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对付崔二郎的法子?”张易之缓缓停手,犹豫道:“你……真有?”
郑愔连连点头,道:“有!确实有!张少卿请想,不管怎么说,崔耕和赵师温发生冲突是有的吧?徐元庆恰巧杀人也是事实吧?另外,崔耕曾给了徐元庆二十两金子的事儿,更是事实。说赵师温之死完全和崔耕无关,谁信啊?”
张昌宗不以为然地道:“那又怎么样?徐元庆二十年矢志复仇,那是古之义士才能比的。说他为报崔耕的知遇之恩,恰巧选在当天报仇,完全说得通啊!”
“要的就是这个知遇之恩。”郑愔得意地道:“你们说,徐元庆若是真的被朝廷明正典刑,崔耕自己是不是得负点责任呢呢?他不是人称崔青天吗?他不是为救阎氏孤儿,在天枢下跪了三天三夜吗?怎么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报恩的人身首异处?这天下人可都在看着呢。”
张昌宗神色稍缓,叹了口气,道:“哎,郑先生,你这个法子好归好,奈何提出来得晚了点儿。老太太已有决心,赦了徐元庆之罪,我们兄弟总不能为了这点小事儿,惹她不高兴吧?”
“嗯……关于此事,下官也有所预料。”
郑愔缓缓起身,在房间内来回踱了两步,气色从容,二眸子中精光闪烁,看样子,亚赛诸葛之亮,远超关云之长!
他沉吟半晌,道:“陛下可是想起了东汉赵娥的典故?”
别看二张是以弄臣身份得官,但他们本身却是世家子弟,对赵娥的典故,当然不陌生。
赵娥是东汉的一个女子,家中老父被仇人李寿杀死,三位兄长本欲报仇,却不幸染了瘟疫而亡。
最终,赵娥勤练武艺,趁着李寿外出之际,将其杀死,并投案自首。
为父报仇是为孝,当街杀人是为罪,该如何判刑呢?当地县令一边派人飞报上级,一边挂印而去,不忍判孝女之罪。
太守也做不了主,最后这个官司直达御前,皇帝直接特赦无罪。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人,共同上表朝廷,刻石立碑彰其节烈,并赠束帛二十段。黄门侍郎(相当于宰相)亲自为赵娥作传。西晋傅玄为其作《秦女休行》,光耀千古。
张昌宗点头道:“老太太确实想起了赵娥,徐元庆的官司,和赵娥的案子大同小异。她掌权将近二十年了,徐元庆有此孝心,可以说完全是朝廷的教化之功所致。老太太正准备大肆宣扬呢,又怎么可能治他的罪?”
郑愔全无气馁之色,轻笑一声道:“陛下要放……却不一定能放得了呢。到底是孝行重要,还是朝廷律法重要,可是一本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官找个人写一篇雄文,保管能让陛下回心转意。”
“此人是谁?”
“闻名天下,堪与崔飞将并称的大才子,陈子昂!”
宋之问再次质疑道:“陈子昂可是和崔耕交情不浅,他能同意?”
张昌宗却马上就反应过来了,道:“宋学士你怎么那么糊涂啊,陈子昂因为文采出众,已经被调去秘书监,修《三教珠英》了。他最近半个月都没回家,徐元庆的案子肯定不知道。”
张易之马上会意,道:"这下妥了!咱们就单说徐元庆的案子,和那篇陈情表,却不提崔耕半个字儿。陈子昂是爱张扬的性子,咱们再给他灌几句迷魂汤,不愁他不上钩。"
宋之问此时也顾不得跟郑愔唱反调了,凑趣道:“用崔耕的好朋友对付崔耕,诸位说,这叫大义灭亲呢,还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哈哈”!
……
……
洛阳百姓们这些天来,可是大有后世网络社会,让"新闻飞一会儿”的感慨。
首先,是《大周皇家报》和《神都时报》上,同时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新闻,题目为“张庄驿御史中丞之死为哪般?”
在这条新闻里,以驿正索勇的角度,详述了御史中丞赵师温之死的经过。并且有意无意地,将幕后主使指向崔耕。
对比人们当然是不信得多,信得少。
茶馆酒肆中争论起来,崔耕的粉丝就使出撒手锏,道:“张氏兄弟靠胯~下那玩意儿上位,崔青天可是靠实打实靠的为咱们老百姓办事儿升官,该信谁,那还用问吗??”
结果不出大多数人所料,三天后,新闻反转,此事乃徐元庆为报父仇,苦心孤诣二十年所致,跟崔青天完全无关啊。并且崔青天还和苏相爷一起上书,引用圣人关于仇恨的教诲,力证徐元庆无罪,理应释放。
一时间,原来对那条新闻信以为真的人,垂头丧气,原来判断对的人扬眉吐气,甚至得意地道:“崔青天怎么可能出错?”
结果,崔青天还真出错了。
又是三天后,新闻再次反转,曾经写下《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再次写出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雄文——《复仇议状》。
在这篇文章里,雄辩滔滔,从情理两方面,把崔耕和苏味道署名的那张陈情表驳了个体无完肤。
最后,陈子昂提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徐元庆以下犯上,谋杀三品朝廷大员,依律当斩。为了维护朝廷威严,这是不容讨论的。但是,考虑到圣人教诲,可以在徐元庆的坟墓前,开一个表彰大会,旌其孝行。
这个解决办法,堪称情理两顾。一经刊出,原来因为上一篇报道被揶揄的那部分人,顿时扬眉吐气,甚至质问对方道:“你们不是说崔青天永远不会错吗?这回可怎么说?”
甚至有人恶意揣测道:“徐元庆报仇的时机实在可疑,若说和崔耕完全无关,我反正是不信的。另外,崔耕那么大的学问,陈子昂所说的道理,他不会不明白吧?恐怕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其心可诛啊!”
一时间,拥崔派被驳了个哑口无言。同样哑口无言的,是武则天。
通天宫。
张昌宗将一份《大周皇家报》递到了武则天的近前,指着《复仇议状》,道:“陛下请看,最近民间对这篇报道,可是一片叫好呢。”
武则天接过报纸仔细观瞧,刚把这篇雄文浏览完毕,就瞬间被说服了,叹道:“这是陈子昂写的?此人的才气,恐怕当真要独步天下了。不过……”
“怎样?”
武则天轻哼一声,道:“有才无德,不过是个卖友的郦生而已。”
张昌宗才懒得为陈子昂辩解呢,道:“郦生卖友,虽然对友不义,却是于国有功。您看徐元庆的案子,到底该怎么处置呢?”
“这个……”
说实话,武则天还真有些为难了。
不错,陈子昂的建议,的确对各方面都交代得过去,但是,这就变成一个普通案件了,哪有自己特赦徐元庆,成就一段佳话来得痛快?
再者,她对崔耕和二张之争洞若观火,明白这件事已经成为双方政争的战场。人家崔耕才出外不久,就如此偏向二张,这不正应了崔耕“三人成虎”的担忧了吗?
当然,话说回来了,陈子昂的文章说得的确非常有道理,自己若是不听,那还是一代名君吗?
张昌宗见状,赶紧再次强调,道:“洛阳百姓们看了报道之后,可都认为陈子昂所言情理兼顾,官府理应如此断案呢。”
“好吧,就依……”这件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武则天当然明白舆论的力量,就准备不大情愿地在这件事上妥协。
可正在这时,上官婉儿突然轻咳一声,淡淡地道:“若是凡事都依百姓的意见断案,还要官府干什么?”
张昌宗怒道:“上官婉儿,你莫要强词夺理。孟子云,民为贵……”
“行了,还是你张常侍莫要讲那些大道理了。”上官婉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婉儿不是说民~意不重要,而是说百姓愚氓,恐怕会被有心人挑唆,做出亲仇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张昌宗好悬没气乐了,道:“百姓受人挑唆?你说别的事儿,还真有点可能。但是徐元庆的案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陈子昂这篇文章更是情理兼顾有理有据,怎么可能是有人挑唆?”
“哦?是吗?”
上官婉儿微微一笑,从袖兜中掏出了一个锦盒,将那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张白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她脖子一昂,有些挑衅似地道:“不知张常侍可敢在《大周皇家报》上,将这篇文章登上?嘻嘻,到时候,百姓们认为到底该如何断案,那可就不好说了。”
“哼,有什么了不起?……呃……这……还真有道理啊!”
张昌宗不信邪,将那张纸拿过来看了一遍,当时就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武则天见他这副样子,心中好奇,接过那张纸看了一遍之后……就又看了一遍……
简短截说,一连看了五遍之后,她才将此文放下,叹道:“婉儿,这篇文章可不像你的手笔。此人之才,当远在陈子昂之上啊!不知我大周何时出了这等贤才?”
sanjiangge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郑愔连连点头,道:“有!确实有!张少卿请想,不管怎么说,崔耕和赵师温发生冲突是有的吧?徐元庆恰巧杀人也是事实吧?另外,崔耕曾给了徐元庆二十两金子的事儿,更是事实。说赵师温之死完全和崔耕无关,谁信啊?”
张昌宗不以为然地道:“那又怎么样?徐元庆二十年矢志复仇,那是古之义士才能比的。说他为报崔耕的知遇之恩,恰巧选在当天报仇,完全说得通啊!”
“要的就是这个知遇之恩。”郑愔得意地道:“你们说,徐元庆若是真的被朝廷明正典刑,崔耕自己是不是得负点责任呢呢?他不是人称崔青天吗?他不是为救阎氏孤儿,在天枢下跪了三天三夜吗?怎么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报恩的人身首异处?这天下人可都在看着呢。”
张昌宗神色稍缓,叹了口气,道:“哎,郑先生,你这个法子好归好,奈何提出来得晚了点儿。老太太已有决心,赦了徐元庆之罪,我们兄弟总不能为了这点小事儿,惹她不高兴吧?”
“嗯……关于此事,下官也有所预料。”
郑愔缓缓起身,在房间内来回踱了两步,气色从容,二眸子中精光闪烁,看样子,亚赛诸葛之亮,远超关云之长!
他沉吟半晌,道:“陛下可是想起了东汉赵娥的典故?”
别看二张是以弄臣身份得官,但他们本身却是世家子弟,对赵娥的典故,当然不陌生。
赵娥是东汉的一个女子,家中老父被仇人李寿杀死,三位兄长本欲报仇,却不幸染了瘟疫而亡。
最终,赵娥勤练武艺,趁着李寿外出之际,将其杀死,并投案自首。
为父报仇是为孝,当街杀人是为罪,该如何判刑呢?当地县令一边派人飞报上级,一边挂印而去,不忍判孝女之罪。
太守也做不了主,最后这个官司直达御前,皇帝直接特赦无罪。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人,共同上表朝廷,刻石立碑彰其节烈,并赠束帛二十段。黄门侍郎(相当于宰相)亲自为赵娥作传。西晋傅玄为其作《秦女休行》,光耀千古。
张昌宗点头道:“老太太确实想起了赵娥,徐元庆的官司,和赵娥的案子大同小异。她掌权将近二十年了,徐元庆有此孝心,可以说完全是朝廷的教化之功所致。老太太正准备大肆宣扬呢,又怎么可能治他的罪?”
郑愔全无气馁之色,轻笑一声道:“陛下要放……却不一定能放得了呢。到底是孝行重要,还是朝廷律法重要,可是一本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官找个人写一篇雄文,保管能让陛下回心转意。”
“此人是谁?”
“闻名天下,堪与崔飞将并称的大才子,陈子昂!”
宋之问再次质疑道:“陈子昂可是和崔耕交情不浅,他能同意?”
张昌宗却马上就反应过来了,道:“宋学士你怎么那么糊涂啊,陈子昂因为文采出众,已经被调去秘书监,修《三教珠英》了。他最近半个月都没回家,徐元庆的案子肯定不知道。”
张易之马上会意,道:"这下妥了!咱们就单说徐元庆的案子,和那篇陈情表,却不提崔耕半个字儿。陈子昂是爱张扬的性子,咱们再给他灌几句迷魂汤,不愁他不上钩。"
宋之问此时也顾不得跟郑愔唱反调了,凑趣道:“用崔耕的好朋友对付崔耕,诸位说,这叫大义灭亲呢,还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哈哈”!
……
……
洛阳百姓们这些天来,可是大有后世网络社会,让"新闻飞一会儿”的感慨。
首先,是《大周皇家报》和《神都时报》上,同时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新闻,题目为“张庄驿御史中丞之死为哪般?”
在这条新闻里,以驿正索勇的角度,详述了御史中丞赵师温之死的经过。并且有意无意地,将幕后主使指向崔耕。
对比人们当然是不信得多,信得少。
茶馆酒肆中争论起来,崔耕的粉丝就使出撒手锏,道:“张氏兄弟靠胯~下那玩意儿上位,崔青天可是靠实打实靠的为咱们老百姓办事儿升官,该信谁,那还用问吗??”
结果不出大多数人所料,三天后,新闻反转,此事乃徐元庆为报父仇,苦心孤诣二十年所致,跟崔青天完全无关啊。并且崔青天还和苏相爷一起上书,引用圣人关于仇恨的教诲,力证徐元庆无罪,理应释放。
一时间,原来对那条新闻信以为真的人,垂头丧气,原来判断对的人扬眉吐气,甚至得意地道:“崔青天怎么可能出错?”
结果,崔青天还真出错了。
又是三天后,新闻再次反转,曾经写下《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再次写出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雄文——《复仇议状》。
在这篇文章里,雄辩滔滔,从情理两方面,把崔耕和苏味道署名的那张陈情表驳了个体无完肤。
最后,陈子昂提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徐元庆以下犯上,谋杀三品朝廷大员,依律当斩。为了维护朝廷威严,这是不容讨论的。但是,考虑到圣人教诲,可以在徐元庆的坟墓前,开一个表彰大会,旌其孝行。
这个解决办法,堪称情理两顾。一经刊出,原来因为上一篇报道被揶揄的那部分人,顿时扬眉吐气,甚至质问对方道:“你们不是说崔青天永远不会错吗?这回可怎么说?”
甚至有人恶意揣测道:“徐元庆报仇的时机实在可疑,若说和崔耕完全无关,我反正是不信的。另外,崔耕那么大的学问,陈子昂所说的道理,他不会不明白吧?恐怕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其心可诛啊!”
一时间,拥崔派被驳了个哑口无言。同样哑口无言的,是武则天。
通天宫。
张昌宗将一份《大周皇家报》递到了武则天的近前,指着《复仇议状》,道:“陛下请看,最近民间对这篇报道,可是一片叫好呢。”
武则天接过报纸仔细观瞧,刚把这篇雄文浏览完毕,就瞬间被说服了,叹道:“这是陈子昂写的?此人的才气,恐怕当真要独步天下了。不过……”
“怎样?”
武则天轻哼一声,道:“有才无德,不过是个卖友的郦生而已。”
张昌宗才懒得为陈子昂辩解呢,道:“郦生卖友,虽然对友不义,却是于国有功。您看徐元庆的案子,到底该怎么处置呢?”
“这个……”
说实话,武则天还真有些为难了。
不错,陈子昂的建议,的确对各方面都交代得过去,但是,这就变成一个普通案件了,哪有自己特赦徐元庆,成就一段佳话来得痛快?
再者,她对崔耕和二张之争洞若观火,明白这件事已经成为双方政争的战场。人家崔耕才出外不久,就如此偏向二张,这不正应了崔耕“三人成虎”的担忧了吗?
当然,话说回来了,陈子昂的文章说得的确非常有道理,自己若是不听,那还是一代名君吗?
张昌宗见状,赶紧再次强调,道:“洛阳百姓们看了报道之后,可都认为陈子昂所言情理兼顾,官府理应如此断案呢。”
“好吧,就依……”这件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武则天当然明白舆论的力量,就准备不大情愿地在这件事上妥协。
可正在这时,上官婉儿突然轻咳一声,淡淡地道:“若是凡事都依百姓的意见断案,还要官府干什么?”
张昌宗怒道:“上官婉儿,你莫要强词夺理。孟子云,民为贵……”
“行了,还是你张常侍莫要讲那些大道理了。”上官婉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婉儿不是说民~意不重要,而是说百姓愚氓,恐怕会被有心人挑唆,做出亲仇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张昌宗好悬没气乐了,道:“百姓受人挑唆?你说别的事儿,还真有点可能。但是徐元庆的案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陈子昂这篇文章更是情理兼顾有理有据,怎么可能是有人挑唆?”
“哦?是吗?”
上官婉儿微微一笑,从袖兜中掏出了一个锦盒,将那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张白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她脖子一昂,有些挑衅似地道:“不知张常侍可敢在《大周皇家报》上,将这篇文章登上?嘻嘻,到时候,百姓们认为到底该如何断案,那可就不好说了。”
“哼,有什么了不起?……呃……这……还真有道理啊!”
张昌宗不信邪,将那张纸拿过来看了一遍,当时就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武则天见他这副样子,心中好奇,接过那张纸看了一遍之后……就又看了一遍……
简短截说,一连看了五遍之后,她才将此文放下,叹道:“婉儿,这篇文章可不像你的手笔。此人之才,当远在陈子昂之上啊!不知我大周何时出了这等贤才?”
sanjiangge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