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诸位,我天朝固然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然而,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一言以蔽之,若想本族百姓全都过上好日子,那就只能让别的民族,过上只能吃饱的好日子……”
李中易在课堂上,极力鼓动殖民海外的若干种好处,同时,他也阐述清楚了,所谓的好日子,都是相对而言的概念。
“传统的征服,都是从陆地上开始的。然而,打仗就是打后勤的概念,想必诸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就常理而言,海路运输和内河运输,才是成本最低,效率却最高的征服方式……”
李中易授课的内容,五花八门,主要是围绕着海陆并进的征服而展开。
“利用水师运送大规模的兵力,去海外征服别国,首要的问题便是,海上的气候规律,以及合适登陆地点的选择……”
堂堂帝国皇帝,亲自给讲武堂的学员们授课,由此可见,皇帝本人的对于军事力量的高度重视。
下课后,李中易给学员们留了作业,浅论登陆地点的选择及其优劣。
授完课后,李中易回到山长公事厅内,按照既往的习惯,找来几名学员谈话。
李中易喜欢找学员谈话,谈的内容天南海北,无所不包。通过谈话,李中易可以敏锐的掌握学员的动态,以及从侧面了解教官们的情况。
作为帝国目前最高等级的军事学府,李中易对讲武堂建设情况,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吾意从开封城开始,逐步建立起‘步军小学堂’,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李中易和学员们谈过话后,又找了几位资深的教官来,和他们一起商议每州设立一所步军小学堂和步军中学堂的想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既难得,又很容易浪费……”李中易开宗明义的阐述清楚了步军小学堂和中学堂的重要意义,“科教兴国,重在教育的基础是否牢固。目前,各地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穷人们根本没办法让孩子们读书……”
“等国家统一之后,大军的数量势必会有所裁减,那么,优秀的军事人才,完全可以转职去各地步军中、小学堂……”
李中易的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并赢得满堂喝彩。
按照李中易一直灌输的殖民理念,国家统一之后,并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应该持续性的培养本民族的尚武精神。
只注重武力,却忽视了精神领域的教育,很容易出现太阿倒持,反噬其主的逆局。
就目前的国力而言,要想普及全民教育,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毕竟,儒学已经盛行了上千年,只要是读书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儒家学派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达官贵人之家,积累了很多年的教育优势,也都集中于儒学的基础之上。
李中易故意另辟蹊径,暂时不动儒学的基础之上,打着培养军事人才的幌子,干的却是普及穷人教育的惊天之举。
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普遍读得起书,这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创举!
藏在步军小学堂和中学堂背后的,其实是李中易阳谋:从中学堂学成毕业的学员,完全可以承担起,教育小学堂学子们的重任。
按照李中易的既定规划,每县设立两所小学堂,大约会在十年内全面普及开来。
若是海外殖民顺利的话,解决了庶民吃饭的问题后,每村设立一所小学堂,将在三十年内变成现实。
论人口,中国和印度大致相仿,然而,印度的发展情况,远不如中国这么迅速。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李中易认为,现代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了人口红利的真实有效。
与此同时,薛太妃终究还是面子薄,顶着巨大的压力,接见了赵家的杜太君。
杜太君一见到薛太妃,马上跪地不起,哭着说:“臣妾叩见娘娘,求娘娘替臣妾作主……”
薛太妃一边听,一边暗暗叹息不已,早知今日的磨难,当初怎么不知道家教再严上几分呢?
薛太妃的年纪,其实只比杜太君小那么几岁而已,然而,薛太妃保养得真是到位,至今都是满头的乌丝,没有一根白发。
反观杜太君,满头的白发,竟然找不出一丝黑发的踪影。一夜愁白头,固然有些夸张,但是,杜太君是真心急红了眼。
“快别哭了,喜庆的日子快到了,哭狠了,晦气!”薛太妃的一席话,提醒了杜太君,再过三个月,就是李中易正式登基做皇帝的大好日子。
杜太君慌忙收住了泪,由着女官扶她坐到了锦凳上,唐蜀衣亲自上了茶。
“使不得,这怎么使得,娘娘是何等尊贵的身份,臣妾……”杜太君慌忙起身,就想再次下跪。
唐蜀衣抬手扶住了杜太君,温和的说:“太君且坐,咱们两家有旧,交情也深,有什么话都好说的。”
薛太妃含笑望着唐蜀衣,这么多年的历练下来,唐蜀衣也已经学会了虚与委蛇的技巧。
“杜太君,咱们都是女流之辈,今日只叙旧谊,莫谈国事。”薛太妃一张嘴就把杜太君想说的话,全部堵在了喉头。
然而,杜太君心里明白,这一次薛太妃放她进了府,恐怕已经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有些话哪怕不该说,也必须借此机会全部说完。
“不瞒娘娘,臣妾琢磨着将功折罪……”杜太君倒是豁达的狠,她打算以全部的身家,只换赵家兄弟俩的一条命。
薛太妃只是倾听,却绝不表态,无论她说啥,最终都是给李中易添乱。
至于唐蜀衣,她就更没有立场插手男人们之间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发话了。
一直都是杜太君在说话,而薛太妃和唐蜀衣则始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只带来了耳朵,却没有带嘴巴。
杜太君心里也有数,她所说的拿全副家底,换赵家兄弟俩的命,其实是个伪命题。
以李中易喜欢抄家的脾气而言,他若不是高抬了贵手,老赵家的那点家财,其实早就应该被充了公。
可是,落难之人,除了把自尊心贬入尘埃之外,再无旁的筹码,可以打动人心。
实际上,李中易比谁都清楚,虽然赵老二没有直接参与谋逆,却是最大的幕后推手。
目前的僵局是,赵老二下了一招妙棋,他主动绑了赵老三来登门谢罪,这就给李中易出了个大难题。
此前,薛太妃也问过李中易关于赵家兄弟的事,李中易因为没有想好,所以只是含糊的略过了。
如今,既然杜太君上门来请了罪,薛太妃总要给个态度吧?
薛太妃想了想,说:“只要我在,总不至于教老太君有家不能归的。”这已经是最大的底线了。
如果,杜太君还不满意,薛太妃就真的没啥办法了。
杜太君听罢之后,暗暗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抄空了家底,就等于是留下了青山,总有翻身的那一天。
换了三次茶后,杜太君终于起身告辞,薛太妃赶忙吩咐唐蜀衣:“你替我送一送杜太君。”
李中易虽然人在讲武堂内,家里的动静却是了如指掌。实际上,薛太妃在接见杜太君之前,给李中易通过气。
李中易同意了之后,这才有了杜太君当面诉苦的那一出大戏,结果,薛太妃的立场就有些尴尬了。
赵家兄弟俩已经捏在了李中易的手心里,李中易只是关着他们俩而已,既不派人审讯,也不放人。
就现实的威胁而言,现在的赵家兄弟,对于李中易而言,不过是两只小蚂蚁罢了,根本不可能翻得起大浪来。
李中易知道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的典故由来,但是,时空和实力背景,已经和当初迥然不同了。
如今的朝廷禁军,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李中易的手里,赵老二和所谓义社十兄弟的实力,远远不如李中易这么强大。
李中易之所以要折腾下赵家兄弟,核心是,赵老二实在是太过于狡猾了。
谁都没有料到,赵老二居然会在千钧一发之际,亲自绑了赵老三,登李中易的门请罪。
这就等于是,切断了李中易从石守信株连到赵家兄弟的联系,你说可恨不可恨?
李中易的心里窝着火,一直没有发泄出来,赵家兄弟俩的小日子,自然也就非常的难过了。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死刑,而是死刑执行之前的煎熬和难耐!
李中易的这一手拖字诀,赵匡胤的确也没有料到,要说心里不慌乱,那是骗鬼的!
晚上开饭的时候,李中易背着手,这里走一走,那里看一看。目的只有一个,给所有人以威慑,看谁敢违反条令的乱来?
在讲武堂内,每一粒粮食都不容浪费,这不仅仅是条令,也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讲武堂内吃过晚饭后,李中易和往常一样,领着张三正和高强,正打算溜达到炮兵科那边的宿舍里去转一转,却见李延清急匆匆的赶来。
李中易顿时有了一种不佳的预感,果然,李延清凑过来小声禀报过后,真的出了大事!
ps:兑现承诺,加更送上了,求赏月票鼓励鼓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中易在课堂上,极力鼓动殖民海外的若干种好处,同时,他也阐述清楚了,所谓的好日子,都是相对而言的概念。
“传统的征服,都是从陆地上开始的。然而,打仗就是打后勤的概念,想必诸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就常理而言,海路运输和内河运输,才是成本最低,效率却最高的征服方式……”
李中易授课的内容,五花八门,主要是围绕着海陆并进的征服而展开。
“利用水师运送大规模的兵力,去海外征服别国,首要的问题便是,海上的气候规律,以及合适登陆地点的选择……”
堂堂帝国皇帝,亲自给讲武堂的学员们授课,由此可见,皇帝本人的对于军事力量的高度重视。
下课后,李中易给学员们留了作业,浅论登陆地点的选择及其优劣。
授完课后,李中易回到山长公事厅内,按照既往的习惯,找来几名学员谈话。
李中易喜欢找学员谈话,谈的内容天南海北,无所不包。通过谈话,李中易可以敏锐的掌握学员的动态,以及从侧面了解教官们的情况。
作为帝国目前最高等级的军事学府,李中易对讲武堂建设情况,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吾意从开封城开始,逐步建立起‘步军小学堂’,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李中易和学员们谈过话后,又找了几位资深的教官来,和他们一起商议每州设立一所步军小学堂和步军中学堂的想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既难得,又很容易浪费……”李中易开宗明义的阐述清楚了步军小学堂和中学堂的重要意义,“科教兴国,重在教育的基础是否牢固。目前,各地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穷人们根本没办法让孩子们读书……”
“等国家统一之后,大军的数量势必会有所裁减,那么,优秀的军事人才,完全可以转职去各地步军中、小学堂……”
李中易的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并赢得满堂喝彩。
按照李中易一直灌输的殖民理念,国家统一之后,并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应该持续性的培养本民族的尚武精神。
只注重武力,却忽视了精神领域的教育,很容易出现太阿倒持,反噬其主的逆局。
就目前的国力而言,要想普及全民教育,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毕竟,儒学已经盛行了上千年,只要是读书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儒家学派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达官贵人之家,积累了很多年的教育优势,也都集中于儒学的基础之上。
李中易故意另辟蹊径,暂时不动儒学的基础之上,打着培养军事人才的幌子,干的却是普及穷人教育的惊天之举。
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普遍读得起书,这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创举!
藏在步军小学堂和中学堂背后的,其实是李中易阳谋:从中学堂学成毕业的学员,完全可以承担起,教育小学堂学子们的重任。
按照李中易的既定规划,每县设立两所小学堂,大约会在十年内全面普及开来。
若是海外殖民顺利的话,解决了庶民吃饭的问题后,每村设立一所小学堂,将在三十年内变成现实。
论人口,中国和印度大致相仿,然而,印度的发展情况,远不如中国这么迅速。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李中易认为,现代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了人口红利的真实有效。
与此同时,薛太妃终究还是面子薄,顶着巨大的压力,接见了赵家的杜太君。
杜太君一见到薛太妃,马上跪地不起,哭着说:“臣妾叩见娘娘,求娘娘替臣妾作主……”
薛太妃一边听,一边暗暗叹息不已,早知今日的磨难,当初怎么不知道家教再严上几分呢?
薛太妃的年纪,其实只比杜太君小那么几岁而已,然而,薛太妃保养得真是到位,至今都是满头的乌丝,没有一根白发。
反观杜太君,满头的白发,竟然找不出一丝黑发的踪影。一夜愁白头,固然有些夸张,但是,杜太君是真心急红了眼。
“快别哭了,喜庆的日子快到了,哭狠了,晦气!”薛太妃的一席话,提醒了杜太君,再过三个月,就是李中易正式登基做皇帝的大好日子。
杜太君慌忙收住了泪,由着女官扶她坐到了锦凳上,唐蜀衣亲自上了茶。
“使不得,这怎么使得,娘娘是何等尊贵的身份,臣妾……”杜太君慌忙起身,就想再次下跪。
唐蜀衣抬手扶住了杜太君,温和的说:“太君且坐,咱们两家有旧,交情也深,有什么话都好说的。”
薛太妃含笑望着唐蜀衣,这么多年的历练下来,唐蜀衣也已经学会了虚与委蛇的技巧。
“杜太君,咱们都是女流之辈,今日只叙旧谊,莫谈国事。”薛太妃一张嘴就把杜太君想说的话,全部堵在了喉头。
然而,杜太君心里明白,这一次薛太妃放她进了府,恐怕已经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有些话哪怕不该说,也必须借此机会全部说完。
“不瞒娘娘,臣妾琢磨着将功折罪……”杜太君倒是豁达的狠,她打算以全部的身家,只换赵家兄弟俩的一条命。
薛太妃只是倾听,却绝不表态,无论她说啥,最终都是给李中易添乱。
至于唐蜀衣,她就更没有立场插手男人们之间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发话了。
一直都是杜太君在说话,而薛太妃和唐蜀衣则始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只带来了耳朵,却没有带嘴巴。
杜太君心里也有数,她所说的拿全副家底,换赵家兄弟俩的命,其实是个伪命题。
以李中易喜欢抄家的脾气而言,他若不是高抬了贵手,老赵家的那点家财,其实早就应该被充了公。
可是,落难之人,除了把自尊心贬入尘埃之外,再无旁的筹码,可以打动人心。
实际上,李中易比谁都清楚,虽然赵老二没有直接参与谋逆,却是最大的幕后推手。
目前的僵局是,赵老二下了一招妙棋,他主动绑了赵老三来登门谢罪,这就给李中易出了个大难题。
此前,薛太妃也问过李中易关于赵家兄弟的事,李中易因为没有想好,所以只是含糊的略过了。
如今,既然杜太君上门来请了罪,薛太妃总要给个态度吧?
薛太妃想了想,说:“只要我在,总不至于教老太君有家不能归的。”这已经是最大的底线了。
如果,杜太君还不满意,薛太妃就真的没啥办法了。
杜太君听罢之后,暗暗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抄空了家底,就等于是留下了青山,总有翻身的那一天。
换了三次茶后,杜太君终于起身告辞,薛太妃赶忙吩咐唐蜀衣:“你替我送一送杜太君。”
李中易虽然人在讲武堂内,家里的动静却是了如指掌。实际上,薛太妃在接见杜太君之前,给李中易通过气。
李中易同意了之后,这才有了杜太君当面诉苦的那一出大戏,结果,薛太妃的立场就有些尴尬了。
赵家兄弟俩已经捏在了李中易的手心里,李中易只是关着他们俩而已,既不派人审讯,也不放人。
就现实的威胁而言,现在的赵家兄弟,对于李中易而言,不过是两只小蚂蚁罢了,根本不可能翻得起大浪来。
李中易知道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的典故由来,但是,时空和实力背景,已经和当初迥然不同了。
如今的朝廷禁军,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李中易的手里,赵老二和所谓义社十兄弟的实力,远远不如李中易这么强大。
李中易之所以要折腾下赵家兄弟,核心是,赵老二实在是太过于狡猾了。
谁都没有料到,赵老二居然会在千钧一发之际,亲自绑了赵老三,登李中易的门请罪。
这就等于是,切断了李中易从石守信株连到赵家兄弟的联系,你说可恨不可恨?
李中易的心里窝着火,一直没有发泄出来,赵家兄弟俩的小日子,自然也就非常的难过了。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死刑,而是死刑执行之前的煎熬和难耐!
李中易的这一手拖字诀,赵匡胤的确也没有料到,要说心里不慌乱,那是骗鬼的!
晚上开饭的时候,李中易背着手,这里走一走,那里看一看。目的只有一个,给所有人以威慑,看谁敢违反条令的乱来?
在讲武堂内,每一粒粮食都不容浪费,这不仅仅是条令,也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讲武堂内吃过晚饭后,李中易和往常一样,领着张三正和高强,正打算溜达到炮兵科那边的宿舍里去转一转,却见李延清急匆匆的赶来。
李中易顿时有了一种不佳的预感,果然,李延清凑过来小声禀报过后,真的出了大事!
ps:兑现承诺,加更送上了,求赏月票鼓励鼓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