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三国时期三十六计[计计赏析](下)
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和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谨”。
刘琦病死,东吴立即派鲁肃出使刘备,以吊丧为名讨还荆州。在诸葛亮的运筹和安排下鲁肃此行的目的未达到,只讨回一张如同废纸般的文书。上面写了“暂借荆州,以后交付”的空话,鲁肃被逼无奈,还与刘备、诸葛亮三人一起在文书上画了押。周瑜对这一结果切齿顿足。正在这个时候,荆州方面传来刘备甘夫人去世的消息,周瑜一听,喜出望外。他立即设计了一个利用孙权之妹招赘并软禁刘备为人质,进而要挟诸葛亮等交还荆州的骗局。
当鲁肃带着周瑜这封信见到孙权以后,孙权立即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并指派吕范前往荆州提亲。刘备清楚周瑜的用心,面有难色。诸葛亮却稳操胜券,力劝刘备答应这门婚事。他充满自信地对刘备说:“周瑜虽然颇能用计,但他总难出我诸葛亮所料。只要我略施小计,管保令周瑜一筹莫展。我保证主公既得娇妻,荆州又万元一失。”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十月,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诸葛亮特派大将赵云带领500军卒随刘备前往东吴结亲。出发之前,诸葛亮交给赵云3个装有妙计的锦囊,并让他贴身收藏好,又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刘备一行到达东吴时,赵云拆视了第一个锦囊。于是他唤来500名兵卒,命令他们披红挂彩,到东吴都城南徐采买喜庆礼品和物件,逢人便说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弄得城中百姓人人皆知。孔明的锦囊妙计中还教刘备到东吴后首先拜访孙策、周瑜之妻“二乔”的父亲乔国老,刘备也按计而行。他牵羊担酒,往拜乔国老,叙说特来成亲之事。
乔国老得到这个消息后,便进宫向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道喜称贺。吴国太闻言大惊,一面派入去请孙权回话,一面派人到城中察看究竟。派出的人很快回来复命,说乔国老所言非虚,新人已在馆驿安歇,500名随行士卒也在城中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吴国太为此大吃一惊。等孙权到来时,吴国太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捶胸大哭。
孙权知道露了馅,只得如实道来。他说:“许婚乃周瑜之计。只是以招亲为名,赚来刘备,讨还荆州。若刘备不还荆州,就先除掉他。”国太一听,更加怒不可遏,她大骂周瑜说:“周瑜小子无计去取荆州,倒打起我女儿的主意,使出这美人计。如果真的杀了刘备,我女岂不成了望门寡,以后让她如何做人,怎的说亲?这岂不误了她的一生!”乔国者也从旁打边鼓,他说:“如用此计,即便是得到荆州,也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此事如何行得!”孙权被训得呆若木鸡,一时语塞。吴国太仍然怒气未消,还在不停地大骂周瑜。乔国老劝她说:“刘玄德乃汉朝皇室宗亲,倒不如顺水推舟,招他为婿,免得张扬出去丢丑。”孙权又不同意。正在孙权与乔国老争论不休的时候,国太又发下了话,她说:我明天要在甘露寺与刘备见面,亲自相亲。如不中意,任你们发落;如果中了我的意,我就作主将女儿嫁她。孙权奉行孝道,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乔国者又将孙权、吴国太要见的事情告诉了刘备,并教刘备好生留意。第二天,吴国太、孙权、乔国老等在甘露寺会见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就大喜过望,对乔国老说:“真吾婿也!”乔国老也说刘备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把刘备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这样,刘备与孙权之妹的婚事,就由国太作主当场敲定。
原来,孙坚的吴夫人生有四子,长子孙策,次子就是孙权。吴夫人之妹也嫁孙坚为次妻,孙坚次妻生有一子一女,其女名叫孙仁,也就是欲嫁刘备的孙权之妹。孙仁自幼尚好武事,常令侍婢击剑为乐。孙坚的吴夫人已经去世。甘露寺相亲的吴国太就是孙坚的次妻、吴夫人之妹。
刘备与孙仁成亲后,夫妻二人两情欢洽。孙权见弄假成真,又给周瑜去信问计。周瑜也真算得上智能之士,他很快又为孙权策划了盛筑宫室,多选美女,以此娱刘备之耳目,丧刘备之心志,并使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各置一方,分头对付的计谋。这一招还真见效,刘备在孙权布置好的温柔乡里,被声色所迷,再也不提回荆州的事情了。
眼看到了年终,刘备仍无归荆州的意思。赵云急忙按诸葛亮原来的交待,拆视了第二个锦囊。尔后,他按计而行,急见刘备,并告诉刘备说:“今早孔明使人来报,曹操正起兵50万,杀奔荆州,请主公速回。”刘备闻讯即与孙夫人密商,安排了利用元旦到江边遥祭祖先的机会脱离东吴的计划。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元旦,刘备与孙夫人禀明国太,声称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等人,便踏上回荆州的艰难路程。当孙权得知刘备已经离去的消息后,立即命将追赶。后来,他仍放心不下,又派出第二批人马,并将自己所佩宝剑赐于部将,命令他们一旦追上,先斩刘备与其妹孙仁。原来周瑜对刘备也早有提防,他也派出将领统率3000人马在去荆州的路上驻扎拦截。这样一来,刘备的处境就十分险恶,前有周瑜部下的堵截,后有孙权派出的两批追兵。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赵云在拆视了第三个锦囊之后,就搬出了孙夫人,孙夫人以国太爱女、孙权之妹的特殊身份,好歹对付了第一批追兵和周瑜布置的队伍。最后,刘备等终于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和接应下,化险为夷。正当刘备、诸葛亮等舍步登舟逆水而上的时候,又见周瑜亲自带领无数战船气势汹汹地追来。刘备等见状就弃船上岸,改乘车马前行。周瑜也穷追不舍,登岸继续追赶。当他追至黄州地界时,遭到了埋伏,关云长、黄忠、魏延等大将合力杀来,周瑜被打得大败。当周瑜下船逃命时,又听到岸上刘备的兵众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至此,自作聪明、争胜好强的周瑜的“美人计”破灭。他羞愧恼怒至极,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评析]
《六韬·六伐》中说,对于直接用武力难于征服的敌国,应“辅以淫乐,以广其忠,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及定”。意为助长敌国君主的享乐行为,扩大他的荒淫意趣。用大量的珠玉贿赂他,用美女讨好他。这样他就忘记与我作斗争。施展美人计在世界通用,“英雄难过美人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美人计在外交、商战、公共关系、广告、情报等方面都得以广泛的应用。
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这个计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在曹洪被马超战败,丢失潼关之后,曹操率领后续部队赶至潼关关前。在曹操与马超的首次交锋中,曹军溃败。马超统领庞德、马岱等,直入曹军,要亲自捉拿曹操。马超的凌厉攻势,迫使曹操“割须弃袍”,狼狈而逃。在危急之时,幸好曹洪赶到,才好歹保住了曹操的性命。曹操逃回大营后,一面传令坚守寨栅,不许出战;一面谋画击败马超、韩遂的计划。他责令徐晃引精兵4000径袭潼关后路河西,他自己则督军渡过渭水。然后,两路夹击,一举消灭马、韩诸部。马超得知曹军的意图后,主张抢占渭河北岸,遏制曹兵渡河。韩遂则主张按兵法中“兵半渡可击”的战术,陈兵南岸,待到曹军渡至一半时,乘机猛攻。他认为,此举足以使曹操大军皆死于渭河之内。这样,马超就采纳了韩遂的建议。当曹军部分精兵渡至北岸,曹操亲自带领百余名护卫军将坐于南岸,观看大军渡河时,马超突然率军杀至,冲到离曹操仅有百步的地方。在曹操生死在眼前的危急关头,曹操的虎卫军骁将许褚,扶起曹操急奔河边。他挟起曹操一跃就跳上离岸边一丈多远的船上,撑船向河心划去,曹操趴在许褚的脚下,狼狈至极。马超赶到河边后,见曹船已到河心,就弯弓搭箭,命令将士沿河向曹船猛射,刹那问,矢如雨急,船上的驾舟和护卫士卒几十人都应弦而倒;许褚一边用左手举起马鞍遮住如飞蝗般的来箭,护卫着曹操;一边用双腿夹着船舵,以右手使篙撑船。曹操与许褚处在危险之中,正当他两拼命挣扎之时,射来的箭突然越来越少。于是,许褚乘机快速将船划至北岸,使曹操再次死里逃生。原来当时的渭南县令丁斐正在南山之上,他看到马超的追杀使曹操时刻都有生命之虞。于是,他打开寨门,将所有的牛马驱赶出来。一时间,满山遍野到处是牛马,西凉兵见状,都回过头来争抢牛马,无心追赶狂逃的曹操,曹操也因此化险为夷。曹操上岸后,对前来拜见问安的诸将大笑说:“我今天差点被这些毛贼所困!”他问是谁用“纵牛马以诱敌”的妙计救了他?有人告诉他说是渭南县令丁斐。丁斐入见时,曹操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的良谋,我就会被贼所擒俘。”于是,他立即提拔丁斐为典军校尉。
[评析]
丁斐的纵牛马以诱敌,实际就是以利诱之的谋略,利益会使人的目标改变,利欲熏心使许多人迷失方向。诱的方法有多种,但应当明确的是应该以小利获大利,否则得不偿失,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评析]
此计名出自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采用分流的办法:或者打击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绕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围魏救赵”之计的奥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致力于抓住对方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把强敌分散、调动开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实击虚、避强攻弱、避锐击衰的战术。
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马超、韩遂统率20万大军,直抵关中重地长安。长安郡守钟繇一面布军抵御,一面向曹操报警。当西凉兵先锋马岱率15000众抢先到达时,不到一个回合,钟繇就大败而逃,率众退保长安城。马超等遂指挥大军将长安团团围定。因为长安乃西汉旧都,城固壕深,易守难攻。所以,西凉兵虽经10余日攻战,仍未能破城。在这种情况下,马超的部将庞德分析说:“长安城中多是盐碱地,不仅水不堪饮用,城内亦缺少柴草。大军已围困了十余日,城内军民俱已缺水少柴,不如暂且退军。”他主张马超改变长围硬攻的打法,并献上取城之计。马超一听大喜,立即挥军撤退。对西凉之军的突然退去,钟繇担心有诈,他派人哨探,见马超大军果然已经远去,这才放心。他下令大开城门,准许被围10余日的军民出城打柴取水。一连5天,城门大开。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到第五天,马超大军复来,受惊的军民又蜂拥奔入城内。钟繇仍关闭城门,坚守不出。当夜,在钟繇之弟钟进把守的西门内,约摸三更时分,突然火起。钟进急忙救火时,猛听大喝一声:“庞德在此!”他在措手不及中,被庞德一刀杀死。接着,庞德打开城门,马超、韩遂等的兵马杀入城中。慌乱之中,钟繇弃城从东门逃走,马超、韩遂等遂轻取长安。庞德此计是根据城中极端缺水少柴的实情,以撤军的方式麻痹钟繇,然后杂于入城的军民之中,混入城内,从内部下手,内外结合,拿下长安城。在中国漫长而丰富的战争史上,在夺取城池的斗争中,这种计谋曾被多次而成功地使用过,其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评析]
此计名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混水摸鱼原指趁水混伸手把鱼捉住,后泛指乘混乱之机获得本不应该有的利益。这是一种扎中取胜的计谋。“混水”是运用此计的必要条件。大凡水混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本来是混的,我方抓住时机“乱而取之”;二是水本来是清的,我方事先把水搅混,然后再有所图。后者的难度较大,但应用十分广泛。因为施行此计可以轻易达到目的,代价也较小。
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
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杀,孔明闻听十分震惊,便亲自统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张飞先行。张飞所到之处,蜀兵望风归顺。张飞到达雒城后,见到了刘备。刘备、张飞几次与雒城守将张任交锋,各有胜败,但雒城依旧在张任手中。
正在这时,孔明率人马来到雒城,询问了雒城的情况。降将吴懿说:“守将张任,是蜀郡人,很有胆略,不可轻敌。”孔明决定先捉张任,然后攻取雒城。
在雒城东有一座桥叫“金雁桥”。孔明骑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对黄忠、魏延说:“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丛,可以埋伏。魏延带领1000枪手伏在左面,单戮马上的敌兵;黄忠率1000刀手伏在右边,单砍敌兵的坐骑。杀散了敌军,张任必定从东面小路逃走。张飞率1000人马,埋伏在这条路边,擒捉张任。”接着,又令赵云埋伏在金雁桥北:“等我诱引张任过桥后,你就把桥拆断,然后列兵在桥北,使张任不敢往北走,逼他向南撤退,进我们的埋伏圈。”调兵遣将完毕后,孔明亲自去诱敌。
张任得知孔明前来攻城,忙教张翼等人守城,自己与卓膺分别率领前队和后队,出城退敌。孔明带着一支不整不齐的队伍,过金雁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坐四轮车,头戴纶巾,手摇羽扇。两边有100多骑兵簇拥着,远远地指着张任说:“曹操仗着百万军队,听到我的名声,吓得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敢不投降?”
张任见孔明军伍不齐整,在马上冷笑道:“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是有名无实。”说完,把枪一摆,率军一齐杀过来。孔明丢了四轮车,上马向桥后退走。张任从背后追赶过来,一直追过金雁桥。正在这时,只听一阵大喝,刘备从左边,严颜从右边,一齐冲杀过来。张任知道自己中计,急忙回军,却见金雁桥已被拆断。正想朝北退却,只见赵云率军隔岸摆开,于是不敢北去,直往南绕河逃走。
走了不到几里,到了芦苇丛杂的地方。魏延一军从芦苇丛中忽然出现,用长枪乱戳;黄忠一军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张任的骑军纷纷摔倒被俘。步兵见势不好,哪敢再来?张任只带着几十个骑兵往山路而退,正撞着等候在那里的张飞。张任正想夺路而逃,张飞大喊,一声,众军齐上,把张任活捉了。部将卓膺见张任中计,也早就投降了赵云。
张飞押着张任,来到刘备的帐中。孔明也在刘备身旁坐着。刘备对张任说:“蜀中的各位将领,纷纷望风而降,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张任怒目而视,叫喊说:“忠臣怎能事从两个主人呢?”刘备说:“你不识时务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张任说:“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后也会变节的。你快把我杀了吧!”刘备不忍杀他,张任破口大骂。孔明令人斩杀张任,保全他的名节。刘备感叹不已,让人收敛张任的尸首,葬在金雁桥旁,以表彰他的忠诚。
[评析]
设伏是军事上的一个常用的计谋。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伏击敌人的战例。设伏实际上是挖一个陷阱等着敌人来跳。孔明此计先是在熟悉地形的基础上,再以他本人聪慧的头脑,准确无误的算计,以及对兵法的熟谙,果断地采用了诱敌深入,切断退路,然后布置伏兵,请君入瓮的绝妙计策。
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淝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淝,与孙权接战。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三千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一百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成功!”
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那一百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
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
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
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
夜黑,声杂,曹兵惊慌之际,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奔跑进退之间,自相扰乱,十分狼狈。
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碰到人就杀。又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阻拦。[www.kanshu.Com]
曹操恐怕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
于是甘宁偷袭成功,一百名战士没一个受伤。回到吴军时,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欢呼“万岁”。孙权亲自出门迎接,赏赐众多。一时,甘宁声名大振。
[评析]
这一计谋是出其不意的应用。出其不意就是出乎敌人意料,就是敌人想都没有想到,所以能保证出师大捷。要想成功,打破俗套、一反常规并出乎常人预料,有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何况“创新”更是军事家最重要的素质。
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黄忠在定军山和曹将夏侯渊相遇,初战告捷。夏侯渊于是坚守山寨,不再出来交战,黄忠率领部队逼到定军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军山的地势,对黄忠说:“在定军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呕艰险,在这座山上,能够充分探察定军山夏侯渊的虚实。将军如果能攻占这座山,再攻打定军山就易如反掌了。”黄忠抬头看了看,见山顶比较平缓,山上人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这座山。“这天夜里,黄忠带领军士,趁着敌军防范松懈的时候,突然敲鼓鸣锣,一直杀上山顶。这座山是由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的,只有几百人。当时望见黄忠大批人马一拥而上,声势骇人,慌忙丢下营寨,逃下山去。黄忠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顶,正好和定军山相对立,地势特别优越。法正说:“将军可以驻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顶。等夏侯渊来进攻时,我举起白旗将军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备时,我就举起红旗,将军迅速地下山冲击曹军。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获胜。”黄忠听后,连说妙计,便带领大部人马在半山腰扎下营寨。
杜袭丢了山寨,逃回定军山,说黄忠夺取了对面的山顶。夏侯渊非常恼怒,说:“黄忠占领了对山,不由得我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他们的计谋,将军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夏侯渊说:“他占了我的对面山顶,观察我的军情虚实,我怎么能不出战呢?”张几次苦苦地劝阻,夏侯渊就是不听。
夏侯渊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心不在焉,不见丝毫锐气,大都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那种阵势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闪电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夏侯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黄忠的宝刀落下,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评析]
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篇文章还提出,“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隋归。”黄忠、法正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善于应变,占据有利地形,改变被动的态势,采用了“以逸待劳”的妙计。在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所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敌劳,使己逸,这是掌握作战主动权,伺机歼敌的法宝。
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谙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四出祁山,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间计,后主刘禅相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受诏书以后,仰天长叹道:“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还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轻视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难以得到这样的好机会了。”姜维问:“如果大军撤退,司马懿乘势追杀上来,该怎么办才好?”孔明说:“我们这次撤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这座大营。假设说营内只有一千士兵,却要掘两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军,都要添灶之后再出发。”杨仪问:“当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的办法,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要增灶?”孔明说:“司马懿善于用兵,他知道我们撤退,必然追赶,可他又必然会怀疑我们有埋伏,一定会在旧的军营内数一数灶的多少,看到咱们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还是没退,便存有疑惧,不敢追赶,我们便不会因退兵而遭受损失了。”于是传令退兵。
司马懿估计到他的反间计已经奏效,只等蜀兵撤退时便要追杀。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忽然得到报告,说蜀军大营已经空虚,人马都已撤去。马司懿因为知道孔明足智多谋,不敢轻易追赶,亲自率了百余名骑卫前来蜀军营地察看,教军士数数灶的数目,便回到自己的营寨中去了,第二天又教士兵赶到那个营内再一次查点灶数,士卒回来报告说:“这营内灶的数目,比原来又多了一分。”司马懿对众位将领说:“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谋,现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赶他们,必然中了他们的计;不如暂且退军,再作更好的打算。”于是他回师不再追赶。
孔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望成都从容进发。后来当地居民前来报告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并没见添兵,只见增灶。司马懿仰天长叹道:“孔明仿效虞诩的办法,瞒过我了,我的谋略还是不如他呀!”也率领大军返回洛阳。
[评析]
示形欺敌之法千变万化,目的是为了使敌产生错误的判断。要让敌人生疑,已之示形,要因时因地因敌而变。用兵双方,都求诡道,一方的诱敌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断失误为前提,关键看谁更棋高一着。高明的指挥员,总能在深入了解敌情我情等基础上,用示形之法诱敌生疑,使敌失误。
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两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吴虽已占领荆州,但形势是很严峻的,因为关羽现在力量尚强,荆州是其老巢,他的复夺之志正盛,双方一旦交手,结果实难预料。这时东吴大将吕蒙显示了他杰出的战略才能,他运用瓦解军心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关羽之军,并最终俘虏了关羽,从而使东吴在荆州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吕蒙占领荆州后,立刻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并且城中各级官吏,原封不动留任。他又将关羽家属专门保护起来,优厚供养。吕蒙的军令的确是严格无情的。他的一位同乡士卒因为拿了百姓的箬笠盖铠甲,被抓获,吕蒙说:“你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你既违反,当按军法。”当即推下斩首,自此三军震动,东吴兵士再也不敢骚扰百姓。过了几天,吕蒙又传下号令;凡随关羽出征的将士之家,按月供给粮米,有患病者,派医治疗。结果“军属”们对东吴感激涕零,个个安居不动。
再说关羽,一路之上气急败坏,他先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质问吕蒙的背信弃义。关羽使者到后,吕蒙亲自出城迎接,待以宾礼,并解释说奉上差遣,不得自主。设宴款待后,送使者回馆驿休息。这时随征将士的家属纷纷来使者处打探,并让使者传书传盲,都说家门无恙,衣食不缺。使者回军中后,将士们一听说家中安好、吕蒙照顾周到,个个都很欣喜,全无战心。
在行军的路上,关羽军中就有不少将士逃回荆州。及与东吴之军交战,吕蒙除了派几路兵马夹攻之外,又将城中将士的亲属都叫了出来,在山上喊话。四山之上,都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这样一来,关羽军心涣散,将士们都循声而去,无心作战。关羽喝止不住,军队不战自溃。关羽遂奔麦城。
小小麦城被围,无有外援,关羽突围不出,父子最终双双被擒。
[评析]
吕蒙击溃关羽这一战是“攻心战”的一个典范。中国古代兵法历来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军事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膑也指出:“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以自己之威猛与敌人硬拼图可取胜,但自己多少也得有牺牲;如果能以攻心为上,不费多少力气而令敌人自溃,这才能说是彻底的胜利。从兵力上看,吕蒙并不比关羽占优势,他的攻心战直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吕蒙这一攻心战,与楚汉相争时的“四面楚歌”之计颇为类似。
将计就计——曹操厚葬关羽头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和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大供牺牲,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
[评析]
孙权想嫁祸于曹操,但计谋被曹操手下识破,曹操将计就计,厚葬关羽,使得孙权的计谋破产,刘备还是要与孙权拼命。将计就计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吃苦头,而且往往苦头还是对手自己找的。
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刘备闻听关羽被杀,悲愤交加,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谏,亲自率领70多万大军出川伐吴。蜀军一路连战皆胜、势如破竹。东吴上下恐慌,孙权采用阚泽的建议,拜年轻小将陆逊为兵马大都督。陆逊受命于危难之际,沉着镇定、巧用智谋,最后用火攻一举击溃了刘备大军,从而改变了三国的局势。这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以弱胜强典型战例的“吴蜀彝陵之战”。
面对刘备的强盛攻势,陆逊采用了坚守不出、拖垮敌军的战术。他下令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得出兵迎战。这使得东吴一班急于出战复仇的将军大为不满,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嘲笑陆逊的书生懦弱,无奈陆逊有尚方宝剑在手,他们不得不从。刘备派老弱兵士在关前辱骂搦战,后面隐藏重兵,想诱敌深入,然后围而歼之。东吴将领被骂得火冒三丈,都请命出战,陆逊看出其中有诈,仍不让出战。刘备无奈,只好率大队人马出走。东吴将领见到武装齐备的蜀军经过,胆颤心惊,心中暗暗钦佩陆逊的胸有成竹。
当时正是酷暑盛夏,远道而来的蜀军既累又热,刘备久攻不下,只好傍山林下寨,待秋天再出击。陆逊见蜀军树栅相连,纵横700里下营,正中下怀。如此宿营,首尾兼顾,的确坚固,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最怕火攻。一旦火起,无法营救。陆逊正希望蜀军如此,以便他大显身手。当时的魏主曹五及远在成都看守大本营的诸葛亮都事先看到了这一点,诸葛亮前去通知已来不及,而曹石却想等东吴大胜追击时偷袭江东。
时机已到,陆逊却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首先进行了一次试兵,以骄敌志。他派末将淳于丹率5000兵马攻击敌营,这是东吴坚守以来的第一次出击,结果大败而归。刘备得胜,愈发轻视陆逊,不再警惕。第二天夜里,陆逊派主力来到时,蜀营已察觉先兆,刘备却毫不介意:“昨夜已杀尽,他们还敢再来吗?”陆逊首先在大营前后纵火,火借风势,蔓延开来,蜀兵大乱奔窜。陆逊的兵马四出夹攻,蜀军大败,死伤无数。幸而从川中赶来的赵云搭救了刘备,逃往白帝城。经此大劫,刘备一病不起,最终死于白帝城。
[评析]
火攻在军事中经常被应用。《孙子兵法》中专门有“火攻篇”。它将火攻分为五种:“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并指出“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时“火攻”还须有兵马的配合才能成功。
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刘备新亡,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想成就统一大业。这五路兵是:一、辽西(今辽宁义县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二、南蛮王孟获起兵10万,攻打益州(今云南晋宁东)、永昌(今云南保山)等郡;三、孙权起兵10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四、降将孟达起上庸兵10万,西攻汉中;五、曹军以大将军曹真率兵10万,攻打阳平关。50万兵马五路来犯,蜀国闻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这时诸葛亮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众君臣。后主刘禅亲自去亟相府探望,却见诸葛亮正在池边悠闲地观鱼。原来诸葛亮这几日正闭门考虑退兵之策,他告诉焦急万分的后主:“陛下不必忧心,四路大兵我已退了。惟东吴一路,我正考虑派谁作使者前去,退之容易!”刘禅一听大喜,这才放下心来。
真是神了!诸葛亮安居不动就能退数十万大军?原来诸葛亮不愿泄密,故瞒住了朝中百官,而他实际上已在运筹帷幄、暗里调动兵马,以不同方法去震慑各路兵马。诸葛亮究竟是怎样安然击退五路敌军的呢?
蜀大将马超世居西川,在羌人中威信极高,被称为“神威天将军”。诸葛亮星夜传檄,令马超伏四路奇兵,镇守西平关。西番兵出西平关,见到马超,不战自退,吓回去了。这是第一路兵马。
南蛮孟获兵马强悍,但他们生性多疑。诸葛亮派人飞报大将魏延,令他率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以疑兵之计阻击孟获。孟获见到蜀兵四出调动,以为主力兵马在此,撤退回洞了。这是第二路兵马。
叛将孟达,诸葛亮了解到他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故他派人送了一封李严的亲笔劝诫信给孟达。孟达接到信后,兵马走到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这是第四路兵马。
阳平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谴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守而不战。曹真率大军无法攻破,只好折道而回。这是第五路兵马。
关于第三路东吴之兵,诸葛亮后派邓芝为使者前去说项。邓芝从容不迫,向孙权陈述了联蜀对魏的利害,孙权为之所动,又见其它几路兵马都不战而败,他干脆没再发兵。
一场气势汹汹的五路兵马来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军师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于无形之中了。
[评析]
看起来十分强大的敌人被诸葛亮化于无形之中,这里他使用了“各个击破”的计谋。但各个击破的前提是了解每一个对手。诸葛亮对五路兵马有全面的了解,比如蛮兵的多疑、羌人的敬马超如神、东吴的首鼠两端、孟达的叛将心理、曹真进兵的天然障碍等,进而对症下药,所以能“药到病除”。这里应该说还有一个知己知彼的战略素养的问题。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先发制人——司马懿奇兵破孟达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评析]
先发制人,是说先动手就能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战争中最讲先发制人,《兵经百字·上卷智部·先》云:“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经矣。”
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评析]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
在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用装神弄鬼之计割取了陇上的麦子,以充军粮,又在卤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伏击了司马懿,并大败魏的西凉援兵。但是驻守永安(今四川奉节)、负责供应大军粮草的李严,却因军粮筹措不好,害怕诸葛亮怪罪,就假造了东吴要进攻蜀国的消息,派人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得到报告后,很是吃惊,为避免被东吴抄了大本营,他下令马上撤军回国。他先命驻守祁山大寨的兵马退回西川,然后又令杨仪、马忠领兵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北)和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两处埋伏,约定炮声为号,塞断道路,两下夹击追兵,又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又在卤城虚设旗号,然后大军向木门道撤退。
当巡哨兵把蜀军撤退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懿时,司马懿高兴地说:“现在诸葛亮已经撤退,谁敢去追?”司马懿手下大将张郃要求领兵追击,但司马懿却说:“你性子太急躁,不能让你去。”张郃不服地说:“都督出兵之时,已命我为先锋。现在正是杀敌立功之时,你却又不用我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司马懿说:“蜀军现在撤退,一定会在险阻之处设下埋伏,只有十分仔细的人,才可以去追击他们。”张郃又说:“这点我也晓得,请都督不必挂虑。”司马懿只得说:“这是你自己要去的,到时可不要追悔。”张郃奋然说:“大丈夫理当舍身报国,我虽万死也不会悔恨。”司马懿无法,只好说:“你既然坚持要去,那就带领五千兵马先行,再让魏平率二万部队押后,以防埋伏,我再率三千人在后面接应。”
张郃领命之后,火速率兵追赶蜀兵。走到30余里,忽然背后一声大喊,树林中闪出一支人马,为首大将乃是魏延,张郃一见大怒,引兵交锋,战不几个回合,魏延就大败而逃。张郃引兵又追,又行30余里,并未遇到伏兵,张郃很得意,领兵不停地赶来,哪知刚转过山坡,迎面又遇到蜀将关兴,双方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关兴也大败而退,张郃见之,随后又追。追到一片密林中时,张郃担心有兵埋伏,就下令士兵四下哨探,哪知一个伏兵也没有,就又放心追赶上来。没想到此时魏延已抄在前面拦截,双方又战,没有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败,张郃大怒,挥兵急追,却又被关兴抄在前面,张郃一见,更加恼火,拍马上前来战关兴,关兴不敌,大败而走。蜀军还丢弃了许多衣甲辎重,魏兵一见,都下马争抢。就这样,魏延和关兴轮番阻截,且退且战,惹得张郃大怒,只是奋力追赶。
到得傍晚时分,追到木门道口,魏延又拨回马来,高声大骂道:“张郃逆贼,我本不与你相抗,你却只顾赶来,现在我就和你决一死战。”张郃听了,心头不禁火起,挺枪骤马,直取魏延,魏延也挥刀来迎。打了十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得大败,只得丢盔弃甲,带领败兵向木门道中逃去,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大败而逃,于是不加思考,就骤马赶来。此时天色已晚,木门道中漆黑一片。正追之间,只听一声炮响,西边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不断滚落下来,塞断了前面的山路。张郃大惊,心知中计,急忙后退,哪知后面的山道也被木石塞断,只剩下中间一段空地,两边都是峭壁,张郃被堵在中间,进退无路。忽然一声梆子响,西边山上万箭齐发,张郃和手下100多个部将都被射死在木门道中,随后赶来的魏军也大败而回。
[评析]
诸葛亮在此计中,充分抓住了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地形,二是充分激怒骄纵敌人,使对手麻痹大意,轻兵冒进,脱离后续部队,然后在有利的地形下伏击敌人。《孙子兵法·地形篇》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地形是用兵的重要辅助条件,判断敌情,掌握主动,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再去作战,就必然会胜利,否则就会失败。但最重要的还是人谋,因为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想办法诱敌钻入圈套,才能最后取胜。
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六出祁山时,孔明自己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战,魏兵绝不出营应战。孔明便取来一套妇人穿的服装,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不敢隐瞒,便将来人引入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有妇女服装一套,还有一封信,拆开信一看,见上面写道:
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
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表面上却故作镇静,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了妇人吗?”当即接受下来,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军的众将得知这事情之后,无不气愤,来到大帐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请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以决胜负。”马司懿说:“我并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忍受侮辱,无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坚守不战,如果现在轻率出战,便是违抗国君命令了。”众将还是愤怒难平。司马懿说:“你们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批准以后,大家同心协力迎敌,你们看怎么样?”众将都答应了。
司马懿便写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肥军前,奏闻皇帝曹睿。曹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臣才能低下,而责任重大,陛下曾经明确指示,令臣坚守不战,等待蜀人自己败亡;无奈诸葛亮送来一身妇人服装,将臣视作妇人,耻辱太重了!臣谨预先奏请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
曹睿看完后,对众大臣说:“司马懿既已坚守不出,为什么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必定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番侮辱,众将愤怒,才故意上了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以遏制一下众将求战的心情。”曹睿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节,到渭水北岸司马懿大营传旨,不许出战。司马懿迎接谓书到大帐之中,辛毗当众宣读道:“如果再有人胆敢提出迎战,便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好按圣旨的意思去办。
[评析]
这个故事是对“激将法”的一个“反动”,司马懿能忍受侮辱,坚持到底,显示出一个谋略家的卓越见地。兵法上说,不战在我。也就是说,一旦遇到形势于己不利的情况,战与不战的权利在自己手中,此时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应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个成功的英雄应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
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襄平城下。由于魏军都泡在雨水之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见状就向司马懿建议说:“雨水不住,整个军营中泥泞不堪,军营应当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听后怒道:“擒获公孙渊只在旦夕,怎么可以移营?如果再有人说移营立斩不赦!”裴景诺诺而退。过了一阵,右都督仇连又来告诉说:“军士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请太尉移营高处。”司马懿听罢大怒,厉声说道:“我军令已发,你胆敢故意违抗!”即令推出斩首,把首级悬于辕门之外,三军军心为之震慑。
司马懿又令南寨人马暂退20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放牧牛马。部将陈群疑惑不解地向司马懿问道:“从前太尉您攻打叛将孟达时,兵分八路,八日赶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城下,很快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4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我真不知太尉打的是什么主意?”司马懿笑着说道:“您是不知兵法。从前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后来,公孙渊果然率残兵败将突围,被司马懿生擒了。
[评析]
司马懿在速战破孟达和缓战平辽东这两次军事行动中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法。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一书中赞叹道:“八日而取上庸,则以速而神;百日而取襄平,则以迟胜。”“有势不同而事亦不同者:敌粮多而我粮少,则八日而取上庸;敌粮少而我粮多,则百日而后拔襄平是也。或速或迟,随时而易,变化无常,读此可以悟兵法。”但无论速战还是缓战,都要示指挥者能够统筹全局,根据实际情况,不为局部或一时的小利所动。在我方准备尚未充分时,为争取更大的胜利,应采取缓战计策,一但时机成熟,应当机立断速战速决。
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仲仲,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评析]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智谋故事的核心在于一个“避”字,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这种谋略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从时间上分为防患于未然和补救于事后,可以从态度分为积极遏制和消极避让,可以从手段上分为正当和担曲。“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和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谨”。
刘琦病死,东吴立即派鲁肃出使刘备,以吊丧为名讨还荆州。在诸葛亮的运筹和安排下鲁肃此行的目的未达到,只讨回一张如同废纸般的文书。上面写了“暂借荆州,以后交付”的空话,鲁肃被逼无奈,还与刘备、诸葛亮三人一起在文书上画了押。周瑜对这一结果切齿顿足。正在这个时候,荆州方面传来刘备甘夫人去世的消息,周瑜一听,喜出望外。他立即设计了一个利用孙权之妹招赘并软禁刘备为人质,进而要挟诸葛亮等交还荆州的骗局。
当鲁肃带着周瑜这封信见到孙权以后,孙权立即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并指派吕范前往荆州提亲。刘备清楚周瑜的用心,面有难色。诸葛亮却稳操胜券,力劝刘备答应这门婚事。他充满自信地对刘备说:“周瑜虽然颇能用计,但他总难出我诸葛亮所料。只要我略施小计,管保令周瑜一筹莫展。我保证主公既得娇妻,荆州又万元一失。”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十月,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诸葛亮特派大将赵云带领500军卒随刘备前往东吴结亲。出发之前,诸葛亮交给赵云3个装有妙计的锦囊,并让他贴身收藏好,又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刘备一行到达东吴时,赵云拆视了第一个锦囊。于是他唤来500名兵卒,命令他们披红挂彩,到东吴都城南徐采买喜庆礼品和物件,逢人便说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弄得城中百姓人人皆知。孔明的锦囊妙计中还教刘备到东吴后首先拜访孙策、周瑜之妻“二乔”的父亲乔国老,刘备也按计而行。他牵羊担酒,往拜乔国老,叙说特来成亲之事。
乔国老得到这个消息后,便进宫向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道喜称贺。吴国太闻言大惊,一面派入去请孙权回话,一面派人到城中察看究竟。派出的人很快回来复命,说乔国老所言非虚,新人已在馆驿安歇,500名随行士卒也在城中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吴国太为此大吃一惊。等孙权到来时,吴国太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捶胸大哭。
孙权知道露了馅,只得如实道来。他说:“许婚乃周瑜之计。只是以招亲为名,赚来刘备,讨还荆州。若刘备不还荆州,就先除掉他。”国太一听,更加怒不可遏,她大骂周瑜说:“周瑜小子无计去取荆州,倒打起我女儿的主意,使出这美人计。如果真的杀了刘备,我女岂不成了望门寡,以后让她如何做人,怎的说亲?这岂不误了她的一生!”乔国者也从旁打边鼓,他说:“如用此计,即便是得到荆州,也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此事如何行得!”孙权被训得呆若木鸡,一时语塞。吴国太仍然怒气未消,还在不停地大骂周瑜。乔国老劝她说:“刘玄德乃汉朝皇室宗亲,倒不如顺水推舟,招他为婿,免得张扬出去丢丑。”孙权又不同意。正在孙权与乔国老争论不休的时候,国太又发下了话,她说:我明天要在甘露寺与刘备见面,亲自相亲。如不中意,任你们发落;如果中了我的意,我就作主将女儿嫁她。孙权奉行孝道,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乔国者又将孙权、吴国太要见的事情告诉了刘备,并教刘备好生留意。第二天,吴国太、孙权、乔国老等在甘露寺会见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就大喜过望,对乔国老说:“真吾婿也!”乔国老也说刘备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把刘备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这样,刘备与孙权之妹的婚事,就由国太作主当场敲定。
原来,孙坚的吴夫人生有四子,长子孙策,次子就是孙权。吴夫人之妹也嫁孙坚为次妻,孙坚次妻生有一子一女,其女名叫孙仁,也就是欲嫁刘备的孙权之妹。孙仁自幼尚好武事,常令侍婢击剑为乐。孙坚的吴夫人已经去世。甘露寺相亲的吴国太就是孙坚的次妻、吴夫人之妹。
刘备与孙仁成亲后,夫妻二人两情欢洽。孙权见弄假成真,又给周瑜去信问计。周瑜也真算得上智能之士,他很快又为孙权策划了盛筑宫室,多选美女,以此娱刘备之耳目,丧刘备之心志,并使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各置一方,分头对付的计谋。这一招还真见效,刘备在孙权布置好的温柔乡里,被声色所迷,再也不提回荆州的事情了。
眼看到了年终,刘备仍无归荆州的意思。赵云急忙按诸葛亮原来的交待,拆视了第二个锦囊。尔后,他按计而行,急见刘备,并告诉刘备说:“今早孔明使人来报,曹操正起兵50万,杀奔荆州,请主公速回。”刘备闻讯即与孙夫人密商,安排了利用元旦到江边遥祭祖先的机会脱离东吴的计划。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元旦,刘备与孙夫人禀明国太,声称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等人,便踏上回荆州的艰难路程。当孙权得知刘备已经离去的消息后,立即命将追赶。后来,他仍放心不下,又派出第二批人马,并将自己所佩宝剑赐于部将,命令他们一旦追上,先斩刘备与其妹孙仁。原来周瑜对刘备也早有提防,他也派出将领统率3000人马在去荆州的路上驻扎拦截。这样一来,刘备的处境就十分险恶,前有周瑜部下的堵截,后有孙权派出的两批追兵。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赵云在拆视了第三个锦囊之后,就搬出了孙夫人,孙夫人以国太爱女、孙权之妹的特殊身份,好歹对付了第一批追兵和周瑜布置的队伍。最后,刘备等终于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和接应下,化险为夷。正当刘备、诸葛亮等舍步登舟逆水而上的时候,又见周瑜亲自带领无数战船气势汹汹地追来。刘备等见状就弃船上岸,改乘车马前行。周瑜也穷追不舍,登岸继续追赶。当他追至黄州地界时,遭到了埋伏,关云长、黄忠、魏延等大将合力杀来,周瑜被打得大败。当周瑜下船逃命时,又听到岸上刘备的兵众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至此,自作聪明、争胜好强的周瑜的“美人计”破灭。他羞愧恼怒至极,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评析]
《六韬·六伐》中说,对于直接用武力难于征服的敌国,应“辅以淫乐,以广其忠,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及定”。意为助长敌国君主的享乐行为,扩大他的荒淫意趣。用大量的珠玉贿赂他,用美女讨好他。这样他就忘记与我作斗争。施展美人计在世界通用,“英雄难过美人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美人计在外交、商战、公共关系、广告、情报等方面都得以广泛的应用。
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这个计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在曹洪被马超战败,丢失潼关之后,曹操率领后续部队赶至潼关关前。在曹操与马超的首次交锋中,曹军溃败。马超统领庞德、马岱等,直入曹军,要亲自捉拿曹操。马超的凌厉攻势,迫使曹操“割须弃袍”,狼狈而逃。在危急之时,幸好曹洪赶到,才好歹保住了曹操的性命。曹操逃回大营后,一面传令坚守寨栅,不许出战;一面谋画击败马超、韩遂的计划。他责令徐晃引精兵4000径袭潼关后路河西,他自己则督军渡过渭水。然后,两路夹击,一举消灭马、韩诸部。马超得知曹军的意图后,主张抢占渭河北岸,遏制曹兵渡河。韩遂则主张按兵法中“兵半渡可击”的战术,陈兵南岸,待到曹军渡至一半时,乘机猛攻。他认为,此举足以使曹操大军皆死于渭河之内。这样,马超就采纳了韩遂的建议。当曹军部分精兵渡至北岸,曹操亲自带领百余名护卫军将坐于南岸,观看大军渡河时,马超突然率军杀至,冲到离曹操仅有百步的地方。在曹操生死在眼前的危急关头,曹操的虎卫军骁将许褚,扶起曹操急奔河边。他挟起曹操一跃就跳上离岸边一丈多远的船上,撑船向河心划去,曹操趴在许褚的脚下,狼狈至极。马超赶到河边后,见曹船已到河心,就弯弓搭箭,命令将士沿河向曹船猛射,刹那问,矢如雨急,船上的驾舟和护卫士卒几十人都应弦而倒;许褚一边用左手举起马鞍遮住如飞蝗般的来箭,护卫着曹操;一边用双腿夹着船舵,以右手使篙撑船。曹操与许褚处在危险之中,正当他两拼命挣扎之时,射来的箭突然越来越少。于是,许褚乘机快速将船划至北岸,使曹操再次死里逃生。原来当时的渭南县令丁斐正在南山之上,他看到马超的追杀使曹操时刻都有生命之虞。于是,他打开寨门,将所有的牛马驱赶出来。一时间,满山遍野到处是牛马,西凉兵见状,都回过头来争抢牛马,无心追赶狂逃的曹操,曹操也因此化险为夷。曹操上岸后,对前来拜见问安的诸将大笑说:“我今天差点被这些毛贼所困!”他问是谁用“纵牛马以诱敌”的妙计救了他?有人告诉他说是渭南县令丁斐。丁斐入见时,曹操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的良谋,我就会被贼所擒俘。”于是,他立即提拔丁斐为典军校尉。
[评析]
丁斐的纵牛马以诱敌,实际就是以利诱之的谋略,利益会使人的目标改变,利欲熏心使许多人迷失方向。诱的方法有多种,但应当明确的是应该以小利获大利,否则得不偿失,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评析]
此计名出自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采用分流的办法:或者打击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绕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围魏救赵”之计的奥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致力于抓住对方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把强敌分散、调动开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实击虚、避强攻弱、避锐击衰的战术。
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马超、韩遂统率20万大军,直抵关中重地长安。长安郡守钟繇一面布军抵御,一面向曹操报警。当西凉兵先锋马岱率15000众抢先到达时,不到一个回合,钟繇就大败而逃,率众退保长安城。马超等遂指挥大军将长安团团围定。因为长安乃西汉旧都,城固壕深,易守难攻。所以,西凉兵虽经10余日攻战,仍未能破城。在这种情况下,马超的部将庞德分析说:“长安城中多是盐碱地,不仅水不堪饮用,城内亦缺少柴草。大军已围困了十余日,城内军民俱已缺水少柴,不如暂且退军。”他主张马超改变长围硬攻的打法,并献上取城之计。马超一听大喜,立即挥军撤退。对西凉之军的突然退去,钟繇担心有诈,他派人哨探,见马超大军果然已经远去,这才放心。他下令大开城门,准许被围10余日的军民出城打柴取水。一连5天,城门大开。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到第五天,马超大军复来,受惊的军民又蜂拥奔入城内。钟繇仍关闭城门,坚守不出。当夜,在钟繇之弟钟进把守的西门内,约摸三更时分,突然火起。钟进急忙救火时,猛听大喝一声:“庞德在此!”他在措手不及中,被庞德一刀杀死。接着,庞德打开城门,马超、韩遂等的兵马杀入城中。慌乱之中,钟繇弃城从东门逃走,马超、韩遂等遂轻取长安。庞德此计是根据城中极端缺水少柴的实情,以撤军的方式麻痹钟繇,然后杂于入城的军民之中,混入城内,从内部下手,内外结合,拿下长安城。在中国漫长而丰富的战争史上,在夺取城池的斗争中,这种计谋曾被多次而成功地使用过,其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评析]
此计名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混水摸鱼原指趁水混伸手把鱼捉住,后泛指乘混乱之机获得本不应该有的利益。这是一种扎中取胜的计谋。“混水”是运用此计的必要条件。大凡水混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本来是混的,我方抓住时机“乱而取之”;二是水本来是清的,我方事先把水搅混,然后再有所图。后者的难度较大,但应用十分广泛。因为施行此计可以轻易达到目的,代价也较小。
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
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杀,孔明闻听十分震惊,便亲自统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张飞先行。张飞所到之处,蜀兵望风归顺。张飞到达雒城后,见到了刘备。刘备、张飞几次与雒城守将张任交锋,各有胜败,但雒城依旧在张任手中。
正在这时,孔明率人马来到雒城,询问了雒城的情况。降将吴懿说:“守将张任,是蜀郡人,很有胆略,不可轻敌。”孔明决定先捉张任,然后攻取雒城。
在雒城东有一座桥叫“金雁桥”。孔明骑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对黄忠、魏延说:“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丛,可以埋伏。魏延带领1000枪手伏在左面,单戮马上的敌兵;黄忠率1000刀手伏在右边,单砍敌兵的坐骑。杀散了敌军,张任必定从东面小路逃走。张飞率1000人马,埋伏在这条路边,擒捉张任。”接着,又令赵云埋伏在金雁桥北:“等我诱引张任过桥后,你就把桥拆断,然后列兵在桥北,使张任不敢往北走,逼他向南撤退,进我们的埋伏圈。”调兵遣将完毕后,孔明亲自去诱敌。
张任得知孔明前来攻城,忙教张翼等人守城,自己与卓膺分别率领前队和后队,出城退敌。孔明带着一支不整不齐的队伍,过金雁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坐四轮车,头戴纶巾,手摇羽扇。两边有100多骑兵簇拥着,远远地指着张任说:“曹操仗着百万军队,听到我的名声,吓得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敢不投降?”
张任见孔明军伍不齐整,在马上冷笑道:“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是有名无实。”说完,把枪一摆,率军一齐杀过来。孔明丢了四轮车,上马向桥后退走。张任从背后追赶过来,一直追过金雁桥。正在这时,只听一阵大喝,刘备从左边,严颜从右边,一齐冲杀过来。张任知道自己中计,急忙回军,却见金雁桥已被拆断。正想朝北退却,只见赵云率军隔岸摆开,于是不敢北去,直往南绕河逃走。
走了不到几里,到了芦苇丛杂的地方。魏延一军从芦苇丛中忽然出现,用长枪乱戳;黄忠一军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张任的骑军纷纷摔倒被俘。步兵见势不好,哪敢再来?张任只带着几十个骑兵往山路而退,正撞着等候在那里的张飞。张任正想夺路而逃,张飞大喊,一声,众军齐上,把张任活捉了。部将卓膺见张任中计,也早就投降了赵云。
张飞押着张任,来到刘备的帐中。孔明也在刘备身旁坐着。刘备对张任说:“蜀中的各位将领,纷纷望风而降,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张任怒目而视,叫喊说:“忠臣怎能事从两个主人呢?”刘备说:“你不识时务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张任说:“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后也会变节的。你快把我杀了吧!”刘备不忍杀他,张任破口大骂。孔明令人斩杀张任,保全他的名节。刘备感叹不已,让人收敛张任的尸首,葬在金雁桥旁,以表彰他的忠诚。
[评析]
设伏是军事上的一个常用的计谋。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伏击敌人的战例。设伏实际上是挖一个陷阱等着敌人来跳。孔明此计先是在熟悉地形的基础上,再以他本人聪慧的头脑,准确无误的算计,以及对兵法的熟谙,果断地采用了诱敌深入,切断退路,然后布置伏兵,请君入瓮的绝妙计策。
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淝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淝,与孙权接战。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三千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一百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成功!”
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那一百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
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
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
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
夜黑,声杂,曹兵惊慌之际,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奔跑进退之间,自相扰乱,十分狼狈。
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碰到人就杀。又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阻拦。[www.kanshu.Com]
曹操恐怕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
于是甘宁偷袭成功,一百名战士没一个受伤。回到吴军时,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欢呼“万岁”。孙权亲自出门迎接,赏赐众多。一时,甘宁声名大振。
[评析]
这一计谋是出其不意的应用。出其不意就是出乎敌人意料,就是敌人想都没有想到,所以能保证出师大捷。要想成功,打破俗套、一反常规并出乎常人预料,有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何况“创新”更是军事家最重要的素质。
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黄忠在定军山和曹将夏侯渊相遇,初战告捷。夏侯渊于是坚守山寨,不再出来交战,黄忠率领部队逼到定军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军山的地势,对黄忠说:“在定军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呕艰险,在这座山上,能够充分探察定军山夏侯渊的虚实。将军如果能攻占这座山,再攻打定军山就易如反掌了。”黄忠抬头看了看,见山顶比较平缓,山上人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这座山。“这天夜里,黄忠带领军士,趁着敌军防范松懈的时候,突然敲鼓鸣锣,一直杀上山顶。这座山是由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的,只有几百人。当时望见黄忠大批人马一拥而上,声势骇人,慌忙丢下营寨,逃下山去。黄忠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顶,正好和定军山相对立,地势特别优越。法正说:“将军可以驻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顶。等夏侯渊来进攻时,我举起白旗将军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备时,我就举起红旗,将军迅速地下山冲击曹军。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获胜。”黄忠听后,连说妙计,便带领大部人马在半山腰扎下营寨。
杜袭丢了山寨,逃回定军山,说黄忠夺取了对面的山顶。夏侯渊非常恼怒,说:“黄忠占领了对山,不由得我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他们的计谋,将军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夏侯渊说:“他占了我的对面山顶,观察我的军情虚实,我怎么能不出战呢?”张几次苦苦地劝阻,夏侯渊就是不听。
夏侯渊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心不在焉,不见丝毫锐气,大都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那种阵势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闪电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夏侯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黄忠的宝刀落下,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评析]
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篇文章还提出,“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隋归。”黄忠、法正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善于应变,占据有利地形,改变被动的态势,采用了“以逸待劳”的妙计。在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所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敌劳,使己逸,这是掌握作战主动权,伺机歼敌的法宝。
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谙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四出祁山,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间计,后主刘禅相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受诏书以后,仰天长叹道:“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还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轻视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难以得到这样的好机会了。”姜维问:“如果大军撤退,司马懿乘势追杀上来,该怎么办才好?”孔明说:“我们这次撤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这座大营。假设说营内只有一千士兵,却要掘两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军,都要添灶之后再出发。”杨仪问:“当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的办法,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要增灶?”孔明说:“司马懿善于用兵,他知道我们撤退,必然追赶,可他又必然会怀疑我们有埋伏,一定会在旧的军营内数一数灶的多少,看到咱们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还是没退,便存有疑惧,不敢追赶,我们便不会因退兵而遭受损失了。”于是传令退兵。
司马懿估计到他的反间计已经奏效,只等蜀兵撤退时便要追杀。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忽然得到报告,说蜀军大营已经空虚,人马都已撤去。马司懿因为知道孔明足智多谋,不敢轻易追赶,亲自率了百余名骑卫前来蜀军营地察看,教军士数数灶的数目,便回到自己的营寨中去了,第二天又教士兵赶到那个营内再一次查点灶数,士卒回来报告说:“这营内灶的数目,比原来又多了一分。”司马懿对众位将领说:“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谋,现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赶他们,必然中了他们的计;不如暂且退军,再作更好的打算。”于是他回师不再追赶。
孔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望成都从容进发。后来当地居民前来报告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并没见添兵,只见增灶。司马懿仰天长叹道:“孔明仿效虞诩的办法,瞒过我了,我的谋略还是不如他呀!”也率领大军返回洛阳。
[评析]
示形欺敌之法千变万化,目的是为了使敌产生错误的判断。要让敌人生疑,已之示形,要因时因地因敌而变。用兵双方,都求诡道,一方的诱敌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断失误为前提,关键看谁更棋高一着。高明的指挥员,总能在深入了解敌情我情等基础上,用示形之法诱敌生疑,使敌失误。
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两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吴虽已占领荆州,但形势是很严峻的,因为关羽现在力量尚强,荆州是其老巢,他的复夺之志正盛,双方一旦交手,结果实难预料。这时东吴大将吕蒙显示了他杰出的战略才能,他运用瓦解军心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关羽之军,并最终俘虏了关羽,从而使东吴在荆州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吕蒙占领荆州后,立刻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并且城中各级官吏,原封不动留任。他又将关羽家属专门保护起来,优厚供养。吕蒙的军令的确是严格无情的。他的一位同乡士卒因为拿了百姓的箬笠盖铠甲,被抓获,吕蒙说:“你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你既违反,当按军法。”当即推下斩首,自此三军震动,东吴兵士再也不敢骚扰百姓。过了几天,吕蒙又传下号令;凡随关羽出征的将士之家,按月供给粮米,有患病者,派医治疗。结果“军属”们对东吴感激涕零,个个安居不动。
再说关羽,一路之上气急败坏,他先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质问吕蒙的背信弃义。关羽使者到后,吕蒙亲自出城迎接,待以宾礼,并解释说奉上差遣,不得自主。设宴款待后,送使者回馆驿休息。这时随征将士的家属纷纷来使者处打探,并让使者传书传盲,都说家门无恙,衣食不缺。使者回军中后,将士们一听说家中安好、吕蒙照顾周到,个个都很欣喜,全无战心。
在行军的路上,关羽军中就有不少将士逃回荆州。及与东吴之军交战,吕蒙除了派几路兵马夹攻之外,又将城中将士的亲属都叫了出来,在山上喊话。四山之上,都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这样一来,关羽军心涣散,将士们都循声而去,无心作战。关羽喝止不住,军队不战自溃。关羽遂奔麦城。
小小麦城被围,无有外援,关羽突围不出,父子最终双双被擒。
[评析]
吕蒙击溃关羽这一战是“攻心战”的一个典范。中国古代兵法历来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军事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膑也指出:“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以自己之威猛与敌人硬拼图可取胜,但自己多少也得有牺牲;如果能以攻心为上,不费多少力气而令敌人自溃,这才能说是彻底的胜利。从兵力上看,吕蒙并不比关羽占优势,他的攻心战直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吕蒙这一攻心战,与楚汉相争时的“四面楚歌”之计颇为类似。
将计就计——曹操厚葬关羽头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和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大供牺牲,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
[评析]
孙权想嫁祸于曹操,但计谋被曹操手下识破,曹操将计就计,厚葬关羽,使得孙权的计谋破产,刘备还是要与孙权拼命。将计就计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吃苦头,而且往往苦头还是对手自己找的。
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刘备闻听关羽被杀,悲愤交加,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谏,亲自率领70多万大军出川伐吴。蜀军一路连战皆胜、势如破竹。东吴上下恐慌,孙权采用阚泽的建议,拜年轻小将陆逊为兵马大都督。陆逊受命于危难之际,沉着镇定、巧用智谋,最后用火攻一举击溃了刘备大军,从而改变了三国的局势。这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以弱胜强典型战例的“吴蜀彝陵之战”。
面对刘备的强盛攻势,陆逊采用了坚守不出、拖垮敌军的战术。他下令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得出兵迎战。这使得东吴一班急于出战复仇的将军大为不满,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嘲笑陆逊的书生懦弱,无奈陆逊有尚方宝剑在手,他们不得不从。刘备派老弱兵士在关前辱骂搦战,后面隐藏重兵,想诱敌深入,然后围而歼之。东吴将领被骂得火冒三丈,都请命出战,陆逊看出其中有诈,仍不让出战。刘备无奈,只好率大队人马出走。东吴将领见到武装齐备的蜀军经过,胆颤心惊,心中暗暗钦佩陆逊的胸有成竹。
当时正是酷暑盛夏,远道而来的蜀军既累又热,刘备久攻不下,只好傍山林下寨,待秋天再出击。陆逊见蜀军树栅相连,纵横700里下营,正中下怀。如此宿营,首尾兼顾,的确坚固,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最怕火攻。一旦火起,无法营救。陆逊正希望蜀军如此,以便他大显身手。当时的魏主曹五及远在成都看守大本营的诸葛亮都事先看到了这一点,诸葛亮前去通知已来不及,而曹石却想等东吴大胜追击时偷袭江东。
时机已到,陆逊却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首先进行了一次试兵,以骄敌志。他派末将淳于丹率5000兵马攻击敌营,这是东吴坚守以来的第一次出击,结果大败而归。刘备得胜,愈发轻视陆逊,不再警惕。第二天夜里,陆逊派主力来到时,蜀营已察觉先兆,刘备却毫不介意:“昨夜已杀尽,他们还敢再来吗?”陆逊首先在大营前后纵火,火借风势,蔓延开来,蜀兵大乱奔窜。陆逊的兵马四出夹攻,蜀军大败,死伤无数。幸而从川中赶来的赵云搭救了刘备,逃往白帝城。经此大劫,刘备一病不起,最终死于白帝城。
[评析]
火攻在军事中经常被应用。《孙子兵法》中专门有“火攻篇”。它将火攻分为五种:“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并指出“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时“火攻”还须有兵马的配合才能成功。
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刘备新亡,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想成就统一大业。这五路兵是:一、辽西(今辽宁义县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二、南蛮王孟获起兵10万,攻打益州(今云南晋宁东)、永昌(今云南保山)等郡;三、孙权起兵10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四、降将孟达起上庸兵10万,西攻汉中;五、曹军以大将军曹真率兵10万,攻打阳平关。50万兵马五路来犯,蜀国闻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这时诸葛亮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众君臣。后主刘禅亲自去亟相府探望,却见诸葛亮正在池边悠闲地观鱼。原来诸葛亮这几日正闭门考虑退兵之策,他告诉焦急万分的后主:“陛下不必忧心,四路大兵我已退了。惟东吴一路,我正考虑派谁作使者前去,退之容易!”刘禅一听大喜,这才放下心来。
真是神了!诸葛亮安居不动就能退数十万大军?原来诸葛亮不愿泄密,故瞒住了朝中百官,而他实际上已在运筹帷幄、暗里调动兵马,以不同方法去震慑各路兵马。诸葛亮究竟是怎样安然击退五路敌军的呢?
蜀大将马超世居西川,在羌人中威信极高,被称为“神威天将军”。诸葛亮星夜传檄,令马超伏四路奇兵,镇守西平关。西番兵出西平关,见到马超,不战自退,吓回去了。这是第一路兵马。
南蛮孟获兵马强悍,但他们生性多疑。诸葛亮派人飞报大将魏延,令他率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以疑兵之计阻击孟获。孟获见到蜀兵四出调动,以为主力兵马在此,撤退回洞了。这是第二路兵马。
叛将孟达,诸葛亮了解到他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故他派人送了一封李严的亲笔劝诫信给孟达。孟达接到信后,兵马走到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这是第四路兵马。
阳平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谴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守而不战。曹真率大军无法攻破,只好折道而回。这是第五路兵马。
关于第三路东吴之兵,诸葛亮后派邓芝为使者前去说项。邓芝从容不迫,向孙权陈述了联蜀对魏的利害,孙权为之所动,又见其它几路兵马都不战而败,他干脆没再发兵。
一场气势汹汹的五路兵马来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军师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于无形之中了。
[评析]
看起来十分强大的敌人被诸葛亮化于无形之中,这里他使用了“各个击破”的计谋。但各个击破的前提是了解每一个对手。诸葛亮对五路兵马有全面的了解,比如蛮兵的多疑、羌人的敬马超如神、东吴的首鼠两端、孟达的叛将心理、曹真进兵的天然障碍等,进而对症下药,所以能“药到病除”。这里应该说还有一个知己知彼的战略素养的问题。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先发制人——司马懿奇兵破孟达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评析]
先发制人,是说先动手就能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战争中最讲先发制人,《兵经百字·上卷智部·先》云:“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经矣。”
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评析]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
在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用装神弄鬼之计割取了陇上的麦子,以充军粮,又在卤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伏击了司马懿,并大败魏的西凉援兵。但是驻守永安(今四川奉节)、负责供应大军粮草的李严,却因军粮筹措不好,害怕诸葛亮怪罪,就假造了东吴要进攻蜀国的消息,派人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得到报告后,很是吃惊,为避免被东吴抄了大本营,他下令马上撤军回国。他先命驻守祁山大寨的兵马退回西川,然后又令杨仪、马忠领兵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北)和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两处埋伏,约定炮声为号,塞断道路,两下夹击追兵,又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又在卤城虚设旗号,然后大军向木门道撤退。
当巡哨兵把蜀军撤退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懿时,司马懿高兴地说:“现在诸葛亮已经撤退,谁敢去追?”司马懿手下大将张郃要求领兵追击,但司马懿却说:“你性子太急躁,不能让你去。”张郃不服地说:“都督出兵之时,已命我为先锋。现在正是杀敌立功之时,你却又不用我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司马懿说:“蜀军现在撤退,一定会在险阻之处设下埋伏,只有十分仔细的人,才可以去追击他们。”张郃又说:“这点我也晓得,请都督不必挂虑。”司马懿只得说:“这是你自己要去的,到时可不要追悔。”张郃奋然说:“大丈夫理当舍身报国,我虽万死也不会悔恨。”司马懿无法,只好说:“你既然坚持要去,那就带领五千兵马先行,再让魏平率二万部队押后,以防埋伏,我再率三千人在后面接应。”
张郃领命之后,火速率兵追赶蜀兵。走到30余里,忽然背后一声大喊,树林中闪出一支人马,为首大将乃是魏延,张郃一见大怒,引兵交锋,战不几个回合,魏延就大败而逃。张郃引兵又追,又行30余里,并未遇到伏兵,张郃很得意,领兵不停地赶来,哪知刚转过山坡,迎面又遇到蜀将关兴,双方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关兴也大败而退,张郃见之,随后又追。追到一片密林中时,张郃担心有兵埋伏,就下令士兵四下哨探,哪知一个伏兵也没有,就又放心追赶上来。没想到此时魏延已抄在前面拦截,双方又战,没有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败,张郃大怒,挥兵急追,却又被关兴抄在前面,张郃一见,更加恼火,拍马上前来战关兴,关兴不敌,大败而走。蜀军还丢弃了许多衣甲辎重,魏兵一见,都下马争抢。就这样,魏延和关兴轮番阻截,且退且战,惹得张郃大怒,只是奋力追赶。
到得傍晚时分,追到木门道口,魏延又拨回马来,高声大骂道:“张郃逆贼,我本不与你相抗,你却只顾赶来,现在我就和你决一死战。”张郃听了,心头不禁火起,挺枪骤马,直取魏延,魏延也挥刀来迎。打了十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得大败,只得丢盔弃甲,带领败兵向木门道中逃去,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大败而逃,于是不加思考,就骤马赶来。此时天色已晚,木门道中漆黑一片。正追之间,只听一声炮响,西边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不断滚落下来,塞断了前面的山路。张郃大惊,心知中计,急忙后退,哪知后面的山道也被木石塞断,只剩下中间一段空地,两边都是峭壁,张郃被堵在中间,进退无路。忽然一声梆子响,西边山上万箭齐发,张郃和手下100多个部将都被射死在木门道中,随后赶来的魏军也大败而回。
[评析]
诸葛亮在此计中,充分抓住了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地形,二是充分激怒骄纵敌人,使对手麻痹大意,轻兵冒进,脱离后续部队,然后在有利的地形下伏击敌人。《孙子兵法·地形篇》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地形是用兵的重要辅助条件,判断敌情,掌握主动,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再去作战,就必然会胜利,否则就会失败。但最重要的还是人谋,因为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想办法诱敌钻入圈套,才能最后取胜。
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六出祁山时,孔明自己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战,魏兵绝不出营应战。孔明便取来一套妇人穿的服装,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不敢隐瞒,便将来人引入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有妇女服装一套,还有一封信,拆开信一看,见上面写道:
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
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表面上却故作镇静,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了妇人吗?”当即接受下来,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军的众将得知这事情之后,无不气愤,来到大帐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请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以决胜负。”马司懿说:“我并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忍受侮辱,无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坚守不战,如果现在轻率出战,便是违抗国君命令了。”众将还是愤怒难平。司马懿说:“你们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批准以后,大家同心协力迎敌,你们看怎么样?”众将都答应了。
司马懿便写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肥军前,奏闻皇帝曹睿。曹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臣才能低下,而责任重大,陛下曾经明确指示,令臣坚守不战,等待蜀人自己败亡;无奈诸葛亮送来一身妇人服装,将臣视作妇人,耻辱太重了!臣谨预先奏请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
曹睿看完后,对众大臣说:“司马懿既已坚守不出,为什么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必定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番侮辱,众将愤怒,才故意上了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以遏制一下众将求战的心情。”曹睿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节,到渭水北岸司马懿大营传旨,不许出战。司马懿迎接谓书到大帐之中,辛毗当众宣读道:“如果再有人胆敢提出迎战,便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好按圣旨的意思去办。
[评析]
这个故事是对“激将法”的一个“反动”,司马懿能忍受侮辱,坚持到底,显示出一个谋略家的卓越见地。兵法上说,不战在我。也就是说,一旦遇到形势于己不利的情况,战与不战的权利在自己手中,此时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应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个成功的英雄应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
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襄平城下。由于魏军都泡在雨水之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见状就向司马懿建议说:“雨水不住,整个军营中泥泞不堪,军营应当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听后怒道:“擒获公孙渊只在旦夕,怎么可以移营?如果再有人说移营立斩不赦!”裴景诺诺而退。过了一阵,右都督仇连又来告诉说:“军士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请太尉移营高处。”司马懿听罢大怒,厉声说道:“我军令已发,你胆敢故意违抗!”即令推出斩首,把首级悬于辕门之外,三军军心为之震慑。
司马懿又令南寨人马暂退20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放牧牛马。部将陈群疑惑不解地向司马懿问道:“从前太尉您攻打叛将孟达时,兵分八路,八日赶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城下,很快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4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我真不知太尉打的是什么主意?”司马懿笑着说道:“您是不知兵法。从前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后来,公孙渊果然率残兵败将突围,被司马懿生擒了。
[评析]
司马懿在速战破孟达和缓战平辽东这两次军事行动中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法。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一书中赞叹道:“八日而取上庸,则以速而神;百日而取襄平,则以迟胜。”“有势不同而事亦不同者:敌粮多而我粮少,则八日而取上庸;敌粮少而我粮多,则百日而后拔襄平是也。或速或迟,随时而易,变化无常,读此可以悟兵法。”但无论速战还是缓战,都要示指挥者能够统筹全局,根据实际情况,不为局部或一时的小利所动。在我方准备尚未充分时,为争取更大的胜利,应采取缓战计策,一但时机成熟,应当机立断速战速决。
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仲仲,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评析]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智谋故事的核心在于一个“避”字,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这种谋略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从时间上分为防患于未然和补救于事后,可以从态度分为积极遏制和消极避让,可以从手段上分为正当和担曲。“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