都舒畅不少。

    她忙趁热一气都喝了,然后道:“多谢大师。”

    老和尚笑着点点头,没有过多谦辞。

    因这一杯药茶,打破了微妙的氛围。

    夏流星正要找些话来说,清哑却再次站了起来。

    她对老和尚和庙祝道:“我是来进香祈福的。这就拜吧。”

    庙祝听了,忙殷切地伸手延请,示意她进庙。

    清哑也不谦让,就投前走上石阶。

    夏流星和杨里正随后站起来,陪同前往。

    然清哑走到庙前平台上便止步,转过身,面对下面香客和村民道:“大家和我一同祈福吧。祈祷大靖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祈祷贪官伏法,吏治清明;祈祷风调雨顺,大家能过上好日子!”

    说完,又转过身去,端端正正跪下。

    就跪在庙门口,三叩首。

    下面“嗡”一声炸开了。

    人们兴奋不已:织女领着他们一块祈福,这便不同平常了。就听飒踏衣履轻响,夹着“扑通”跪地的声音, 并交头接耳的低议声,大声附和织女的口号声,混乱不一。

    然这混乱很快就平息了,都跪好了静听下文。

    不是低着头,都伸长了脖子看跪在庙门口那个女子。

    从石阶上往下看,只见密密层层的身影铺满庙前空地,一直延伸到场地边沿的槐树下、矮墙边,甚至延伸到各条通往观音庙的道路上。

    赵家兄弟和阮秀等人跪在第二级石阶上。

    他们本想跟清哑进庙,见清哑跪了,忙也就地跪下。

    这突发情形令庙祝有些措手不及,站在一旁不知该做什么。

    他忙看向老和尚。

    老和尚却很淡定,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

    庙祝忙也跟着念“阿弥陀佛”。

    夏流星略皱了下眉头,随即舒展开来,像无事人一样。

    他看向清哑,考虑是否随她一同祈祷。

    不等他做出决定,就见清哑俯身磕了个头后,直起身子双手合拢在胸前,朱唇微张,喊出一句话,清越如同泉石相激;又因为她秉持庄严肃穆的神情,显得虔诚而有力:

    祈求我大靖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下面静了会,忽然都醒悟过来,齐声高呼:

    祈求我大靖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并没有事先演练,居然声音颇为整齐。

    祈祷毕,又伏地磕头。

    是三叩首。

    跟前面郭织女学的。

    等这一轮过了,又一波来临,郭织女再喊:

    祈祷贪官伏法,吏治清明!

    这回众人有了准备,立即接上:

    祈求贪官伏法,吏治清明!

    然后再三叩首。

    又一波来临,郭织女再喊:

    祈祷上苍风调雨顺!

    众人跟着高呼:

    祈祷上苍风调雨顺!

    这情形……

    夏流星微眯双眼,不知为何,心里有些不舒服。

    他打消了下跪同清哑一起祈祷的念头,等她祈祷结束。

    然而他想错了,离结束早着呢。

    清哑居然又从头再喊起。

    众人也跟着再高呼。

    一遍遍地重复,声音越来越整齐划一,声势越来越浩大。最后,在那清越的声音引领下,呼号声直冲碧霄,气壮山河,声震天地!

    人人心潮澎拜,神情前所未有的庄重。

    波澜壮阔的场面却丝毫不显杂乱。

    古庙庄严肃穆,古树沧桑沉凝!

    老和尚不知何时团坐在清哑身边,低声念经。

    庙祝也带着庙里和尚跪坐下来念经。

    安详的念经声和雄浑的呼号奇异地融合。

    经声安抚人心,呼号激动人心。

    二者合一,红尘内外无分界!

    赵二哥骇然地望着前方女子——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他不用看夏流星,也能感知他的心理。

    夏流星的震撼毋庸置疑。

    无形中,他感觉一股威压,令他心悸。

    若他是不学无术的纨绔,面对此情此景只会嘲笑。可他饱读诗书,深知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更有唐朝太宗皇帝引申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尚且如此,更遑论官员。

    民心所向,莫过如此!

    当然,他并不以为之前对清哑的那番心思错了,但“民不与官斗”指的是一家一户百姓面对官员绝难占据上风,若这些蝼蚁般的民众集中起来,那力量则可撼天地,至少掀翻几个贪官没问题。

    他能不心悸吗!

    埠头不断有船经过,听见这样声势岂不好奇?

    既好奇,当停船靠岸,上来看个究竟。

    既上来了,便再难离开。

    他们一开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旁观,等弄明白是郭氏织女在领着大家进香祈福,且那祈福的呼号声极富感染力,不由自主的,他们便跟着跪下,叩首祈祷。

    于是,埠头船越停越多。

    于是,跪在观音庙前祈福的人铺天盖地。

    更有跪在远处的,低声将织女在五桥村遇袭的事说了出来,一传十,十传百,后来的人都知道了。

    不知哪个机灵的,在庙前大缸内燃上粗大香柱。

    轻烟袅袅中,这祈祷声更富感染力。

    夏流星如芒刺在背,又想不出什么法子阻止,因为祈祷内容并无任何不妥。正没得主意时,忽有被强烈窥视的感觉。抬眼一扫,全是叩首祈祷的人,不知偷窥视线从何而来。

    他更心惊了。

    本来今日之事太奇怪:五桥村并无认识他的人,他装扮也很普通,郭清哑怎会知道他在庙里,还直接找上门来和他对峙?

    看来此事并不简单。

    他悄悄对随从使了个眼色。

    那随从微不可查地向后移动。

    等移到众人关注不到的角落,趁着大家再一次低头叩首,迅速闪身避入一棵槐树后,再几次闪避,不见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火烧云一般,漫天晚霞。

    一个窈窕的身影从村路上飞速赶来,见跪的大片人影也不停步,在人群中左挪又跳,甚而纵身跃起,直奔庙门口。

    听见动静,别人还可,赵家两兄弟立即回头。

    等看清来人容貌,又若无其事地低下头继续祈祷。

    其他人就想看也来不及,只觉一阵风从身边刮过,再抬头只见个背影。便是背影,阮秀等人也一眼认出来了。顿时激动万分,更加卖力叩首祈祷,期望细妹也能从天而降。

    来人正是细腰,径直奔向清哑。

    总算她不莽撞,看见清哑安然无恙没有大叫。

    她也不管别人叩拜祈祷,自顾站到一旁,仿佛根本没离开过一样。正好整以暇地打量周围,忽一眼看见夏流星,双眼便瞪圆了。

    ******

    还是先传一章。下章预计有些晚,朋友们别等了,假日期间玩得累,早些睡吧,明早起来看。再呼唤保底月票,双倍拉的差距太吓人了!!!(未完待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水乡人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水乡人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水乡人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水乡人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