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宁致远派到博灵的两个小太监,不仅仅是去了解战备和战斗,他还存了抢功的心思。
卫国战争之前,中土的大军里,有内廷监军的存在,为的是帮助天家掌握军队。
但是到了后来,战事一起,不少监军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将领们怨声载道,光宗最终裁撤监军,不许太监们干涉军队运作。
唯一的特例就是,御林军里,要保留监军,不过主要也是负责后勤供应。
宁致远当然不敢给博灵派去监军,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博灵郡敢于出兵三湘,是跟御马监的扶持分不开的。
宁御马也不甘做幕后英雄,他很想抢功,但是还没途径,于是派了两个小太监随军,要求他们将所见所闻,都报到顺天来。
初开始,他是想派奥斯卡去的,但是奥公公表示,他放不下御马监这么多的活计——说穿了就是怕死,他认为派两个伶俐一点的太监过去就行了。
宁致远想一想也是,他用小奥用得还挺得手,没必要让这家伙去冒这无所谓的风险。
他派这俩小太监去,还迎合了天家的心理,少年天子也很想通过自己人,来了解三湘的真实战况。
跟大多数军方将领想的一样,博灵军入三湘,表现是菜鸟级别的,虽然仗了出其不意的进攻,打出一片天地来,但是作战经验远不如荆王的军队。
所幸的是,博灵军士气很高,因为对他们来说,此次出兵,等于是御敌于博灵之外——三湘黎庶的惨样,大家都知道了,在博灵也能看到流民营的流民,都是什么样的状况。
有高涨的气势,三路大军打得还是很有章法,三万人的东路军推进极快,目标就是威胁荆王的后路。
不过八万人的中路大军,就遇到了一系列的苦战,东路军的任务是穿插,同时在野战中歼灭对手,而中路军却是要负责扫清各个城池,直指荆王的大本营潭州。
西路军打得也不轻松,这主要是他们的人手太少,只有一万人,不但要攻城拔寨,还要帮中路军遮蔽右侧。
中路军打得很苦,同时还不能就地得到补给,荆王的军需仓库,都是一个个堡垒一般的据点,比打城池还难,而且他们一旦打下来,荆王的败军,那是真敢烧仓库。
荆王府这么做,实在太正常了,他不是天家,一旦这场作乱输了,什么都不会再属于他了,他还会留下军需资敌?
所以中路军只能靠着丁壮们携带的军姿度日,哪怕连就地征集都做不到——三湘郡被荆王祸害得太惨了。
荆王在三湘郡留守的军队不多,总共也不到十万人,他打得实在太狂放了,近二十万军队,全部用来打地盘了,对老巢看得都不是很紧。
王府可以驱使的丁壮,倒是有三四十万,不过战斗力太差,比博灵郡的新兵蛋子都差不止一条街,真要拉上去,就是拿人命做挡箭牌。
荆王不怕拿人命来换老巢安全,但是他一定要考虑,一旦丁壮被杀得太狠,三湘的黎庶肝胆俱裂之下,直接反戈一击,造反大业就完蛋了。
但是同时,荆王还不想撤回已经打出去的兵马,第一次打出去容易,撤回来再打出去,就真的不轻松了——毕竟这是打仗,不是逛商场。
所以荆王一边派军士抵挡,一边召集各路兵马,打算跟博灵中路军来一次大会战。
这个位面的战争,主要就是兵对兵将对将,荆王不考虑什么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他考虑的就是打掉中路军,打掉对方的嚣张气焰——要不然谁都敢跑到我面前撒野了。
御马监随军的两个小太监,却是不太看好这一仗,他们是真的感受到了,荆王阵营的正规军,比博灵军的新兵强不少。
他们汇报给宁御马的消息里,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如果咱们不做点什么,很可能荆王不需要调兵回援,就能将博灵人赶出三湘。
当然,他们也没说荆王就一定能打掉中路军,但是有这种可能,就足够了。
宁致远完全不愿意接受这种可能。
往大里说,荆王一旦造反成功,他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样的死法会比较体面和快捷。
具体到三湘攻略,他的功劳已经到手了,怎么可能坐视博灵人被打回去?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他来找天家,希望能调百粤的兵北上。
百粤还在三湘之南,两郡之间有大山阻隔,还有朱雀城在其中。
荆王没有南下攻击百粤,因为不但没意义,也没能力,百粤没有北上勤王,也是没能力。
不过百粤对朝廷,也不是一点支持都没有,百粤粮米充足,他们没有兵力北上,却是通过海路,向幽州郡运去了大批的粮草,也算是为平叛做出了贡献。
少年天子很是有点奇怪,“致远,百粤那点战力,如何能北上三湘?”
“他们北上,可以有效地减轻博灵军队的压力,”宁致远坚持自己的建议,“当初博灵南下三湘的时候,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我相信,百粤军队北上,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天家奇怪地看他一眼,“王志云在三湘,不是打得很好吗?你觉得他不行?”
宁致远当然不能说王志云不行,这时候,他跟王军役使是休戚与共的,他只能硬着头皮发话,“兵家之事,还是保险一点的好吧?”
“你不用说了,百粤北上,还要不要它供应粮米?”天家一摆手,直接拒绝了,“这兵家之事,致远你还差了一点……你有这心思,不如想如何让会稽军北上,端了襄王的后路。”
真不知道谁不知兵事!宁致远暗暗一咬牙,“天家圣明。”
圣明个毛线!会稽兵抵挡荆王还来不及,金陵还有一个态度暧昧的宁王,让会稽军北上——真是亏你想得出来。
宁致远劝谏未果,而博灵军在三湘,果然是遭遇了败绩。
荆王能临时凑出的兵马,也就三万余人,但是关键时候,荆王招揽的各地义勇,纷纷向东西两路扑去,阻碍他们回援中路。
而中路除了兵勇,荆王纳贤馆的贤士纷纷出动,组成了一支总数逾万的突击队。
这突击队不是士兵,而是一支一支各行其是的小战斗队伍,他们不能跟博灵的大军作战,但是隐藏在一边,逮着空子就冲上来厮杀一番,严重地打击了博灵军的士气。
如此纠缠了二十余天,博灵军里一支万余人的丁壮后勤队伍,终于在这样永无止境的打击下,四散溃逃了。
博灵军顿时乱了阵脚,一支由新兵蛋子组成的军队,哪怕士气很高,也最怕遭遇这样的意外,所谓的铁军,真的不是一天能练成的。
所幸的是,荆王的军队,也没有太多的战斗经验——他们只是训练的时间比较长。
因为荆王的军队没有及时发起攻击,给了中路军整顿的时间,而东路军三万人马得到消息,果断地抛开了跟自己缠斗的对手,驰援中路军。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两天就见了分晓,中路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不得不分兵两处,一路向博灵方向退去,一路向西路军靠了过去。
博灵郡方向,又来了一支三万人的生力军,收留了溃兵和丁壮,秩序井然地向后退去,荆王府倒是想继续追击,但是他们的兵力实在有限,不能趁乱追击,就只能目送对方离去。
博灵郡接应的军队,也没退回博灵去,而是在临近边界的地方,扎下了大营,算是楔进三湘的一颗钉子。
西路军本身就是一支一万人的偏军,打得很辛苦,攻城掠寨不说,还要为中路军的右翼。
所幸的是,正是因为打得辛苦,他们安营扎寨都很有章法,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向南推进。
在猛然地遇到中路军和东路军溃兵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乱了阵脚,直接将溃兵引到身后,直面追来的荆王大军。
荆王府在这一片的战场上,其实是以少打多以乱取胜,见到对方戒备森严,估计仓促之间讨不了好去,就停下了兵马整顿。
于是接下来的局面就是,两万荆王的兵马,对着四万多的博灵军队——其中三万多是跑没了建制的。
博灵军想要整军备战,但是荆王军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一日一夜之间,周遭就冒出了三四万人马,都是荆王府收编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军队,以及地方上的战兵。
面对这样的局势,博灵人做出了一个选择,“撤,撤到雷谷的地盘上!”
这是出兵前,王军役使曾经吩咐过的,此去三湘,打得顺也就罢了,打得不顺的话,往雷谷撤,那里有咱博灵人。
因为安置三湘流民的时候,博灵郡用了不少军队配合,所以大家从流民口中得知,三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雷谷,也在安置流民。
但是雷谷是否有博灵人,这就是大家不知道的了。
李永生三个字,在博灵中上层,或许有点名气,但是大多下面的人,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然而,此刻的博灵人,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赌一把,希望雷谷不但能庇护流民,还可以庇护朝廷军队。
(头晕得恨不得连躺几天,可是更新咋办?咬牙拼吧,召唤月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卫国战争之前,中土的大军里,有内廷监军的存在,为的是帮助天家掌握军队。
但是到了后来,战事一起,不少监军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将领们怨声载道,光宗最终裁撤监军,不许太监们干涉军队运作。
唯一的特例就是,御林军里,要保留监军,不过主要也是负责后勤供应。
宁致远当然不敢给博灵派去监军,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博灵郡敢于出兵三湘,是跟御马监的扶持分不开的。
宁御马也不甘做幕后英雄,他很想抢功,但是还没途径,于是派了两个小太监随军,要求他们将所见所闻,都报到顺天来。
初开始,他是想派奥斯卡去的,但是奥公公表示,他放不下御马监这么多的活计——说穿了就是怕死,他认为派两个伶俐一点的太监过去就行了。
宁致远想一想也是,他用小奥用得还挺得手,没必要让这家伙去冒这无所谓的风险。
他派这俩小太监去,还迎合了天家的心理,少年天子也很想通过自己人,来了解三湘的真实战况。
跟大多数军方将领想的一样,博灵军入三湘,表现是菜鸟级别的,虽然仗了出其不意的进攻,打出一片天地来,但是作战经验远不如荆王的军队。
所幸的是,博灵军士气很高,因为对他们来说,此次出兵,等于是御敌于博灵之外——三湘黎庶的惨样,大家都知道了,在博灵也能看到流民营的流民,都是什么样的状况。
有高涨的气势,三路大军打得还是很有章法,三万人的东路军推进极快,目标就是威胁荆王的后路。
不过八万人的中路大军,就遇到了一系列的苦战,东路军的任务是穿插,同时在野战中歼灭对手,而中路军却是要负责扫清各个城池,直指荆王的大本营潭州。
西路军打得也不轻松,这主要是他们的人手太少,只有一万人,不但要攻城拔寨,还要帮中路军遮蔽右侧。
中路军打得很苦,同时还不能就地得到补给,荆王的军需仓库,都是一个个堡垒一般的据点,比打城池还难,而且他们一旦打下来,荆王的败军,那是真敢烧仓库。
荆王府这么做,实在太正常了,他不是天家,一旦这场作乱输了,什么都不会再属于他了,他还会留下军需资敌?
所以中路军只能靠着丁壮们携带的军姿度日,哪怕连就地征集都做不到——三湘郡被荆王祸害得太惨了。
荆王在三湘郡留守的军队不多,总共也不到十万人,他打得实在太狂放了,近二十万军队,全部用来打地盘了,对老巢看得都不是很紧。
王府可以驱使的丁壮,倒是有三四十万,不过战斗力太差,比博灵郡的新兵蛋子都差不止一条街,真要拉上去,就是拿人命做挡箭牌。
荆王不怕拿人命来换老巢安全,但是他一定要考虑,一旦丁壮被杀得太狠,三湘的黎庶肝胆俱裂之下,直接反戈一击,造反大业就完蛋了。
但是同时,荆王还不想撤回已经打出去的兵马,第一次打出去容易,撤回来再打出去,就真的不轻松了——毕竟这是打仗,不是逛商场。
所以荆王一边派军士抵挡,一边召集各路兵马,打算跟博灵中路军来一次大会战。
这个位面的战争,主要就是兵对兵将对将,荆王不考虑什么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他考虑的就是打掉中路军,打掉对方的嚣张气焰——要不然谁都敢跑到我面前撒野了。
御马监随军的两个小太监,却是不太看好这一仗,他们是真的感受到了,荆王阵营的正规军,比博灵军的新兵强不少。
他们汇报给宁御马的消息里,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如果咱们不做点什么,很可能荆王不需要调兵回援,就能将博灵人赶出三湘。
当然,他们也没说荆王就一定能打掉中路军,但是有这种可能,就足够了。
宁致远完全不愿意接受这种可能。
往大里说,荆王一旦造反成功,他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样的死法会比较体面和快捷。
具体到三湘攻略,他的功劳已经到手了,怎么可能坐视博灵人被打回去?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他来找天家,希望能调百粤的兵北上。
百粤还在三湘之南,两郡之间有大山阻隔,还有朱雀城在其中。
荆王没有南下攻击百粤,因为不但没意义,也没能力,百粤没有北上勤王,也是没能力。
不过百粤对朝廷,也不是一点支持都没有,百粤粮米充足,他们没有兵力北上,却是通过海路,向幽州郡运去了大批的粮草,也算是为平叛做出了贡献。
少年天子很是有点奇怪,“致远,百粤那点战力,如何能北上三湘?”
“他们北上,可以有效地减轻博灵军队的压力,”宁致远坚持自己的建议,“当初博灵南下三湘的时候,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我相信,百粤军队北上,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天家奇怪地看他一眼,“王志云在三湘,不是打得很好吗?你觉得他不行?”
宁致远当然不能说王志云不行,这时候,他跟王军役使是休戚与共的,他只能硬着头皮发话,“兵家之事,还是保险一点的好吧?”
“你不用说了,百粤北上,还要不要它供应粮米?”天家一摆手,直接拒绝了,“这兵家之事,致远你还差了一点……你有这心思,不如想如何让会稽军北上,端了襄王的后路。”
真不知道谁不知兵事!宁致远暗暗一咬牙,“天家圣明。”
圣明个毛线!会稽兵抵挡荆王还来不及,金陵还有一个态度暧昧的宁王,让会稽军北上——真是亏你想得出来。
宁致远劝谏未果,而博灵军在三湘,果然是遭遇了败绩。
荆王能临时凑出的兵马,也就三万余人,但是关键时候,荆王招揽的各地义勇,纷纷向东西两路扑去,阻碍他们回援中路。
而中路除了兵勇,荆王纳贤馆的贤士纷纷出动,组成了一支总数逾万的突击队。
这突击队不是士兵,而是一支一支各行其是的小战斗队伍,他们不能跟博灵的大军作战,但是隐藏在一边,逮着空子就冲上来厮杀一番,严重地打击了博灵军的士气。
如此纠缠了二十余天,博灵军里一支万余人的丁壮后勤队伍,终于在这样永无止境的打击下,四散溃逃了。
博灵军顿时乱了阵脚,一支由新兵蛋子组成的军队,哪怕士气很高,也最怕遭遇这样的意外,所谓的铁军,真的不是一天能练成的。
所幸的是,荆王的军队,也没有太多的战斗经验——他们只是训练的时间比较长。
因为荆王的军队没有及时发起攻击,给了中路军整顿的时间,而东路军三万人马得到消息,果断地抛开了跟自己缠斗的对手,驰援中路军。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两天就见了分晓,中路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不得不分兵两处,一路向博灵方向退去,一路向西路军靠了过去。
博灵郡方向,又来了一支三万人的生力军,收留了溃兵和丁壮,秩序井然地向后退去,荆王府倒是想继续追击,但是他们的兵力实在有限,不能趁乱追击,就只能目送对方离去。
博灵郡接应的军队,也没退回博灵去,而是在临近边界的地方,扎下了大营,算是楔进三湘的一颗钉子。
西路军本身就是一支一万人的偏军,打得很辛苦,攻城掠寨不说,还要为中路军的右翼。
所幸的是,正是因为打得辛苦,他们安营扎寨都很有章法,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向南推进。
在猛然地遇到中路军和东路军溃兵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乱了阵脚,直接将溃兵引到身后,直面追来的荆王大军。
荆王府在这一片的战场上,其实是以少打多以乱取胜,见到对方戒备森严,估计仓促之间讨不了好去,就停下了兵马整顿。
于是接下来的局面就是,两万荆王的兵马,对着四万多的博灵军队——其中三万多是跑没了建制的。
博灵军想要整军备战,但是荆王军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一日一夜之间,周遭就冒出了三四万人马,都是荆王府收编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军队,以及地方上的战兵。
面对这样的局势,博灵人做出了一个选择,“撤,撤到雷谷的地盘上!”
这是出兵前,王军役使曾经吩咐过的,此去三湘,打得顺也就罢了,打得不顺的话,往雷谷撤,那里有咱博灵人。
因为安置三湘流民的时候,博灵郡用了不少军队配合,所以大家从流民口中得知,三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雷谷,也在安置流民。
但是雷谷是否有博灵人,这就是大家不知道的了。
李永生三个字,在博灵中上层,或许有点名气,但是大多下面的人,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然而,此刻的博灵人,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赌一把,希望雷谷不但能庇护流民,还可以庇护朝廷军队。
(头晕得恨不得连躺几天,可是更新咋办?咬牙拼吧,召唤月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