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入试(入世)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青云志气录第二十七章 入试(入世)
(苦读书 www.kudushu.org)眼看离考试之期越来越近,天气也热了起来,陈越整日在家中熟背考题,累了就练练字,站站桩功!

    入试时间是,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共考取三场,取出六十人,比高考可是难到那里去了。王悟本已是将试卷要了回去。

    考场还是有很多规则的,自己要带好吃的东西,甚至是衣物,考生一般都有自己的考篮以及考盒!

    八月九日,今天要正式考试了,吃了早饭,陈越拿着自己的一应应考之物,笔墨自是不能少了。

    院试:在地方考,由地方官员、学正主持通过后有生员身份,就是秀才,从此你就是读书人中的一员了,能够继续读书深造。

    童生只能算是预备役,只有成为秀才,才能真正享受到乡绅的待遇!可以免除杂役摊派等等。童生一般如果没有了进学希望,会有衙役摊派一些杂役,当然不会太伤了读书人的脸面就是。一般过了二十五岁的童生都会被摊派。

    当然陈越还是年轻的,至今也就十九岁,离杂役还远,即使真有杂役来了,只要有钱,抢着替他的人多的是。他秀才爹在清平镇还是有几个乡绅同年的。

    只要他此次进学了,那些父辈的乡绅说不得,也要低些腰身,前来看他这个后进的。这个是跑不了的。

    考试毕竟是考试,叫号,搜身,检查,询问,这些都是少不了的,所有读书人,他看了一下,而他与同知门下几位学子互相都是做了保的,就是互相担保。

    起码几千人都在等着排队进考房,众生相十分突出,有高的矮的胖的廋的。当然更多的是穷富之间的对比。

    穷读书人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万一搏出来了呢?说不定那位座师看中了自己的文章,运气好也就上去了。

    当然不是说没有希望,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但是十分难得!几乎不可能发生,毕竟是白花花的银子,朝廷也不会白养人!

    一个秀才,地方上一年也就补贴个一两银子,虽然秀才人数是最多的,但是不用补贴过多,负担也不重。基本上还可以让他们管理地方上,乡绅一般都是秀才为多。

    但一到举人就不一样了,每年没有个成百上千的银子,是养不活的,这些人都是有资格做县官了。国家体面,引来送往的,都是不小的消耗。

    当然到了进士这一层,基本上就不会为了钱烦恼了,人求的东西就不一样了。进士追求的是高官厚禄,名传千古。他们是可以分享权利的。

    陈越混在了这几千读书人中,进了考场。每个人一个小间,用木栅栏分隔开,里面放置的有杨木做桌案,凳子,马桶。

    地面十分的脏乱,这样的环境他是十分不喜的,用随身带的小扫帚,木桶用盐水泡的抹布,先将桌椅板凳擦抹干净。

    院试分两场,第一场为正场,第二场为复试。考试内容,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篇,因《孝经》题少,又从《性理》、《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中命题。

    本朝规定,正场试《四书》文二、诗一,复试《四书》文、《小学》论、诗各一。科试加经文。又定科试《四书》文、经文外,增策、论题,仍用《孝经》。复试兼用《小学》论。《四书》文、经文各一,增五言六韵诗一首,并默写部分《圣谕广训》。

    各府(州、道)的考期,由学政悬牌公布,考生必须在考试那天寅时(相当于黎明5至6点钟)到考棚门口集合,点名进场。在点名簿中每人名下详注籍贯、年岁、面貌、三代履历,并由认保者保戳,或须亲笔签押,较县试更为慎重,以防冒考、顶替等情弊。

    点名时,认保互保学子依次排列在学政两旁,如发现冒考,便当场揭发查实究办。若确系本人领卷的,在唱某人时,认保考生则须自报其名,应某人保,方能入场。

    考生入场时所携带的笔墨、食物等都须经过检查,以防夹带,唯有诗韵按规定可以带入。考生入场时发给试卷,各人按卷面钤印的坐位入座。入场完毕,便将大门、仪门封锁。

    堂上击云板后,试场立即肃静。如果考生人数多,则不发给题纸,而将题目粘于木牌上,派差役执题目牌在甬道上往来行走,使考生自看题目。

    若视力有缺陷的考生,可在原位起立,请教官将题目高声朗诵二、三遍。

    在考试过程中,有兵丁严密监视,如有移席、换卷、丢纸、说话、顾盼、吟哦等情弊,一经发现,即予查究。每场考试在当日天黑时交卷,不许继烛。

    答卷继草稿都须楷书端正。巳时(9至10点),二门上击鼓三声,许饮茶水、上厕所一次。未时(下午1至2点),大门外击鼓三声,堂上巡绰官击云板三声,并高呼:“快誊真!”申时(下午3至4点),大门外再次击鼓,堂上击云板。

    第一次开门,称为放头牌,将第一批交卷的考生放出。隔一段时间,再放二牌、三牌,以至天黑终场。交卷时,考生将卷面写有本人姓名的浮签揭下,记明自己的座号。

    受卷官每收一卷,发给一牌,出场时,收一牌,放一人。学政阅卷录取,只凭座号招覆图案。

    经两场覆试后,被录取的卷子均须铃盖学政关防,发交提调官拆出卷后编号,经核对与编号册姓名相符,然后填榜发案,录取第一名的,称为院案首。

    院试录取名额,按各地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而不同。将府、州、县学分为大、中、小三类。

    朝廷规定:大府40名,中州30名,小州县20名。又规定:大府20名,大州、县15名,小州、县4名或5名。再定:大府、州、县,中州、县改为12名,小州、县7名或8名。

    经常性屡有变动。若遇皇帝巡幸、登基、万寿(生日)等情况,还会增加名额。录取的名额就越来越多了。

    院试录取的新生,每人必须填写亲供,也就是写自己的年龄、籍贯、三代履历,并要注明身材、面色、有无胡须等,由各属教官审核并盖上印鉴后,汇送学政。

    学政在贡院大堂召见新生,并行簪花礼,发给新生每人红花一朵(指犒赏钱物),有的地方不发赏物仅点名而已。

    留县的称县学生员,拔入府学的,称府学生员。学政公布的各府、州、县的新生名单,称为“红案”。

    各府、州、县接到学政发下的新生名单后,即通告新生于某日着学子服,齐集官署大堂,设宴簪花,并由各府、州、县官率领,到文庙拜谒文圣,到学宫明伦堂拜见学官,至此,才算正式入学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青云志气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青云志气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青云志气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青云志气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