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元璋的身影好似一座大山,朝坐在那里记录的朱标压了过来。方才李财提出的应对土地兼并的策略,让朱标觉得眼前一亮。不等朱标把话说完,朱元璋一脸严肃的打断他。
“更重要的是将对土地兼并风气,彻底来个釜底抽薪,缓和社会矛盾。”
“老大,为君之道考虑问题,不能太简单了啊。”
自己正好利用此次事件,对淮西集团好好敲打敲打。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如此经世之才怎么能屈就在诏狱。杀了,更是暴殄天物啊!一时间,惜才之心顿起。
这‘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他之前闻所未闻。此乃天赐之策,先生真乃神人也!这时,老朱开口了:可谓是一举多得。朱标听罢,这才笑了。
“此人到底是经世之才,还是纸上谈兵的狂生,咱还要进一步考察。”
听闻此言。看见太子朱标脸上的激动之色,朱元璋却是并没有太多的表情。这家伙脑袋是怎么长的?眼看着中书省的权力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你能想象到大明国库将多出多少收入?”
朱元璋犀利的眼神,久久落在朱标的身上。
而重新丈量土地,清查户籍牵扯面太广,工作量太大。胡惟庸在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支持下,把持朝政。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意思就是,官员士绅也要和老百姓一样,都要服徭役和缴纳赋税。”
果然——
对于李财的渊博的学识,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恭贺父皇又得一良臣,我大明将国祚绵长。”
之所以没有实施。从根子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将全国土地进行重新丈量,同时彻查户口。而朝堂上,随着浙东集团逐渐式微,淮西集团一家独大。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同样面色一变。
李财所说的与自己的思路,不谋而合。朱标就差给老朱跪下,也要挽救李财。
身为大明太子,朱元璋自建国起,便让朱标跟着学习政务。他没有父皇想的那么透彻,但也是感悟了不少。
洪武一朝,能够劝朱元璋息止杀戮的,除了马皇后,也就太子朱标了。“不过,咱倒是可以赦免他欺君犯上,大不敬之罪。”
朱元璋方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发出由衷的感慨。他知道自己今天所讲的内容有些超纲了。可是他知道有人能听得懂。
“父皇圣明!”眼神中的惊讶如出一辙。
“父皇,儿臣以为李财年纪轻轻,却老成谋国,所谋之策均是难得治国之良策。”
今天所讲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为几百年后出现的政策,不是这位勋贵二代所能掌握的。
现在看来自己昨天所说的对策,只能说是太肤浅了。
“以后伱会懂得!”
与此同时,医馆的书房内。
李财与朱棣的对话仍在继续。
“我知道刚才教你的知识点,有点超纲了,你知道就行,回头慢慢琢磨。”
李财今天喝的茶有点多,有些晕晕呼呼的,看着朱棣问道:
“而商业一旦做大必然与国家争夺‘山海陂泽之利。’”
“不说远的,就看百年前的南宋,虽然打仗不咋的,可是人家那是真的有钱啊!”
“靠的是商业、外贸,南宋商业高度发达,让弹丸小国变得极度富裕繁华。”
自己又得想法子,这不是耽误事嘛!
商人从贫苦农民手里追逐利润,使得农民生活更加困顿。
龙行虎步来到墙壁前,死死盯着特制墙壁。
“千万别啊!”
朱棣说的激情四射。
“南宋面积小,地少人多,为什么还这么有钱。”“所以说,朝廷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农民屁股底下那片土地。”
虽然,朱棣对李财的学识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李财不是圣人。何况就是圣人也有错的时候。
朱棣赶紧站起来阻止。什么时候威风过,简直丢汉人的脸。再说有钱又能咋的?想必他父亲在朝廷爵位不低,在朱元璋面前能说上话。最后还是被蒙元给灭了。
听到这话,朱棣表情一滞。
太子朱标也站了起来。
果然,朱棣被李财的话题转移了思虑。
压制商业发展,加征商业税,打击商人压榨农民。
同时。“来来来,趁着还有几天时间,我给你多讲一些课。”
“朝廷的赋税一直都很平稳,貌似并没有问题啊!”
鼓励农民开荒拓土,勤劳耕种,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有鉴如此,他对李财的话,存有疑问。想到这,李财赶紧转移话题,将朱棣的思绪拉了回来。自己好不容易快熬到了几个月,别被这浑小子一顿骚操作,将自己的好事破坏了。
比元末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这小子居然拿弱宋来跟自己的大明朝相比较。
他知道李财说这话什么意思。在这一政策下,元末农民最底层的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不错,在你眼里农民的生活,是有了改善,那是相较于历史上最黑暗的元末时期。”“从事商业多了必然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资源,甚而让农田荒废,威胁国本。”
朱元璋却越听越不是那么回事。
“人家不是靠农民种田,从地里抠出的那么点赋税。”
在朱棣看来,父皇设立重农抑商国策,让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国库也渐渐充盈。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想那南北两宋被辽、金、蒙古压缩在江淮一隅几百年。“重农抑商也是弊政?”把他老子想辩驳的话,都给说出来了。
在大学堂,宋濂等学士经常教导他们这些皇子,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你觉得没问题,那是因为你眼界不够开阔。”
将中原王朝丢失四百年的燕云之地,重新从草原民族手中夺回。朱元璋蹭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兔崽子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想问题不要想当然好不好?”
谁说这兔崽子读书浑,我看还是师傅教的不好,遇上一个好师傅这小子也能成大才。
“农业那点税赋,跟商业做大后的税赋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这边,朱棣也开始反驳。
“商鞅云:农少商多贵人贫。”
“要知道重农抑商政策,不是咱大明设立的,而是传承了几千年。”
朱棣还没来得及说下一句,便被端着茶杯的林澈打断了。
之后。那可就弄巧成拙了。元末农民除了受蒙元鞑子欺凌外,同时还受商人巧取豪夺。
想我大明军队,几度北伐,势如破竹,将蒙元鞑子赶回草原。
“龟缩在华夏东南一隅的南宋,一年的税收相当于大明王朝十倍的税收。”
“先生,虽然咱佩服你的学识,但是你说重农抑商,是弊政咱可不敢苟同。”
“先生,这不对吧,据我所知,朝廷设立重农抑商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荀子曰:工商中年则国贫。”
还不是被辽、金、蒙古轮番肆虐。
眼见朱棣居然能引经据典,对李财进行有力驳斥,朱元璋感到一阵意外。
爷俩就站在墙壁前,真想穿过墙壁,当面将李财给怼回去。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首先便立下重农抑商的国策。
他的父皇朱元璋农民出身,从小没少受到商人欺负,对商人一直没好印象。
仿佛林澈就站在对面,他要跟这个狂生当面来一场辩论。
“现在我们接着讲,洪武朝的第二大弊政:重农抑商!”
商人逐利,投机取巧。看到朱元璋一副气咻咻的模样。
“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最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根本。”看来,这个李财倒是一个教育皇子们的好师傅。朱元璋捻起胡须,暗暗打起了主意。
面对朱樉夸夸其谈。
李财没有打断他,等到朱棣说完,随手拿过茶壶,自斟自饮了一杯,淡淡说道:
“你说完了?”
“那好我给你分析分析,当今皇上为什么会颁布‘重农抑商’政策。”
卧槽!
“咱们回去!”不过,有银子挣,还是尽心尽力按起来。
“劳烦大哥,在外面帮咱寻个会按跷的小厮,我这位朋友酒喝多了,身子疲乏,想让人给他松松筋骨。”
所以需要安抚农民,防止人口流移。朱元璋无奈对拿着笔凝神倾听的太子朱标说道:
“回去吧,看来这小子一时半会醒不了。”“舒服吧,先生讲课辛苦,做学生的没什么好报答的,只能让先生吃好喝好,身子舒爽着。”
他心中暗赞,这小子简直是自己肚子里的蛀虫?
这一番分析,简直与他当初制定‘重农抑商’政策时的想法,毫无二致。
今天茶喝的有点多,一阵困意袭来。
站在床榻旁的朱棣乐呵呵的看着。
朱棣无奈的收回手:
怎么突然有点留恋这样的生活?
李财迷迷糊糊的想着,感觉困意越来越浓,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其二大量商人各处奔走,获取财富,相当于一股流民,给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朝堂上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争斗不休,那些随父皇打下江山的勋贵们,躺在功劳簿上,尽给父皇惹麻烦。”
商人逐利,不择手段。
不多时。朱元璋好奇的同时,更期待林澈怎么驳斥‘重农抑商’政策。朱元璋既好气,又好笑。上吸国家血,下嘬百姓髓。能帮这位爷做事,也算是莫大的荣幸了。商人虽然有钱,却四处奔波,很难为朝廷提供税收。可是。
此刻的朱棣已经把李财当成了自己的老师,甚至比大学堂里的那些大儒,更加尊敬。
没想到对方却戛然而止。
“唉,这手法,真是舒服。”
听到李财的分析,墙对面的朱元璋连连点头。
眼看着林澈斜躺在椅子上,看起来不舒服。
“父皇每天起早贪黑的批阅奏折,还不是朝堂上没有可用之人!”
“你回去把这两天的记录整理一下,明日早朝用。”
“其一正如你所说,重农抑商是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政策,符合王朝正统思想。”
“是,父皇。”
“当今皇上颁布‘重农抑商’政策,原因有三:”
朱棣居然还为李财找来了按跷小厮。
“这就完了?”
丧气!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更重要的是将对土地兼并风气,彻底来个釜底抽薪,缓和社会矛盾。”
“老大,为君之道考虑问题,不能太简单了啊。”
自己正好利用此次事件,对淮西集团好好敲打敲打。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如此经世之才怎么能屈就在诏狱。杀了,更是暴殄天物啊!一时间,惜才之心顿起。
这‘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他之前闻所未闻。此乃天赐之策,先生真乃神人也!这时,老朱开口了:可谓是一举多得。朱标听罢,这才笑了。
“此人到底是经世之才,还是纸上谈兵的狂生,咱还要进一步考察。”
听闻此言。看见太子朱标脸上的激动之色,朱元璋却是并没有太多的表情。这家伙脑袋是怎么长的?眼看着中书省的权力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你能想象到大明国库将多出多少收入?”
朱元璋犀利的眼神,久久落在朱标的身上。
而重新丈量土地,清查户籍牵扯面太广,工作量太大。胡惟庸在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支持下,把持朝政。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意思就是,官员士绅也要和老百姓一样,都要服徭役和缴纳赋税。”
果然——
对于李财的渊博的学识,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恭贺父皇又得一良臣,我大明将国祚绵长。”
之所以没有实施。从根子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将全国土地进行重新丈量,同时彻查户口。而朝堂上,随着浙东集团逐渐式微,淮西集团一家独大。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同样面色一变。
李财所说的与自己的思路,不谋而合。朱标就差给老朱跪下,也要挽救李财。
身为大明太子,朱元璋自建国起,便让朱标跟着学习政务。他没有父皇想的那么透彻,但也是感悟了不少。
洪武一朝,能够劝朱元璋息止杀戮的,除了马皇后,也就太子朱标了。“不过,咱倒是可以赦免他欺君犯上,大不敬之罪。”
朱元璋方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发出由衷的感慨。他知道自己今天所讲的内容有些超纲了。可是他知道有人能听得懂。
“父皇圣明!”眼神中的惊讶如出一辙。
“父皇,儿臣以为李财年纪轻轻,却老成谋国,所谋之策均是难得治国之良策。”
今天所讲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为几百年后出现的政策,不是这位勋贵二代所能掌握的。
现在看来自己昨天所说的对策,只能说是太肤浅了。
“以后伱会懂得!”
与此同时,医馆的书房内。
李财与朱棣的对话仍在继续。
“我知道刚才教你的知识点,有点超纲了,你知道就行,回头慢慢琢磨。”
李财今天喝的茶有点多,有些晕晕呼呼的,看着朱棣问道:
“而商业一旦做大必然与国家争夺‘山海陂泽之利。’”
“不说远的,就看百年前的南宋,虽然打仗不咋的,可是人家那是真的有钱啊!”
“靠的是商业、外贸,南宋商业高度发达,让弹丸小国变得极度富裕繁华。”
自己又得想法子,这不是耽误事嘛!
商人从贫苦农民手里追逐利润,使得农民生活更加困顿。
龙行虎步来到墙壁前,死死盯着特制墙壁。
“千万别啊!”
朱棣说的激情四射。
“南宋面积小,地少人多,为什么还这么有钱。”“所以说,朝廷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农民屁股底下那片土地。”
虽然,朱棣对李财的学识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李财不是圣人。何况就是圣人也有错的时候。
朱棣赶紧站起来阻止。什么时候威风过,简直丢汉人的脸。再说有钱又能咋的?想必他父亲在朝廷爵位不低,在朱元璋面前能说上话。最后还是被蒙元给灭了。
听到这话,朱棣表情一滞。
太子朱标也站了起来。
果然,朱棣被李财的话题转移了思虑。
压制商业发展,加征商业税,打击商人压榨农民。
同时。“来来来,趁着还有几天时间,我给你多讲一些课。”
“朝廷的赋税一直都很平稳,貌似并没有问题啊!”
鼓励农民开荒拓土,勤劳耕种,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有鉴如此,他对李财的话,存有疑问。想到这,李财赶紧转移话题,将朱棣的思绪拉了回来。自己好不容易快熬到了几个月,别被这浑小子一顿骚操作,将自己的好事破坏了。
比元末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这小子居然拿弱宋来跟自己的大明朝相比较。
他知道李财说这话什么意思。在这一政策下,元末农民最底层的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不错,在你眼里农民的生活,是有了改善,那是相较于历史上最黑暗的元末时期。”“从事商业多了必然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资源,甚而让农田荒废,威胁国本。”
朱元璋却越听越不是那么回事。
“人家不是靠农民种田,从地里抠出的那么点赋税。”
在朱棣看来,父皇设立重农抑商国策,让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国库也渐渐充盈。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想那南北两宋被辽、金、蒙古压缩在江淮一隅几百年。“重农抑商也是弊政?”把他老子想辩驳的话,都给说出来了。
在大学堂,宋濂等学士经常教导他们这些皇子,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你觉得没问题,那是因为你眼界不够开阔。”
将中原王朝丢失四百年的燕云之地,重新从草原民族手中夺回。朱元璋蹭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兔崽子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想问题不要想当然好不好?”
谁说这兔崽子读书浑,我看还是师傅教的不好,遇上一个好师傅这小子也能成大才。
“农业那点税赋,跟商业做大后的税赋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这边,朱棣也开始反驳。
“商鞅云:农少商多贵人贫。”
“要知道重农抑商政策,不是咱大明设立的,而是传承了几千年。”
朱棣还没来得及说下一句,便被端着茶杯的林澈打断了。
之后。那可就弄巧成拙了。元末农民除了受蒙元鞑子欺凌外,同时还受商人巧取豪夺。
想我大明军队,几度北伐,势如破竹,将蒙元鞑子赶回草原。
“龟缩在华夏东南一隅的南宋,一年的税收相当于大明王朝十倍的税收。”
“先生,虽然咱佩服你的学识,但是你说重农抑商,是弊政咱可不敢苟同。”
“先生,这不对吧,据我所知,朝廷设立重农抑商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荀子曰:工商中年则国贫。”
还不是被辽、金、蒙古轮番肆虐。
眼见朱棣居然能引经据典,对李财进行有力驳斥,朱元璋感到一阵意外。
爷俩就站在墙壁前,真想穿过墙壁,当面将李财给怼回去。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首先便立下重农抑商的国策。
他的父皇朱元璋农民出身,从小没少受到商人欺负,对商人一直没好印象。
仿佛林澈就站在对面,他要跟这个狂生当面来一场辩论。
“现在我们接着讲,洪武朝的第二大弊政:重农抑商!”
商人逐利,投机取巧。看到朱元璋一副气咻咻的模样。
“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最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根本。”看来,这个李财倒是一个教育皇子们的好师傅。朱元璋捻起胡须,暗暗打起了主意。
面对朱樉夸夸其谈。
李财没有打断他,等到朱棣说完,随手拿过茶壶,自斟自饮了一杯,淡淡说道:
“你说完了?”
“那好我给你分析分析,当今皇上为什么会颁布‘重农抑商’政策。”
卧槽!
“咱们回去!”不过,有银子挣,还是尽心尽力按起来。
“劳烦大哥,在外面帮咱寻个会按跷的小厮,我这位朋友酒喝多了,身子疲乏,想让人给他松松筋骨。”
所以需要安抚农民,防止人口流移。朱元璋无奈对拿着笔凝神倾听的太子朱标说道:
“回去吧,看来这小子一时半会醒不了。”“舒服吧,先生讲课辛苦,做学生的没什么好报答的,只能让先生吃好喝好,身子舒爽着。”
他心中暗赞,这小子简直是自己肚子里的蛀虫?
这一番分析,简直与他当初制定‘重农抑商’政策时的想法,毫无二致。
今天茶喝的有点多,一阵困意袭来。
站在床榻旁的朱棣乐呵呵的看着。
朱棣无奈的收回手:
怎么突然有点留恋这样的生活?
李财迷迷糊糊的想着,感觉困意越来越浓,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其二大量商人各处奔走,获取财富,相当于一股流民,给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朝堂上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争斗不休,那些随父皇打下江山的勋贵们,躺在功劳簿上,尽给父皇惹麻烦。”
商人逐利,不择手段。
不多时。朱元璋好奇的同时,更期待林澈怎么驳斥‘重农抑商’政策。朱元璋既好气,又好笑。上吸国家血,下嘬百姓髓。能帮这位爷做事,也算是莫大的荣幸了。商人虽然有钱,却四处奔波,很难为朝廷提供税收。可是。
此刻的朱棣已经把李财当成了自己的老师,甚至比大学堂里的那些大儒,更加尊敬。
没想到对方却戛然而止。
“唉,这手法,真是舒服。”
听到李财的分析,墙对面的朱元璋连连点头。
眼看着林澈斜躺在椅子上,看起来不舒服。
“父皇每天起早贪黑的批阅奏折,还不是朝堂上没有可用之人!”
“你回去把这两天的记录整理一下,明日早朝用。”
“其一正如你所说,重农抑商是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政策,符合王朝正统思想。”
“是,父皇。”
“当今皇上颁布‘重农抑商’政策,原因有三:”
朱棣居然还为李财找来了按跷小厮。
“这就完了?”
丧气!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