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三节 梦读《论语》篇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立志论说第一百一三节 梦读《论语》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论语》是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我猜想是明君子之心。学与学后的思考。常感觉多读点书才能看懂论语,因为论语各句多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凭空而作。知识如何连贯在论语中能够寻找到。

    孔子做老师时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其实这些能够做到的办法需要多读书,勤读书。说明一个道理知书达礼,或者努力知书获得达礼。

    这个问题非常之深了!答案需要在分析议论中去寻找了。我们现在应该对孔子另层深认识,想像站在一座高山上往下看,获得一端其形,对此看看是否应有新解!

    子,拿书本教化人的老师,对诲人不倦尊师的敬称。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胡思乱想、整夜不睡觉来思考。结果没有增加好处,还不如学习。”

    他这样在他的学习中看到了什么?孔子说“人在修养方面如果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此他志力于整理一些文化陶冶方面的事情。

    孔子说过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后来又接着说:“我在想不说话了。”学生子贡忙说:“您如果不说话,谁教我们懂些什么呢?”孔子说:“天说过什么?天不说话,照样四季运行,百物生长,天说过什么?”。孔子若不说话就不能成其言了,那么他的说话方式是什么?说话的内容又有什么呢?

    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这句话的意思孔子说到在凤凰遍地飞翔的时代,文化的雏形河图洛书大概是对一个地理河池、一个天体河池的总概括,所以启发了伏羲画出八卦,没有这样探知的积累方面我对文明方面的探索也没有办法,从中这也说明中华文明的渊源都在这里面的,其有一个无限探究的路!

    当大旋龟背出河图洛书出现,文明初字,这个河图、洛书也可以看作大概是更久远的原初人(像原始母系社会女娲补天时代)对地理、对星象布置的图文记录。这也是对远古人类文化过程应该遵循是一步一步走过来并且自我不断解释的。而后现代黑格尔提出的“静止文化”的冠名不存在。

    孔子收集了《诗经》成后,孔子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总结为――思无邪。”孔子在编纂六经大成以后又总结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然而他又接着说道:“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所以他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可敬的,他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孔子在齐地听感音律《韶》的演奏时,三月不知肉味。他解释说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他独是在听音乐之外的旋律。孔子对待学问方面又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这样就在自己不懈钻研业术成为大师以后,他主张了些什么?在他的平时教学言语中能够发现,他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贡问道:“能有一个字可以用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这些道理只能在字面上作深刻的解释了,和群二人为仁(亻与二字意);立言为信(亻与言字意);心行合一为恕(如与心字意)。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义、礼、仁的作用会使更多的人投靠你!学生子夏总结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群众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上级则以为谤己也。”

    天下人都去投奔孔夫子的面前来学习。有位叫樊迟的学生也慕名而来请教学习点庄稼管理,孔子说:“吾不如老农。”请教学习果园束剪的知识,孔子又说:“吾不如老圃。”樊迟听后退学回家,孔子就说了:“小作为小志向的人呀!这是这个学生樊迟的要求。大志的人通礼,天下人莫敢不敬;志存的人好义,天下人莫敢不服;志存的人尊信,天下人莫敢不用情。一个人如果能够这样,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这样的才华是懂得割庄稼能办的吗?”

    他的门下学生有位叫宰我的问道:“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孔子就借题发挥回答说:“这样能相反想想就通理了,君子美德可以跟随,不可掉陷井中为目的;也可有感觉自己被欺骗,但是需要的自己内心里不能糊涂!”

    然而治天下的道理在哪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说:“政字就是正与也两个字组成的写法,君子若能统帅的端正,谁还敢不正吗?”季康子又问:“能使国民敬忠以劝,如何做到呢?”孔子说:“做事能够庄重其事则敬,民俗上弘扬孝慈则忠,举用善能的人而教化不能的则劝。”他的学生子贡问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说:“倘若在现实中必不得已而缺少呢,这三样哪个最当急?”孔子说:“没有食物,自古皆有死;众民中若不使用到信则没有组织可以成立的。”

    子路问政事。孔子回答说:“先之,劳之。”子路请再说详细些,孔子说:“无倦。”叶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近者说,远者来。”每个人的同一类问题,孔子都因人而异地去作出了回答。

    孔子对治天下有总结说:“讲君子在天下的行为,不要寻求舒适,不要做过分的举动,需要拿义作为镜子照照。”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天下人兴于仁,故旧不遗,天下人不偷。”

    为什么说“功成一篑”?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有个学生叫司马牛忧虑自己的身世说:“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回答说:“尝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有个学生叫曾子的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日常生活上说,孔子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两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回应说:“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学生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夏说的意思是工场劳工与学府治学要达到的是一种道理。

    孔子说:“民之与仁也,甚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子贡问怎样能体现仁,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说是恭、宽、信、敏、惠,恭敬则不侮,宽厚则得众,诚信则人任焉,勤敏则有功,恩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是孔子的感叹:“礼啊,礼啊,难道只是帛书在说话吗?乐啊,乐啊,难道只有钟鼓在发音吗?”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失传,还在人间。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孔子处处都学,哪有固定的老师呢?”。从中看出孔子学遍九州天下,这一周游七国的路途也是他集六经得大成之路,可谓行千里路破万卷书,风餐雨宿异常辛劳。

    常言说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叔孙武叔在朝庭上对大夫们宣讲说:“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这件事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做个比喻,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的装潢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论语》出在春秋时期文化繁荣的时代,孔子急于挽救礼废的局面,为安定共存普及仁礼。奈何周天子周幽王被杀,传说中他以宠爱褒姒,而戏弄诸侯,后被犬戎斩杀,一笑倾国故事这才是最最重大的事件。

    进入春秋后的天下以何种秩序再继续这失信的局势?周王室式微,诸侯纷纷自命霸主。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孔子认为“群龙无首”是好相,《易经》卦象说群龙无首是老象之局,龙鳞翻动、各局蓬勃发展,各势在较劲中共存,“拉剧”格局出现了天下七十一贤人鸣志竞效。本意为群龙一起共治,合力治理天下,然而九州蚕食成七国,大局在变动,势盘在衍转。

    拿历史作个假设,那时天下局势催生下的典籍如若未遭受焚毁和坑埋,也许比现在处于我们的时代还丰富,还有那些大量各地卿客逐出九州之外已不可知何地,谁能看到历史的真相呢?

    这些善意的良知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可取的地方。论语自古为历代皇朝钦定之作,宋元明清达到信奉之甚。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立志论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立志论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立志论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立志论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