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史鉴战国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论孝悌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之刑措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德。

    下及康、昭之后,虽有衰德,其纲纪尚明。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霸之起,尊事周室。五霸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咏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

    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

    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嗣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设。

    有谋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合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𬮭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

    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诈谋之积,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

    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阙,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护。

    二

    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诈谋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其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为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敝,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夫天下之道,王、伯二端而已。伯者犹知假义以为名,仗正以为功。战国名义荡然,攻斗并吞,相诈相倾,机变之谋,唯恐其不深,捭阖之辞,惟恐其不工,风声气习,举一世而皆然,间有持论立言,不戾乎正,殆千百而一二尔。

    若鲁仲连,盖绝出者,然其排难解纷,慷慨激烈,每因事而发,而亦未闻其反正明本,超乎事变之外也,况其下者乎?当是之时,本仁祖义,称述唐虞三代,卓然不为世俗之说者,孟子一人而已,求之是书,无有也。荀卿亦宗王者,今唯载其绝春申之书,而不及其他。

    三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从横捭阖、谲诳相轧、倾夺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尚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

    且寿考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便利得意者,天下之所欲也,然缴而射之,或将以致人之忧。

    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者,天下之所恶也,然动而竭之,或将以导人之乐。

    至于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纵之以阳,闭之以阴,无非微妙难知之情,虽辨士抵掌而论之,犹恐不白。

    今寓之文字,不过一二言,语未必及,而意已隐然见乎其中矣。由是言之,则为是说者非难,而载是说为不易得也。呜呼!使秦、汉而后,复有为是说者,必无能载之者矣。虽然,此岂独人力哉?

    盖自夏、商积制作以至于周,而文物大备。当其盛时,朝廷宗庙之上,蛮貊穷服之外,其礼乐制度,条施目说,而威仪文章可著之简册者至三千,此数圣人文章之实也。及周道衰,寖淫/陵迟,幽、厉承之,于是大坏。

    然其文章所从来既远,故根本虽伐,而气焰未易遽熄也。于是浮而散之,钟于谈舌而著于言语。

    此庄周、屈原、孙武、韩非、商鞅与夫仪、秦之徒,所以虽不深祖吾圣人之道,而所著书文辞骎骎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者,岂数人之力也哉?

    当战国之时,强者务并吞,弱者患不能守,天下方争于战胜攻取,驰说之士因得以其说取合时君,其要皆主于利言之,合从连衡,变诈百出。然自春秋之后以迄于秦,二百余年兴亡成败之迹,粗见于是矣。虽非义理之所存,而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学者所不宜废也。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史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史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史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史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