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2445章:七星飞熊阵
武吉部所面临的是绝境,仅凭自身根本化解不了,必须要让外力介入才行。
可是霸陵那边离得还很远,一旦秦军真的追来的话,就算李率军接应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姜尚只能尽可能的争取时间,他命一员校尉带领五百士兵,佯装成主力大军的样子,以作诱饵向长安方向撤退。
而他自己则和武吉,率领剩余的军队偃旗息鼓,尽可能的消除行军痕迹,向霸陵的方向撤退。
为了避免露出破绽,而被追来的秦军发现,姜尚甚至亲自指导大军消除痕迹,并且还留下进行了检查,确保不容易被看出来才带着龙须虎又跟了上去。
几千大军行军的踪迹,想要彻底抹除掉,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姜尚的伪装手段非常高明,公孙轩辕并没有看出来,就向长安方向追了过去,可在半路上却发现了破绽。
唐军所留下的行军踪迹,虽确实是数千大军的痕迹,但留下的脚印踩得有些太重,太过刻意了一点。
一支急于撤退的军队,节省体力行军还来不及呢,步伐又怎么可能会踩的这么重呢?
所以,他所追的这支唐军,必定是武吉的诱饵。
武吉所部的主力军,并未逃往长安,而是逃往了其他方向。
公孙轩辕虽看破了武吉的诡计,却依旧没放过前方的百诱饵,因为他离得已经不算远了,若是放过了,却没追上武吉的话,那岂不是白跑了一趟?
而且公孙轩辕也想试探一下长安城内的唐军的态度,想看看长安城内的守军会不会救这支诱饵。
公孙轩辕所率领的这一千铁骑,已经孤军深入到到京兆尹境内,长安的李世民不可能收不到消息。
长安若是出兵救这支诱饵的话,那轩辕将诱饵吞了之后,就直接撤军,也不去继续追武吉了。
若是不救的话,那轩辕将诱饵吞了之后,就继续追击武吉,直至将这一营兵马彻底吞掉。
最终的结果是,公孙轩辕所部的一千铁骑,只用了一轮冲锋,就将当诱饵的五百唐军击溃,而后轻松将其消灭,长安那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公孙轩辕见长安没有派兵救援,心里基本也就有数了,果断调转方向,前去继续追击武吉,可具体往哪个方向追却犯了难,毕竟他也不知道武吉所部从哪开始分的兵。
公孙轩辕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判断武吉逃往霸陵的可能性最大。
李牧斩杀了准备投降的县令和都尉,夺取霸陵城,独立于长安之外,抵抗秦军,这也让他在秦军之中名声大噪。
武吉若是不往长安逃的话,也就只能往霸陵一个方向逃了,毕竟其他方向全部都是死路。
一念至此,公孙轩辕不在有任何犹豫,带着一千铁骑就全速往霸陵方向追去,他判断以步兵的行军速度,哪怕他现在追也应该还能追上。
不得不说,公孙轩辕不愧为顶尖统帅,判断能力那叫个准啊,所有的一切他都猜对了,唯独猜错了这次所要面对的对手。
公孙轩辕以为这次对手是武吉,却不知道实际上他这次的对手,是兵家鼻祖百家宗师的姜尚,以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这两人无论是谁,哪怕放在全史之中,也都是最为顶尖的存在。
公孙轩辕能同时对阵他们两个,也不知该说他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
姜尚是不想和追击来的秦军交战的,因为无论胜负,都必将削弱武吉部的战力,而他的目的只是将这支兵马带入霸陵,以增强李牧所部的实力而言。
眼看着就快要到霸陵了,姜尚还以为秦军追不上来了呢,却没想到还是被追上了,而且来的还是公孙轩辕这员绝世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哪怕是姜尚也不得不承认,当今时代人才实在是太多了。
先是公孙衍,后又来了个公孙轩辕,无论哪一个,他都必须要认真应对才行,否则也一样会有翻车的风险。
公孙轩辕一千铁骑已经追上来了,李牧的接应大军却还不知道在哪,而武吉所部又无处可逃,无险可守。
哪怕姜尚是兵家祖师爷,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指挥大军布下大阵,让士兵结阵相抗,尽可能的拖到李牧抵达。
这要是其他秦将的话,还真认不出姜尚所布的阵法,不过公孙轩辕身为公孙家家主,而公孙家又传承的极为悠久,本族典籍中对这个阵法有所记载。
公孙轩辕在经过一番思索后,终于认出了姜尚所部的阵法,乃是一门极为久远的古阵,因其布局和站位与北斗七星暗合,故被命名为七星飞熊阵。
据说此阵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已存在,存在时间之久已经不可考究,而经过数百年的演化,更是已经近乎于完美。
可奈何此阵对统帅的指挥能力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庸人哪怕是参悟一辈子都未必参悟的透,逐渐的也就失传了。
直至二十几年前,鲜卑大军南下打草谷,此阵才在大汉南北战神之一的姜尚手中现世。
姜尚凭借此阵,以五万步卒,正面击溃一万五千鲜卑铁骑,也因此而一战成名,平步青云,官至骠骑将军。
成也此阵,败也此阵。
之后姜尚却因不愿交出此阵而被下狱,汉桓帝刘志更是评价他心胸狭隘,不顾及国家利益,这也直接使得姜尚身败名裂,彻底社死。直至刘宏继位之后才为姜尚平安。
实际上,姜尚不但把七星飞熊阵交了出去,而且还亲自指点了刘志最为倚重的三个亲信将领,也就是段颎,张奂,以及皇甫规。
段颎字纪明、张奂字然明、皇甫规字威明,这三人和姜尚闻仲是同一时世代的将领,只不过都被两人耀眼的战绩压的抬不起头来而已。
直到姜尚和闻仲,相继被逼出朝堂之后,三人的名头才开始逐渐响亮起来,又因表字中都带有一个‘明’字,而被世人合称为‘凉州三明’。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武吉部所面临的是绝境,仅凭自身根本化解不了,必须要让外力介入才行。
可是霸陵那边离得还很远,一旦秦军真的追来的话,就算李率军接应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姜尚只能尽可能的争取时间,他命一员校尉带领五百士兵,佯装成主力大军的样子,以作诱饵向长安方向撤退。
而他自己则和武吉,率领剩余的军队偃旗息鼓,尽可能的消除行军痕迹,向霸陵的方向撤退。
为了避免露出破绽,而被追来的秦军发现,姜尚甚至亲自指导大军消除痕迹,并且还留下进行了检查,确保不容易被看出来才带着龙须虎又跟了上去。
几千大军行军的踪迹,想要彻底抹除掉,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姜尚的伪装手段非常高明,公孙轩辕并没有看出来,就向长安方向追了过去,可在半路上却发现了破绽。
唐军所留下的行军踪迹,虽确实是数千大军的痕迹,但留下的脚印踩得有些太重,太过刻意了一点。
一支急于撤退的军队,节省体力行军还来不及呢,步伐又怎么可能会踩的这么重呢?
所以,他所追的这支唐军,必定是武吉的诱饵。
武吉所部的主力军,并未逃往长安,而是逃往了其他方向。
公孙轩辕虽看破了武吉的诡计,却依旧没放过前方的百诱饵,因为他离得已经不算远了,若是放过了,却没追上武吉的话,那岂不是白跑了一趟?
而且公孙轩辕也想试探一下长安城内的唐军的态度,想看看长安城内的守军会不会救这支诱饵。
公孙轩辕所率领的这一千铁骑,已经孤军深入到到京兆尹境内,长安的李世民不可能收不到消息。
长安若是出兵救这支诱饵的话,那轩辕将诱饵吞了之后,就直接撤军,也不去继续追武吉了。
若是不救的话,那轩辕将诱饵吞了之后,就继续追击武吉,直至将这一营兵马彻底吞掉。
最终的结果是,公孙轩辕所部的一千铁骑,只用了一轮冲锋,就将当诱饵的五百唐军击溃,而后轻松将其消灭,长安那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公孙轩辕见长安没有派兵救援,心里基本也就有数了,果断调转方向,前去继续追击武吉,可具体往哪个方向追却犯了难,毕竟他也不知道武吉所部从哪开始分的兵。
公孙轩辕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判断武吉逃往霸陵的可能性最大。
李牧斩杀了准备投降的县令和都尉,夺取霸陵城,独立于长安之外,抵抗秦军,这也让他在秦军之中名声大噪。
武吉若是不往长安逃的话,也就只能往霸陵一个方向逃了,毕竟其他方向全部都是死路。
一念至此,公孙轩辕不在有任何犹豫,带着一千铁骑就全速往霸陵方向追去,他判断以步兵的行军速度,哪怕他现在追也应该还能追上。
不得不说,公孙轩辕不愧为顶尖统帅,判断能力那叫个准啊,所有的一切他都猜对了,唯独猜错了这次所要面对的对手。
公孙轩辕以为这次对手是武吉,却不知道实际上他这次的对手,是兵家鼻祖百家宗师的姜尚,以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这两人无论是谁,哪怕放在全史之中,也都是最为顶尖的存在。
公孙轩辕能同时对阵他们两个,也不知该说他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
姜尚是不想和追击来的秦军交战的,因为无论胜负,都必将削弱武吉部的战力,而他的目的只是将这支兵马带入霸陵,以增强李牧所部的实力而言。
眼看着就快要到霸陵了,姜尚还以为秦军追不上来了呢,却没想到还是被追上了,而且来的还是公孙轩辕这员绝世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哪怕是姜尚也不得不承认,当今时代人才实在是太多了。
先是公孙衍,后又来了个公孙轩辕,无论哪一个,他都必须要认真应对才行,否则也一样会有翻车的风险。
公孙轩辕一千铁骑已经追上来了,李牧的接应大军却还不知道在哪,而武吉所部又无处可逃,无险可守。
哪怕姜尚是兵家祖师爷,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指挥大军布下大阵,让士兵结阵相抗,尽可能的拖到李牧抵达。
这要是其他秦将的话,还真认不出姜尚所布的阵法,不过公孙轩辕身为公孙家家主,而公孙家又传承的极为悠久,本族典籍中对这个阵法有所记载。
公孙轩辕在经过一番思索后,终于认出了姜尚所部的阵法,乃是一门极为久远的古阵,因其布局和站位与北斗七星暗合,故被命名为七星飞熊阵。
据说此阵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已存在,存在时间之久已经不可考究,而经过数百年的演化,更是已经近乎于完美。
可奈何此阵对统帅的指挥能力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庸人哪怕是参悟一辈子都未必参悟的透,逐渐的也就失传了。
直至二十几年前,鲜卑大军南下打草谷,此阵才在大汉南北战神之一的姜尚手中现世。
姜尚凭借此阵,以五万步卒,正面击溃一万五千鲜卑铁骑,也因此而一战成名,平步青云,官至骠骑将军。
成也此阵,败也此阵。
之后姜尚却因不愿交出此阵而被下狱,汉桓帝刘志更是评价他心胸狭隘,不顾及国家利益,这也直接使得姜尚身败名裂,彻底社死。直至刘宏继位之后才为姜尚平安。
实际上,姜尚不但把七星飞熊阵交了出去,而且还亲自指点了刘志最为倚重的三个亲信将领,也就是段颎,张奂,以及皇甫规。
段颎字纪明、张奂字然明、皇甫规字威明,这三人和姜尚闻仲是同一时世代的将领,只不过都被两人耀眼的战绩压的抬不起头来而已。
直到姜尚和闻仲,相继被逼出朝堂之后,三人的名头才开始逐渐响亮起来,又因表字中都带有一个‘明’字,而被世人合称为‘凉州三明’。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