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执政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逍遥侯第1092章 执政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整个中军的大帐的文臣们,都在暗中观察三朝老臣魏仁浦。有人暗暗挑起大拇指,佩服魏相公的眼力和手段,实在是高出寻常人不知道多少倍。

    魏仁浦算是历事三朝的老臣了,本朝太祖郭威时期,魏相公已是枢密都承旨。

    柴荣显德年间,魏仁浦由枢密使,被提拔为宰相。

    等到李中易击败了韩通的大军,魏仁浦连夜赶路数百里,再一次站到了正确的队伍里面,成了时代的幸运儿。

    所谓的谜底,实际上,就是李中易何时在开封登基称帝的大事。

    水涨船才会高,只有李中易称了帝,在场的所有人才有可能更上一层,甚至是几层楼。

    李中易并不打算马上揭开谜底,任由大家去猜。每逢大事有静气,一向是他的座右铭。越是临近成功,越需要有过人的定力,绝对不能浮躁。

    魏仁浦见众人都盯在他的身上,他不由暗暗有些得意,这一把赌对了之后,他的政治行情明显看涨啊。

    以前在政事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范质的身上,哪曾如此的关注过他魏某人?

    李中易以军功起家,枪杆子又是万权之本,他自然的就把目光投注到李云潇的身上。

    李云潇和李中易对过视线后,随即清了清嗓子,禀报说:“回主上,韩通的败军已经整顿完毕,计有俘虏二十一万九千人,战死者一万一千人,主要是于败逃途中,互相践踏踩轧,而造成的损失……”

    李中易露出会心的微笑,军中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其实并不需要李云潇画蛇添足的当众禀报。

    魏仁浦尽管已经知道了朝廷最后的大军战败的消息,却只晓得一点风声而已,并不知道实情。

    如今,真实的战报随着李云潇的持续禀报,彻底展现在眼前之时,魏仁浦暗暗庆幸不已,好悬,多亏他及时的下了决断,在最正确的时间里,没有选错边。

    李中易扫了眼全场,武将们对于战胜的结果,早就习以为常了,并没有特别的表现。

    倒是文臣堆里,文官们一个个瞪圆了两眼,竖起双耳,听得聚精会神。有人两眼放亮,有人则垂头沉吟,更多的人则满是期待的望着李中易。

    这就对了嘛,李中易就是要让文臣们知道知道,李家军的枪杆子已经硬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这个论断放之四海而皆准!

    此前,李中易一直有条不紊的加强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度,彻底掌握兵权这也是头等大事。

    如今,中原大局已定,在即将进入开封城之前,整顿文官体系,理顺各衙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也就顺理成章的摆到了李中易的案头,成了当务之急。

    “诸位,我一直有个想法,朝廷的冗官冗员实在是太多了,应该怎么去裁减?”

    李云潇的话音刚落,还没等文官们回过神来,李中易便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话题。

    魏仁浦心头猛的一惊,这还没进开封城呢,就要考虑裁衙门裁官员了,难道李中易不担心天下大乱么?

    李中易早早的透过底给刘金山,刘金山自然不急于发言,他也想看看孔昆是个啥意见?

    “主上,方今天下未定,岂可草率行事?万一寒了天下士大夫的心,从此遍地烽火,将永无宁日矣。”孔昆原本盯着的文臣之首的宝座,竟然被魏仁浦冷不丁的抢到了先机,他心里极其不爽。

    所谓言为心声,孔昆带着情绪说话,难免就把风向带歪了。

    “孔公此言谬矣。”刘金山自然不可能坐视李中易被指责,当即站出来,狠狠的批驳孔昆,“以我军的实力,北击契丹,东征高丽,西破党项,横扫韩通,一向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容鼎盛,威加海外,谁敢谋逆,必会身死族灭。”

    “你懂什么?”孔昆被刘金山当众打了脸,心里的不痛快更是爆了棚,他抬手指着刘金山的鼻子骂道,“士大夫方为国朝之根基,岂有自毁长城之理?”

    李中易摸着下巴,欣赏着孔昆和刘金山之间的骂战,却丝毫没有插话的想法。

    他心里很有数,孔昆的逻辑其实非常符合时代的普遍观念,治天下是文臣和士大夫们当之无愧的责任。

    李中易更想听听魏仁浦的看法,不过,魏老相公微眯着双眼,摆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和睡着了没啥两样。

    嘿嘿,不愧是多年的伴食相公啊,魏仁浦装傻充楞的演技,已经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在场的武将们,一个个如同雕塑一般,紧闭着嘴巴,没人敢胡乱插话。

    文武分治,军方只管军事,政务归文官,绝对不允许混淆不清。总之一句话,李中易的大忌讳是:军头干政。

    这么多年下来,军方的将领们谁不知道李中易的红线所在?敢碰红线者,必遭天谴,绝不可能有例外!

    魏仁浦这还是第一次参与类似的会议,他也注意到了武将们只带了耳朵的状态,心里多少有些好奇。

    自从晚唐以降,藩镇割据的状态持续了一百多年,主要的恶果就体现在,朝廷对于大军阀,大藩镇,完全没有约束力。

    以至于,短短的百余年间,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改朝换代的戏码屡屡上演。

    李中易究竟用了什么手段,居然把强悍如钢的李家军,驯服到如此服贴的程度呢?魏仁浦一直想不明白。

    就在刘金山和孔昆吵个没完没了的时候,带刀的亲牙进来禀报,监国有敕!

    没等李中易说话,魏仁浦快步走到大帐门口,从所谓天使的接过了监国之谕。

    李中易暗暗点头,魏老相公的确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不该说话的时候,他死死的闭紧嘴巴。该他出面的时候,也毫不含糊的主动站了出来。

    按照正常的宣敕礼仪,应该焚香摆案,天使面南背北,大声朗读所谓的监国之敕。

    魏仁浦不按照常理出牌,居然半道上拦截了所谓的监国之敕,这里边蕴藏的政治意味,很显然是想昭告天下,真正的天下之主是李中易!

    “门下:义父李公拯社稷之危,功高盖世……晋执政王……总领三省枢密事兼六军使,尔其钦哉,可!”

    魏仁浦抑扬顿挫的读完监国谕之后,不由大大的松了口气,天下重担尽皆系于李中易一身。李中易的地位一天未定,群臣们也就难以抢占好爵好位,大家自然有些心急。

    现在好了,李中易顺利的当上了执政王,大义名分既定,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此前,魏仁浦一直很有些紧张,他担心幼主未崩之前,李中易便会弄死小皇帝,登上了帝位。

    虽然完全不影响李中易掌握权柄和发号施令,可问题是,先帝柴荣毕竟于李中易有小恩,就怕大义有亏。

    不管是哪个时代,弑主的篡臣,绝不是什么好名声。

    朱温篡唐的时候,把大唐的皇族宗室以及文武百官杀得血流成河,就被史官们大书特书,变成了遗臭万年的典范。

    想当初,李中易不听朝廷调遣之时,已经被骂得很惨,有人直接指斥李中易必行操莽之事。

    客观的说,李中易干的就是操莽之事,这一点无论怎么洗地,都不可能在文人嘴里彻底洗白。

    不过,成者王败者寇,李中易既然打赢了,那他就是全天下人毋庸置疑的干爷爷!

    李中易只要想吹捧他自己,同时抹黑小皇帝以及范质等人,连话都不需要说白,自有职业化的词臣,替他涂脂抹粉。

    既然韩通兵败身死,天下尽归李氏,那也没啥可说的。李中易登上皇位,不过是迟早的事儿罢了,早几天晚几天,有何区别?

    魏仁浦来投之后,告诉了李中易一个惊人的消息:他离开京城之前,小皇帝已经药石不进,显然是已经不行了,只是拖时间罢了。

    接完监国谕后,李中易重新落座,其余的众人也都各自落座。

    李中易发觉无数道火辣辣的眼神,都盯在他的身上,不由微微一笑,他的执政王到了手,部下们也都跟着眼热心急了。

    涉及武臣系统的封赏,其实非常简单,有条令在,又都是明帐,大家私下里也都可以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啥废话可说。

    现在的问题是,文官系统的框架,依然是悬而未决,孔昆等人显然已经等不及了,迫切的想知道谜底。

    “咳。”李中易轻咳了一声,淡淡的说,“政事堂、三省及六部都需要重新厘定官制,待孤入京之后,再多定论。”

    文臣们听李中易自称为孤,不由露出会心的笑容,执政王称孤道寡,自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也没啥大不了的。

    倒是武臣们觉得很有些新鲜,孤意味着什么,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听懂。

    在李家军中,武将们只是接受了基本的文化教育而已,虽然个个识得几千字,然而学的都是实用的军务公文,和经史子集完全不搭界,更别提儒门关于礼仪称谓。

    李云潇因为常年追随于李中易左右的缘故,他自然听得明白,从孤到朕,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PS:昨晚码完了这一更,居然忘记点发布了,总算是及时发现补上了。今天继续两更以上,求赏一张月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逍遥侯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逍遥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