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祐谋反之事,可是让向来爱惜羽毛的李世民丢了大脸。可能怎么办呢,家门不幸,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但好消息的是,让老五这么一气,他的病好多了,已经开始坐朝视事了。而与过去不同的事,现在不管走到哪儿,李世民都会带着李象。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经此一事,皇帝已经在考虑后面的事了,否则不会带着这位小“太孙”。
对此呢,有人欢喜有人愁,与东宫交好的自然高兴,可与之相反的,自然是长吁短叹,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自己会面对什么。
要说教孩子,李世民从来都是没有耐心的,李承乾他们小时候,他从来都不带,更不会刻意的去教什么,所有的一切一股脑的都推给长孙皇后。
但对李象不一样,这一次他特别认真,甚至亲自教导他读书!而且,他还拿出了自己苦心编撰的帝王书录-《帝范》。
曰: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故求之斯劳,任之斯逸。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乃求贤之贵也。
耐心的给李象解释着,知道他表示听明白了,李世民才指了指,侧面的小书案,那是他为李象专设的小座,从今天开始,他就是在这里读书。
李承乾觉得,这么做孩子的压力会大一些,稚嫩的肩膀未免能受得了。
可李世民却不以为然,他告诉李承乾,这不是他这个祖父做的选择,而是李承乾做的。既然选择了李象,就该让他提早进入情况。
李承乾呢说什么,只能摇头苦笑,谁让他嘴贱了,多问这么一句。只能打发李象先出去玩吧,他的兄弟都等着他呢!
而李世民也是做父亲的,他知道做父亲的不容易。所以,他还得叮嘱李承乾几句。
现今朝廷的这些重臣,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无人可及;然提兵攻战,非其所长,不可用于统兵。
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持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缓急不可得力。
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
褚遂良学问稍长,怀亦坚正,每写忠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铁骨铮铮。
至于房玄龄、李靖、高士廉年岁过大,将来李承乾做了皇帝,他们怕是已经不在了!但有这些人辅佐朝政,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父皇,儿臣怎么觉得,您在交待后事呢?”
李世民眉毛一挑,罩着李承乾的后脑勺就来了一下:“胡咧咧一天!”
而军队呢,李勣、侯君集、李道宗、谢映登、苏定方,程知节,有他们六个在朝,李世民没什么不放心的。至于其他的将校,那就是看李承乾自己的用了。而且,李世民也知道,这家伙在用兵方面,很有自己的主意,高昌之战就是典例。怎么用兵,用将,他心里有数,李世民倒是不用太上心。
“高明,你要给朕记住一点,想要国家传承有序,江山万年一统,法定的传承,皇权的平稳过度,才是最重要的。”
“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但朕希望,从你开始,国家的传承,能井然有序起来。”
李象呢,是庶出,按照礼法来说,他缺了一个嫡,将来的东宫,不该他来坐。
但李承乾说的也有道理,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李象是最年长的皇孙,而且人也聪明,毅力也不错,培养培养是个守成之君的材料。
“父皇,您就不指望,儿臣做个守成之君?”
“你?错翻眼皮吧!打你小子揍得建成、元吉家的孩子哭爹喊娘的,朕就知道你不是好相与的。”
长孙无忌那话怎么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李承乾啊,是块自磨的美玉,不需要人刻意去雕琢,他自己就能成材。
前几年呢,李世民还不服气,总觉得长孙无忌是偏爱他的外甥,所以挖空心思给李承乾找老师,想着按照他的想法培养储君。
可这些年过来,再回头看看,长孙无忌说的是对的。老五,他派了薛大鼎,权万纪过去,都是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可把他教成什么样了呢!
这事一过,李世民也想通了,顺其自然吧!反正这些年,李承乾扑腾的也很好,宗室、朝廷受益颇多。
“父皇,您是说,我以后怎么折腾,都行了?”
“还反了你啦!朕是说,你小子给朕注意点,捅了大篓子,朕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堵上!”
秋收的粮食问题,李承乾处置的很得当,冬天关中的粮价也很稳定,常平仓出粮的数量,仅仅是去岁的七成,这说明百姓的日子有所缓和。
还有宫中用度的问题,太子妃做的也很不错,他听皇后说了,前隋一月之用,足够现今三月的开销。太子妃是个能持家的,这一点比李承乾强多了!
“看什么看,朕说的不错吗?”
“你自己算过,每年从你手中流出去的钱有多少吗?”
当然,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的那些钱,没花在自己身上,也没有浪费,都是用在大唐的建设了,否则他也不可能毫不阻拦。
但凡事,要有度!要多想想魏征说的话,那老东西说话是不好听,但却是苦口良药,是会让君上受益的。
李承乾呵呵一笑:“是,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记下了!”
李世民见他那样,也是哼了一声:“你小子啊,记在心里,知道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但好消息的是,让老五这么一气,他的病好多了,已经开始坐朝视事了。而与过去不同的事,现在不管走到哪儿,李世民都会带着李象。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经此一事,皇帝已经在考虑后面的事了,否则不会带着这位小“太孙”。
对此呢,有人欢喜有人愁,与东宫交好的自然高兴,可与之相反的,自然是长吁短叹,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自己会面对什么。
要说教孩子,李世民从来都是没有耐心的,李承乾他们小时候,他从来都不带,更不会刻意的去教什么,所有的一切一股脑的都推给长孙皇后。
但对李象不一样,这一次他特别认真,甚至亲自教导他读书!而且,他还拿出了自己苦心编撰的帝王书录-《帝范》。
曰: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故求之斯劳,任之斯逸。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乃求贤之贵也。
耐心的给李象解释着,知道他表示听明白了,李世民才指了指,侧面的小书案,那是他为李象专设的小座,从今天开始,他就是在这里读书。
李承乾觉得,这么做孩子的压力会大一些,稚嫩的肩膀未免能受得了。
可李世民却不以为然,他告诉李承乾,这不是他这个祖父做的选择,而是李承乾做的。既然选择了李象,就该让他提早进入情况。
李承乾呢说什么,只能摇头苦笑,谁让他嘴贱了,多问这么一句。只能打发李象先出去玩吧,他的兄弟都等着他呢!
而李世民也是做父亲的,他知道做父亲的不容易。所以,他还得叮嘱李承乾几句。
现今朝廷的这些重臣,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无人可及;然提兵攻战,非其所长,不可用于统兵。
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持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缓急不可得力。
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
褚遂良学问稍长,怀亦坚正,每写忠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铁骨铮铮。
至于房玄龄、李靖、高士廉年岁过大,将来李承乾做了皇帝,他们怕是已经不在了!但有这些人辅佐朝政,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父皇,儿臣怎么觉得,您在交待后事呢?”
李世民眉毛一挑,罩着李承乾的后脑勺就来了一下:“胡咧咧一天!”
而军队呢,李勣、侯君集、李道宗、谢映登、苏定方,程知节,有他们六个在朝,李世民没什么不放心的。至于其他的将校,那就是看李承乾自己的用了。而且,李世民也知道,这家伙在用兵方面,很有自己的主意,高昌之战就是典例。怎么用兵,用将,他心里有数,李世民倒是不用太上心。
“高明,你要给朕记住一点,想要国家传承有序,江山万年一统,法定的传承,皇权的平稳过度,才是最重要的。”
“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但朕希望,从你开始,国家的传承,能井然有序起来。”
李象呢,是庶出,按照礼法来说,他缺了一个嫡,将来的东宫,不该他来坐。
但李承乾说的也有道理,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李象是最年长的皇孙,而且人也聪明,毅力也不错,培养培养是个守成之君的材料。
“父皇,您就不指望,儿臣做个守成之君?”
“你?错翻眼皮吧!打你小子揍得建成、元吉家的孩子哭爹喊娘的,朕就知道你不是好相与的。”
长孙无忌那话怎么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李承乾啊,是块自磨的美玉,不需要人刻意去雕琢,他自己就能成材。
前几年呢,李世民还不服气,总觉得长孙无忌是偏爱他的外甥,所以挖空心思给李承乾找老师,想着按照他的想法培养储君。
可这些年过来,再回头看看,长孙无忌说的是对的。老五,他派了薛大鼎,权万纪过去,都是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可把他教成什么样了呢!
这事一过,李世民也想通了,顺其自然吧!反正这些年,李承乾扑腾的也很好,宗室、朝廷受益颇多。
“父皇,您是说,我以后怎么折腾,都行了?”
“还反了你啦!朕是说,你小子给朕注意点,捅了大篓子,朕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堵上!”
秋收的粮食问题,李承乾处置的很得当,冬天关中的粮价也很稳定,常平仓出粮的数量,仅仅是去岁的七成,这说明百姓的日子有所缓和。
还有宫中用度的问题,太子妃做的也很不错,他听皇后说了,前隋一月之用,足够现今三月的开销。太子妃是个能持家的,这一点比李承乾强多了!
“看什么看,朕说的不错吗?”
“你自己算过,每年从你手中流出去的钱有多少吗?”
当然,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的那些钱,没花在自己身上,也没有浪费,都是用在大唐的建设了,否则他也不可能毫不阻拦。
但凡事,要有度!要多想想魏征说的话,那老东西说话是不好听,但却是苦口良药,是会让君上受益的。
李承乾呵呵一笑:“是,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记下了!”
李世民见他那样,也是哼了一声:“你小子啊,记在心里,知道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