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气贯长虹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墨雨仙尘第四百九十八章 气贯长虹
(苦读书 www.kudushu.org)与往常一样,获得仙器的第一时间,云鸿被拉入玄妙之境。

    青冥中,无名老者的声音断续而来,接着上次的诗文,这次的六句口诀是:“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表意上看,这六句诗是对浩然正气的作用进行了解释。

    说的是“大地、天柱”都要依靠浩然正气才能得以支撑,人间的“三纲、道义”也要靠浩然正气才能绵延。最后两句似乎在描绘一个场景,因下文不明,所以暂时无法翻译。

    将文句铭记在心,云鸿看到青冥之外,那位无名老者踏风而来。

    比起往日,老者的眉宇间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肃穆。

    他手持神弓,在天地间来回徜徉,蓦然间,错开双脚,凭虚而立。

    神弓起,气箭发。

    云鸿明显感觉到,一股纯正的浩然正气,在汇聚到弓弦上时,凝成实质。然而,老者却没有瞄准任何目标,只是随意对准天空某处,拉至七分时,“嘣”的一声脆响,气箭射出。

    云鸿怔了一下,不知老者有何用意,顺着箭矢的方向,只看见苍茫的天地间,忽然升起了一道七彩虹桥。起初虹光若隐若现,后来逐渐变得清晰,到最后,彩虹竟然朝自己拉近,将自身与老者淹没在虹光之中。正惊讶却又发现,本来悬空的双脚,忽然踩在了实地上。

    低头一看,身下的彩虹,竟然凝成了实质!

    他俯下身子,触摸了一下桥面,质感细腻,就像是细致的彩砂,经千磨万击而成。

    “小子,你明白了吗?”

    耳边忽然传来仁虚子的声音,抬头却见那位老者已经御风归去,不见了踪影。

    挠了挠头,问道:“仙翁指的是?”

    仁虚子道:“你可知,脚下的虹桥从何而来?”

    云鸿想了一下,彩虹起初随气箭出现,问题应该出在神弓上:“是神弓的特殊效用?”

    仁虚子摇了摇头:“你可知这天地万物,一切的‘有’,从何而来?”

    云鸿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如《道经》所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有’从‘无’中来。”

    仁虚子点头道:“所言极是。这天地万物,一切的有都是从无中而来,一切的无,也是从有中消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恒也。当修道者进入一定的境界,便会涉及到有关‘世界本源’的问题,而‘有’与‘无’之间的转化,乃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有、无的转化?”云鸿初闻这类问题,颇有兴趣。

    只听仁虚子道:“比如说,道门中的‘点石成金’。顽石本是顽石,何以变成黄金?是因为施法者在悟出‘有无相生’的原则后,便可以凭自身的功力,向天道置换出相应的实物。又比如佛门的‘一沙一世界’。凭什么一粒沙,可以幻化出一个世界,其中原理也是相同。”

    云鸿若有所思:“那‘有无相生’的原则具体是什么?”

    仁虚子道:“无非是以一定的灵力为代价,道门是仙气,佛门是佛心。”

    “那儒门呢?是否可以用浩然正气进行置换?”

    “这便是重点了。”

    仁虚子顿了一下,接道:“想必你已经知道,儒门与佛、道其实是相似的,修行中都有一定的境界划分。比如你已经领悟了:浩气长存、至善之境、天地人和三大境界。说到底,儒道的功法是以‘仁’学作为基础。而仁学有三大准则,分别是:爱、生、通。撇去基础的‘浩气长存’,至善之境,可以理解成是‘爱’的表现,天地人和,则是‘通’的表现。”

    云鸿想起当日领悟“天地人和”,的确是从“仁”的角度出发。

    仁虚子又道:“在我儒道之中,爱是万物的本源。有了爱才能沟通,先前在百草秘境,在陶然居,你能与妖兽沟通,进入萱丫头的心灵,都是‘因爱而通’的道理。而在‘因爱而通’之上,还有一层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因爱而生’。这里的‘生’,便是置换的关键。”

    云鸿想了一下,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有了爱,就能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生育万物,原因是它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大爱。而那些寒潭死水,不愿流通,孤芳自赏,便失去了仁爱之心,于是难免发霉生臭、枯萎干涸。若将你将心中的爱,从个人需求,扩大到天地乾坤,甚至宇宙万物,自然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从个人需求,扩大到宇宙万物……”云鸿若有所思。

    仁虚子进一步解释:“方才老者拉弓射箭,之所以将箭射入虚空,便是怀着不伤害天地间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的思想。这样的大爱,赢得了天道的认可,于是衍生出了虹桥。”

    “原来如此!”

    云鸿茅塞顿开:“用爱化出虹桥,这层境界,不如就叫‘气贯长虹’吧!”

    念及此处,仁虚子已经消失了。云鸿回过神,发现自己站在虚空中,而在前方极远处的天边,从南跨北,蓦然出现了一条彩虹。几只云鹤展翅飞翔,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卷。

    “气贯长虹……”

    自浩气长存、至善之境、天地人和之后,云鸿已初窥“儒仙之道”的第四境界。

    意识到幽若还在下面,转身落下云端。

    阿古尔面带笑容,上前祝贺:“恭喜大人喜获至宝!”

    云鸿笑了一下,翻手祭出神弓。此刻的落月神弓,已与他融为一体,即便不握在手心,也能产生一种水乳相融的熟悉感。说道:“有了这把弓,破除百花海的结界也就不难了。”

    幽若道:“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前往百花海。”

    云鸿点了点头,挥手将静萱收回正气炉,转头望向阿古尔。

    “首领,神弓我就拿走了,多谢您忍痛割爱,也多谢您的招待。”

    阿古尔笑道:“大人哪里话,神弓本是灵物,能者得之,没什么割爱一说。既然大人有要事在身,属下也不挽留了。只希望有朝一日,为守护云浮仙界,还能与大人并肩而战!”

    说着,朝云鸿伸出了一只手。

    云鸿淡淡一笑,也伸出一只手,掌心相击,发出一声脆响。

    “好!我相信,会有那么一日的。”

    两人放声大笑。片刻后,阿古尔将他们送出了聚仙墟,临走前,他提醒道:“大人利用七灵珠恢复功力,不过是暂时性的,随时有可能失去法力加持。七灵珠有使用限度,这一次使用过后,下次若要再用,至少得过两个春秋。因此,若遇到魔教之人,最好不要硬来。”

    云鸿稽首道:“我明白,我只是去救萱儿,并不想与魔教争锋相对。”

    “如此甚好,一路保重。”

    拜别后,云鸿当即破开虚空,带着幽若进入时空隧道。几个呼吸,便跨越了千里路程,重新回到阴暗的百花海地界。两人落在魔教营地外十里,远远便看到百花海冲天的结界。

    站定后,凭借敏锐的元神,云鸿很快察觉了一丝不对劲。

    “奇怪……”

    “怎么了?”幽若转头望他。

    云鸿皱了皱眉,略带疑惑道:“记得上次来,还没靠近结界,便看到一股魔气,几乎将天空染黑,压到头顶。可现在看……”他指着结界外的天空,虽然没有阳光,但相较之前却是一片明亮:“魔气似乎散去了不少,也就是说,此刻有很多魔徒,不在营地内。”

    幽若抬头一看,果然发现天际清明,心中升起一些不好的预感。

    嘴上却说:“上次梓昕仙子救了我们,会不会魔徒们都出营搜索去了?”

    云鸿想了一下,觉得很有可能,忙道:“也不知梓昕仙子如何了,我们两人可真是害惨了人家。不管怎样,经过上次,九幽教必然会加派人手看守结界,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嗯。”

    幽若郑重点头,心里却在疑神疑鬼:教里的人,都去了哪里?

    跟上次一样,两人从南面的小山坡,一路潜入。

    走到一处断崖,二人借一丛灌木,隐约看到山下的魔教营地。云鸿说的果然没错,此刻营地内人群极为稀疏,就连巡逻的魔兵也是熙熙攘攘,不少人竟在打瞌睡,一副松散之态。

    云鸿愈加觉得奇怪,幽若的脸色更是凝重,心里十分忐忑。

    百花海是教中重地,每年产出的灵药,足够提升数万魔徒的仙力。放眼整个仙界,几乎没有仙园比得上。因此,此地常年有魔兵镇守,而且数量不少,甚至不乏大罗金仙级高手。

    此刻营中教徒不翼而飞,是不是有什么新的行动?

    可她为什么一点也不知情?

    刚要说话,却见云鸿已拿出神弓,说道:“管不了这么多了,先进花海,找到紫萱花再说。我现在身怀金仙之力,加上六件仙器,就算那个九幽教主亲临,也未必是我的对手。我也不想在此逗留,一旦找到萱花,治愈静萱,立即撤回人界,应该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听她这么说,幽若只觉得心安了些,不由握紧了他的手。

    云鸿朝她一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对了……这神弓怎么用?”

    他似乎是觉得,眼前的结界贯通天地,如此庞大,有些无从下手。

    幽若白了他一眼:“你直接对结界射一箭,然后用土隐珠传送进去就行了……”

    “额……好吧……”

    云鸿傻笑了一下,旋即举起神弓,右手拉弦,只见一道气箭缓缓聚合,耳闻“嘣”的一声脆响,气箭毫不费力的将结界破开一个拳头大的小洞,幽若立刻喊道:“快用土隐珠!”

    云鸿立即将正气注入土隐珠,只见一道华光闪烁,二人已从小洞窜了进去。

    回头一看,那结界几乎在瞬间修复,完好无损。望了望手里的神弓,不由想起上次,利用五仙器合力一击,可却难伤其分毫,由衷感叹:“果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墨雨仙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墨雨仙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墨雨仙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墨雨仙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