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议事后,县丞刘遵和、典史魏崑岗急速闪人,主簿郑时新也颇有公务。
杨河无事,就打算去自己的练总署廨看看。
解决了流民之事,知县高岐风心情大好,特意亲切的吩咐田师爷领他前去。
邓巡检无事,也跟着去,倒不急着回家。
他是睢宁人,在城中也有宅院,不过现家中冷清,那头母老虎那次跟他大吵一架后,一直待在邳州娘家内不回来。
邓巡检也懒得唤她回来,这娘们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乐得自己一个人自在。
众人出了大堂,杨河仍穿官服,系着貂裘斗篷,罩着暖耳,然后陈仇敖五个铁甲护卫,胖瘦两个皂隶跟了上来。
步下台阶,立时很多吏员聚过来巴结讨好,“杨大人”的招呼声不断。
杨河微微点头,这大堂两侧素是六科的聚集之地,吏、户、礼、兵、刑、工、粮科、马科、承发房、铺长司都在这边,每房有司吏一名,典吏二名。
都这是正经的县吏,几乎世代传袭,事实控制各州县政事,然后各房还有书办不等,这些是雇佣招募而来。
明初吏员众多,名目不等,不过正统元年,裁天下吏员,每房止存司吏一名,典吏二名,然就象衙役各类白役众多一样,每房仅靠三名吏员是忙不过来的。
所以陆陆续续各类书吏又出现了,这些人的职事多是掏钱纳粟购买而来,还有挂名吃干饷的,除了各种各样灰色收入,一般每名书吏一年工食银柒两贰钱,多在条鞭内征给。
看着这些人谄媚的神情,个个若小白鼠似的无害友好,杨河却知道他们的内心故事,“任你官清似水,难免吏滑如油”,历朝历代,朝廷命官在县衙胥吏手中吃大亏的事情屡见不鲜。
甚至《清稗类钞》有一个故事,一个尚书让一个部吏办事,那小吏开口就敲他一万两银子。
每个胥吏都是人精,不动声色间,就可以给你下眼药,为了控制吏员,《大明律》专门规定:“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
每月初一、十五他们才可以出衙,但现在已成为空谈。
现在还不到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一片的招呼声中,杨河淡淡点头,与田师爷、邓巡检说着话,大步出了大堂,留下后面一张张收敛笑容的脸容,一双双或深沉或复杂的眼神。
出了仪门,陈仇敖等人去牵回马匹,出了县衙来。
然后衙前大街这边仍聚了很多围观的闲人,杨河在田师爷,邓巡检等人簇拥下昂然而出,又有铁甲护卫跟着,一走出县衙大门,就是一片的啧啧声音。
本地的官多年来多是老头,中年人都很少见,现在竟出现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官员,想必在很长的时间内,睢宁百姓,各街头巷尾,茶馆酒楼,都有闲谈的话题了。
杨河骑上马匹,署廨在西门,不过杨河吩咐往东走,他打算从那边登上圩墙,从东往南,再往西看一圈。
一行人在大街上策马而行,都是土路,也颇为污秽,现在还好,若是下雨……
而衙前街也是睢宁城最繁华的地方,商铺行人相对不少,这边走的人衣着也会光鲜些,看到杨河,个个都是点头哈腰,羡慕的闪避一边,甚至都不用胖瘦二皂隶开道。
杨河身上的官服,就是最好的闪避牌。
还有颇多的人拱手作揖,不论杨河认识不认识他们,都摆出一副很熟稔的样子,让杨河感慨此时官员之贵。
睢宁也不算很小的地方,然只有六个官,每个官都很贵重。
田师安轻声在旁介绍,刚才招呼的是某某某,又某某某家掌柜,杨河微笑听着。
心中却在想:“到时宴会,这些人礼金备好就行,自己招去流民,为他们解决了大麻烦,岂能不敲他们一笔?”
……
很快到了东门“崇文门”,睢宁城池布局的就是县衙在东北隅,离城墙不远有常平仓,东南隅是文庙与学馆,周边都有大量的湖泊水塘,各小巷沿着大街湖边蜿蜒。
东北隅、东南隅砖瓦屋会多一些,这些四合院多建在台上,可以防患下洪水,然后城池东南角处还有水门。
从瓮城出去,有东门桥,也是吊桥,桥附近有孝节坊与武庙,还有一家联义书院。
东门是前往宿迁的主要通道,这边从城门到圩门间略宽,约有二百步左右,内中的建筑,相比北门那边也会好些,当然,在杨河看起来都是脏乱差。
很快,他们登上东圩门,田师爷颇为热情,为杨河介绍周边。
面对杨河时,他也没有对别人那样的冷脸。
杨河急切巡看城池,想必非常符合他的心思,毕竟他的东家是知县,城池若有事,他这个知县幕僚也跑不了。
不过杨河总感觉他皮笑肉不笑的,与他的东家高岐凤颇为相识,怪不得二人会凑到一道去。
“大体这县城的周边,以中线来分,这东面,由北往南处,是水南社、坊廓社、伍分社诸社。西面,由北往南处,是竹城社、师村社、湖山社几社。”
“本县东北南三向也有铺递,北面想必杨大人都清楚,这东面交通宿迁,则有铺递九所。分二路,一路东面直去,走十五里到高作铺,又东走二十里到沙家集铺,再东走十三里到蒋庄铺,就交宿迁界,然后走二十五里到宿迁的小河铺。”
“另一路往东南走,十里到下河铺,又东南十里到张林铺,又再东南十里到古宅铺,又往东南十里到瓜楼铺,又东南走十里到窝子铺,再东南十里到古堤铺,然后会出县境,再走十八里,就到宿迁的曹庄铺。”
“若是南面,只有铺所一,往西南走五十里到土桥铺,然后分路,一路到虹县,一路到灵璧。”
田师爷为杨河指点,杨河微微点头。
此时他站在圩墙上,虽是圩墙,也算城墙,与内城墙一样,皆由夯土筑成,没有包砖。
二者高度都差不多,高二丈八尺。
然后城墙宽有四丈五尺,顶宽一丈七尺。
站在墙上看去,外间景色尽收眼底。
东门这片算是睢宁的精华地点,有圩门二,分通宿迁两路,二门外都有关厢房屋,虽都短短不到百米,只沿着土路两旁寥寥的一些商铺茶铺,一些小巷子。
但比北门外空荡荡的没有一间屋,却是繁华多了。
然后外间的平原辽阔,也颇有一些村寨人烟,与睢水北面景色颇有不同。
不过杨河也看到这边河叉湖荡颇多,且多与睢河相连通,特别靠近东面圩墙处,几乎一二里内一个个水荡苇丛密布,除了关厢那两片,就很少有大块干燥的地方。
杨河倒松了口气,这样的地形,对城防有利,因为流寇大军很难聚集。
近边都是烂泥湖荡,如何排兵布阵?
看了一阵,他策马往圩南而去,陈仇敖等人跟在后面,然后一些点头哈腰的民壮。
城墙圩墙一般都禁止百姓登上,平时登城马道也有民壮巡逻把守。
然杨河、田师爷、邓巡检等人巡看城池,他们自然放行,而且跟在后面。
很快杨河等人到了东南向圩门处,这边通向宿迁的曹庄铺,圩门外也有关厢,周边还颇有寺院,特别在圩墙内不远,靠近道路处,有一座甘露寺。
这边的圩门上也有城楼,然比起内城算小,再转到南面,这边就较为萧条了。
圩门外只有寥寥几间房屋,似乎还有一间的茶铺。
然后靠圩门的西南不远,就一间风雨雷电坛。
这边城池边也都是烂泥湖荡,水塘密布,当年洪水冲垮了睢宁城,多年来仍然留下了这些痕迹。
再眺望城南远处,也有一些村寨,不过密度比不上城东。
指着西南数里官道边一个庄子,田师爷道:“那是余庄,庄东面有睢陵侯墓。”
杨河点头,他知道那就是“王祥履墓”,此人为西晋琅琊临沂人,曾任过睢宁的县令,后封关内侯,又封为万岁亭侯,最后累封为睢陵侯,食邑便是今睢宁处。
最后众人来到城西,杨河一凛,这边光秃秃,野茫茫,近城数里,都是荒草连天的荒野。
而且大多地面干燥,河叉湖泊颇少,似乎往西面十里处,才有一条颇大的河流,由北往南来,一直切过睢河。
也明显可以看到这城西周边大片抛荒的田地,一些废弃的村寨。
杨河听到陈仇敖在后面哼了一声,显然他也明白了,知县高岐凤让自家相公营房设在西门附近,是用心良苦啊。
看看这睢宁城周边,北、东、南都不利大部攻打,也只有这城西,流寇可以大部排兵布阵了。
田师爷咳嗽一声,指点道:“那是白塘河,从黄河边白塘湖流来,那是演武场,那是山川社稷坛。”
杨河举目眺望,从圩门出去约二百步,道路靠北的地方确实有一个演武场。
但举目看去,显然这演武场已经废弃。
又离圩门西南一里外有一座山川社稷坛。
此外光秃秃就尽是荒芜的土地,没有人烟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杨河无事,就打算去自己的练总署廨看看。
解决了流民之事,知县高岐风心情大好,特意亲切的吩咐田师爷领他前去。
邓巡检无事,也跟着去,倒不急着回家。
他是睢宁人,在城中也有宅院,不过现家中冷清,那头母老虎那次跟他大吵一架后,一直待在邳州娘家内不回来。
邓巡检也懒得唤她回来,这娘们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乐得自己一个人自在。
众人出了大堂,杨河仍穿官服,系着貂裘斗篷,罩着暖耳,然后陈仇敖五个铁甲护卫,胖瘦两个皂隶跟了上来。
步下台阶,立时很多吏员聚过来巴结讨好,“杨大人”的招呼声不断。
杨河微微点头,这大堂两侧素是六科的聚集之地,吏、户、礼、兵、刑、工、粮科、马科、承发房、铺长司都在这边,每房有司吏一名,典吏二名。
都这是正经的县吏,几乎世代传袭,事实控制各州县政事,然后各房还有书办不等,这些是雇佣招募而来。
明初吏员众多,名目不等,不过正统元年,裁天下吏员,每房止存司吏一名,典吏二名,然就象衙役各类白役众多一样,每房仅靠三名吏员是忙不过来的。
所以陆陆续续各类书吏又出现了,这些人的职事多是掏钱纳粟购买而来,还有挂名吃干饷的,除了各种各样灰色收入,一般每名书吏一年工食银柒两贰钱,多在条鞭内征给。
看着这些人谄媚的神情,个个若小白鼠似的无害友好,杨河却知道他们的内心故事,“任你官清似水,难免吏滑如油”,历朝历代,朝廷命官在县衙胥吏手中吃大亏的事情屡见不鲜。
甚至《清稗类钞》有一个故事,一个尚书让一个部吏办事,那小吏开口就敲他一万两银子。
每个胥吏都是人精,不动声色间,就可以给你下眼药,为了控制吏员,《大明律》专门规定:“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
每月初一、十五他们才可以出衙,但现在已成为空谈。
现在还不到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一片的招呼声中,杨河淡淡点头,与田师爷、邓巡检说着话,大步出了大堂,留下后面一张张收敛笑容的脸容,一双双或深沉或复杂的眼神。
出了仪门,陈仇敖等人去牵回马匹,出了县衙来。
然后衙前大街这边仍聚了很多围观的闲人,杨河在田师爷,邓巡检等人簇拥下昂然而出,又有铁甲护卫跟着,一走出县衙大门,就是一片的啧啧声音。
本地的官多年来多是老头,中年人都很少见,现在竟出现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官员,想必在很长的时间内,睢宁百姓,各街头巷尾,茶馆酒楼,都有闲谈的话题了。
杨河骑上马匹,署廨在西门,不过杨河吩咐往东走,他打算从那边登上圩墙,从东往南,再往西看一圈。
一行人在大街上策马而行,都是土路,也颇为污秽,现在还好,若是下雨……
而衙前街也是睢宁城最繁华的地方,商铺行人相对不少,这边走的人衣着也会光鲜些,看到杨河,个个都是点头哈腰,羡慕的闪避一边,甚至都不用胖瘦二皂隶开道。
杨河身上的官服,就是最好的闪避牌。
还有颇多的人拱手作揖,不论杨河认识不认识他们,都摆出一副很熟稔的样子,让杨河感慨此时官员之贵。
睢宁也不算很小的地方,然只有六个官,每个官都很贵重。
田师安轻声在旁介绍,刚才招呼的是某某某,又某某某家掌柜,杨河微笑听着。
心中却在想:“到时宴会,这些人礼金备好就行,自己招去流民,为他们解决了大麻烦,岂能不敲他们一笔?”
……
很快到了东门“崇文门”,睢宁城池布局的就是县衙在东北隅,离城墙不远有常平仓,东南隅是文庙与学馆,周边都有大量的湖泊水塘,各小巷沿着大街湖边蜿蜒。
东北隅、东南隅砖瓦屋会多一些,这些四合院多建在台上,可以防患下洪水,然后城池东南角处还有水门。
从瓮城出去,有东门桥,也是吊桥,桥附近有孝节坊与武庙,还有一家联义书院。
东门是前往宿迁的主要通道,这边从城门到圩门间略宽,约有二百步左右,内中的建筑,相比北门那边也会好些,当然,在杨河看起来都是脏乱差。
很快,他们登上东圩门,田师爷颇为热情,为杨河介绍周边。
面对杨河时,他也没有对别人那样的冷脸。
杨河急切巡看城池,想必非常符合他的心思,毕竟他的东家是知县,城池若有事,他这个知县幕僚也跑不了。
不过杨河总感觉他皮笑肉不笑的,与他的东家高岐凤颇为相识,怪不得二人会凑到一道去。
“大体这县城的周边,以中线来分,这东面,由北往南处,是水南社、坊廓社、伍分社诸社。西面,由北往南处,是竹城社、师村社、湖山社几社。”
“本县东北南三向也有铺递,北面想必杨大人都清楚,这东面交通宿迁,则有铺递九所。分二路,一路东面直去,走十五里到高作铺,又东走二十里到沙家集铺,再东走十三里到蒋庄铺,就交宿迁界,然后走二十五里到宿迁的小河铺。”
“另一路往东南走,十里到下河铺,又东南十里到张林铺,又再东南十里到古宅铺,又往东南十里到瓜楼铺,又东南走十里到窝子铺,再东南十里到古堤铺,然后会出县境,再走十八里,就到宿迁的曹庄铺。”
“若是南面,只有铺所一,往西南走五十里到土桥铺,然后分路,一路到虹县,一路到灵璧。”
田师爷为杨河指点,杨河微微点头。
此时他站在圩墙上,虽是圩墙,也算城墙,与内城墙一样,皆由夯土筑成,没有包砖。
二者高度都差不多,高二丈八尺。
然后城墙宽有四丈五尺,顶宽一丈七尺。
站在墙上看去,外间景色尽收眼底。
东门这片算是睢宁的精华地点,有圩门二,分通宿迁两路,二门外都有关厢房屋,虽都短短不到百米,只沿着土路两旁寥寥的一些商铺茶铺,一些小巷子。
但比北门外空荡荡的没有一间屋,却是繁华多了。
然后外间的平原辽阔,也颇有一些村寨人烟,与睢水北面景色颇有不同。
不过杨河也看到这边河叉湖荡颇多,且多与睢河相连通,特别靠近东面圩墙处,几乎一二里内一个个水荡苇丛密布,除了关厢那两片,就很少有大块干燥的地方。
杨河倒松了口气,这样的地形,对城防有利,因为流寇大军很难聚集。
近边都是烂泥湖荡,如何排兵布阵?
看了一阵,他策马往圩南而去,陈仇敖等人跟在后面,然后一些点头哈腰的民壮。
城墙圩墙一般都禁止百姓登上,平时登城马道也有民壮巡逻把守。
然杨河、田师爷、邓巡检等人巡看城池,他们自然放行,而且跟在后面。
很快杨河等人到了东南向圩门处,这边通向宿迁的曹庄铺,圩门外也有关厢,周边还颇有寺院,特别在圩墙内不远,靠近道路处,有一座甘露寺。
这边的圩门上也有城楼,然比起内城算小,再转到南面,这边就较为萧条了。
圩门外只有寥寥几间房屋,似乎还有一间的茶铺。
然后靠圩门的西南不远,就一间风雨雷电坛。
这边城池边也都是烂泥湖荡,水塘密布,当年洪水冲垮了睢宁城,多年来仍然留下了这些痕迹。
再眺望城南远处,也有一些村寨,不过密度比不上城东。
指着西南数里官道边一个庄子,田师爷道:“那是余庄,庄东面有睢陵侯墓。”
杨河点头,他知道那就是“王祥履墓”,此人为西晋琅琊临沂人,曾任过睢宁的县令,后封关内侯,又封为万岁亭侯,最后累封为睢陵侯,食邑便是今睢宁处。
最后众人来到城西,杨河一凛,这边光秃秃,野茫茫,近城数里,都是荒草连天的荒野。
而且大多地面干燥,河叉湖泊颇少,似乎往西面十里处,才有一条颇大的河流,由北往南来,一直切过睢河。
也明显可以看到这城西周边大片抛荒的田地,一些废弃的村寨。
杨河听到陈仇敖在后面哼了一声,显然他也明白了,知县高岐凤让自家相公营房设在西门附近,是用心良苦啊。
看看这睢宁城周边,北、东、南都不利大部攻打,也只有这城西,流寇可以大部排兵布阵了。
田师爷咳嗽一声,指点道:“那是白塘河,从黄河边白塘湖流来,那是演武场,那是山川社稷坛。”
杨河举目眺望,从圩门出去约二百步,道路靠北的地方确实有一个演武场。
但举目看去,显然这演武场已经废弃。
又离圩门西南一里外有一座山川社稷坛。
此外光秃秃就尽是荒芜的土地,没有人烟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