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城堡一片肉红色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晚明风云第111章 城堡一片肉红色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河西走廊,戈壁边缘的小城骊靬城,夏天姗姗来迟。

    祁连山的冰川融水,今年显得特别少,仅仅能浇灌三四百亩土地,要搁在往年,浇灌千把亩也不成问题。

    河西走廊的粮食商人用他们比狗还灵的鼻子,嗅出了商机,“今年的粮食又要涨价,翻上一番也可能。俺没有发财了。”

    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从内地贩运粮食,囤积居奇。

    商人们常规的路子是将河西走廊的肃南马鹿鹿茸、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牦牛肉干、羊毛制品、张掖的葡萄酒等经过古浪峡,运往汉中,再转运到江南,然后换回大米、茶叶、丝绸,耽误的时间长,而且风险大。

    不过今年的情况已经变了,他们只需要将物资运到汉中凤县农产品批发市场,然后就可以换取大米、茶叶、桐油、铁器等。

    不但省了运费,而且价格还便宜很多。

    听说汉中工业局制造出一种四轮马车,载重量能达3000多斤。

    回来的时候,索性把两轮马车全部换掉。这玩意儿不但笨重,载重量少,而且费时费力。

    农时不容错过。

    李蓉、江至诚、宋老先生带着城堡里的军民,用了几天时间,将荞麦和青稞的种子播种在地里。

    相对于连年干旱无雨、流民彼此相食的河东来说,骊靬城依靠冰河融水能种上庄稼,依靠草原的放牧,不挨饿受寒,已经算是世外桃源。况且,华夏军政委员会已经准备将骊靬城建设成为一个物资交易市场,以回报这里的父老乡亲最初的支持。

    绿洲草原,绿草如茵,野花盛开。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宋老先生对这种半农半牧的生活,充满了满足感。

    但美丽的环境之下,总是伴随着不河蟹的音符。

    起因很简单。

    周垣平定河西走廊叛乱期间,缴获大量了巨额的财富。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马匹牛羊、粮食布匹,可以说是堆积如山。

    周垣去汉中开辟新的根据地,仅留下5000多人的军队守卫着大本营。

    春节时候的赈灾,让很多流民、小偷、土匪知道了骊靬城有钱有粮。

    巨额的财富很快遭到了当地明军和马匪们的觊觎。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抢上一把,就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侮辱。当官兵和当土匪怎么能不抢,不偷、不杀呢?

    “那个周垣,也不过是披着官衣的强盗而已。”

    “我们这是在黑吃黑,”

    “黑吃黑,越吃越肥”

    钉在十字架上的几百具尸体,已经风干成恐怖的肉干儿,即使这样,也挡不住强盗们的贪婪。

    周垣“屠夫”的威名,挡不住流民饥饿的胃。

    马匪们裹挟着流民,就如铺天盖地的蝗虫。这几个月的时间内,前仆后继的对骊靬城城池发动大小规模不等的数十次攻击。

    “抢劫会战死,不抢会饿死。反正都是死,索性抢一把,做个饱死鬼总比饿死鬼强”

    “保护胜利果实,保卫家园。”挺着大肚子的李蓉,发出号召。带领军民上下同心,夜以继日的加固夯土城墙。

    在很远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听到打夯的号子,洪亮而热烈。

    为了保住自己碗里的粮食,居民迸发出空前的热情。

    江至诚和赵有福分两班,带领战士们日夜起码巡逻在城墙上,吃喝拉撒也不下城墙。困了就往干草上一躺,盖上油乎乎的被子昏然入睡。

    赵有福数月不洗澡,身上的体味能熏倒苍蝇。

    至于衣服长满了虱子、跳蚤之类的寄生虫,赵有福满不在乎,"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穷生虱子富长疥,坐在城墙上的逮虱子,是赵有福和战士们每天的功课之一。

    现在条件还很艰苦,哪有什么替换的衣服?棉袄和棉裤,白天穿在身上,夜晚更不能脱下来。时间长了,怎么可能不生虱子。

    不过,对付虱子,也有好办法。夜晚的时候,城墙上点起篝火。脱掉棉衣在火上一烤,虱子受热,便掉在火里。稀里啪啦,炸裂开来。

    为了防止疾病传染回归热,李蓉号召大家展开灭虱运动。

    卫生连的大蒸笼,日夜炉火不熄,轮流将大家的衣服放在笼中蒸上一个时辰,取出晾干后用力一抖,死虱像雪花一样飘落。

    天气转暖,赵有福带着战士们跳进河水里洗个痛快,然后让剃头匠把自己身上的头发以及其他部位的体毛全部剃个精光,美其名曰易于打理,彻底和虱子告别。

    华夏军战士剃光头,据说是从赵有福开始的。

    骊靬城留守部队,使用赵永福研制的简易多管火箭炮和虎蹲炮,打退了流寇马匪的数次突袭。

    中国人是发明火箭炮老祖宗,没有之一。

    1621年,大名鼎鼎的军事学家茅元仪大大,在他的成名之作《武备志》一书中。记载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有几十种之多。

    著名的有一次发射32支火箭的“一窝蜂和一次发射40支火箭的“群豹横奔箭”。

    更著名的有一发百夭的“百虎齐奔箭”。

    最著名的可连续两次齐射的“群鹰逐兔箭”。

    如果不是满洲鞑子入主中华,限制和扼杀火器的发展,现代火箭炮的发展历史上,哪里会有前-苏-联称雄的份儿?

    依照周垣留下图纸的指导,土专家赵有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研发出多枚火箭连发装置和齐射装置,并很快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消息传到汉中,周垣将这种多管火箭命名为喀秋莎一型火箭炮。

    喀秋莎一型虽然很原始,但已经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火箭炮。

    赵有福有些蒙了,这火箭炮应该叫虎威大将军火箭炮或者叫神勇无敌大将军火箭炮什么的,叫喀秋莎似乎有些莫名其妙。

    这喀秋莎好像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但百家姓里面还没有姓喀的。

    李蓉具有前-苏-联情结,但对此事却不好解释,也不能解释。无论如何都不能告诉别人,她和周垣都是穿越过来的。

    在战斗的间隙,李蓉将《喀秋莎》歌曲教给士兵们歌唱,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歌声像风一样飘过河西走廊,很多姑娘开始起名叫喀秋莎。

    但喀秋莎火箭炮并没有河西走廊上的女孩子那么温柔,它一旦发威,便是滔天的怒火。

    今天,又有一千多名马贼裹挟着流民围攻骊靬城。

    “送他们进地狱。”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赵有福一声令下,二百多枚火箭弹先后从城墙上飞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落在马贼群中,发生剧烈的爆炸。

    对于大范围的目标,火箭弹无需准确,只需要覆盖就可以了。

    随着冲天的火光和刺鼻的硝烟,铁钉、铁片儿、碎瓷片飞溅开来,将人和马炸得血肉横飞。

    部分流寇幸运的躲过了火箭炮的轰炸,拿着刀剑、锄头木棒、红着眼睛扑向城堡。

    他们却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大口径的虎蹲炮正虎视眈眈地等着他们。

    这种早期的迫击炮,威力大,大仰角发射,机动灵活。射程在三四百步远,正好适合打击近期目标。

    据说当年的戚家军,就是用这种虎蹲炮将沿海的倭寇打得魂飞魄散。

    赵有福命令战士们给虎蹲炮装入开花弹。

    颗粒火药会将开花弹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生产颗粒火药的原料硝石和硫磺是赵有福带着工人们用土法提炼的。

    炼硫磺时黄烟滚滚遮天蔽日,气味难闻。好在戈壁滩的风很大,而硫磺窑规模小,还不至于周围地区容易形成酸雨。

    这个时空,没有环保局来执法,所以用不着担心因为污染问题像后世那样,土法硫磺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夷为平地。

    周垣提供的土法硫磺窑,即便是工艺简单、设备落后,但是相对大明朝的科技来说,已经很逆天了。

    而提炼硝石的工厂,污染就小了很多。

    河西走廊虽然没有大规模的硝石矿,但是零星分布的硝石层在沙漠土壤很普遍。

    在永昌县的戈壁滩,泥砂质含砾石盐钠硝石矿就有好几处。

    赵有福将一桶桶颗粒火药、炮弹、火药包、存放在在远离城堡的山洞里,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将弹药分发下去。

    今天,颗粒火药发威的机会到了,流寇们遭到天女散花般的轰炸。

    黑火药的气浪裹着黑烟,将流寇们掀入天空,又抛向地面。

    还有些流寇,被冲击波震得头晕脑胀、呆若木鸡。呆愣了半天,也不知道逃走,成了华夏军官兵射击的靶子。

    只有那些前明军老兵油子,远远的躲在人群后面,见情况不妙,转身就跑。

    俺们是来打劫的,不是来送死的。

    出师不利。

    马贼头领见偷鸡不成还蚀把米,打了一个呼哨,招呼着部下们撤退。他也不想就这么死去,人生是用来享受的,前些日子,抢了那么凉州城的窑姐儿,一个个花容月貌,还有好多没有啪啪呢。

    “兄弟们。跟我上。”江至诚抽出雪亮的马刀,催动战马,率领骊靬城骑兵团追击残匪。

    对于还站在地上的呆愣愣的流寇,用马刀轻轻一抹,好大一颗头颅就翻滚向远方。

    这里没有优待俘虏的习惯,也不要俘虏。

    俺们城堡里也没有余粮,留着俘虏也是累赘。

    希望你早死早托生,下次投胎的时候看准了再投胎,不要慌不择路,拣到碗里的不一定都是菜。

    宋老爷子带着城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开始去捡战利品,刀枪、弓箭、马鞍子、马笼头、土匪们的衣服、一件都不能落下。

    这年头,人们普遍都不富裕,就是一个拴马的缰绳,也舍不得丢弃。

    至于那些衣服,洗干净后,可以给孩子做尿片,当抹布也可以。

    那些受了轻伤的牲畜,找兽医包扎一下,十天半个月后,即便不能上战场,还可以用来耕地、拉车。

    大多数马匹驴子骡子,被炸得血肉横飞。

    绿草地上,那些新鲜出炉、还冒着热气的肉块,洗洗后腌制起来,可以留到饥寒的时候吃。

    几十大车骡马肉,可以供骊靬城城堡里的军民吃上好长时间。

    真的要感谢那些马匪快递员、物流工作者,给我们送来了那么多好吃的。

    但是天气开始热了,肉不容易保存。

    幸好有两湖农垦的宋奎送来了上万斤的湖盐。

    骊靬城军民一起动手腌制咸肉。

    城墙上、房顶上、树枝上,密密麻麻晒满了咸肉,从高空中看去,整个城堡一片肉红色。

    戈壁滩上的阳光炽热,干燥的空气很快让咸肉脱水。用不了多久,咸肉干就可以收拾起来储存,保存两年也不再变质。

    有咸肉吃的日子,在这个饥馑的年代,也是很不错。

    至于那些指甲盖儿大小的肉块儿,因为分不清是人-肉还是马肉,就让附近的乡亲们去收拾吧,俺们骊靬城的人不贪婪,今天也大方一回。

    这些混合着人-肉的马肉,或者说是混合着马肉的人-肉,摻上戈壁滩上的小葱、芥末、野韭菜,剁一剁变成包子馅儿。

    那一笼一笼的十香包子,来往的客商会喜欢吃的。

    当然了,萝卜多了不洗泥。

    吃出人的脚指甲或者某个私密部位蜷曲的毛发,也并不罕见。

    卖包子的小贩儿会理直气壮地说,“比起十字坡上的孙二娘,俺们善良多了。”

    最后剩下,实在无法捡起的肉末和人的头颅、尸骨、大肠等内脏,就这样就让祁连山上的秃鹫来吃吧,

    让我们一起感谢这些长相丑陋的清道夫,要不然,河西走廊上的绿洲将成为垃圾填埋场。

    让我们一起感谢这些清洁工,它们会带着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堂,那里不会有战争,也没有人-肉包子。

    李蓉挺个大肚子,在女兵里陪同下,站在宽阔的城头之上。

    看着荒原上繁忙的收获场面,李蓉对张樱子笑道,“明天,来接我们的大军就要到了。这是马匪最后一次猖狂,也是乡亲们的最后一个马肉收获季。”

    “夫人,这么说,我们很快就能回汉中?”

    “等宋奎将军和李过、宋杰到了之后,完成交接。我们就可以离开。”

    喜欢晚明风云请大家收藏:()晚明风云更新速度最快。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晚明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晚明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晚明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明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