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不对吧,应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子建的这首诗文,大伙太熟了,就算咱们是丘八,可也是御前的侍卫,都是军功之家出身,诗书还是学了一些的。
可李明却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们,就是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至于这首诗为什么如此,还得说到贞观十六年,那一年,李明八岁。因为生母是颇具争议--巢剌王妃杨氏,李元吉的正妻,所以李明在兄弟们之间备受排挤,李福等年纪相仿的兄弟惊诧惊诧欺负。
小孩子嘛,被打急了还手是正常的,而且被欺负了那么多次,李明也是收不住手了,竟然用石头把李福的头打破了!
太上皇-李世民看到兄弟之间见血了,便想起了玄武门的旧事,也触碰到了他的伤口,因此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李明一顿。
可上来拧劲儿的李明,竟然跑了,宫中的内宦、宫人都找疯了,找了一整天,最后在金光殿顶发现了他,天知道他是怎么上去的。
太上皇去叫他下来,可这小子说句所有皇子都不敢说的话:你能杀自己的兄弟,为什么我不能?
当时,听到这话的人,都被李明这话震的七荤八素的,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家伙竟然会说出一句这样的话。
天下人都知道你爹不是好鸟,可人家是皇帝,谁也不敢说啊!
当然,此言一出,李明的下场可想而知,自然免不了要被太上皇揍一顿,而且盛怒之下的太上皇是往死里揍!
也就是这时,李承乾出现了,他是二话不说,从太上皇手里抢过了李明,背着他,回到了东宫。
从那以后,李明就住在了东宫,与李象、李医等一起生活,他也就被划给了东宫教养。也是从那以后,他再没叫过李世民父皇,只是称呼陛下。
上皇当然知道,这兔崽子是记仇了,可怎么办呢,儿子都是债,李明这娃子,明显就是来讨债。
不过,他也有了一个好归宿,跟了李承乾,在他手中教养,将来也不会太差,所以李世民也就听之任之了。
而李承乾呢,在开解李明的过程中,选择了潜移默化,他用环境改变了李明,把一个敏感阴鸷的少年,改变成了今日这样风清俊朗的少年亲王。
李明呢,也把他这个兄长当成父亲一般,与对待上皇的态度截然不同,让往东绝不往西。虽然他知道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样的,但他依然坚持如此,因为那记得很清楚,李承乾是他那个冰冷且没有人情味的皇宫中,看到的第一束光。
侍卫们是不懂曹王这样的天潢贵胄,是怎么熬过童年的,他们只是单纯的羡慕李明,生在了帝王之家,可以享受亲王的尊荣。
乾阳殿内,看着李明进来,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因为忙着与李恪一起批奏疏,便让自己找地方坐。
兄弟俩忙完后,李承乾也是拿起了烟斗:“为明,这几天玩的怎么样!”
李明现在是右千牛卫将军,是随驾出巡的大将之一,但他这个大将就是个样子货,李承乾就是单纯的带他出来完。
李明笑了笑:“还行,臣弟就是觉得,一个人玩挺无聊的。”
“大哥,三哥,要不一起?”
李明是来邀请哥俩的,此次东巡是他第一次出这么远的们,自然是格外的兴奋。可那些侍卫什么,实在没什么意思,他还是觉得与两位兄长一起比较好。
而且,李明觉得,纵然国家有千条机务,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在能放松的时候放松一下,那岂不是累成傻子了!
李恪端起茶抿了一口:“为明,你小子怎么总有理呢?”
昨天,他从清点的宝库中,拿走了工布剑,还没玩热乎,又来胡闹!他当哥俩在干什么,闭门造车吗?是在为黄河大工做预算。
虽然房仁裕的奏疏足够详细了,但这毕竟涉及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大工,每年几百万贯,也是大唐开国以来,筹划的最大的工程。
知道这项工程会让多少百姓受益吗?只要能擒住黄龙,这项百年工程,大唐的社稷,至少能安定一百年!
“是吗?小弟可不这么认为!”
稳定社稷,无非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如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了,李明觉得做到下面这五点就够了。
其一,禁止官府滥用民力,横征暴敛。
其二,鼓励农耕,鼓励商业,打破垄断。
其三,放松对户籍的限制,有偿鼓励百姓迁徙,而不是强制迁徙到蛮荒地区去垦荒。
其四,加强对吏治的整治力度,严惩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其五,制定成制的赈济制度,在天灾、人祸等方面,好生抚慰百姓,把损失将到最低。
“跟你三哥论治国是吧?小子,你还嫩着呢!”
是,按照李明说的这么简单,陛下和他也不用每天案牍劳形了。知道什么是地主和长工的区别吗?
说的简单点,皇室就是地主,臣工就长工,家里收益多少,有什么危机,什么能否持续多久,对长工来说都没关系。
东家倒台了,换一家就是了,而东家呢?只能自认倒霉,怨自己经营不善。
朝廷为什么要赏,为什么要高官厚禄的养着那些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替朝廷分担压力,做事的时候把心放正了。
别以为那些臣工们嘴上说的好,就真的以为他们赤胆忠心了。臣工中,有一很大一部分人,吃为了名利吃饭的,他们与长孙无忌、马周这样的人是不一样的。
人性就是这样的-好利,利字从刀,是要割才能有收益的,割谁啊,要么割朝廷,要么割百姓。朝廷呢,只能选择自己做冤大头,给他们官做,给他们利禄,收买他们,让他们去看护百姓。
李恪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年轻人有想法,有梦想都是好的。大哥和我也是在你这个年纪过来了。”
“可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们只能自己操刀上,才最把靠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不对吧,应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子建的这首诗文,大伙太熟了,就算咱们是丘八,可也是御前的侍卫,都是军功之家出身,诗书还是学了一些的。
可李明却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们,就是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至于这首诗为什么如此,还得说到贞观十六年,那一年,李明八岁。因为生母是颇具争议--巢剌王妃杨氏,李元吉的正妻,所以李明在兄弟们之间备受排挤,李福等年纪相仿的兄弟惊诧惊诧欺负。
小孩子嘛,被打急了还手是正常的,而且被欺负了那么多次,李明也是收不住手了,竟然用石头把李福的头打破了!
太上皇-李世民看到兄弟之间见血了,便想起了玄武门的旧事,也触碰到了他的伤口,因此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李明一顿。
可上来拧劲儿的李明,竟然跑了,宫中的内宦、宫人都找疯了,找了一整天,最后在金光殿顶发现了他,天知道他是怎么上去的。
太上皇去叫他下来,可这小子说句所有皇子都不敢说的话:你能杀自己的兄弟,为什么我不能?
当时,听到这话的人,都被李明这话震的七荤八素的,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家伙竟然会说出一句这样的话。
天下人都知道你爹不是好鸟,可人家是皇帝,谁也不敢说啊!
当然,此言一出,李明的下场可想而知,自然免不了要被太上皇揍一顿,而且盛怒之下的太上皇是往死里揍!
也就是这时,李承乾出现了,他是二话不说,从太上皇手里抢过了李明,背着他,回到了东宫。
从那以后,李明就住在了东宫,与李象、李医等一起生活,他也就被划给了东宫教养。也是从那以后,他再没叫过李世民父皇,只是称呼陛下。
上皇当然知道,这兔崽子是记仇了,可怎么办呢,儿子都是债,李明这娃子,明显就是来讨债。
不过,他也有了一个好归宿,跟了李承乾,在他手中教养,将来也不会太差,所以李世民也就听之任之了。
而李承乾呢,在开解李明的过程中,选择了潜移默化,他用环境改变了李明,把一个敏感阴鸷的少年,改变成了今日这样风清俊朗的少年亲王。
李明呢,也把他这个兄长当成父亲一般,与对待上皇的态度截然不同,让往东绝不往西。虽然他知道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样的,但他依然坚持如此,因为那记得很清楚,李承乾是他那个冰冷且没有人情味的皇宫中,看到的第一束光。
侍卫们是不懂曹王这样的天潢贵胄,是怎么熬过童年的,他们只是单纯的羡慕李明,生在了帝王之家,可以享受亲王的尊荣。
乾阳殿内,看着李明进来,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因为忙着与李恪一起批奏疏,便让自己找地方坐。
兄弟俩忙完后,李承乾也是拿起了烟斗:“为明,这几天玩的怎么样!”
李明现在是右千牛卫将军,是随驾出巡的大将之一,但他这个大将就是个样子货,李承乾就是单纯的带他出来完。
李明笑了笑:“还行,臣弟就是觉得,一个人玩挺无聊的。”
“大哥,三哥,要不一起?”
李明是来邀请哥俩的,此次东巡是他第一次出这么远的们,自然是格外的兴奋。可那些侍卫什么,实在没什么意思,他还是觉得与两位兄长一起比较好。
而且,李明觉得,纵然国家有千条机务,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在能放松的时候放松一下,那岂不是累成傻子了!
李恪端起茶抿了一口:“为明,你小子怎么总有理呢?”
昨天,他从清点的宝库中,拿走了工布剑,还没玩热乎,又来胡闹!他当哥俩在干什么,闭门造车吗?是在为黄河大工做预算。
虽然房仁裕的奏疏足够详细了,但这毕竟涉及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大工,每年几百万贯,也是大唐开国以来,筹划的最大的工程。
知道这项工程会让多少百姓受益吗?只要能擒住黄龙,这项百年工程,大唐的社稷,至少能安定一百年!
“是吗?小弟可不这么认为!”
稳定社稷,无非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如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了,李明觉得做到下面这五点就够了。
其一,禁止官府滥用民力,横征暴敛。
其二,鼓励农耕,鼓励商业,打破垄断。
其三,放松对户籍的限制,有偿鼓励百姓迁徙,而不是强制迁徙到蛮荒地区去垦荒。
其四,加强对吏治的整治力度,严惩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其五,制定成制的赈济制度,在天灾、人祸等方面,好生抚慰百姓,把损失将到最低。
“跟你三哥论治国是吧?小子,你还嫩着呢!”
是,按照李明说的这么简单,陛下和他也不用每天案牍劳形了。知道什么是地主和长工的区别吗?
说的简单点,皇室就是地主,臣工就长工,家里收益多少,有什么危机,什么能否持续多久,对长工来说都没关系。
东家倒台了,换一家就是了,而东家呢?只能自认倒霉,怨自己经营不善。
朝廷为什么要赏,为什么要高官厚禄的养着那些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替朝廷分担压力,做事的时候把心放正了。
别以为那些臣工们嘴上说的好,就真的以为他们赤胆忠心了。臣工中,有一很大一部分人,吃为了名利吃饭的,他们与长孙无忌、马周这样的人是不一样的。
人性就是这样的-好利,利字从刀,是要割才能有收益的,割谁啊,要么割朝廷,要么割百姓。朝廷呢,只能选择自己做冤大头,给他们官做,给他们利禄,收买他们,让他们去看护百姓。
李恪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年轻人有想法,有梦想都是好的。大哥和我也是在你这个年纪过来了。”
“可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们只能自己操刀上,才最把靠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