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明光阁里,自刑部尚书与卓左将领旨离开后,又重新恢复了寂静。
现下已经到了午膳时间,陛下却依旧没有放他们回去的意思。
陆廷渊端坐上首,一边喝着内侍送来的养生羹汤,一边冷冷瞥向底下的一众大臣。
“拿不出河道治理以及灾民后续安置之事的章程来,诸卿便不必浪费粮食了,从尔等口中省下的粮食正好可以用来赈济灾民。”
听得众臣都暗暗擦拭着额角冒出的冷汗,默默去瞧最前头的四人。
带着众臣的期许,姜问渠持笏而出。
“回禀陛下,臣认为对于粮食温饱问题,一是应立即调集富足官仓、义仓粮食运往灾区,进行粥赈,先解决灾民基本温饱;二是面向民众发起募捐,劝谕富家大户进行捐赠,或者愿意将自家粮食以不高于市价的价格由官府进行有偿购买,以赈灾民。”
“对于灾民安置,一是采用以工代赈之法,将当地有劳动能力的灾民调集起来,投入河道疏通、修建堤坝等工程中去,以劳动换取报酬,此举于赈务、河工均有裨益;
二是对流民进行安辑,传谕各州县不得驱赶流民,由各地政府负责分发赈粮,及时开仓行赈,并为其提供短期安置之所,有愿归者,量地远近,资给路费,再由原籍州县调用赈银返还路资,另其复业。
三是将义仓粮种无息贷给农民,带动农民尽快完成春播,务必保证春种,所贷粮种允其次年秋收之后再进行偿还。至于赋税,臣恳请陛下降旨,免除江南受灾地区灾民今明两年的赋税,以示朝廷之恩。”
语毕,众臣在心中默默松了口气。
陆廷渊闻言也点了点头。
“含章所言,甚有条理,准。不过除了赈济灾民,如今还有一事——”
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淮河作为大祈第二大河流,近年来有雨必溢,无水不灾。一有灾害,朝廷便给钱给粮,导致江南官场腐败横行,乌烟瘴气,长此以往,灾害便永远没有治好的一天。淮河一日不治,则灾害一日不能平,治水之事,已是迫在眉睫。含章,朕想委任你为都水使者,前往江南治理河道,你可愿意?”
姜问渠拱了拱手,“陛下,臣不才,并不通晓水道之事。不过,臣心中却有一个人选,让他去都水再合适不过了。”
“哦?”陆廷渊奇道,“此人是谁?怎么没听你提过?”
姜问渠笑了笑。
“臣此行去江南,发现江南官场也并非都是偷奸耍滑、蝇营狗苟之辈,本次赈灾过程中,陽州江都县县令叶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叶懋?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回陛下,此人正是乾宁元年通过制举,经陛下亲自殿试后进入工部任职的。”
这位叫叶懋的县令乃是陽州富商叶蕤之子,商为最末流,他本是无缘通过科举做官的。
但科举制自订立以来,一直有一个弊端,即考生重文赋而轻实务,从取得功名进入各部观政,到真正能独当一面处理本部政务,少则需要三年五载,多则十年八载。
科举制这种取士制度虽打破了旧的门阀制度,让寒门学子有了做官的途径,但也极大地限制了一部分真正有能力却文赋不佳的人进入官场做实事的机会。
于是今上登基后,为了选拔出更多经世致用之材,在原有“常举”的基础上,又增设“制举”,由天子亲自殿试,临时开科,随意设目,应试之人不拘身份,最后由陛下择选出每科表现优异者,直接授官进入各部门供职。
这位叫叶懋的官员正是经由制举才被破格选拔为官。
陆廷渊似乎想起有这号人。
“他为何不在工部供职,跑去江都当县令了?”
“回禀陛下,去年淮河洪水冲垮了原有的大堤,几条支流尽数涌入江都县,生生辟出了一条新河道。江都作为淮河入海口,近年又雨水频发,是以洪涝灾害不断。于是叶懋便自请离京,回到老家陽州出任江都县县令,治理洪灾。”
陆廷渊点了点头。
“能够舍弃在京城的大好前程,回家乡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只为治理一方洪灾,此人为官之心倒是赤诚。”
说罢,他扭头看向姜问渠。
“此人既能得含章你的青眼,想必必有过人之处,说说看,这次你去江南,他又立下什么功劳了?”
姜问渠恭首回道:“叶懋此人,乃是陽州富商叶蕤之子。本次灾情,陽州江都县也是受灾区之一。作为县令,叶懋不仅亲自为灾民分发钱粮,不扣一厘,甚至恳求父母,开了自家粮仓并拿出万两钱财赈济百姓,在一众只知道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之间,便显得尤为珍贵。”
他顿了一下,继续道:
“而且,他还向臣提到过治水之策,不仅要着眼于本次受灾严重的下游地区,也要实地勘察上游、中游河道情况,对上、中、下游采取不同治水策略,分步实施,集中整治。大则泄水入海,次则通湖达江,小则引流灌田。”[注1]
听了这话,陆廷渊对这位叫叶懋的官员又多了几分认可,继续问姜问渠道:
“既有此等人物,含章为何不提前向朕举荐,非得等着朕问你才说?”
姜问渠笑而不答,表情颇有些讳莫如深。
旁边方大学士打趣道:
“陛下,姜大人不是不愿说,而是怕自己说了,有任人唯亲的嫌疑,所以这才捂着不肯主动向陛下提起。”
“哦?”陆廷渊奇道,“朕怎么没听说,你还有门叶姓的亲戚?”
刚说完,他便立刻反应过来,这“叶”是哪个“叶”了。
于是便也顺势调侃道:
“既有如此栋梁之材,含章往后切不可因为避嫌,就将人藏着掖着。举官举贤,若是因此错过此等一心为公的好官,岂不是一件憾事?”
姜问渠拱手称是。
他口中这位叫叶懋的富商之子,其实还有另一重身份——他还是玲珑阁掌柜叶兰蕙的亲兄长。
叶家有一子一女,长子即叶懋,他是叶家家谱自订立以来唯一一个走上仕途的,叶父叶母自然不会让他放弃仕途回家继承家业,因此挑起家业的重担便落到了女儿叶兰蕙身上。
因着姜问渠同叶兰蕙两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是以今日在他提起这位可能是未来大舅兄的“叶懋”时,众人才会调侃他。
接下来,众臣又围绕着赈灾修坝一事讨论起来。
赈钱粮、减赋税、疏河道、筑堤坝、安流民,除奸佞,这一套下来,总算有了较为妥帖可行的章程。
此时,已是日昳时分,众臣说得也有些口干舌燥且饥肠辘辘了,陛下才下令看茶传膳。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众臣也只能叩拜谢恩。饭毕,各自领了差事回到官署安排后续事宜。
众臣都退下后,陆廷渊才召来内侍,命其传太医江询速速入殿看诊。
眼见他紧闭双目,额上青筋凸起,显然是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内侍吓得屁滚尿流地赶紧去请江太医。
不一会儿,江太医就提着木箱子匆匆赶了过来。
内殿香炉内燃起了袅袅青烟,是江太医特地为陛下所调制的安神香,闻之可以清心安神。
殿内寂静地落针可闻,不论是侍候的内侍,还是施针的太医,都尽量屏声敛息,降低存在感,生怕成了陛下的迁怒对象。
几针下去,陛下的眉目终于舒展开来,殿里的人也随之舒了口气。
少息,内侍少监夏祯端着一碗黑漆漆的药轻手蹑脚地走进殿来。
陛下素来不用宫婢近身服侍,他同冯春是这潜麟宫中用得最顺心的内侍了。
二人同为少监,秩从四品,在御前侍奉,像熬药、侍膳这种活,都是由他俩去做。
他俩上头还有一位秩从三品的内侍监,名蔡玹,年岁比较大,算是宫里的老人了。大朝可随侍视朝,宣读政令,是众内侍中职位、资历最高的。
夏祯恭敬地捧着汤碗近前来,由江太医用银针试过无误后,才端至陛下面前。
陆廷渊盯视着药碗,目光幽深,神色若有所思,不知在想什么。
夏祯大气不敢出,更不必说出言催促,只是低着头静静等着,托着木案的胳膊始终没有一丝颤动。
片刻,陆廷渊才接过药碗,一饮而尽。随即,拿起一旁的帕子随意地擦拭着嘴角。
他问一旁的冯春道:
“这几日,静太妃是不是在给昌平张罗伴读了?”
“回陛下,上午太妃娘娘就把名单送来了,正要和您商定最后的人选呢。”
内侍冯春边说边从桌案上拿过一份册子,呈给陆廷渊。
陆廷渊翻开册子看了眼名单,只见上面列着的人选有:
荣国公姜绍之女姜澂鱼、安阳侯许汾之女许兰茵、翰林学士方弘文之女方婵、礼部尚书郑循之女郑嘉、国子监祭酒吴士谨之女吴希娴,共计五人。
入宫伴读人选第一个就是姜澂鱼,显然是因为前段时日那件事,静太妃有诺在前。
安阳侯之女许兰茵也在列,原因也很明显,这是凭借着和静太妃的姑侄关系。
至于后面三位,皆是朝廷饱学之士的女儿,想必礼仪德行都是出挑的。
陆廷渊盯着册子上的第一个名字,神情若有所思。
京中哪有事能瞒得过皇帝的眼睛,对于荣国公府这样的顶级权贵之家,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有人及时上报,遑论姜绍的小女同他已故发妻昭元皇后长得一般无二这样的奇事、巧事呢。
他在心中嗤笑一声。
姜绍既是他的舅舅,也是他少时的师傅,二人谁不知道谁。
老狐狸的女儿,必定也是一只小狐狸了。
当初,他将小女儿送出京,在外人眼里,是因为姜家一门两女,只能有一位入宫,荣国公舍弃了亲生的小女儿,是为了向大家表明,姜家想力捧为后的是大房嫡长女姜凝烟。
可据他手底下的人探查,姜凝烟身负凤命之事,正是她这位叔父散布出去的。
那时,他父皇本就着恼姜家,当年姜凝烟身负凤命的谶言一出,他同姜凝烟之间更无可能。
为着这个,父皇甚至动了将姜凝烟纳为嫔妃的念头。
只是到了最后,因着姑侄同侍一夫的名声太难听才作罢。
但是他也绝不允许姜凝烟同他任何一个儿子有所牵扯,这才是姜凝烟被排挤出皇子妃人选的真正原因。
论揣测上意、谋定而后动的功夫,众臣之中,无人能出姜绍其右。
这位荣国公把别人的女儿推到风口浪尖上,自己的亲女则远送西州,等风波平息,天下已定之时方才接回家中。
这些年过去,头脑明白些的方才咂摸出他当年的心思来,谁不在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
老狐狸的女儿,必定也是一只小狐狸了。
-
拉回思绪,陆廷渊眼神重新回到眼前册子上。
这份伴读人选中,既有武将之女,又有文臣之女,这几位伴读选的倒是不错。
不过,还要添上一人。
她的父母在本次赈灾中广散钱财,布施粥米,救济灾民。
她的兄长作为地方父母官尽职尽责,亲历灾害现场,同灾民一起堵堤坝、运淤泥,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堪为众臣表率。
而她自己,则在城外设了间粥棚,还为被阻挡在城外的流民们送去保暖衣物和被褥。
朝廷会惩治罪恶之徒,也会嘉奖有功之人。
他虽不能因为钱捐得多就给富商封官,但是,他要让天下看到他的态度——对待施善尽职者的态度。
他要让天下知道,不论多小的官,也不论是何种身份,只要做实事、做有益于民的事——
总有人看到,总有人记得。
他让夏祯拿来笔,亲自在名单末尾添上了一个名字。
-
不出所料,昌平公主的侍读名单一下来,底下便一片哗然。
太妃娘娘特谕:
陽州商户叶蕤之女、江都县令叶懋之妹叶兰蕙,因父兄在江南赈灾一事中尽忠职守、仗义疏财,且自身乐善好义,品行出众,特许入宫侍学于帝之五妹昌平公主,于下月初一日正式入宫进学。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现下已经到了午膳时间,陛下却依旧没有放他们回去的意思。
陆廷渊端坐上首,一边喝着内侍送来的养生羹汤,一边冷冷瞥向底下的一众大臣。
“拿不出河道治理以及灾民后续安置之事的章程来,诸卿便不必浪费粮食了,从尔等口中省下的粮食正好可以用来赈济灾民。”
听得众臣都暗暗擦拭着额角冒出的冷汗,默默去瞧最前头的四人。
带着众臣的期许,姜问渠持笏而出。
“回禀陛下,臣认为对于粮食温饱问题,一是应立即调集富足官仓、义仓粮食运往灾区,进行粥赈,先解决灾民基本温饱;二是面向民众发起募捐,劝谕富家大户进行捐赠,或者愿意将自家粮食以不高于市价的价格由官府进行有偿购买,以赈灾民。”
“对于灾民安置,一是采用以工代赈之法,将当地有劳动能力的灾民调集起来,投入河道疏通、修建堤坝等工程中去,以劳动换取报酬,此举于赈务、河工均有裨益;
二是对流民进行安辑,传谕各州县不得驱赶流民,由各地政府负责分发赈粮,及时开仓行赈,并为其提供短期安置之所,有愿归者,量地远近,资给路费,再由原籍州县调用赈银返还路资,另其复业。
三是将义仓粮种无息贷给农民,带动农民尽快完成春播,务必保证春种,所贷粮种允其次年秋收之后再进行偿还。至于赋税,臣恳请陛下降旨,免除江南受灾地区灾民今明两年的赋税,以示朝廷之恩。”
语毕,众臣在心中默默松了口气。
陆廷渊闻言也点了点头。
“含章所言,甚有条理,准。不过除了赈济灾民,如今还有一事——”
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淮河作为大祈第二大河流,近年来有雨必溢,无水不灾。一有灾害,朝廷便给钱给粮,导致江南官场腐败横行,乌烟瘴气,长此以往,灾害便永远没有治好的一天。淮河一日不治,则灾害一日不能平,治水之事,已是迫在眉睫。含章,朕想委任你为都水使者,前往江南治理河道,你可愿意?”
姜问渠拱了拱手,“陛下,臣不才,并不通晓水道之事。不过,臣心中却有一个人选,让他去都水再合适不过了。”
“哦?”陆廷渊奇道,“此人是谁?怎么没听你提过?”
姜问渠笑了笑。
“臣此行去江南,发现江南官场也并非都是偷奸耍滑、蝇营狗苟之辈,本次赈灾过程中,陽州江都县县令叶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叶懋?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回陛下,此人正是乾宁元年通过制举,经陛下亲自殿试后进入工部任职的。”
这位叫叶懋的县令乃是陽州富商叶蕤之子,商为最末流,他本是无缘通过科举做官的。
但科举制自订立以来,一直有一个弊端,即考生重文赋而轻实务,从取得功名进入各部观政,到真正能独当一面处理本部政务,少则需要三年五载,多则十年八载。
科举制这种取士制度虽打破了旧的门阀制度,让寒门学子有了做官的途径,但也极大地限制了一部分真正有能力却文赋不佳的人进入官场做实事的机会。
于是今上登基后,为了选拔出更多经世致用之材,在原有“常举”的基础上,又增设“制举”,由天子亲自殿试,临时开科,随意设目,应试之人不拘身份,最后由陛下择选出每科表现优异者,直接授官进入各部门供职。
这位叫叶懋的官员正是经由制举才被破格选拔为官。
陆廷渊似乎想起有这号人。
“他为何不在工部供职,跑去江都当县令了?”
“回禀陛下,去年淮河洪水冲垮了原有的大堤,几条支流尽数涌入江都县,生生辟出了一条新河道。江都作为淮河入海口,近年又雨水频发,是以洪涝灾害不断。于是叶懋便自请离京,回到老家陽州出任江都县县令,治理洪灾。”
陆廷渊点了点头。
“能够舍弃在京城的大好前程,回家乡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只为治理一方洪灾,此人为官之心倒是赤诚。”
说罢,他扭头看向姜问渠。
“此人既能得含章你的青眼,想必必有过人之处,说说看,这次你去江南,他又立下什么功劳了?”
姜问渠恭首回道:“叶懋此人,乃是陽州富商叶蕤之子。本次灾情,陽州江都县也是受灾区之一。作为县令,叶懋不仅亲自为灾民分发钱粮,不扣一厘,甚至恳求父母,开了自家粮仓并拿出万两钱财赈济百姓,在一众只知道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之间,便显得尤为珍贵。”
他顿了一下,继续道:
“而且,他还向臣提到过治水之策,不仅要着眼于本次受灾严重的下游地区,也要实地勘察上游、中游河道情况,对上、中、下游采取不同治水策略,分步实施,集中整治。大则泄水入海,次则通湖达江,小则引流灌田。”[注1]
听了这话,陆廷渊对这位叫叶懋的官员又多了几分认可,继续问姜问渠道:
“既有此等人物,含章为何不提前向朕举荐,非得等着朕问你才说?”
姜问渠笑而不答,表情颇有些讳莫如深。
旁边方大学士打趣道:
“陛下,姜大人不是不愿说,而是怕自己说了,有任人唯亲的嫌疑,所以这才捂着不肯主动向陛下提起。”
“哦?”陆廷渊奇道,“朕怎么没听说,你还有门叶姓的亲戚?”
刚说完,他便立刻反应过来,这“叶”是哪个“叶”了。
于是便也顺势调侃道:
“既有如此栋梁之材,含章往后切不可因为避嫌,就将人藏着掖着。举官举贤,若是因此错过此等一心为公的好官,岂不是一件憾事?”
姜问渠拱手称是。
他口中这位叫叶懋的富商之子,其实还有另一重身份——他还是玲珑阁掌柜叶兰蕙的亲兄长。
叶家有一子一女,长子即叶懋,他是叶家家谱自订立以来唯一一个走上仕途的,叶父叶母自然不会让他放弃仕途回家继承家业,因此挑起家业的重担便落到了女儿叶兰蕙身上。
因着姜问渠同叶兰蕙两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是以今日在他提起这位可能是未来大舅兄的“叶懋”时,众人才会调侃他。
接下来,众臣又围绕着赈灾修坝一事讨论起来。
赈钱粮、减赋税、疏河道、筑堤坝、安流民,除奸佞,这一套下来,总算有了较为妥帖可行的章程。
此时,已是日昳时分,众臣说得也有些口干舌燥且饥肠辘辘了,陛下才下令看茶传膳。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众臣也只能叩拜谢恩。饭毕,各自领了差事回到官署安排后续事宜。
众臣都退下后,陆廷渊才召来内侍,命其传太医江询速速入殿看诊。
眼见他紧闭双目,额上青筋凸起,显然是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内侍吓得屁滚尿流地赶紧去请江太医。
不一会儿,江太医就提着木箱子匆匆赶了过来。
内殿香炉内燃起了袅袅青烟,是江太医特地为陛下所调制的安神香,闻之可以清心安神。
殿内寂静地落针可闻,不论是侍候的内侍,还是施针的太医,都尽量屏声敛息,降低存在感,生怕成了陛下的迁怒对象。
几针下去,陛下的眉目终于舒展开来,殿里的人也随之舒了口气。
少息,内侍少监夏祯端着一碗黑漆漆的药轻手蹑脚地走进殿来。
陛下素来不用宫婢近身服侍,他同冯春是这潜麟宫中用得最顺心的内侍了。
二人同为少监,秩从四品,在御前侍奉,像熬药、侍膳这种活,都是由他俩去做。
他俩上头还有一位秩从三品的内侍监,名蔡玹,年岁比较大,算是宫里的老人了。大朝可随侍视朝,宣读政令,是众内侍中职位、资历最高的。
夏祯恭敬地捧着汤碗近前来,由江太医用银针试过无误后,才端至陛下面前。
陆廷渊盯视着药碗,目光幽深,神色若有所思,不知在想什么。
夏祯大气不敢出,更不必说出言催促,只是低着头静静等着,托着木案的胳膊始终没有一丝颤动。
片刻,陆廷渊才接过药碗,一饮而尽。随即,拿起一旁的帕子随意地擦拭着嘴角。
他问一旁的冯春道:
“这几日,静太妃是不是在给昌平张罗伴读了?”
“回陛下,上午太妃娘娘就把名单送来了,正要和您商定最后的人选呢。”
内侍冯春边说边从桌案上拿过一份册子,呈给陆廷渊。
陆廷渊翻开册子看了眼名单,只见上面列着的人选有:
荣国公姜绍之女姜澂鱼、安阳侯许汾之女许兰茵、翰林学士方弘文之女方婵、礼部尚书郑循之女郑嘉、国子监祭酒吴士谨之女吴希娴,共计五人。
入宫伴读人选第一个就是姜澂鱼,显然是因为前段时日那件事,静太妃有诺在前。
安阳侯之女许兰茵也在列,原因也很明显,这是凭借着和静太妃的姑侄关系。
至于后面三位,皆是朝廷饱学之士的女儿,想必礼仪德行都是出挑的。
陆廷渊盯着册子上的第一个名字,神情若有所思。
京中哪有事能瞒得过皇帝的眼睛,对于荣国公府这样的顶级权贵之家,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有人及时上报,遑论姜绍的小女同他已故发妻昭元皇后长得一般无二这样的奇事、巧事呢。
他在心中嗤笑一声。
姜绍既是他的舅舅,也是他少时的师傅,二人谁不知道谁。
老狐狸的女儿,必定也是一只小狐狸了。
当初,他将小女儿送出京,在外人眼里,是因为姜家一门两女,只能有一位入宫,荣国公舍弃了亲生的小女儿,是为了向大家表明,姜家想力捧为后的是大房嫡长女姜凝烟。
可据他手底下的人探查,姜凝烟身负凤命之事,正是她这位叔父散布出去的。
那时,他父皇本就着恼姜家,当年姜凝烟身负凤命的谶言一出,他同姜凝烟之间更无可能。
为着这个,父皇甚至动了将姜凝烟纳为嫔妃的念头。
只是到了最后,因着姑侄同侍一夫的名声太难听才作罢。
但是他也绝不允许姜凝烟同他任何一个儿子有所牵扯,这才是姜凝烟被排挤出皇子妃人选的真正原因。
论揣测上意、谋定而后动的功夫,众臣之中,无人能出姜绍其右。
这位荣国公把别人的女儿推到风口浪尖上,自己的亲女则远送西州,等风波平息,天下已定之时方才接回家中。
这些年过去,头脑明白些的方才咂摸出他当年的心思来,谁不在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
老狐狸的女儿,必定也是一只小狐狸了。
-
拉回思绪,陆廷渊眼神重新回到眼前册子上。
这份伴读人选中,既有武将之女,又有文臣之女,这几位伴读选的倒是不错。
不过,还要添上一人。
她的父母在本次赈灾中广散钱财,布施粥米,救济灾民。
她的兄长作为地方父母官尽职尽责,亲历灾害现场,同灾民一起堵堤坝、运淤泥,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堪为众臣表率。
而她自己,则在城外设了间粥棚,还为被阻挡在城外的流民们送去保暖衣物和被褥。
朝廷会惩治罪恶之徒,也会嘉奖有功之人。
他虽不能因为钱捐得多就给富商封官,但是,他要让天下看到他的态度——对待施善尽职者的态度。
他要让天下知道,不论多小的官,也不论是何种身份,只要做实事、做有益于民的事——
总有人看到,总有人记得。
他让夏祯拿来笔,亲自在名单末尾添上了一个名字。
-
不出所料,昌平公主的侍读名单一下来,底下便一片哗然。
太妃娘娘特谕:
陽州商户叶蕤之女、江都县令叶懋之妹叶兰蕙,因父兄在江南赈灾一事中尽忠职守、仗义疏财,且自身乐善好义,品行出众,特许入宫侍学于帝之五妹昌平公主,于下月初一日正式入宫进学。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