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抱各娃,各回各家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汉月当空各抱各娃,各回各家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分封完毕之后,项羽命令各路诸侯军队限期回国。等各路诸侯启程奔赴封地就职后,他自己则带着从咸阳虏来的美女和珍宝,浩浩荡荡地开拔回彭城了。这期间关于项羽定都的事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项羽准备定都彭城的消息传开后,有个姓韩的先生,我们姑且叫他韩生吧。他找到项羽说:“关中山川险固,易守难攻,况且土地肥沃,粮食富足,是很好的建都之地。想要成就霸业,非此地莫属。”

    项羽是江苏一带人,手下将士也多为长江中下游一带人,大家都急于返乡,要长久留在咸阳,生活习惯等都难合拍。

    他对韩生说:“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那怎能光宗耀祖呢?”他拒绝了韩生的建议。

    事后韩生对项王不听自己的建议,非常不满。经常对外攻击项王,他逢人便说:“人们常说楚人浮躁,沐猴而冠。此话果然不假。”

    这话怎么就传到了项羽耳中,他勃然大怒,下令将韩生活活丢进锅里给煮了。

    总结历史教训,这个事件项王和韩生都有过错。作为领袖级的政治人物,项王不能分析利弊、从谏如流也就罢了,其心胸狭隘,性格暴躁,动辄开铡杀人,让自己错过良机不说,还使得许多著名的智囊人物敬而远之,如张良、陈平、韩信之类的天才谋士倒戈到汉王阵营。

    作为韩生来说,这个主意既及时又精准,无奈项王不肯接受。

    平台是人家的,刀把子在人家手里,要么通过其他办法引导,劝说项王改变,要么闭嘴明哲保身。

    好比樊哙,劝说沛公不成,懂得迂回寻找张良来协助自己,把沛公拉回正道。樊哙是沛公的连襟,老乡,钢铁盟友,樊哙尚且不敢去硬碰硬,韩生一个不沾亲带故,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怎能放肆如斯?

    偏偏韩生自视甚高,别人不听从自己的意见建议,便心怀愤恨,甚至口出恶言,最终断送了卿卿性命。

    类似这种自视甚高,却又迂腐固执,得到重用便嚣张跋扈,一旦不被宠信便怨声载道,甚至反目成仇的所谓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其人。

    有的居功自傲,有的恃才傲物,他们往往觉得高人一等,因而不可一世,受不了一点委屈,吃不得一点小亏。一旦诸事不顺,往往破罐子破摔,甚至起到了破坏作用,跑到敌营去了。这殷鉴很远的有的是这样的人,这殷鉴不远的也不在少数啊。

    项羽于公元前206年的年底入关,经历了鸿门宴、屠咸阳、分封诸侯后,下令各路诸侯于四月各自领军返回封地任职。西楚霸王同时也离开咸阳回彭城。

    入关时项羽年方二十六岁,对于冷兵器的战场来说,这个年纪正是体力旺盛,适合作战的最佳时期。项羽打仗,向来勇猛,常常一马当先,勇闯敌阵。受其鼓舞,士兵们也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跟着项羽打仗,确实畅快淋漓,胜多负少。但论起领导力,论起驾驭纷繁复杂的形势,项羽的决断以及应变却比沛公逊色得多。

    沛公此时已经五十出头,人生经历丰富。他自幼混迹江湖,对人性的感悟深刻,接人待物懂得平衡上下左右的关系,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和建议。遇事冷静,不冲动,不随性。他还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对人、事、物的判断既快又准。汉王手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没有不顺服的。

    西楚霸王没能听取韩生的建议,失去关中的龙兴之地,加上对沛公的判断失误,以及分封产生的矛盾,使得刚刚出现的和平曙光,转瞬即逝,更要命的是西楚霸王为了维护分封的成果,从此南征北战、东奔西突,逐渐走向四面楚歌的悲壮坎途。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汉月当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月当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月当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月当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