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2章 瓦肆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逍遥侯第1462章 瓦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中易背着手,走在大街上,沿途的人们络绎不绝,市民和商家之间的砍价之声,不绝于耳。

    仿佛听着世间最好听的音乐一般,李中易一边逛一边笑,心情显然异常之不错。

    偌大的一个强汉帝国,若想真正的一直强盛下去,无商不富的理念,必须根植于全体国民的脑海之中。

    作为近卫军副都指挥使兼亲牙营指挥使,张三正却完全没有欣赏街景的闲情逸致,他一直紧绷着心弦,时刻注意着周边的动静。

    不管是何原因,只要是李中易的安全稍微有个闪失,张三正这个第一责任人,必然逃不开干系。

    李中易沿着长街走了一段路,觉得口渴了,便随意找了家茶楼,走了进去。

    等李中易坐定之后,他见折御卿和郭孝诚都站在桌旁,便摆了摆手,笑道:“今天不讲那些虚礼,都坐吧。”

    郭孝诚毕竟矮着辈份,等折御卿先坐下之后,他才侧着身子,半边屁股挨着长条凳的边沿,稳稳的陪坐在李中易的右手边。

    张三正的怀里揣着申州绿茶,他只找茶博士要了壶开水,自己动手泡了壶茶,并亲自尝了几口,等了一刻钟之后,这才将茶盏双手捧到李中易的手边。

    李中易小饮了一口茶汤,嗯,张三正沏茶的手艺,水平越来越高了。

    李中易喜欢微服私访,张三正却始终担心他的安全问题,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分歧。

    “长胜,如今郑州的粮食价格,几何?”李中易放下手里茶盏,信口问折御卿郑州的粮食行情。

    这年月的知州们,在李中易的手底下,确实很难混日子。

    李中易的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考较折御卿,了解一下郑州的各种物价。

    折御卿知道李中易喜欢察问市场上的行情,他也早有准备,便拱手道:“梗米,一斗五文钱,一升五十文钱。南方的籼米比粳米,略贵一些,大约七文钱一斗……”

    听了折御卿的介绍,李中易不由暗暗点头,很显然,折御卿这个州官,十分熟悉本地的粮食行情,这才能够脱口而出。

    当然了,俗话说的好,兼听则明,李中易肯定会带着问题,去粮行询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李中易喜欢深入的体察民情,他手下的州县官们,哪个敢不去了解本地的物价呢?

    说白了,当着皇帝的面,结果是一问三不知,这种无能官员的官运,肯定是走到头了。

    “守中,郑州的西郊外,共有多少乡军?”李中易考过了折御卿之后,也没放过郭孝诚。

    郭孝诚略微一想,随即朗声答道:“除开今年刚刚除役的老弱病残,共有九千三百五十余人……”

    李中易频频点头,折御卿和郭孝诚两人,既是官二代,又有理政或治军的才干,这的确是一件令人的欣喜的事情。

    张三正暗中瞥了眼郭孝诚,他心里很清楚,郭孝诚刚才在码头之上,献上他亲手做的麻布鞋,已经算得上的开门红了。

    如今,郭孝诚随口能够说清楚郑州西郊外的乡军状况,显然再次加深了李中易对他的好印象。

    在茶楼里坐了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李中易又领着折御卿和郭孝诚,上街闲逛。

    忽然,李中易听见了丝竹和唱曲之声,他不由扭头看向折御卿。

    折御卿拱手笑道:“无商不福,所以臣鼓励各行各业努力赚钱,大白天也没禁止瓦肆营业。”

    李中易点点头,按照前朝的惯例,瓦肆之类的娱乐场所,只能在夜间开门营业。

    可是,郑州城中却允许瓦肆在大白天营业,这也算得上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了。

    整个强汉朝,疆域已经异常之辽阔,各地的情况又多有不同,地方政府采取多种形式繁荣市场,活跃经济,应该给予鼓励。

    冷不丁的,李中易忽然看见一家买刀剑的商铺,不由笑着问折御卿:“这也敢卖?不怕刁民拿来谋反?”

    折御卿拱手笑道:“盛唐之世,不禁刀剑,只禁甲胄,其心腹之患乃是边疆的蛮子逆贼。”

    李中易心里有数,折家以前的老地盘府州城中,也是不禁刀剑的买卖。所以,府州的民风异常之彪悍,敢战之士成千上万,这才能在险恶的西北地区存活下来。

    就目前而言,由于朝廷禁军普遍配备了火炮、鸡尾酒、回回炮和神臂弩,所以,李中易力排众议,允许民间持有刀和剑,只禁了甲胄。

    历代以来,敢于让民间拥有刀剑的朝代,都是十分自信的尚武时代。比如说,盛汉和盛唐时期便是如此。

    等隧发枪研发成功之后,李中易甚至会下令,连甲胄都不再禁止了,他就是如此的自信。

    说句大实话,自从皇权要下村的国策,被贯彻执行之后,李中易对于乡村的控制力度,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

    李中易心里很有数,越是天下承平日久,也就是武备松弛,战士不堪一战的崇文抑武时代。

    按照李中易的计划,他的儿子们,只要超过了十八岁之后,都必须进入军队里服役十年以上。

    在华夏的历史上,这又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创举!

    实际上,在欧洲国家,皇子和贵族的子弟们,都有从军的传统。

    李中易不过是照着葫芦画瓢罢了,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成为帝国的米蛀虫。

    另外,也只有在军中立下了战功,李中易的儿子们才有资格获得爵位。

    又转了一条街后,郑州最大的瓦肆——刘家瓦肆,不经意的出现在了李中易的面前。

    李中易笑了笑,说:“走,进去瞧瞧热闹去。”显得兴致很高。

    就折御卿和郭孝诚而言,只要李中易高兴,让他们俩做啥都心甘情愿。

    于是,李中易就在折御卿和郭孝诚等人的簇拥下,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刘家瓦肆。

    瓦肆是一个以数座乃至几十座勾栏组成的演艺集聚区,并吸附饮食、字画、书坊、卜卦、货药等商业店铺、摊点及露天卖艺的城市民俗娱乐圈。

    瓦肆里戏剧、杂技、相扑表演、皮影戏、木偶戏等以及货药、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各种生活娱乐服务项目在瓦肆里都应有尽有。

    郭孝诚主动掏钱买了门票之后,李中易和折御卿等人,这才可以入内玩耍。

    刚进入瓦肆,迎面就是一群人,围成了看杂耍表演的大圈子,挤得人山人海,叫好声不绝于耳。

    李中易见了热闹的场景,不由来了兴致,也跟着挤进了人群,和老百姓们一起凑个热闹。

    只见,场中一名壮汉,顺手拉过一杆长枪,倒转过来,用枪尖顶住了咽喉。壮汉逐渐发力,将长枪顶得弯曲成弓。

    人的咽喉部位,实在是比较娇嫩,别说是锋利的枪尖了,就算是钝器顶上去,只怕是要死人。

    “好,耍的好!”李中易明知道其中必定有诈,却楞是没看出其中猫腻来,不由拍手叫好。

    周围的人群,也纷纷叫好,却是振臂高呼,无人拍手鼓掌。

    李中易感受到四周诧异的眼神,仿佛看外星人一般,他随即明白过来,这年月的围观叫好,并不流行鼓掌。

    出了糗的李中易,装没看见众人的异样,摸了摸鼻子,接着袖手看杂耍。

    张三正心里怕得要命,如此的人多手杂,万一出个差池,那他可是百死莫赎了。

    只是,张三正也知道李中易的脾气,这个时候如果扫了皇帝的兴致,他很有可能被罚去刷马。

    李中易对身边的人,极少发脾气。即使是发了脾气,顶多也就罚去擦地、刷马、洗茅房之类的劳动,绝不可能拿鞭子抽人。

    偏偏,张三正等人不怕挨马鞭,却对刷马、洗茅房之类的劳动,深恶痛绝。

    李中易兴致勃勃的看罢了杂耍,又坐进了戏曲棚内,一边喝茶,一边看戏。

    以前,李中易对京剧有所了解,算得上是资深的票友。只是,今天台上的戏曲,说唱念打,看似很热闹,却既不是京剧,也不是豫剧,李中易压根就听不懂。

    陪着李中易看戏的折御卿和郭孝诚,他们俩哪有心思听戏,一门心思都在揣摩李中易的想法。

    可是,李中易早就修炼得喜怒不形于色,折御卿看了半天,也没琢磨出皇帝的心思。

    李中易听不懂戏,也没心思看戏,他其实暗中观察看戏的人群。

    此时的戏棚内,已是座无虚席。看戏的人们都津津有味的盯在台上,时不时的喝个彩,叫个好,甚至将一把铜钱洒到台上去。

    嗯,市民们有钱有闲,看样子啊,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的!

    没错,众人在看戏,李中易在关注着众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

    如今是大白天,看戏的人群却不老少。这就意味着,兜里有钱又有时间的城市居民,乐于参加贴近生活的娱乐活动。

    从这一点反推回来,在李中易推行的重商主义熏陶下,各个城市的市民群体,正在茁壮成长。

    就商业逻辑而言,市民群体越是庞大,商人们的生意也就越好做,就业的人口也就越多。

    这是好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逍遥侯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逍遥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