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萧寒说:我们终于讲解到《六韬第六卷了》
卷六犬韬分合第五十一
本篇论述了集结军队、约期会战的原则和方法,部队平时分驻各地,战时则应集结起来,这就是分合。要将分散在各地的军队集结起来,大将首先必须确定会师的地点和时间,然后再通知所属各部将领。同时,严格军纪,按时到达集结地的,应给予奖赏;不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的,予以处罚。这样,“则远近并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朗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大将设营布陈,立表辕门,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而至者赏,后期而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它意思为: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率兵出征,三军分驻数处,主将要按期集结军队同敌人交战,并号令全军官兵,明定赏罚制度,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一般用兵的方法,由于三军人数众多,必然有兵力分散和集中等作战部署上的变化。主将要首先确定作战的地点和日期,然后将战斗文书下达给诸部将官,明确规定要攻打和包围的城邑、各军集结的地点,明确规定作战的日期及各部队到达的时间。然后,主将提前到达集结地点设置营垒,布列阵势,在营门竖立标竿以观测日影,计算时间。禁止行人通行,等待将吏报到。各部将吏到达时,要核实其到达的先后次序,先期到达的给予奖励,过期到达的杀头示众。这样,不论远近,都会按期赶至集结地域。三军全部到达后,就能集中力量与敌交战了。”
在萧寒前世:
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遵守时间,赢得时间,就会赢得胜利。延误时间,就可能贻误战机,导致失利。因此,只有严格时间观念,才能完成战斗任务。秦朝末年彭越起义之前先立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
彭越原是钜野泽(今山东巨野县)中的渔民,因为不能忍受统治者敲骨吸髓般的剥削和压迫,便聚集了一些人,逃到矩野泽中,占草泽为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群雄并起,纷纷举起反秦大旗。彭越于是也在暗中联络四方豪杰,积极筹划起义。
不久,矩野泽中有一百多名青年,一起来见彭越,要求他带头起兵。彭越心中暗喜,但同时他也知道,这些渔民虽有心起义,但平时散漫惯了,很难领导。于是便故意推托:“起兵造反会招来杀身灭族的大祸,可不能轻举妄动。再说,在下本是无能之辈,万一举事不成,将会给诸位带来莫大的灾难,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众人见他推托,急忙恳求:“我等是诚心相随,愿与兄长对天盟誓,一定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绝对听从你的命令,望万勿推辞。”彭越于是说:“一旦举起义旗,必会招致官军进攻,那时两军对阵,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即使一个人中途畏缩,也可能造成全军惨败。这事非同儿戏,诸位应该三思。”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兄长尽管放心,我等坚决听从命令。”彭越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宣告:“诸位果有决心,就请在明天日出之时,到此会合,对天盟誓。大家都要按时到达,如有后期不到者,依法处死。”
当天夜里,彭越令人在草地上筑起一个土台作为祭坛,等候日出之时与众人祭天盟誓。次日,多数人依令在日出之前赶到。只有十余人直到中午才来到这里。彭越当即令众人列队,然后登上祭坛严肃地说:“诸位推我为首,聚众起兵,昨天已约定日出到齐,后期者斩首。但现在有十多人未能如期到达,理应按军法全部处斩。由于历来法不责众,现只将最后来到的一人处斩,以示军法严肃。”众人一听,七言八语:“话虽如此,可不能当真杀人啊,以后不再犯就是了。”但彭越毫不犹豫,当即下令将那人推出斩首。众人见彭越动了真格,一个个规规矩矩地站入队列,庄重严肃地对天盟誓。
此举严明了军纪,使彭越树立了权威。彭越率领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在项羽西进关中时,已发展到一万多人。随后,他率部归属刘邦,在与项羽作战中屡立战功,被刘邦封为梁王。
武锋第五十二
本篇着重论述了战场上最有利于打击敌人的十四种战机。首先强调了用兵作战,“必有武车骁骑、驰阵选锋”。接着详细论述了十四种可以利用的战机:“敌人新集”、“人马未食”、“天时不顺”、“地形未得”、“疲劳”、“不戒”、“将离士卒”、“奔走”、“不暇”、“乱行”、“心怖”、“涉长路”、“济水”、“阻难狭路”,并指出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即可取得作战的胜利。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陈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
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它意思呢: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有强大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能够冲锋陷阵的突击部队,发现敌人有可乘之机就发起攻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时机可以发起攻击呢?”
太公答道:“要攻击敌人,应当详细查明不利于敌人的十四种情况。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就可以发起攻击,敌人必定会被打败。”
武王问:“你可以把这十四种对敌不利的情况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答道:“敌人刚集结而立足未稳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人马没有进食而饥饿时可以发起攻击,天候季节对敌人不利时可以发起攻击,地形对敌人不利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仓促奔走赶路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没有戒备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疲劳倦怠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将领离开士卒而无指挥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长途跋涉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渡河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忙乱不堪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通过险阻隘路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行列散乱不整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军心恐惧不安时可以发起攻击。”
就比如说前世萧寒大唐: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有利战机稍纵即逝。捕捉、把握和创造战机,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李璘夜袭蔡州取得成功,就是善于创造和把握战机的结果。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各地藩镇拥兵自立,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割据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三州,成为当时藩镇割据的一个顽固堡垒。唐王朝多次派兵讨伐,但都无功而还。元和十一年(816 年)
十二月,太子詹事李愬毛遂自荐,任唐(今河南泌阳)、随(今属河北)、邓(今河南邓县)三州节度使,指挥西路唐军参加讨伐。
十二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时值唐、邓军屡败之后,士气沮丧,畏敌怯战。李愬走马上任之后,先安定军心,对将士们说:“皇帝派我来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来抚慰你们的。”吴元济本来就轻视李愬,闻讯后信以为真,对李愬不再严加戒备防范。而李愬在稳定军心后,暗中积极厉兵秣马,修缮军械,增调军队,加紧备战。同时分化瓦解淮西军,先后俘获和招抚吴元济部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忠义、李愬等人。他从降将降卒那里,详细了解到淮西地形险易、兵力虚实等情况。三月,北路唐军在郾城附近击败淮西军主力,攻克郾城。吴元济见郾城失守,急调蔡州部队加强洄曲(郾城东南)守军,将主要兵力放在北线,吴元济老巢蔡州城守备空虚。李愬于是决定奇袭蔡州。
十月十五日,北风怒吼,大雪漫天。李愬利用这一天候,命李愬、李忠义率精兵三千为前锋,自率三千人为中军,今田进诚率三千人殿后,秘密向蔡州进军。唐军急进六十里,黄昏时到达军事要地张柴村,吴元济守军毫无防备,遭到全歼。部队稍事休息后,即留五百人镇守,以断敌朗山(今河南确山)救兵;令五百人截断通往洄曲的桥梁,防洄曲守军回救。随后继续东进。入夜,风雪大作,李愬率部克服重重困难,全军急速前进,经过七十里的雪夜强行军,于凌晨赶到蔡州外城。蔡州已三十多年无战事,又逢风雪天气,戒备松弛。唐军到达城下时,城内守军毫无察觉。李愬派勇士登城而入,尽杀守门士卒,打开城门,唐军大部队蜂涌而入。等到吴元济从被窝中被部下叫醒时,住宅已被唐军包围。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此战,李愬因势利导,麻痹对方,利用恶劣天候,敌人放松戒备、防守空虚,出其不意,攻敌不备,长驱突袭,终于一举获胜。从此结束了淮西割据局面,并促使成德、卢龙、横海、淄膏等藩镇先后归顺朝廷,唐王朝又一度重归统一。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卷六犬韬分合第五十一
本篇论述了集结军队、约期会战的原则和方法,部队平时分驻各地,战时则应集结起来,这就是分合。要将分散在各地的军队集结起来,大将首先必须确定会师的地点和时间,然后再通知所属各部将领。同时,严格军纪,按时到达集结地的,应给予奖赏;不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的,予以处罚。这样,“则远近并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朗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大将设营布陈,立表辕门,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而至者赏,后期而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它意思为: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率兵出征,三军分驻数处,主将要按期集结军队同敌人交战,并号令全军官兵,明定赏罚制度,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一般用兵的方法,由于三军人数众多,必然有兵力分散和集中等作战部署上的变化。主将要首先确定作战的地点和日期,然后将战斗文书下达给诸部将官,明确规定要攻打和包围的城邑、各军集结的地点,明确规定作战的日期及各部队到达的时间。然后,主将提前到达集结地点设置营垒,布列阵势,在营门竖立标竿以观测日影,计算时间。禁止行人通行,等待将吏报到。各部将吏到达时,要核实其到达的先后次序,先期到达的给予奖励,过期到达的杀头示众。这样,不论远近,都会按期赶至集结地域。三军全部到达后,就能集中力量与敌交战了。”
在萧寒前世:
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遵守时间,赢得时间,就会赢得胜利。延误时间,就可能贻误战机,导致失利。因此,只有严格时间观念,才能完成战斗任务。秦朝末年彭越起义之前先立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
彭越原是钜野泽(今山东巨野县)中的渔民,因为不能忍受统治者敲骨吸髓般的剥削和压迫,便聚集了一些人,逃到矩野泽中,占草泽为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群雄并起,纷纷举起反秦大旗。彭越于是也在暗中联络四方豪杰,积极筹划起义。
不久,矩野泽中有一百多名青年,一起来见彭越,要求他带头起兵。彭越心中暗喜,但同时他也知道,这些渔民虽有心起义,但平时散漫惯了,很难领导。于是便故意推托:“起兵造反会招来杀身灭族的大祸,可不能轻举妄动。再说,在下本是无能之辈,万一举事不成,将会给诸位带来莫大的灾难,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众人见他推托,急忙恳求:“我等是诚心相随,愿与兄长对天盟誓,一定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绝对听从你的命令,望万勿推辞。”彭越于是说:“一旦举起义旗,必会招致官军进攻,那时两军对阵,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即使一个人中途畏缩,也可能造成全军惨败。这事非同儿戏,诸位应该三思。”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兄长尽管放心,我等坚决听从命令。”彭越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宣告:“诸位果有决心,就请在明天日出之时,到此会合,对天盟誓。大家都要按时到达,如有后期不到者,依法处死。”
当天夜里,彭越令人在草地上筑起一个土台作为祭坛,等候日出之时与众人祭天盟誓。次日,多数人依令在日出之前赶到。只有十余人直到中午才来到这里。彭越当即令众人列队,然后登上祭坛严肃地说:“诸位推我为首,聚众起兵,昨天已约定日出到齐,后期者斩首。但现在有十多人未能如期到达,理应按军法全部处斩。由于历来法不责众,现只将最后来到的一人处斩,以示军法严肃。”众人一听,七言八语:“话虽如此,可不能当真杀人啊,以后不再犯就是了。”但彭越毫不犹豫,当即下令将那人推出斩首。众人见彭越动了真格,一个个规规矩矩地站入队列,庄重严肃地对天盟誓。
此举严明了军纪,使彭越树立了权威。彭越率领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在项羽西进关中时,已发展到一万多人。随后,他率部归属刘邦,在与项羽作战中屡立战功,被刘邦封为梁王。
武锋第五十二
本篇着重论述了战场上最有利于打击敌人的十四种战机。首先强调了用兵作战,“必有武车骁骑、驰阵选锋”。接着详细论述了十四种可以利用的战机:“敌人新集”、“人马未食”、“天时不顺”、“地形未得”、“疲劳”、“不戒”、“将离士卒”、“奔走”、“不暇”、“乱行”、“心怖”、“涉长路”、“济水”、“阻难狭路”,并指出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即可取得作战的胜利。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陈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
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它意思呢: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有强大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能够冲锋陷阵的突击部队,发现敌人有可乘之机就发起攻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时机可以发起攻击呢?”
太公答道:“要攻击敌人,应当详细查明不利于敌人的十四种情况。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就可以发起攻击,敌人必定会被打败。”
武王问:“你可以把这十四种对敌不利的情况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答道:“敌人刚集结而立足未稳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人马没有进食而饥饿时可以发起攻击,天候季节对敌人不利时可以发起攻击,地形对敌人不利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仓促奔走赶路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没有戒备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疲劳倦怠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将领离开士卒而无指挥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长途跋涉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渡河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忙乱不堪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通过险阻隘路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行列散乱不整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军心恐惧不安时可以发起攻击。”
就比如说前世萧寒大唐: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有利战机稍纵即逝。捕捉、把握和创造战机,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李璘夜袭蔡州取得成功,就是善于创造和把握战机的结果。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各地藩镇拥兵自立,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割据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三州,成为当时藩镇割据的一个顽固堡垒。唐王朝多次派兵讨伐,但都无功而还。元和十一年(816 年)
十二月,太子詹事李愬毛遂自荐,任唐(今河南泌阳)、随(今属河北)、邓(今河南邓县)三州节度使,指挥西路唐军参加讨伐。
十二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时值唐、邓军屡败之后,士气沮丧,畏敌怯战。李愬走马上任之后,先安定军心,对将士们说:“皇帝派我来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来抚慰你们的。”吴元济本来就轻视李愬,闻讯后信以为真,对李愬不再严加戒备防范。而李愬在稳定军心后,暗中积极厉兵秣马,修缮军械,增调军队,加紧备战。同时分化瓦解淮西军,先后俘获和招抚吴元济部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忠义、李愬等人。他从降将降卒那里,详细了解到淮西地形险易、兵力虚实等情况。三月,北路唐军在郾城附近击败淮西军主力,攻克郾城。吴元济见郾城失守,急调蔡州部队加强洄曲(郾城东南)守军,将主要兵力放在北线,吴元济老巢蔡州城守备空虚。李愬于是决定奇袭蔡州。
十月十五日,北风怒吼,大雪漫天。李愬利用这一天候,命李愬、李忠义率精兵三千为前锋,自率三千人为中军,今田进诚率三千人殿后,秘密向蔡州进军。唐军急进六十里,黄昏时到达军事要地张柴村,吴元济守军毫无防备,遭到全歼。部队稍事休息后,即留五百人镇守,以断敌朗山(今河南确山)救兵;令五百人截断通往洄曲的桥梁,防洄曲守军回救。随后继续东进。入夜,风雪大作,李愬率部克服重重困难,全军急速前进,经过七十里的雪夜强行军,于凌晨赶到蔡州外城。蔡州已三十多年无战事,又逢风雪天气,戒备松弛。唐军到达城下时,城内守军毫无察觉。李愬派勇士登城而入,尽杀守门士卒,打开城门,唐军大部队蜂涌而入。等到吴元济从被窝中被部下叫醒时,住宅已被唐军包围。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此战,李愬因势利导,麻痹对方,利用恶劣天候,敌人放松戒备、防守空虚,出其不意,攻敌不备,长驱突袭,终于一举获胜。从此结束了淮西割据局面,并促使成德、卢龙、横海、淄膏等藩镇先后归顺朝廷,唐王朝又一度重归统一。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