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丙二、别示修行方法 分三:丁一、专修法门;丁二、圆修法门;丁三、摄心方便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我们讲到丙二的“别示修行方法”。
我们前面讲到净土宗的传承。到了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把前面祖师的法要归纳成两句话,叫作他力门、果地教。什么叫他力门呢?就是当你带动一句佛号的时候,这个佛号能够消除你的罪障。你本来生命当中有一个坎迈不过去,但是你忆佛、念佛,把罪障给消了。这第一点。第二个,果地教。你本来要继续轮回,因为你正确地忆念,结果,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把你接引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这句佛号,如果你正确地操作,在你生命当中会创造两种功德:第一个,消除罪障;第二个蒙佛接引。
也就是说,净土宗,其实我们什么事也没做,我们可能这辈子除了工作、上班、休息以外,我们只做了一件事,在佛堂里面忆佛、念佛,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去享受这么大的殊胜功德,今生消除罪障、来生永久解脱呢?因为我们今天能够成功地跟弥陀感应道交,这个叫作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已经成就了,但是我懂得方法,我懂得门道,能够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我自身的功德,所以净土宗就是这么回事。
但是,关键你要懂得正确的方法,诸法因缘生。你用不同的方法去启动佛号,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的忆念就很重要了。你看有些人的忆念,他不是为了往生而忆念。你看有些人他念佛,为什么?他肚子痛,他念佛,把肚子念好了,他不念了;他儿子要考试了,他没把握,他也念佛,考完试他佛号也不念了。所以他这种忆念档次就不高,他不是一种往生净土的忆念,他纯粹是消除罪障的忆念。作为佛陀,他无所谓,“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你要糖果就给你糖果,但是这个佛号对你来说并没有扮演了生死的角色。因为你本身就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当然,相关的本愿、接引的功德就没有你的分了。
所以净土宗要注意,诸位!你永远要注意一件事情,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就佛陀来说,他能够做的准备,其实佛陀已经圆满了,他该做的都做了,他大凡能够为众生做的都做了,这样你的准备就变成很关键了。我们现在必须把一种消除业障的忆念,提升到往生净土的概念。这样讲好了,你的内心的档次要不提升,你所念的佛号的档次都不高。因为这个佛号是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经过你的念想再创造出来,所以,你是怎么想的,这个佛号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你想想看,阿弥陀佛的功德本来是怎么回事呢?撇开跟你感应、撇开跟众生的互动来说,他自己的本质是怎么回事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法界身,是圆满的,他这里面有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但是他投入到你的心中以后,怎么变成只有消业障呢?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是你自己把佛号的档次给操作低了。所以,提升你自己的水平就很关键了。诸位!你的水平往前跨一步,你今天所有的佛号都往前跨一步,就这么回事。你档次低,你所念的佛号就是这么个档次,你心中所想的都是为了日常生活的消业障,这个佛号也只能给你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必须要从祖师的传承当中学习,如何提升自己内心的忆念,就变得很关键了。你现在不能够只是增加你的数目,你要知道,你把佛号念成一整山的石头,你比不上一颗钻石,因为一整山的石头加起来还是石头。你不能说,我石头很多,换一颗钻石,没有这回事情。消业障就消业障,往生就往生,这两个,一个是安乐道,一个解脱道。你的心理水平本来就不同。
所以诸位,我们为什么到末法时代,看到很多人在平常很多感应,但临命终的时候接引的少?不是佛号有问题。本来古代的佛号、现在的佛号、未来的佛号,佛陀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是我们念佛人自己档次一代一代降低了,我们自身的准备太不够了。所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中的忆念,变成是成败的关键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个佛号变成一种能够了生脱死、能够往生净土的佛号呢?我们来介绍这种概念。这地方有三个重点:一,专修法门;二,圆修法门;三,摄心方便。
丁一、专修法门 分三:戊一、至心信乐;戊二、顺从本愿;戊三、会归佛号
我们先看看善导大师的专修法门。最早提出用什么心态来念佛才是最圆满念佛的,首推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那是功不可没。他对念佛的人提出三种态度: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顺从本愿;第三,会归佛号。
戊一、至心信乐
我们先看第一个, 至心信乐 —— 十念必生愿(十八)
至心信乐的概念,善导大师的观念来自于弥陀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善导大师解释十八愿,把这段经文分成三段来解释:第一个讲到修行人的根机,第二个讲到修行的法门,第三个讲到它的功德利益。
我们先看这个法门到底是适合谁修呢?先看根机。
这个地方的根机重点在“十方众生”。这个十方众生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一般地叫作罪恶生死凡夫。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心也不完全是善,也不完全是恶,叫作善恶夹杂,譬如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要是有风它就往上飘,要没有风,这个羽毛就往下沉。也就是我们的心受着环境的影响,心随境转。你来到三宝地,你就生起善念;要有人骂你,你就反击,就这么回事。我们凡夫众生,这么一个善根脆弱的众生,但是这个人你不能小看他,因为他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而产生往生了: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欲生我国;第三个,乃至十念。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一种净土宗的思想,“乃至十念”是他的净土宗的善业,就是他的净业,他所念的佛号的数目。看这个意思,第十八愿重点在于——思想的重点超过数目。当然,这个“十念”不是指具体数目,但是这个数量看起来是不多。善导大师所要发挥的是哪两句话呢?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思想,这两句话是不可切割的。信仰跟愿力,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是一个东西。他认为:至心信乐,所以你欲生我国;因为你欲生我国,所以你才有资格叫至心信乐。
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他把它分成两块,它是两种忆念:
第一个,对自身的忆念。
你怎么去正确地看待你自己呢?你“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你首先得了解自己,你自己是怎么回事。我们很多人不了解自己,或者说你只是了解片段的自己。我们一般人了解所谓的自己,也就是了解今生的你:哦,我今生没做什么错事,我做了很多的布施、持戒的善业。但是你知道吗?你现在讲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说,你讲的是今生的因缘。如果把它放在无量的生命,那就是一个小水泡。如果你今天看到第八识的大仓库,如果把无量的过去的你都加起来……就是你不能只考虑今生的你。什么叫作你?要把前生都加起来,因为业力是可以累积的,不是说你死了就算了。如果把过去的因缘都加起来,那结论——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所以我们现在要念佛的人,第一件事情,你最好了解全部的你,而不是了解片段的你,因为今生的你可能是你无量生命当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你今生刚好是所有无量的生命当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但对不起,你不能用这一次的你来代表所有的你。这个不能这样讲,因为临命终的时候是算总账的,它是把过去的业也算进去了。当然,你今生的业占的比例很高,但是前生的业肯定是有它的影响。所以,如果把过去无量的你都放进去,那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业障深重,求出无门”,就是我们的业力已经没法处理了。
什么叫没法处理呢?就是你从现在开始,也不吃饭,也不睡觉,整天拜佛、拜忏,好好地修行,你也没办法了生脱死。如果你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的话,不是你要不要,是你做不到,没法了。这种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待会儿再来说明为什么你了解自己很重要。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你操作佛号的时候就不能一心归命。你认为说,怕啥!这个佛号,我有你当然能够往生,我没有你,来生照样往生善处。你会给自己留余地,所以佛号对你来说变成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形成一种不共的皈依,这怎么叫作“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因为你自己觉得你还有本事嘛,所以你对佛号当然不可能完全靠上去了。这是第一个。那表示什么呢?表示你没有真正了解你自己,你只是了解一个片段的你。
我们不了解自己,就产生一个问题点了:我们很难做一个完全的忆念。我们被今生迷惑了,被一时的美好的假相、一个小水泡迷惑了。你只是看到了水泡,但是你没有看到你过去的大海。你这个水泡再怎么干净,当你丢入一个污浊的大海的时候,这个水泡最后还是污浊的,是这个概念。所以,首先,我们一个念佛人所谓的忆念,你最好先忆念你自己,到底你是怎么回事,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佛陀是怎么回事。看对佛陀的忆念。“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我自己业障深重,我没办法处理我生死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有足够的力量救拔你。所以他是两种忆念。
这两种忆念整合起来有三种心态。一个往生净土的人,这个佛号临终的时候提出来有三种心态:
第一个,他是极度地厌恶生死。所以这个“欲生我国”是很关键的。如果今天你念佛,却没有出离心,只是想要解决今生的问题,那你就不能启动第十八愿了。十八愿是有条件的,所有能够启动弥陀的功德都是有因缘的,你必须要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概念。当然,这个过程你是怎么想的那也就不管了,反正结论就是,你有出离心。
佛法的出离心主要有两种概念:第一个,无常败坏,思惟无常。娑婆世界的可怕还不是因为它的痛苦,因为它充满了不确定。就是说,所有的凡夫,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诉求,我们希望一个稳定的生命,所以叫“安稳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快乐”前面佛陀要加一个“安稳”。但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没有“安稳”这两个字,除非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现实生活没有安稳。因为,你今生是个人,你说做个人真的很多痛苦,但是好歹我也习惯了,结果你死了以后,把你丢到其他地方去,丢到非洲去;你在非洲生活久了,你也习惯了,结果它又把你丢到欧洲去……所以你这个生死,这生死轮回,你永远也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这是一个痛苦。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你的人生永远没有安全感,这第一个。
第二个,娑婆世界的可怕来自于什么呢?“辗转相续,无有出期。”大凡是这个痛苦它有结束的一天,至少人家给你一个希望。说,我得了一个病,我痛苦,痛苦了三年、五年,我五年后恢复正常。你是不是有希望?人生的可怕就是,你没有希望。就是说,这个轮回的痛苦没有停止的一天,它没有个头,生死大海是一望无际。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就是说,生死问题不解决,你的人生就没有所谓“离苦得乐”这四个字了。你每一次的受生,不管你福报多大,你一定要经过老病死的折磨,而这个东西你不解决,你只要不跳离生死,这个生死就没有结束的一天。你不急,它也不着急,就是辗转相续,无有止尽。生死轮回的可怕,来自于它没有停止的一天。这种痛苦没有结束的一天,你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把生死解决,如果你没有解决,你就永远受到痛苦的刺激。
那么,好,你现在觉悟了,你知道这人生是充满了无常败坏,充满了辗转相续,当然还夹杂了三恶道的危机,你要解决了。这第一个,你有怖畏生死的决心。
第二个很关键,放弃主宰。为什么他要强调你自己没有出离的因缘呢?很多念佛人失败点就在这里。其实人生坏就坏在你想要主宰它,问题在这儿。你的人生为什么弄得这么糟呢?难道是你业障深重吗?占一半而已。人生的罪业、痛苦只占一半。第二个是你自己弄假成真了,你想去掌握人生,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你想掌握人生的时候,你启动了十二因缘的无明,你这个生死业力就比一般人强。诸位!什么叫作生死业力大呢?你比别人的情执更重,你的业障就大。同样两个人,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很容易跟娑婆世界 say goodbye(说拜拜),一脚就走出去了。有些人娑婆世界走不出去,这个业力走不过去。
你往生要两件事情:第一你要摆脱生死业力,第二个你要成就往生的愿力。但是你第一关都没有做好,你把娑婆世界的业力弄得这么炽盛,你怎么带业往生呢?什么叫把娑婆世界的业力弄得炽盛?就是你想主宰它。这第二个概念,放弃主宰。
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就是,你是业障深重,求出无门。按照善导大师的意思,我们凡夫的心是干不出什么实事的,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你最好有这种概念。就是说,临终的时候,我知道我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临命终只能有妄想,不能有执着。这个我们待会儿会说。你只能够有没有执着性的妄想,可以;你不能住在妄想,一执着你就完了。所以,必须厌离生死、放弃主宰。
第三个,一心归命。最后才是一心归命,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所以,他临终时,为什么在急迫的情况之下提起佛号,这个佛号能够对他产生这么大的加持力呢?因为他做了三种忆念:第一个,他忆念自己轮回的可怕,即将面临轮回的痛苦;第二个,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没有能力处理,他放弃主宰;第三个,他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所以他把自身的妄想全部放掉。妄想,你只要把它放掉,它就没有力量了。当你要控制妄想的时候,它就变成有力量。所以,妄想跟执着,问题不在妄想,在于执着。按照善导大师的皈依的规划是,先能够有厌恶生死的心、放弃主宰的心,最后再一心归命,这个时候构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心态完成了正确的忆念。
你有这么一个好的忆念,临命终的佛号不必太多。我们看他的佛号是怎么操作?乃至十念。当然,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十念不是个数目,是个概念。什么叫十念呢?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相续称念,乃至净业成就。就是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无间念、无后念,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直到阿弥陀佛出现为止。这个概念虽然不能以十当数目,但是这个佛号也不是很多,他也没要求你要成就念佛三昧,他只是要你创造一个相续性的佛号就可以了,你佛号不要间断。
但是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人为什么能够启动往生的力量呢?重点在他的核心思想,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做得太好了。他有了生死的决心,他有自知之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要多事,少打妄想,他知道,人生由我来规划比不上由弥陀来规划。
你看,诸位你想一个问题,你现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以历史做借鉴。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之前,生生世世都想要主宰人生,对不对?结果呢?结果就是你这副德性,结果就是这样子。所以你想想看,再主宰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生生世世,在每一个生命当中都创造一个自我概念,想要去主宰它,结果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所以现在该是放弃主宰的时候了。所以你现在就要慢慢训练,人生不能主宰,“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把你这种想要主宰人生的心放掉,把生命交给佛陀。你相信交给佛陀去主宰,肯定比交给自己打妄想来主宰来得好。
你心态准备好了,那你就是感应道交了,就这么回事。佛法讲诸法因缘生,你掌握了正确的因缘,它就有正确的结果出现,这叫“道”。你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当然它会带给你正确的目标,你这个高速公路走对了。佛法只重过程、不重结果,你这个高速公路走对了,你目的地已经对了,叫上路了。所以,往生的因缘,第一个概念,“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经过临命终的时候一种相续称念的佛号,我们看他最后的结果。
临命终的时候,“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有两个例外:第一个,造了五逆重罪;第二个,诽谤大乘正法。你说大乘非佛说、拨无因果,都叫诽谤正法。莲池大师也做了补充说明。他说这两个罪障,之所以障碍你往生,是就着你造了以后无惭无愧——你没有忏悔来说的。如果你在修净土之前不小心造了罪,但是你后来忏悔了;忏悔以后断了相续,后面没有再造作了,按照莲池大师的说法,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照样往生。因为你忏悔了,就是清净了。所以只要你忏悔,这个罪业不能构成障碍。
举一个例子,这个十八愿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唐朝的张钟馗。他这辈子就是杀鸡的,他爸爸是杀鸡的,所以他也跟着杀鸡。临命终的时候,他就见到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带了一群的鸡跑到他的面前,啄他的身体,啄他的眼睛,啄他的头。他疼痛难忍。这个时候他的家人就赶紧请弘道法师来跟他开示助念。弘道法师在助念之前,为他做两件事:第一个,要他至诚忏悔;第二个,要他一心念佛。他这个时候透过忏悔念佛,提起佛号以后,这些鸡就慢慢化掉了。佛力不可思议!最后在异香满室的时候安详往生了。
这个是《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最严重的带业往生。就是说,这个人造了一生的杀业,而且,他是什么时候才学佛呢?临终才遇到净土,而且他几乎是来生的中阴身的业果都快现前了,竟然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扭转,就像飞机即将堕落地上的时候,产生一个很大的力把它拉上去了。当然这种人就很适合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八愿的这种概念了,就是善导大师的概念了。因为他在一个关键时刻生命产生了变数,因为他“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现前。
不过,诸位!你千万不要把自己观想成张钟馗,这种人是少数。欸,我造罪业,临命终的时候等人家来开示就好。你绝对不是张钟馗!蕅益大师说,这种人,千中难得一二,万中难得三四,是多生多劫大善根的人。蕅益大师说,大凡下品下生,造五逆十恶,临终助念能够往生的,突然产生这么大的反转,都不是一般人。你想,一个人造一生的罪业,他的烦恼可有多重,他的思想会有多颠倒!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净土法门,他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扭转,他从心中的邪恶,变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吗?他的心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扭转。
所以蕅益大师说,下品下生的修行不能当常法,你千万别把自己观想成下品下生的其中一个,你绝对不是!这些人都是善根深厚,今生只是一时糊涂,误造恶业。但是前生善根深厚,所以遇到微小的佛法就启动那么大的心念,厌离生死,放弃主宰,一心归命。临命终的时候,三个心态一次到位,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正常人,我们应该要平常慢慢地训练自己。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训练自己的心态,从贪恋娑婆到厌离娑婆,从想要主宰人生到放弃主宰,从一种对阿弥陀佛的半信半疑而训练成一心归命。
这是善导大师提出的一种“至心信乐”,就是,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够把佛号操作成往生净土?就是这种心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戊二、顺从本愿 分二:己一、自力不足;己二、仰仗佛力
这个心态,善导大师把它开出来,叫作顺从本愿。它有两个概念:第一个,自力不足;第二个,仰仗佛力。
己一、自力不足 分二:庚一、业果相续;庚二、辗转增盛
我们先看自力不足 —— 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这个地方有两段。
庚一、业果相续
我们先看第一个,业果相续。我们怎么样能够修到第一个,能够从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而放弃主宰呢?这是我们怎么去观察,有两段。
受用果报 业力主宰
造作业力 思想主导
一个人会往生,你必须要了解两件事情:第一个,你最好先了解你自己。你不了解你自己,你很难改变你自己,因为你不知道盲点。不可能说,你不知道你自己什么病,你药就乱吃,佛号就乱念。你要先了解你自己,这第一个。第二个,你要了解佛陀。你要做两种正确的了解,这个佛号才能念得好。
首先了解自己,就是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引用唯识的看法。
人生的最大的因缘,所谓的生命的主宰者有两个:一个是第八识,叫作业力。业力管控我们所有外在的因缘,第八识的外因缘,它主要管的是业力。它的业力的管控有两个:第一个,业力的储存;第二个,业力的释放。第八识作为一个仓库,其实它没有造业的能力。你要造善造恶,这是你第六意识的想象力去做的。所以,你第六意识造善的时候,第八识也不参与;第六意识造罪的时候,第八识也没有意见。它只做一件事,你有本事造业,它就有本事把它储存起来。所以一开始叫作储存业力,等到力量够了,它就释放业力。释放业力的时候,我们再往下看,这些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你眼睛看到美好的颜色,那是你有善业;你看到别人不顺眼,那不是别人不好,是你有罪业;你听到的是不好的声音,耳识遇到声尘,如果不如意的,那也表示你有罪业。
所以,凡是外在的环境,人生的果报,一句话就讲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今生所有外在的因缘,生命的所有的结果,都是一种过去生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没有对错,只有苦乐。痛苦跟快乐,佛法不给它判定对错,它叫无记性,它只是人生的快乐跟痛苦。因为业力的释放,你不能说痛苦是罪恶吧?因为有些人从痛苦当中得到了激发,发起了出离心,变成善根了。你也不能说快乐是一个善法,因为快乐有时会让一个人堕落,所以苦乐没有善恶。其实人生在业力释放的时候没有对错,只有苦乐,这是第一个。这个在佛法看来你只能认命。
但是诸位!你要看第二个,叫作业力的回存。人生只做两件事情:第一个,释放业力;第二个,储存业力。当我们在受用业力的时候又再回存业力,会产生一种思想。这个思想怎么来的呢?先从感受,前五识的感受。当我们的心跟生命的果报接触的时候,会有两种感受——快乐跟痛苦。如果是罪业起现行,你就是痛苦,你表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受用就是痛苦;如果你是善业起现行,它表现出来就是快乐。这个感受快乐也没有对错,但是这个感受会提升到想象,尤其是生命当中给你一些特殊的感受,这个你一定要注意。
比方说,这个感受是特别美好、特别幸福的感受,已经构成一个人生美好的回忆。感受本来是瞬间的,但是人对于美好的感受,你曾经遇过什么人、吃过什么东西、住过什么样的房子,那种特殊的感受,你希望它永远留在你的心中,你希望能够捕抓这个感受,结果怎么办呢?你只能够把它变成想象,你会把这个感受透过你的妄想捏造一个影像出来。当然这个是美好的影像,这是从感受变成想象,第六意识的想象。这个想象,你不断地去回忆它的时候,你只要回忆那个影像,就触景生情了。你透过这个影像去攀缘它,你就试着去捕抓过去的快乐感受,时间久了,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就提升到执着了,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上。从今以后,你就不在乎外境发生什么了,就是你已经落入了无明,世间说的盲点。
我们说明一下。其实人生本来是很单纯的,它就是善恶业力的释放。善业让你快乐,罪业让你痛苦,不就是这样吗?为什么人生会搞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在业力释放的时候,它启动了感受,启动你的思想,启动你的执着,启动了一种叫颠倒妄想。而颠倒妄想的形成,是因为你得到一个美好的感受,你希望这个感受在你的生命继续地出现,所以你只好捏造一个影像来保存这个感受,然后你不断地对影像攀缘,最后你就住在这个影像上,就起颠倒了。
举一个例子。你看有些母亲,她儿子明明是非常的糟糕,但是她看她的儿子是怎么看怎么好。她明明知道,这个钱给她儿子,她儿子就会去做坏事,她还是会给他。这个儿子去做坏事以后,她把他骂一顿,下次这个儿子再跟母亲要钱,她照样乖乖把钱掏给他。因为她根本不在乎外境是怎么回事,她只活在她心中的妄想。
诸位!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轮回?你们知道吗?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把妄想通通放掉,我们不要站在妄想来看人生,我们先把过去的那些颠倒的、执着的妄想都放掉,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就好了:你觉得人生值得吗?没有错,人生有快乐,但是人生的快乐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按照佛陀的说法,人生是得不偿失,没有例外;你的快乐,你是付出了惨痛代价。只是说我们一般人只记住人生美好的一面,因为我们讨厌痛苦,因为痛苦给我们逼迫性,所以我们习惯性会把痛苦故意忘掉,所以构成我们的盲点。
你看佛陀怎么譬喻我们人生?譬如刀上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没错,人生果然有蜂蜜,但是你知道这个蜂蜜的背后是什么?是一把刀。所以你那舌头去舔蜂蜜的时候,你的舌头被割伤了,但是你下次看到这个蜂蜜还会不会舔呢?你还是会去舔,因为你已经不在乎人生是怎么回事了,从今以后你只在乎你自己的感觉,你为了满足你的感受,你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舔这个蜂蜜。
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让我们暂时把妄想拨开,看到人生的真相:原来人生是得不偿失,快乐太少,痛苦太多。诸位!娑婆世界的快乐,每一个快乐你都要付出代价,没有例外。极乐世界的快乐,你不用付出代价,因为它是清净的本愿功德所创造出来的,而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你的业力跟妄想的结合。
我们现在知道,人生的可怕在于第七意识的主宰。现在很多人念佛,他的问题点,他解决错了。其实,业障深重,业力为什么构成障碍呢?就是说,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力,怎么临终会障碍你呢?为什么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他离开娑婆世界如此的轻松愉快?有些人离开娑婆世界如此的困难重重呢?一般人说,欸,我业障比较重啊。你说错了!其实我们从无量劫来轮回到现在,大家业障都差不多,都差不多,大哥不要笑二哥。但是关键在哪里呢?关键是有些人不会启动业力,有些人会启动业力,关键在这儿。
所以诸位,往生的障碍不是你的妄想,是你的主宰,这是关键。你看有些人念佛的时候,他是用佛号来对治妄想,这错了。重点在于执着,而不在妄想,妄想根本不会障碍你往生。但是有些妄想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这个要注意了,已经变成颠倒想了。
举一个例子,什么叫妄想,什么叫执着。比方说你很想喝咖啡,这个会障碍往生吗?当然不会。我一定要喝咖啡,会不会障碍往生?障碍往生。我在美国上课的时候,有些人会从洛杉矶开车三个小时,去圣地亚哥喝一杯咖啡,然后再开三个小时回来。这件事情障碍往生,因为他已经落颠倒想了,喝咖啡这件事情已经变成执着了,就是我一定要去做。这种心态你最好越少越好,因为你这个妄想不是一般的妄想,是带有主宰性的妄想。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对治所有的妄想,因为你这样精神体力分散了,也毫无意义,你要注意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但每一个人不一样。有些人的盲点是在财富,你看他一辈子追求财富,就算是会把生命弄没了,他也是高兴。明明知道,你没有生命,财富也没有意义,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对他来说,他宁可相信自己的妄想,他也不相信真实的情况。
所以人生第一个,业力的释放;第二个,激发你的想象力;最后,又造一个业力回存回去。但是问题不在业力,在你的颠倒妄想。所以往生会构成障碍的人,在于你的执着颠倒想。颠倒想,带有主宰性的妄想,要越来越少。这就是为什么善导大师要我们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你自己没有能力主宰人生。这是很关键的。
我再讲一次,打妄想不会构成往生的障碍,但是打一种有主宰性的妄想,这个会构成往生的障碍。“我一定要怎么样!”就算做这个事情会付出惨痛代价,你也在所不惜,这个已经构成颠倒想了,而这个东西在临命终会激发你的生死业力,你就没办法带业往生了。
带业往生的前提:临命终的时候业力必须在一种沉淀的状态。你不能刺激它,让业力进入睡眠状态,叫作“带业”。带业种,不能带现行。你一旦激发业力,临命终没有一个人起颠倒可以往生的。所以,求往生的人,到临命终的时候,对来生的因缘是全部放弃的。大凡对来生还有规划、还有念想,你生死关就迈不过去了,不要说往生了。所以我们到最后会谈到收尾,“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要能够放弃对来生的主宰,这是往生一个很重要的心态。因为,你第七意识不拔掉,你第八识的业力就不断地在活动。
庚二、辗转增盛
我们往下看。他第七意识不拔掉,产生颠倒想,会怎么样呢?会辗转增盛。问题在这儿。就是说,它本身不可怕,但是它会不断地增长广大,可怕在这里。
种子 ——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现行 —— 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
带业往生,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什么是种子位,什么是现行位。
我们虽然不要把业消掉,但是你必须让所有的生死业力处于一种慢慢的沉淀状态。业是往下沉的,而不是去搅动它。就是说,它是一种第八识里面的种子,它进入一种睡眠状态,它不是一种活动状态。现行位就是说,透过你的一种执着性的妄想的刺激,它是一种活动的状态。简单讲就是这样。
什么叫刺激呢?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你本来堕入一个颠倒想,你可能对财富、对男女的情感、眷属,对名声等等各式各样地执着,但你没有对治,它会生起现行的活动。这个思想每次活动的时候,它要熏习种子,这个功能就更强大了,最后辗转相续。就从你强大的执着的思想,如果是善的就天人、阿修罗,如果是恶的就畜生、饿鬼、地狱。
诸位!这个地方,我们看这个顺从本愿,它的目的就是,你要成功地降低生死的业力。临命终的时候,当我们创造一句佛号的时候,是两种力量的拉扯:一个娑婆世界的业力在拉,要把你拉回来;第二个是往生的愿力,要把你往西方带。当你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业力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所以,愿力超过业力,这种随念往生的概念,就变成了我们净土宗的心态,要做两件事,因为业力是客观的。诸位!我们学过唯识,我们会知道,业力虽然可怕,但是它有一个弱点,它没有主动引导你的力量,它没有主动权。你要不惹它,它就不活动。其实我们凭良心讲,不是娑婆世界惹我们,是我们去招惹娑婆世界。你现在不能够说娑婆世界不放过你,是你不放过娑婆世界。
所以放下为什么这么重要?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是我抓住抚尺,还是抚尺抓住我?是我抓住抚尺了,所以主动权在我。今天如果反过来,如果业力能够主动地控制我们,全世界没有人可以往生。如果业力有主动权,没有一个人可以往生,那“带业往生”这四个字也不能成立了。你不能往生,千万不要怪罪你的业力。
其实,业力大家都差不多,是你的思想有问题,是你要去激发业力的,关键在这儿。你的执着,你对未来的人生产生念想,你希望生命要继续下去,你怎么可能往生呢?你把业力弄得这么炽盛,你还想把它带走?它肯定把你带走,不是你把它带走。
所以诸位,往生净土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你想办法让业力沉淀下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人生的业力,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慢慢地减少,当然就是你的心态慢慢地、慢慢地看破娑婆世界的真相。其实娑婆世界没什么好的,都是你在打妄想,是你的妄想把它塑造成美好。当你把妄想拨开来的时候,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苦多乐少,充满过失的。所以,你慢慢慢慢地对娑婆世界的执着降低以后,业力慢慢沉淀,这是第一个。然后你才有资格谈忆佛念佛,创造一种往生的愿力。
所以我们从这个“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要知道,障碍你往生的不是业力,是你的情执。带有执着性的妄想,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会激发业力。它本身不是业力,它会激发第八识的业力,让它从种子位变成现行位。诸位!我们造了业以后,储存在第八识是个业种子,是谁把业种转成“业力”的?有力量的“力”?它本来是一个没有力量的业,它怎么就变成一种有力量的,变成业力呢?乃至于变成业障呢?是你临终的情执,你的妄想去激发它的。
所以,带业往生,你的心慢慢地要收尾。你要告诉你自己,业障深重、求出无门,你对人生不能再有想要去规划、要掌控的念想,然后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它是三种心态的结合,善导大师的概念:第一个,怖畏生死;第二个,放弃主宰;第三个,一心归命。这个是净土宗修行的最低标准,因为你非得经过这个过程,否则你没办法处理业力,你也没有办法启动第十八愿。
我觉得善导大师已经把修行简单到最简单化了,就是说,它已经是最低标准了,一个都不能少:你必须要有了生死的决心;你必须要知道自己人生不能主宰,你要放弃主宰;第三个,对阿弥陀佛“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样子就满足了“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了,这个叫作正确的往生的忆念。当然,你这种心态准备好了,你去接触佛号,诸法因缘生,因缘准备好了,当然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开示慰导,然后让你带业往生。
我们先讲到这一块,这个地方讲到怎么去修皈依。
其实我们首先要知道,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么修行不能得力呢?因为他根本找错方向,他修无益的苦行,他用苦行来折磨自己的身体。你的身体根本一点错都没有,是你的思想起颠倒了。你把身体弄得这么痛苦有什么意思呢?你不吃饭不睡觉,你的思想也不会改变。就是说,我们今天会来投胎,一定有原因。当然你会说,是因为有生死业力。但是业力是没办法处理的,你去处理业力,那你这个方法就不好,那就不是第一义谛了,那佛法就不善巧了,那就不是一生能够解决的。你今天要让自己业尽情空、消业往生,那对不起,那就不是今生可以解决了,这个方法不妙。
善导大师的意思就是说,把业力放弃,改造你的思想。你虽然有业力,但是你不要刺激它。高明!让业力沉淀下来,带业往生。那怎么不刺激它呢?就是我临命终的时候,我知道在临命终的时候在那边很多地雷,但是我不要去碰触它,地雷有跟没有一样。我临命终我怎么不要去刺激生死的地雷呢?三件事情:第一个,怖畏生死;第二个,放弃主宰;第三个,一心归命。你必须培养这三种心态。在临终之前,这三个功课是非常重要,你才能够成功地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所以,往生的人,其实净土宗并没有处理生死业力这一块,没有处理。但是他能够把业带走,表示他能够让业沉淀,就是它不起现行。他能够先把弥陀的本愿启动起来,强者先牵,他能够成功地让愿力强过业力,他做了这件事情。所以他的心态准备得非常好。
所以,修行不是改变业力,要改变业力你改变到什么时候呢?不可能的。你必须培养一种皈依的心态,叫“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心态诸位体会体会。
好,我们先讲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我们讲到丙二的“别示修行方法”。
我们前面讲到净土宗的传承。到了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把前面祖师的法要归纳成两句话,叫作他力门、果地教。什么叫他力门呢?就是当你带动一句佛号的时候,这个佛号能够消除你的罪障。你本来生命当中有一个坎迈不过去,但是你忆佛、念佛,把罪障给消了。这第一点。第二个,果地教。你本来要继续轮回,因为你正确地忆念,结果,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把你接引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这句佛号,如果你正确地操作,在你生命当中会创造两种功德:第一个,消除罪障;第二个蒙佛接引。
也就是说,净土宗,其实我们什么事也没做,我们可能这辈子除了工作、上班、休息以外,我们只做了一件事,在佛堂里面忆佛、念佛,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去享受这么大的殊胜功德,今生消除罪障、来生永久解脱呢?因为我们今天能够成功地跟弥陀感应道交,这个叫作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已经成就了,但是我懂得方法,我懂得门道,能够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我自身的功德,所以净土宗就是这么回事。
但是,关键你要懂得正确的方法,诸法因缘生。你用不同的方法去启动佛号,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的忆念就很重要了。你看有些人的忆念,他不是为了往生而忆念。你看有些人他念佛,为什么?他肚子痛,他念佛,把肚子念好了,他不念了;他儿子要考试了,他没把握,他也念佛,考完试他佛号也不念了。所以他这种忆念档次就不高,他不是一种往生净土的忆念,他纯粹是消除罪障的忆念。作为佛陀,他无所谓,“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你要糖果就给你糖果,但是这个佛号对你来说并没有扮演了生死的角色。因为你本身就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当然,相关的本愿、接引的功德就没有你的分了。
所以净土宗要注意,诸位!你永远要注意一件事情,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就佛陀来说,他能够做的准备,其实佛陀已经圆满了,他该做的都做了,他大凡能够为众生做的都做了,这样你的准备就变成很关键了。我们现在必须把一种消除业障的忆念,提升到往生净土的概念。这样讲好了,你的内心的档次要不提升,你所念的佛号的档次都不高。因为这个佛号是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经过你的念想再创造出来,所以,你是怎么想的,这个佛号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你想想看,阿弥陀佛的功德本来是怎么回事呢?撇开跟你感应、撇开跟众生的互动来说,他自己的本质是怎么回事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法界身,是圆满的,他这里面有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但是他投入到你的心中以后,怎么变成只有消业障呢?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是你自己把佛号的档次给操作低了。所以,提升你自己的水平就很关键了。诸位!你的水平往前跨一步,你今天所有的佛号都往前跨一步,就这么回事。你档次低,你所念的佛号就是这么个档次,你心中所想的都是为了日常生活的消业障,这个佛号也只能给你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必须要从祖师的传承当中学习,如何提升自己内心的忆念,就变得很关键了。你现在不能够只是增加你的数目,你要知道,你把佛号念成一整山的石头,你比不上一颗钻石,因为一整山的石头加起来还是石头。你不能说,我石头很多,换一颗钻石,没有这回事情。消业障就消业障,往生就往生,这两个,一个是安乐道,一个解脱道。你的心理水平本来就不同。
所以诸位,我们为什么到末法时代,看到很多人在平常很多感应,但临命终的时候接引的少?不是佛号有问题。本来古代的佛号、现在的佛号、未来的佛号,佛陀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是我们念佛人自己档次一代一代降低了,我们自身的准备太不够了。所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中的忆念,变成是成败的关键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个佛号变成一种能够了生脱死、能够往生净土的佛号呢?我们来介绍这种概念。这地方有三个重点:一,专修法门;二,圆修法门;三,摄心方便。
丁一、专修法门 分三:戊一、至心信乐;戊二、顺从本愿;戊三、会归佛号
我们先看看善导大师的专修法门。最早提出用什么心态来念佛才是最圆满念佛的,首推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那是功不可没。他对念佛的人提出三种态度: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顺从本愿;第三,会归佛号。
戊一、至心信乐
我们先看第一个, 至心信乐 —— 十念必生愿(十八)
至心信乐的概念,善导大师的观念来自于弥陀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善导大师解释十八愿,把这段经文分成三段来解释:第一个讲到修行人的根机,第二个讲到修行的法门,第三个讲到它的功德利益。
我们先看这个法门到底是适合谁修呢?先看根机。
这个地方的根机重点在“十方众生”。这个十方众生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一般地叫作罪恶生死凡夫。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心也不完全是善,也不完全是恶,叫作善恶夹杂,譬如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要是有风它就往上飘,要没有风,这个羽毛就往下沉。也就是我们的心受着环境的影响,心随境转。你来到三宝地,你就生起善念;要有人骂你,你就反击,就这么回事。我们凡夫众生,这么一个善根脆弱的众生,但是这个人你不能小看他,因为他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而产生往生了: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欲生我国;第三个,乃至十念。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一种净土宗的思想,“乃至十念”是他的净土宗的善业,就是他的净业,他所念的佛号的数目。看这个意思,第十八愿重点在于——思想的重点超过数目。当然,这个“十念”不是指具体数目,但是这个数量看起来是不多。善导大师所要发挥的是哪两句话呢?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思想,这两句话是不可切割的。信仰跟愿力,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是一个东西。他认为:至心信乐,所以你欲生我国;因为你欲生我国,所以你才有资格叫至心信乐。
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他把它分成两块,它是两种忆念:
第一个,对自身的忆念。
你怎么去正确地看待你自己呢?你“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你首先得了解自己,你自己是怎么回事。我们很多人不了解自己,或者说你只是了解片段的自己。我们一般人了解所谓的自己,也就是了解今生的你:哦,我今生没做什么错事,我做了很多的布施、持戒的善业。但是你知道吗?你现在讲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说,你讲的是今生的因缘。如果把它放在无量的生命,那就是一个小水泡。如果你今天看到第八识的大仓库,如果把无量的过去的你都加起来……就是你不能只考虑今生的你。什么叫作你?要把前生都加起来,因为业力是可以累积的,不是说你死了就算了。如果把过去的因缘都加起来,那结论——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所以我们现在要念佛的人,第一件事情,你最好了解全部的你,而不是了解片段的你,因为今生的你可能是你无量生命当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你今生刚好是所有无量的生命当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但对不起,你不能用这一次的你来代表所有的你。这个不能这样讲,因为临命终的时候是算总账的,它是把过去的业也算进去了。当然,你今生的业占的比例很高,但是前生的业肯定是有它的影响。所以,如果把过去无量的你都放进去,那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业障深重,求出无门”,就是我们的业力已经没法处理了。
什么叫没法处理呢?就是你从现在开始,也不吃饭,也不睡觉,整天拜佛、拜忏,好好地修行,你也没办法了生脱死。如果你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的话,不是你要不要,是你做不到,没法了。这种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待会儿再来说明为什么你了解自己很重要。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你操作佛号的时候就不能一心归命。你认为说,怕啥!这个佛号,我有你当然能够往生,我没有你,来生照样往生善处。你会给自己留余地,所以佛号对你来说变成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形成一种不共的皈依,这怎么叫作“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因为你自己觉得你还有本事嘛,所以你对佛号当然不可能完全靠上去了。这是第一个。那表示什么呢?表示你没有真正了解你自己,你只是了解一个片段的你。
我们不了解自己,就产生一个问题点了:我们很难做一个完全的忆念。我们被今生迷惑了,被一时的美好的假相、一个小水泡迷惑了。你只是看到了水泡,但是你没有看到你过去的大海。你这个水泡再怎么干净,当你丢入一个污浊的大海的时候,这个水泡最后还是污浊的,是这个概念。所以,首先,我们一个念佛人所谓的忆念,你最好先忆念你自己,到底你是怎么回事,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佛陀是怎么回事。看对佛陀的忆念。“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我自己业障深重,我没办法处理我生死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有足够的力量救拔你。所以他是两种忆念。
这两种忆念整合起来有三种心态。一个往生净土的人,这个佛号临终的时候提出来有三种心态:
第一个,他是极度地厌恶生死。所以这个“欲生我国”是很关键的。如果今天你念佛,却没有出离心,只是想要解决今生的问题,那你就不能启动第十八愿了。十八愿是有条件的,所有能够启动弥陀的功德都是有因缘的,你必须要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概念。当然,这个过程你是怎么想的那也就不管了,反正结论就是,你有出离心。
佛法的出离心主要有两种概念:第一个,无常败坏,思惟无常。娑婆世界的可怕还不是因为它的痛苦,因为它充满了不确定。就是说,所有的凡夫,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诉求,我们希望一个稳定的生命,所以叫“安稳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快乐”前面佛陀要加一个“安稳”。但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没有“安稳”这两个字,除非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现实生活没有安稳。因为,你今生是个人,你说做个人真的很多痛苦,但是好歹我也习惯了,结果你死了以后,把你丢到其他地方去,丢到非洲去;你在非洲生活久了,你也习惯了,结果它又把你丢到欧洲去……所以你这个生死,这生死轮回,你永远也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这是一个痛苦。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你的人生永远没有安全感,这第一个。
第二个,娑婆世界的可怕来自于什么呢?“辗转相续,无有出期。”大凡是这个痛苦它有结束的一天,至少人家给你一个希望。说,我得了一个病,我痛苦,痛苦了三年、五年,我五年后恢复正常。你是不是有希望?人生的可怕就是,你没有希望。就是说,这个轮回的痛苦没有停止的一天,它没有个头,生死大海是一望无际。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就是说,生死问题不解决,你的人生就没有所谓“离苦得乐”这四个字了。你每一次的受生,不管你福报多大,你一定要经过老病死的折磨,而这个东西你不解决,你只要不跳离生死,这个生死就没有结束的一天。你不急,它也不着急,就是辗转相续,无有止尽。生死轮回的可怕,来自于它没有停止的一天。这种痛苦没有结束的一天,你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把生死解决,如果你没有解决,你就永远受到痛苦的刺激。
那么,好,你现在觉悟了,你知道这人生是充满了无常败坏,充满了辗转相续,当然还夹杂了三恶道的危机,你要解决了。这第一个,你有怖畏生死的决心。
第二个很关键,放弃主宰。为什么他要强调你自己没有出离的因缘呢?很多念佛人失败点就在这里。其实人生坏就坏在你想要主宰它,问题在这儿。你的人生为什么弄得这么糟呢?难道是你业障深重吗?占一半而已。人生的罪业、痛苦只占一半。第二个是你自己弄假成真了,你想去掌握人生,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你想掌握人生的时候,你启动了十二因缘的无明,你这个生死业力就比一般人强。诸位!什么叫作生死业力大呢?你比别人的情执更重,你的业障就大。同样两个人,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很容易跟娑婆世界 say goodbye(说拜拜),一脚就走出去了。有些人娑婆世界走不出去,这个业力走不过去。
你往生要两件事情:第一你要摆脱生死业力,第二个你要成就往生的愿力。但是你第一关都没有做好,你把娑婆世界的业力弄得这么炽盛,你怎么带业往生呢?什么叫把娑婆世界的业力弄得炽盛?就是你想主宰它。这第二个概念,放弃主宰。
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就是,你是业障深重,求出无门。按照善导大师的意思,我们凡夫的心是干不出什么实事的,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你最好有这种概念。就是说,临终的时候,我知道我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临命终只能有妄想,不能有执着。这个我们待会儿会说。你只能够有没有执着性的妄想,可以;你不能住在妄想,一执着你就完了。所以,必须厌离生死、放弃主宰。
第三个,一心归命。最后才是一心归命,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所以,他临终时,为什么在急迫的情况之下提起佛号,这个佛号能够对他产生这么大的加持力呢?因为他做了三种忆念:第一个,他忆念自己轮回的可怕,即将面临轮回的痛苦;第二个,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没有能力处理,他放弃主宰;第三个,他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所以他把自身的妄想全部放掉。妄想,你只要把它放掉,它就没有力量了。当你要控制妄想的时候,它就变成有力量。所以,妄想跟执着,问题不在妄想,在于执着。按照善导大师的皈依的规划是,先能够有厌恶生死的心、放弃主宰的心,最后再一心归命,这个时候构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心态完成了正确的忆念。
你有这么一个好的忆念,临命终的佛号不必太多。我们看他的佛号是怎么操作?乃至十念。当然,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十念不是个数目,是个概念。什么叫十念呢?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相续称念,乃至净业成就。就是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无间念、无后念,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直到阿弥陀佛出现为止。这个概念虽然不能以十当数目,但是这个佛号也不是很多,他也没要求你要成就念佛三昧,他只是要你创造一个相续性的佛号就可以了,你佛号不要间断。
但是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人为什么能够启动往生的力量呢?重点在他的核心思想,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做得太好了。他有了生死的决心,他有自知之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要多事,少打妄想,他知道,人生由我来规划比不上由弥陀来规划。
你看,诸位你想一个问题,你现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以历史做借鉴。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之前,生生世世都想要主宰人生,对不对?结果呢?结果就是你这副德性,结果就是这样子。所以你想想看,再主宰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生生世世,在每一个生命当中都创造一个自我概念,想要去主宰它,结果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所以现在该是放弃主宰的时候了。所以你现在就要慢慢训练,人生不能主宰,“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把你这种想要主宰人生的心放掉,把生命交给佛陀。你相信交给佛陀去主宰,肯定比交给自己打妄想来主宰来得好。
你心态准备好了,那你就是感应道交了,就这么回事。佛法讲诸法因缘生,你掌握了正确的因缘,它就有正确的结果出现,这叫“道”。你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当然它会带给你正确的目标,你这个高速公路走对了。佛法只重过程、不重结果,你这个高速公路走对了,你目的地已经对了,叫上路了。所以,往生的因缘,第一个概念,“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经过临命终的时候一种相续称念的佛号,我们看他最后的结果。
临命终的时候,“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有两个例外:第一个,造了五逆重罪;第二个,诽谤大乘正法。你说大乘非佛说、拨无因果,都叫诽谤正法。莲池大师也做了补充说明。他说这两个罪障,之所以障碍你往生,是就着你造了以后无惭无愧——你没有忏悔来说的。如果你在修净土之前不小心造了罪,但是你后来忏悔了;忏悔以后断了相续,后面没有再造作了,按照莲池大师的说法,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照样往生。因为你忏悔了,就是清净了。所以只要你忏悔,这个罪业不能构成障碍。
举一个例子,这个十八愿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唐朝的张钟馗。他这辈子就是杀鸡的,他爸爸是杀鸡的,所以他也跟着杀鸡。临命终的时候,他就见到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带了一群的鸡跑到他的面前,啄他的身体,啄他的眼睛,啄他的头。他疼痛难忍。这个时候他的家人就赶紧请弘道法师来跟他开示助念。弘道法师在助念之前,为他做两件事:第一个,要他至诚忏悔;第二个,要他一心念佛。他这个时候透过忏悔念佛,提起佛号以后,这些鸡就慢慢化掉了。佛力不可思议!最后在异香满室的时候安详往生了。
这个是《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最严重的带业往生。就是说,这个人造了一生的杀业,而且,他是什么时候才学佛呢?临终才遇到净土,而且他几乎是来生的中阴身的业果都快现前了,竟然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扭转,就像飞机即将堕落地上的时候,产生一个很大的力把它拉上去了。当然这种人就很适合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八愿的这种概念了,就是善导大师的概念了。因为他在一个关键时刻生命产生了变数,因为他“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现前。
不过,诸位!你千万不要把自己观想成张钟馗,这种人是少数。欸,我造罪业,临命终的时候等人家来开示就好。你绝对不是张钟馗!蕅益大师说,这种人,千中难得一二,万中难得三四,是多生多劫大善根的人。蕅益大师说,大凡下品下生,造五逆十恶,临终助念能够往生的,突然产生这么大的反转,都不是一般人。你想,一个人造一生的罪业,他的烦恼可有多重,他的思想会有多颠倒!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净土法门,他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扭转,他从心中的邪恶,变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吗?他的心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扭转。
所以蕅益大师说,下品下生的修行不能当常法,你千万别把自己观想成下品下生的其中一个,你绝对不是!这些人都是善根深厚,今生只是一时糊涂,误造恶业。但是前生善根深厚,所以遇到微小的佛法就启动那么大的心念,厌离生死,放弃主宰,一心归命。临命终的时候,三个心态一次到位,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正常人,我们应该要平常慢慢地训练自己。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训练自己的心态,从贪恋娑婆到厌离娑婆,从想要主宰人生到放弃主宰,从一种对阿弥陀佛的半信半疑而训练成一心归命。
这是善导大师提出的一种“至心信乐”,就是,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够把佛号操作成往生净土?就是这种心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戊二、顺从本愿 分二:己一、自力不足;己二、仰仗佛力
这个心态,善导大师把它开出来,叫作顺从本愿。它有两个概念:第一个,自力不足;第二个,仰仗佛力。
己一、自力不足 分二:庚一、业果相续;庚二、辗转增盛
我们先看自力不足 —— 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这个地方有两段。
庚一、业果相续
我们先看第一个,业果相续。我们怎么样能够修到第一个,能够从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而放弃主宰呢?这是我们怎么去观察,有两段。
受用果报 业力主宰
造作业力 思想主导
一个人会往生,你必须要了解两件事情:第一个,你最好先了解你自己。你不了解你自己,你很难改变你自己,因为你不知道盲点。不可能说,你不知道你自己什么病,你药就乱吃,佛号就乱念。你要先了解你自己,这第一个。第二个,你要了解佛陀。你要做两种正确的了解,这个佛号才能念得好。
首先了解自己,就是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引用唯识的看法。
人生的最大的因缘,所谓的生命的主宰者有两个:一个是第八识,叫作业力。业力管控我们所有外在的因缘,第八识的外因缘,它主要管的是业力。它的业力的管控有两个:第一个,业力的储存;第二个,业力的释放。第八识作为一个仓库,其实它没有造业的能力。你要造善造恶,这是你第六意识的想象力去做的。所以,你第六意识造善的时候,第八识也不参与;第六意识造罪的时候,第八识也没有意见。它只做一件事,你有本事造业,它就有本事把它储存起来。所以一开始叫作储存业力,等到力量够了,它就释放业力。释放业力的时候,我们再往下看,这些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你眼睛看到美好的颜色,那是你有善业;你看到别人不顺眼,那不是别人不好,是你有罪业;你听到的是不好的声音,耳识遇到声尘,如果不如意的,那也表示你有罪业。
所以,凡是外在的环境,人生的果报,一句话就讲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今生所有外在的因缘,生命的所有的结果,都是一种过去生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没有对错,只有苦乐。痛苦跟快乐,佛法不给它判定对错,它叫无记性,它只是人生的快乐跟痛苦。因为业力的释放,你不能说痛苦是罪恶吧?因为有些人从痛苦当中得到了激发,发起了出离心,变成善根了。你也不能说快乐是一个善法,因为快乐有时会让一个人堕落,所以苦乐没有善恶。其实人生在业力释放的时候没有对错,只有苦乐,这是第一个。这个在佛法看来你只能认命。
但是诸位!你要看第二个,叫作业力的回存。人生只做两件事情:第一个,释放业力;第二个,储存业力。当我们在受用业力的时候又再回存业力,会产生一种思想。这个思想怎么来的呢?先从感受,前五识的感受。当我们的心跟生命的果报接触的时候,会有两种感受——快乐跟痛苦。如果是罪业起现行,你就是痛苦,你表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受用就是痛苦;如果你是善业起现行,它表现出来就是快乐。这个感受快乐也没有对错,但是这个感受会提升到想象,尤其是生命当中给你一些特殊的感受,这个你一定要注意。
比方说,这个感受是特别美好、特别幸福的感受,已经构成一个人生美好的回忆。感受本来是瞬间的,但是人对于美好的感受,你曾经遇过什么人、吃过什么东西、住过什么样的房子,那种特殊的感受,你希望它永远留在你的心中,你希望能够捕抓这个感受,结果怎么办呢?你只能够把它变成想象,你会把这个感受透过你的妄想捏造一个影像出来。当然这个是美好的影像,这是从感受变成想象,第六意识的想象。这个想象,你不断地去回忆它的时候,你只要回忆那个影像,就触景生情了。你透过这个影像去攀缘它,你就试着去捕抓过去的快乐感受,时间久了,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就提升到执着了,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上。从今以后,你就不在乎外境发生什么了,就是你已经落入了无明,世间说的盲点。
我们说明一下。其实人生本来是很单纯的,它就是善恶业力的释放。善业让你快乐,罪业让你痛苦,不就是这样吗?为什么人生会搞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在业力释放的时候,它启动了感受,启动你的思想,启动你的执着,启动了一种叫颠倒妄想。而颠倒妄想的形成,是因为你得到一个美好的感受,你希望这个感受在你的生命继续地出现,所以你只好捏造一个影像来保存这个感受,然后你不断地对影像攀缘,最后你就住在这个影像上,就起颠倒了。
举一个例子。你看有些母亲,她儿子明明是非常的糟糕,但是她看她的儿子是怎么看怎么好。她明明知道,这个钱给她儿子,她儿子就会去做坏事,她还是会给他。这个儿子去做坏事以后,她把他骂一顿,下次这个儿子再跟母亲要钱,她照样乖乖把钱掏给他。因为她根本不在乎外境是怎么回事,她只活在她心中的妄想。
诸位!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轮回?你们知道吗?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把妄想通通放掉,我们不要站在妄想来看人生,我们先把过去的那些颠倒的、执着的妄想都放掉,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就好了:你觉得人生值得吗?没有错,人生有快乐,但是人生的快乐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按照佛陀的说法,人生是得不偿失,没有例外;你的快乐,你是付出了惨痛代价。只是说我们一般人只记住人生美好的一面,因为我们讨厌痛苦,因为痛苦给我们逼迫性,所以我们习惯性会把痛苦故意忘掉,所以构成我们的盲点。
你看佛陀怎么譬喻我们人生?譬如刀上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没错,人生果然有蜂蜜,但是你知道这个蜂蜜的背后是什么?是一把刀。所以你那舌头去舔蜂蜜的时候,你的舌头被割伤了,但是你下次看到这个蜂蜜还会不会舔呢?你还是会去舔,因为你已经不在乎人生是怎么回事了,从今以后你只在乎你自己的感觉,你为了满足你的感受,你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舔这个蜂蜜。
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让我们暂时把妄想拨开,看到人生的真相:原来人生是得不偿失,快乐太少,痛苦太多。诸位!娑婆世界的快乐,每一个快乐你都要付出代价,没有例外。极乐世界的快乐,你不用付出代价,因为它是清净的本愿功德所创造出来的,而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你的业力跟妄想的结合。
我们现在知道,人生的可怕在于第七意识的主宰。现在很多人念佛,他的问题点,他解决错了。其实,业障深重,业力为什么构成障碍呢?就是说,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力,怎么临终会障碍你呢?为什么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他离开娑婆世界如此的轻松愉快?有些人离开娑婆世界如此的困难重重呢?一般人说,欸,我业障比较重啊。你说错了!其实我们从无量劫来轮回到现在,大家业障都差不多,都差不多,大哥不要笑二哥。但是关键在哪里呢?关键是有些人不会启动业力,有些人会启动业力,关键在这儿。
所以诸位,往生的障碍不是你的妄想,是你的主宰,这是关键。你看有些人念佛的时候,他是用佛号来对治妄想,这错了。重点在于执着,而不在妄想,妄想根本不会障碍你往生。但是有些妄想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这个要注意了,已经变成颠倒想了。
举一个例子,什么叫妄想,什么叫执着。比方说你很想喝咖啡,这个会障碍往生吗?当然不会。我一定要喝咖啡,会不会障碍往生?障碍往生。我在美国上课的时候,有些人会从洛杉矶开车三个小时,去圣地亚哥喝一杯咖啡,然后再开三个小时回来。这件事情障碍往生,因为他已经落颠倒想了,喝咖啡这件事情已经变成执着了,就是我一定要去做。这种心态你最好越少越好,因为你这个妄想不是一般的妄想,是带有主宰性的妄想。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对治所有的妄想,因为你这样精神体力分散了,也毫无意义,你要注意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但每一个人不一样。有些人的盲点是在财富,你看他一辈子追求财富,就算是会把生命弄没了,他也是高兴。明明知道,你没有生命,财富也没有意义,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对他来说,他宁可相信自己的妄想,他也不相信真实的情况。
所以人生第一个,业力的释放;第二个,激发你的想象力;最后,又造一个业力回存回去。但是问题不在业力,在你的颠倒妄想。所以往生会构成障碍的人,在于你的执着颠倒想。颠倒想,带有主宰性的妄想,要越来越少。这就是为什么善导大师要我们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你自己没有能力主宰人生。这是很关键的。
我再讲一次,打妄想不会构成往生的障碍,但是打一种有主宰性的妄想,这个会构成往生的障碍。“我一定要怎么样!”就算做这个事情会付出惨痛代价,你也在所不惜,这个已经构成颠倒想了,而这个东西在临命终会激发你的生死业力,你就没办法带业往生了。
带业往生的前提:临命终的时候业力必须在一种沉淀的状态。你不能刺激它,让业力进入睡眠状态,叫作“带业”。带业种,不能带现行。你一旦激发业力,临命终没有一个人起颠倒可以往生的。所以,求往生的人,到临命终的时候,对来生的因缘是全部放弃的。大凡对来生还有规划、还有念想,你生死关就迈不过去了,不要说往生了。所以我们到最后会谈到收尾,“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要能够放弃对来生的主宰,这是往生一个很重要的心态。因为,你第七意识不拔掉,你第八识的业力就不断地在活动。
庚二、辗转增盛
我们往下看。他第七意识不拔掉,产生颠倒想,会怎么样呢?会辗转增盛。问题在这儿。就是说,它本身不可怕,但是它会不断地增长广大,可怕在这里。
种子 ——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现行 —— 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
带业往生,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什么是种子位,什么是现行位。
我们虽然不要把业消掉,但是你必须让所有的生死业力处于一种慢慢的沉淀状态。业是往下沉的,而不是去搅动它。就是说,它是一种第八识里面的种子,它进入一种睡眠状态,它不是一种活动状态。现行位就是说,透过你的一种执着性的妄想的刺激,它是一种活动的状态。简单讲就是这样。
什么叫刺激呢?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你本来堕入一个颠倒想,你可能对财富、对男女的情感、眷属,对名声等等各式各样地执着,但你没有对治,它会生起现行的活动。这个思想每次活动的时候,它要熏习种子,这个功能就更强大了,最后辗转相续。就从你强大的执着的思想,如果是善的就天人、阿修罗,如果是恶的就畜生、饿鬼、地狱。
诸位!这个地方,我们看这个顺从本愿,它的目的就是,你要成功地降低生死的业力。临命终的时候,当我们创造一句佛号的时候,是两种力量的拉扯:一个娑婆世界的业力在拉,要把你拉回来;第二个是往生的愿力,要把你往西方带。当你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业力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所以,愿力超过业力,这种随念往生的概念,就变成了我们净土宗的心态,要做两件事,因为业力是客观的。诸位!我们学过唯识,我们会知道,业力虽然可怕,但是它有一个弱点,它没有主动引导你的力量,它没有主动权。你要不惹它,它就不活动。其实我们凭良心讲,不是娑婆世界惹我们,是我们去招惹娑婆世界。你现在不能够说娑婆世界不放过你,是你不放过娑婆世界。
所以放下为什么这么重要?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是我抓住抚尺,还是抚尺抓住我?是我抓住抚尺了,所以主动权在我。今天如果反过来,如果业力能够主动地控制我们,全世界没有人可以往生。如果业力有主动权,没有一个人可以往生,那“带业往生”这四个字也不能成立了。你不能往生,千万不要怪罪你的业力。
其实,业力大家都差不多,是你的思想有问题,是你要去激发业力的,关键在这儿。你的执着,你对未来的人生产生念想,你希望生命要继续下去,你怎么可能往生呢?你把业力弄得这么炽盛,你还想把它带走?它肯定把你带走,不是你把它带走。
所以诸位,往生净土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你想办法让业力沉淀下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人生的业力,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慢慢地减少,当然就是你的心态慢慢地、慢慢地看破娑婆世界的真相。其实娑婆世界没什么好的,都是你在打妄想,是你的妄想把它塑造成美好。当你把妄想拨开来的时候,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苦多乐少,充满过失的。所以,你慢慢慢慢地对娑婆世界的执着降低以后,业力慢慢沉淀,这是第一个。然后你才有资格谈忆佛念佛,创造一种往生的愿力。
所以我们从这个“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要知道,障碍你往生的不是业力,是你的情执。带有执着性的妄想,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会激发业力。它本身不是业力,它会激发第八识的业力,让它从种子位变成现行位。诸位!我们造了业以后,储存在第八识是个业种子,是谁把业种转成“业力”的?有力量的“力”?它本来是一个没有力量的业,它怎么就变成一种有力量的,变成业力呢?乃至于变成业障呢?是你临终的情执,你的妄想去激发它的。
所以,带业往生,你的心慢慢地要收尾。你要告诉你自己,业障深重、求出无门,你对人生不能再有想要去规划、要掌控的念想,然后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它是三种心态的结合,善导大师的概念:第一个,怖畏生死;第二个,放弃主宰;第三个,一心归命。这个是净土宗修行的最低标准,因为你非得经过这个过程,否则你没办法处理业力,你也没有办法启动第十八愿。
我觉得善导大师已经把修行简单到最简单化了,就是说,它已经是最低标准了,一个都不能少:你必须要有了生死的决心;你必须要知道自己人生不能主宰,你要放弃主宰;第三个,对阿弥陀佛“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样子就满足了“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了,这个叫作正确的往生的忆念。当然,你这种心态准备好了,你去接触佛号,诸法因缘生,因缘准备好了,当然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开示慰导,然后让你带业往生。
我们先讲到这一块,这个地方讲到怎么去修皈依。
其实我们首先要知道,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么修行不能得力呢?因为他根本找错方向,他修无益的苦行,他用苦行来折磨自己的身体。你的身体根本一点错都没有,是你的思想起颠倒了。你把身体弄得这么痛苦有什么意思呢?你不吃饭不睡觉,你的思想也不会改变。就是说,我们今天会来投胎,一定有原因。当然你会说,是因为有生死业力。但是业力是没办法处理的,你去处理业力,那你这个方法就不好,那就不是第一义谛了,那佛法就不善巧了,那就不是一生能够解决的。你今天要让自己业尽情空、消业往生,那对不起,那就不是今生可以解决了,这个方法不妙。
善导大师的意思就是说,把业力放弃,改造你的思想。你虽然有业力,但是你不要刺激它。高明!让业力沉淀下来,带业往生。那怎么不刺激它呢?就是我临命终的时候,我知道在临命终的时候在那边很多地雷,但是我不要去碰触它,地雷有跟没有一样。我临命终我怎么不要去刺激生死的地雷呢?三件事情:第一个,怖畏生死;第二个,放弃主宰;第三个,一心归命。你必须培养这三种心态。在临终之前,这三个功课是非常重要,你才能够成功地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所以,往生的人,其实净土宗并没有处理生死业力这一块,没有处理。但是他能够把业带走,表示他能够让业沉淀,就是它不起现行。他能够先把弥陀的本愿启动起来,强者先牵,他能够成功地让愿力强过业力,他做了这件事情。所以他的心态准备得非常好。
所以,修行不是改变业力,要改变业力你改变到什么时候呢?不可能的。你必须培养一种皈依的心态,叫“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心态诸位体会体会。
好,我们先讲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