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带走郑家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最强农妇第314章 带走郑家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可怎么办?”小宝娘一听,立刻慌了,也不遮掩自己哭红的眼眶,冲着柳柳就要下跪,“姑娘,求求你,救救孩子他爹,求求你了,”

    柳柳为难的看着他们说:“我可以开个方子给他调养一下,但必须要休息好,而且不能再饿着肚子熬着了,”顿了一下,她又说了一句,“我跟我弟弟要急着赶路,不能在这里久留的,”能照看一下,也是看在小宝的面上,不然的话,她也不会做这些的。

    他们要是能吃饱,吃好,能买药煎药,就不会把小宝他爹熬成这个样子了。

    “小少爷,吃的来了,”阿汉领着一个活计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两人一前一后的拿着大篮子,隐约的,还看到了一丝的热气,想着应该是馒头之类的东西。

    “你们应该是好些日子没好好吃东西了,所以不敢买油腻的,就吃写馒头垫垫肚子吧,”阿汉解释了一句,然后把两大篮子的馒头递给了人家,然后给伙计馒头的银子,让他离开。

    想当初,他们家没落魄的时候,也是有很多亲人跟朋友的,那时候,人家看到他们,不是笑脸就是奉承的,亲的跟什么似的。可是,自从他们家出事之后,这些所谓的亲人跟朋友就跟仇人似的,恨不得再踩上一脚,更别说给他们送东西了。

    “你还没决定好吗?”童童又问了一句。

    “京城!”没有瞒着,直接说了出来。

    “是的,京城,你们一家都这样了,没吃没喝的,不如跟着我们离开,说不定还能有一条活路,”童童是经过慎重思索之后决定带他们离开的,而不是一时的义气。

    以他们现在的情况,想要离开这里,比登天还难,更别说还有病人。

    “对,总比在这里活生生的饿死要好,”

    “知道了,”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着,脸上,终于有了松动的情绪。

    有孩子,有病人老人,这走路去京城是不可能的,所以买马车是必须的——而赶马车的,却成了棘手的。

    近二十个人,买了四两大马车,忙活了半天,总算是把他们都安顿好了,等所有的事情都弄好之后,童童跟柳柳才觉得他们饿的难受了。

    “童童,为什么要带他们去京城?”柳柳一直疑惑着,在马车上路之后,才忍不住的问道。

    “有人在寻找我们,所以带着他们,可以遮掩一下……,”童童迟疑了一下之后,还是开口解释了,“再来,娘的身份有些复杂,要知道了江南王做的事,说不定有什么帮助,所以我才想着把他们带京城去,路上,不外呼就是花些银子,”银子,他还不缺,到不在乎,就是担心路上会不会有危险。

    要真的有那样的想法,他们就危险了。

    而赶着马车的阿汉这会儿一脸的深思,他一直觉得这姐弟两个去京城,是寻亲什么的,毕竟他们嘴里老叨叨着,也没多想,就是一户普通的百姓家的孩子。可是,听到童童的话后,他惊觉这两个孩子不简单,尤其是救了郑家人后,让他觉得自己好像被搅和进什么大事里去了,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郑家人老老小小的加在一起,这原本清冷的队伍就显得很热闹了,小宝更是连自家爹娘身边都不待了,一瞅到机会就让童童这边跑,他们两个也喜欢小宝,乐意他留在马车里,经常给他开小灶,弄点好吃的,到让小宝娘很是不好意思。

    小宝爹在柳柳诊脉之下,知道得了什么病,然后喝了阿汉买来并熬好的药,身体轻快了很多,能在马车停下的时候偶尔下来走走,脸色也比之前好太多了。

    要是鱼宝这会儿在,肯定更热闹,没有谁比鱼宝更加的爱说话的。

    他很好奇,怎么样的人家才培养出如此性子的孩子来,就连柳柳这个小姑娘也不简单,行事作风看着像大家出身的,可根据偶尔聊天的对话中得知,他们竟然出身在江南的渔村,是第一次离开渔村城镇以外的地方。

    “是啊,”童童也不瞒着,“我们要上京城找娘,她在京城等我们,”

    她敢相信,素姨一看到他们,肯定会气的拿棍子想揍他们的。

    “嘿嘿,我娘是京城人,她回去认亲人去了,”童童说的是漫不经心的,却不知道这句话给郑叔带来多大的影响。

    这件事,京城那边来的人在查明之后就没有掩藏过,让整个江南的人都清楚的很。

    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偶尔发生的一件,要是全部都这样,那还不乱套了,所以郑叔一想到这个,就明白眼前两个孩子的身份,不简单了。

    眯了一下双眼,郑叔直言问道:“你们的娘,可是云家人?”

    郑叔愣了一下,然后点头道:“小公子对郑家的恩情,郑家人会铭记在心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最强农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最强农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最强农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最强农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