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千人大关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第十六章 千人大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此刻,骤然间有了这182名克隆体的补充,李青松那因为人手不足,恨不得将一秒钟掰成两秒钟,恨不得让所有克隆体不休息不睡觉整日干活的精神终于放松了下来。

    原本只启用了不到一半的种植基地立刻进入到了全功率运转状态。

    因为多层种植模式所拥有的总计两万多平米,约33亩地的种植面积,在这一刻全部种上了红薯、土豆、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种植基地另一侧,养鸡场全部启用,同样使用了集中养殖的情况之下,小小两百平米的面积而已,便养殖了1000多只鸡。

    这还是李青松害怕鸡们生病,有意控制了养殖密度的缘故。

    再之外,猪、牛、羊的数量也大幅提升。

    整个种植基地被各种作物、各种动物占的满满当当,真正开始了满负荷生产。

    “终于不用再看着那么多空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啊。”

    看着里面郁郁葱葱的景象,李青松心中满是感慨。

    种植基地之外,冶金工业区那里,闲置已久的数个高炉终于迎来了操作工人。

    克隆体们穿着李青松自行生产出来的新式宇航服——同样不具备多少抗辐射能力和通讯功能,唯有保温和坚韧性能提升了许多,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了高炉之前,开始将一块块矿石投入进去。

    金属加工工业区那里,几十台金属加工设备叮叮当当,终日不停,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如同流水一般流淌出来。

    能源工业区那里,因为用电量暴增,原本的几台发电机组开始不够用了。不过没关系,新的发电机之前便已经造好,燃料也已经储备好,此刻有了人手立刻就能投入运转。

    不仅如此,便连电网规模也在扩大。

    有五名克隆体组成电工队伍,专门负责电网的维护与扩展。

    他们拿着来自电线厂生产的铜线,如同蜘蛛织网一般,将密密麻麻的线路从原有电网上向外延伸,然后,又有一台台新的用电设备接入到了电网之中。

    闲置的那些拖拉机也终于等来了驾驶员。克隆体们开着它们,在不同的矿山与基地这里来回穿梭,将一车车李青松急需的矿产运了回来。

    原本虽然忙碌,但整体仍旧显得冷清的洛神星基地,伴随着更多克隆体们的加入,终于有了一点热闹的气象。

    甚至于,就算李青松将其余设备的工人缺口全部补齐,都仍旧有30余个克隆体空闲了下来。

    “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李青松心中满是感慨,随之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没办法,他就见不得人闲着。

    现阶段,基础工业的“骨架”已经搭建完毕,初步有了冶金、铸造、能源、化工等分类,但仍旧十分粗糙简陋。

    就像能源工业那里,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几台蒸汽发电机而已。

    冶金工业那里,更是只有二十来个简陋高炉,年产各种金属加起来,也只有两千来吨的样子。

    必须要进一步的专业化与细化。就比如炼钢,就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钢材的冶炼,譬如低温钢、耐高温钢、耐腐蚀钢、碳素钢之类。

    唯有细分,产量和效率才能上去。

    金属加工、化工,甚至于种植基地都同样如此。

    这空闲下来的30余个克隆体立刻便被李青松操纵着,投入到了更多新工厂的建造之中。

    为此,他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

    “未来的所有工厂和基地都要专业化、细分化,种植基地需要再建造五个以上,炼钢厂要再造三个,化工厂要造十个,专用的机械生产工厂也需要造一到两个……”

    盘算一番,李青松核算一下,赫然发现,要支撑接下来自己的众多建造计划,需要的钢铁至少也在百万吨以上。

    这还仅仅只是建造初期。毕竟未来自己肯定要有更大规模的建造计划。

    而现阶段,自己的所有金属年产量一共才两千来吨,钢铁产量仅仅才一千五百吨左右!

    这个差距也太大了点。

    “钢铁是一切建造的基础,要优先发展炼钢工业。那么……先造一座高效率的、专业化的钢铁厂出来!年产量至少也要在十万吨以上!”

    从一千五百吨直接跨越到十万吨,这个步子似乎也太大了一些。不过李青松并不着急。

    因为他知道这是一项长期计划,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自己还有时间。

    按照这个目标,李青松再度开始了等待。

    在这一阶段,对于克隆体的培育仍旧没有停止。克隆体们仍旧在以每半年205个,每年410个的速度增加。

    钢铁厂、铸造厂、化工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产能也越来越高。

    但此刻所建造的这些工厂与初始的那些工厂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低端,同样小型,与李青松计划之中那种专业化、大型化的工厂相去甚远。

    要依靠这种落后产能来供应自己庞大建设计划所需的钢铁,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没办法,现阶段的自己只能通过增加这种小工厂的数量,来完成初期的实力积累。

    便这样又等了两年时间,也慢慢蓄力蓄了两年时间,伴随着总计800名克隆体——原本有820个的,但有20个培育失败了——的加入,李青松麾下克隆体数量终于突破了一千大关,来到了1100个!

    足足1100颗大脑和身体可供李青松毫无阻碍的驱动!

    并且,在这两年时间之中,克隆体们也并不是只知道机械一般干活。

    在工作的过程之中,李青松也会使用克隆体的大脑进行思考。

    譬如,电线该怎么布局才合理,炼钢高炉该如何操作才安全,矿石该如何前期处理才更节省电力,零件该如何加工才效率更高,材料该如何处理性能才更好,等等等等。

    这些细节知识,深空号飞船之中的知识库里可没有。

    但就在这实际工作之中,属于李青松的这些大脑渐渐摸索、研究了出来,进而全部成为了属于李青松的知识。

    “现阶段的我没有精力去专门进行科研工作。

    不过没关系,现阶段,实践就是最好的科研。

    如今,我的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钢铁产量进一步提升,知识储备也差不多足够。

    那么现在,建造大型专业钢铁厂的事情,该提上日程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