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大阳机械厂的大喇叭里每天早上七点,都会准时会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很多干部职工都会在这个点到食堂吃饭,为的是能够边吃边听新闻。
这已经成了大阳厂的一道风景。
从来到大阳厂办公后,王元平也和其它干部职工一样,渐渐养成了早上听广播的习惯。
大阳厂的车间职工是三班运转,即早中夜三个班,人休机器不休。
王元平和厂里部分这个点赶来吃早饭的工人很熟悉,开始,工人离着他远远的,都不敢靠近他。渐渐的熟悉以后,大家觉得这个领导和蔼可亲。而且和工人能够说上话,于是,便和他熟络起来,也是从这以后,大家有什么情况都会通过这顿饭向他反映。
很多非常好的合理化建议就是这时提上来的。
大阳厂食堂的面积很大,大概有几百个平米的上下两层,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用餐。每层都有售卖窗口,伙食也很丰盛。
王元平打了一碗稀饭、一碟榨菜丝、再加上两个馒头。坐下后用小勺舀了一勺小米稀饭慢慢喝着。
这时,两个和王元平熟悉的工人端着饭来到桌旁坐下,王元平抬头一看。认识,是机加工车间的两个车工,一个叫李亮,另一个叫钱大壮。
两人冲着他一笑,李亮道:“王书记,吃着呢”。
钱大壮拿着自己家调制的辣白菜,放下后向王元平的面前一推,道:“书记,这是我媳妇腌制的咸菜,昨天捎来的,挺好的,您尝尝”。
王元平老早就认识两人,这个叫钱大壮的年轻人今年二十八岁,是大阳一村人,来大阳厂有四五年的光景了。由于肯吃苦干活卖力气,很早就被调往机加工车间学的车工,去年又当上了机加工甲班班长。他带的班在机加工算是主力班组了。
王元平刚回大阳厂下车间跟班组熟悉情况时,就是跟的他的班。他对钱大壮很欣赏。此刻听他这样说,也不客气。夹了一口辣白菜尝了尝道:“不错,不错,大壮,你媳妇手艺很不错。你有口福了”。
李亮道:“可不是咋的,他媳妇很能干,家里外边一把好手。比他强多了”。
钱大壮听人夸奖媳妇,心里很受用。尤其在领导面前夸奖那更是令他兴奋。但表面装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眼一番,道:“什么啊,她就是个家庭妇女,不干这个能干什么”。
李亮坐下后,也夹了一筷子辣白菜放到嘴里, “咯吱咯吱”的使劲嚼着,一边好混不清的对王元平道:“书记,您可别听他的。这个家伙就是大男子主义。他媳妇在咱乡织布厂也不少挣钱,人家是上着班干着家务,空闲时还干着农活。很抓家的一个女人,这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织布厂”三个字一下子击中了王元平,他不由得停住筷子看了看大壮。但没有显得很热忱,而是继续吃他的早点。
这时,钱大壮边吃便说:“你知道什么呀,破织布厂一个月开不了几个钱。上个月好像才开了一百多块钱吧。开不着钱还不干家务啊。哪有那么多好事等着她”。
王元平好像不在意的问了一句:“一百来块钱,还行啊。挣得不如咱们厂,但也可以了”。说着,又夹了一筷子辣白菜。
“嗯,也还行。比咱厂差远了。她也说,什么时候她们厂能赶上咱们厂就好了。书记,您不知道,好多织布厂的人托我问问想进咱厂。我都给拒绝了”。钱大壮讨好的说道。
王元平知道这是事实,好多人都想进机械厂的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关于人事问题,他老早就跟杨丹敲死了,没有自己的签字,办公室人事组不许放进一个人来。这是个死规定,高压线。
杨丹知道厉害,在这个事情上把的非常紧,每个月都要梳理一遍职工花名册。人数烂熟于心。
钱大壮接着道:“我媳妇那边听说下个月工资够呛,发不出来了,唉,也挺愁人的”。
李亮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道:“该!都是叫他们厂那群当官的做的。当初坯布卖的多好!瞧着赚钱脑袋发热,你看看他们的小食堂。那叫一个豪华,我去过一次。比洪南饭店差不到哪里去。听说厂领导都在那里吃饭,每顿饭十几二十几个菜。还经常宴请这个那个呢”。
钱大壮气愤的说:“可不是怎么地,这群王八蛋。不是玩意,听我媳妇说去年组织出去旅游一下子花掉了一万多块钱。您说,能不完蛋吗”。
王元平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继续吃着他的早餐。实际上他的耳朵早就竖起来了。两人说的每个字都记在心里。这时他停住筷子,抬头插话道:“他们坯布都是卖到哪里去”?
钱大壮声音低了许多,道:“听说好像是越州和甬州一带居多。可是价格比别的厂家高。卖不动。他们供销科的人怨声载道............”。
王元平知道越州和甬州都是东吴的纺织之乡,那里自古就是丝绸纺织重镇。
说到这里,钱大壮的腿被踢了一下,见李亮看着自己。他刚想说什么,李亮眼神一撇,钱大壮偷眼看了看王元平。见他左手拿着馒头,好像在听着什么。他有些纳闷。刚想说什么,见李亮冲着自己摇摇头。钱大壮仔细一听恍然大悟。是广播新闻吸引了王元平。
广播里的一则新闻引起王元平的注意。“近日,东吴省委副书记、省长蒋高川同志率团访问我省。省长沈建国同志会见了蒋省长一行,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的洽谈.........”。
东吴?东吴省可是织布重地!
王元平敏锐的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他匆匆吃了几口,放下碗筷。和钱李二人打了个招呼,起身走了。
回到办公室的王元平泡上一杯茶,坐下来静心思考。刚才的新闻一直回绕在他耳边,东吴省可是经济强省,省级领导访问河东,不会是泛泛的访问吧,这里面一定有故事。
“当当当“。敲门声把他从沉思中唤醒。
进来的厂办主任杨丹,快步走到他的办公桌前请示道:“领导,有个叫于得水的人过来找你,说是吴书记让他过来的。我已经让他在办公室等着。您看您见见还是怎么着”?
王元平抬头打量了一下她,见杨丹穿着一身藏青色套装,头发烫的像大波浪一样洒在肩头,脸上含着淡淡的笑,颇有几份职业女性的味道,心里暗赞。脸上却不漏声色的道:“让他过来吧。你去找几份今天的报纸。另外,通知大海、李平和老谢让他们到我这里来一趟”。
说罢,冲着她微微一笑。见他脸上笑容柔和,杨丹脸上飘来一片红晕。赶快答应着出去了。
不一会儿,杨丹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报纸,领着于得水过来了。两人进门后,王元平正站在窗户前思考着什么。见他思考的入神,杨丹过去轻轻道:“领导,于得水来了”。
王元平这才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等他转过身看清来人的模样时吃了一惊。“你,是你,于大哥。太巧了,怎么会是你”。
于得水就是于素素的哥哥,王元平病倒洪南时,在医院和于素素家里见过他。
于得水显然也很吃惊。他上下打量着王元平,又看了一眼杨丹欲言又止。杨丹明白了,忙告诉他这就是我们机械厂的王书记。
于得水这才明白过来,上来握住王元平的手使劲握了握。两个人都很激动,王元平连声招呼道:“于哥,快坐吧,杨丹,倒水”。
尽管遇见熟人,但于得水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坐下后腿收的紧紧的。两手交叉放在一起,看着王元平有些发愣。
王元平见他这幅神情,笑了。道:“于哥,早知道是你,那就不用刘科长介绍了,呵呵.......,说说您的情况吧”。
于得水也笑了,紧张的心情略略缓和了一下:“昨天下午刘科长和我谈了机械厂的事,我一大早就来了。在门卫等了一会,哪知道能遇见你,早知道你在这里干我早跑来找你了”。
王元平笑了,等杨丹把茶泡好后,他示意杨丹坐下。
然后冲着于得水道:“于哥,这位是杨主任,我们厂工程基建杨主任负责。围墙的事具体她会和你谈。杨主任,这样,围墙和机加工车间施工的事你不是头疼吗。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个队伍。这是在水利局干活的施工队,他是于队长,你把情况和他先谈谈。我还要找大海他们开个会。谈完后你再把情况和我碰一碰。好嘛,于哥,你先和杨主任具体聊聊。中午一起吃饭,杨丹你安排一下”。
杨丹听完后明白了,利索的从沙发上站起身,叫上于得水回自己办公室了。等他们一出门,王元平捡起杨丹送过来的报纸,见报纸版面已经用红笔勾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正是他要的。再翻开其他的几张均如此。他暗暗赞许,这个杨丹还真是做办公室主任的料,心思细腻。连这个都想到了。
报纸报道的内容比他听到的新闻详细多了,说的是蒋省长带来的这个考察团着重考察河东的纺织机械市场情况。
看完报纸后的王元平大喜!他敏锐的感到: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谁要是抓住了这个机会,那么以后的纺织机械的市场就是谁的!
本書首发于看書网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已经成了大阳厂的一道风景。
从来到大阳厂办公后,王元平也和其它干部职工一样,渐渐养成了早上听广播的习惯。
大阳厂的车间职工是三班运转,即早中夜三个班,人休机器不休。
王元平和厂里部分这个点赶来吃早饭的工人很熟悉,开始,工人离着他远远的,都不敢靠近他。渐渐的熟悉以后,大家觉得这个领导和蔼可亲。而且和工人能够说上话,于是,便和他熟络起来,也是从这以后,大家有什么情况都会通过这顿饭向他反映。
很多非常好的合理化建议就是这时提上来的。
大阳厂食堂的面积很大,大概有几百个平米的上下两层,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用餐。每层都有售卖窗口,伙食也很丰盛。
王元平打了一碗稀饭、一碟榨菜丝、再加上两个馒头。坐下后用小勺舀了一勺小米稀饭慢慢喝着。
这时,两个和王元平熟悉的工人端着饭来到桌旁坐下,王元平抬头一看。认识,是机加工车间的两个车工,一个叫李亮,另一个叫钱大壮。
两人冲着他一笑,李亮道:“王书记,吃着呢”。
钱大壮拿着自己家调制的辣白菜,放下后向王元平的面前一推,道:“书记,这是我媳妇腌制的咸菜,昨天捎来的,挺好的,您尝尝”。
王元平老早就认识两人,这个叫钱大壮的年轻人今年二十八岁,是大阳一村人,来大阳厂有四五年的光景了。由于肯吃苦干活卖力气,很早就被调往机加工车间学的车工,去年又当上了机加工甲班班长。他带的班在机加工算是主力班组了。
王元平刚回大阳厂下车间跟班组熟悉情况时,就是跟的他的班。他对钱大壮很欣赏。此刻听他这样说,也不客气。夹了一口辣白菜尝了尝道:“不错,不错,大壮,你媳妇手艺很不错。你有口福了”。
李亮道:“可不是咋的,他媳妇很能干,家里外边一把好手。比他强多了”。
钱大壮听人夸奖媳妇,心里很受用。尤其在领导面前夸奖那更是令他兴奋。但表面装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眼一番,道:“什么啊,她就是个家庭妇女,不干这个能干什么”。
李亮坐下后,也夹了一筷子辣白菜放到嘴里, “咯吱咯吱”的使劲嚼着,一边好混不清的对王元平道:“书记,您可别听他的。这个家伙就是大男子主义。他媳妇在咱乡织布厂也不少挣钱,人家是上着班干着家务,空闲时还干着农活。很抓家的一个女人,这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织布厂”三个字一下子击中了王元平,他不由得停住筷子看了看大壮。但没有显得很热忱,而是继续吃他的早点。
这时,钱大壮边吃便说:“你知道什么呀,破织布厂一个月开不了几个钱。上个月好像才开了一百多块钱吧。开不着钱还不干家务啊。哪有那么多好事等着她”。
王元平好像不在意的问了一句:“一百来块钱,还行啊。挣得不如咱们厂,但也可以了”。说着,又夹了一筷子辣白菜。
“嗯,也还行。比咱厂差远了。她也说,什么时候她们厂能赶上咱们厂就好了。书记,您不知道,好多织布厂的人托我问问想进咱厂。我都给拒绝了”。钱大壮讨好的说道。
王元平知道这是事实,好多人都想进机械厂的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关于人事问题,他老早就跟杨丹敲死了,没有自己的签字,办公室人事组不许放进一个人来。这是个死规定,高压线。
杨丹知道厉害,在这个事情上把的非常紧,每个月都要梳理一遍职工花名册。人数烂熟于心。
钱大壮接着道:“我媳妇那边听说下个月工资够呛,发不出来了,唉,也挺愁人的”。
李亮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道:“该!都是叫他们厂那群当官的做的。当初坯布卖的多好!瞧着赚钱脑袋发热,你看看他们的小食堂。那叫一个豪华,我去过一次。比洪南饭店差不到哪里去。听说厂领导都在那里吃饭,每顿饭十几二十几个菜。还经常宴请这个那个呢”。
钱大壮气愤的说:“可不是怎么地,这群王八蛋。不是玩意,听我媳妇说去年组织出去旅游一下子花掉了一万多块钱。您说,能不完蛋吗”。
王元平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继续吃着他的早餐。实际上他的耳朵早就竖起来了。两人说的每个字都记在心里。这时他停住筷子,抬头插话道:“他们坯布都是卖到哪里去”?
钱大壮声音低了许多,道:“听说好像是越州和甬州一带居多。可是价格比别的厂家高。卖不动。他们供销科的人怨声载道............”。
王元平知道越州和甬州都是东吴的纺织之乡,那里自古就是丝绸纺织重镇。
说到这里,钱大壮的腿被踢了一下,见李亮看着自己。他刚想说什么,李亮眼神一撇,钱大壮偷眼看了看王元平。见他左手拿着馒头,好像在听着什么。他有些纳闷。刚想说什么,见李亮冲着自己摇摇头。钱大壮仔细一听恍然大悟。是广播新闻吸引了王元平。
广播里的一则新闻引起王元平的注意。“近日,东吴省委副书记、省长蒋高川同志率团访问我省。省长沈建国同志会见了蒋省长一行,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的洽谈.........”。
东吴?东吴省可是织布重地!
王元平敏锐的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他匆匆吃了几口,放下碗筷。和钱李二人打了个招呼,起身走了。
回到办公室的王元平泡上一杯茶,坐下来静心思考。刚才的新闻一直回绕在他耳边,东吴省可是经济强省,省级领导访问河东,不会是泛泛的访问吧,这里面一定有故事。
“当当当“。敲门声把他从沉思中唤醒。
进来的厂办主任杨丹,快步走到他的办公桌前请示道:“领导,有个叫于得水的人过来找你,说是吴书记让他过来的。我已经让他在办公室等着。您看您见见还是怎么着”?
王元平抬头打量了一下她,见杨丹穿着一身藏青色套装,头发烫的像大波浪一样洒在肩头,脸上含着淡淡的笑,颇有几份职业女性的味道,心里暗赞。脸上却不漏声色的道:“让他过来吧。你去找几份今天的报纸。另外,通知大海、李平和老谢让他们到我这里来一趟”。
说罢,冲着她微微一笑。见他脸上笑容柔和,杨丹脸上飘来一片红晕。赶快答应着出去了。
不一会儿,杨丹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报纸,领着于得水过来了。两人进门后,王元平正站在窗户前思考着什么。见他思考的入神,杨丹过去轻轻道:“领导,于得水来了”。
王元平这才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等他转过身看清来人的模样时吃了一惊。“你,是你,于大哥。太巧了,怎么会是你”。
于得水就是于素素的哥哥,王元平病倒洪南时,在医院和于素素家里见过他。
于得水显然也很吃惊。他上下打量着王元平,又看了一眼杨丹欲言又止。杨丹明白了,忙告诉他这就是我们机械厂的王书记。
于得水这才明白过来,上来握住王元平的手使劲握了握。两个人都很激动,王元平连声招呼道:“于哥,快坐吧,杨丹,倒水”。
尽管遇见熟人,但于得水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坐下后腿收的紧紧的。两手交叉放在一起,看着王元平有些发愣。
王元平见他这幅神情,笑了。道:“于哥,早知道是你,那就不用刘科长介绍了,呵呵.......,说说您的情况吧”。
于得水也笑了,紧张的心情略略缓和了一下:“昨天下午刘科长和我谈了机械厂的事,我一大早就来了。在门卫等了一会,哪知道能遇见你,早知道你在这里干我早跑来找你了”。
王元平笑了,等杨丹把茶泡好后,他示意杨丹坐下。
然后冲着于得水道:“于哥,这位是杨主任,我们厂工程基建杨主任负责。围墙的事具体她会和你谈。杨主任,这样,围墙和机加工车间施工的事你不是头疼吗。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个队伍。这是在水利局干活的施工队,他是于队长,你把情况和他先谈谈。我还要找大海他们开个会。谈完后你再把情况和我碰一碰。好嘛,于哥,你先和杨主任具体聊聊。中午一起吃饭,杨丹你安排一下”。
杨丹听完后明白了,利索的从沙发上站起身,叫上于得水回自己办公室了。等他们一出门,王元平捡起杨丹送过来的报纸,见报纸版面已经用红笔勾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正是他要的。再翻开其他的几张均如此。他暗暗赞许,这个杨丹还真是做办公室主任的料,心思细腻。连这个都想到了。
报纸报道的内容比他听到的新闻详细多了,说的是蒋省长带来的这个考察团着重考察河东的纺织机械市场情况。
看完报纸后的王元平大喜!他敏锐的感到: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谁要是抓住了这个机会,那么以后的纺织机械的市场就是谁的!
本書首发于看書网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